中医茶饮保健营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茶饮是一种高雅实惠的纯天然饮品,具有独特的风味和口感,尤其是茶叶与食用药用天然原料的合用,更增强了茶饮的保健功效,也扩大了茶饮的应用范围。•千百年来茶饮一直深受中华民族和世界人民的喜爱,正如清代乾隆皇帝所言:“君不可一日无茶”。•中国是世界茶饮的发源地,在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具有种茶、制茶、饮茶的历史最悠久,早在四五千年前即已认识到茶饮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从最初的粗浅认识到系统地研究和利用茶饮,并逐步形成茶文化、茶艺术、茶习俗、茶医药,这期间经历了数千年的漫长发展过程。•茶饮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限的情趣,为人类的健康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茶饮的医疗保健应用是伴随着中国传统医药的发展而发展的。(一)茶饮的起源•在距今四五千年前的神农时代,茶已开始进入华夏先民的日常生活中。•“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这是我国唐代茶圣陆羽在其所著的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中,发表的关于茶饮起源的权威观点。《神农本草经》•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首次讲述了茶饮起源的传说:“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相传神农氏为寻找药物给老百姓治病,在他亲自试尝多种天然植物的实验中,曾经服用过有毒性的中药,出现了中毒症状,而都被茶叶奇迹般地解毒缓解了。•这个故事讲述的不仅仅是茶的起源,它也是中医药传奇式起源的最早记录。茶和天然药物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是中华民族在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中获得的最伟大也最具创造性的科学发现。•《神农本草经》认为:“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用茶治便脓血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神医华陀在《食论》中讲述了:“苦茶,久食益意思”的道理。(二)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茶饮•这一时期的茶饮在社交活动中饮茶已成为一种日常生活方式和待客礼仪,“客来敬茶”、“坐席竟下饮”。•在两晋时开始出现茶摊、茶馆,南北朝时首次出现了商业性店铺“茶寮”,可供人们饮茶和住宿。•南北朝医药学家、道家陶弘景坚信:“久喝茶可以轻身换骨”。(三)隋唐时期的茶饮•隋唐时期社会逐渐走向繁荣,百业俱兴,起源于三国时期的茶宴、茶会等多种形式的饮茶活动也开始流行,茶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日常生活用品。•唐朝是茶饮发展史上最重要的时期之一,诞生了世界上第一部茶业著作,这就是茶圣陆羽的《茶经》。•在唐朝还开始了一项科学创举,将单纯的茶与其它药用原料结合应用,这无疑扩大了茶饮的使用范围,也增强了茶饮的医疗保健功能,因此唐朝又被称为是药茶的萌芽时期。•唐代著名医药学家王焘在《外台秘要》中详述了药茶的制作、饮用和适应症,开创了药茶制作的先河。•唐朝对纯茶叶饮料的保健作用的研究更加深入,医家陈藏器精辟地总结到:“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茶能“破热气、除瘴气、利大小肠。”•药王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肯定地说:茶“令人有力、悦志。”(四)宋元时期的茶饮•宋太医局在1078~1085年间主持编纂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录有“药茶”专篇,并详述了配方、用法、主治等知识。•在《太平圣惠方》中用了“药茶诸方”为药方分类名称,这是“药茶”二字第一次进入被官方认可的医学文献之中。•《和剂局方》中“常服清头目”的川芎茶调散成为了在后世最具知名度的药茶方。(五)明朝时期的茶饮•刊行于15世纪初对后世医学有较大影响的《普济方》,转载了宋《圣惠方》中的药茶方。•1590年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问世,这是世界药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在这部药学巨著中也记载了茶药合用的研究成果。(六)清朝时期的茶饮•清朝药茶研究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各家研究成果颇丰,陈鉴的《虎邱茶经法补》、刘源长的《茶史》、陆廷灿的《续茶经》、张璐的《本经逢源》等一大批有影响的茶学、医药学著作,对茶饮及药茶的研究更加全面系统。•在清朝,茶饮从单纯的茶叶或以茶为主、茶药合用的传统方式,发展为可以以其它中药为主,甚至为无茶叶全为中药(仅像饮茶那样饮用而已,故又叫代茶饮)的全新饮茶模式,这项具有开拓性的行为,创造了茶饮新概念。(七)近现代的茶饮•本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世界上出现了一股回归自然热,随着国际上“中医针灸热”的兴起,“茶疗热”也逐步升温。•我国的一些具有抗衰老、美容、减肥功效的保健茶,红遍海内外。•茶饮已被广泛用于治疗癌症、冠心病、艾滋病、糖尿病等现代疑难重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986年3月“云南沱茶”在西班牙获第九届世界食品评选会金像奖,同年10月“鹭江牌保健天然减肥茶”、“宝鼎牌美的青春茶”等产品获巴黎美食旅游协会评选的金牌奖。•由国家卫生、外贸和科技管理部门联合组成的“中国保健国际交流推荐系统”,首次向国际上推荐了“中华枣茶”、“大宁保肾降脂茶”、“英葵减肥茶”、“盘王健齿茶”等优质保健茶。怎样选择保健茶饮?•中国传统医学的“天人合一”理论认为,人生活在大自然中,必须顺应一年四季气候的变化规律,才能健康长寿。•养生类茶饮方一般适合健康人在一年四季饮用,但应注意不同的年龄、体质特点,伤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饮用,以免与正在服用的其它药物产生不良反应。1.根据年龄选择茶饮•①少年儿童的养生茶饮。少年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生机旺盛,脏腑娇嫩,一般可饮用一些消暑解渴、益智之品,但不宜滋补,如个别先天不足、发育迟缓的儿童,可在医生指导下饮用适量的滋补助生长类的茶饮。•②青壮年的养生茶饮。青壮年已经发育成熟,血气旺盛,精力充沛,一般不宜过分滋补。如过分劳累或受疾病所伤,可适当饮用滋补类茶饮。•③老年的养生茶饮。人至老年脏腑功能逐渐减弱,肾气亏损,气血干枯,形神皆衰,可选择较有针对性的滋补类茶饮,但宜少量多次饮用,逐渐发挥其药力作用。2.根据性别选择茶饮。•①男性的养生茶饮。男性具有肾精易损的特点,尤其在劳累、纵欲过度以及上了年纪后,常常出现肝肾不足的病症,可选择菟丝子茶、淫阳藿茶、杜仲茶、何首乌茶等类具有滋补肝肾、强筋壮骨功能的茶饮。•②女性的养生茶饮。女性具有经带孕产的特点,在妇女月经期宜饮当归茶、益母草茶等类具有养血调经功能的茶饮。3.根据体质选择茶饮•①气虚体质者的养生茶饮。气虚体质指机体脏腑功能不能完全正常运转,造成身体素质虚弱,常出现气短乏力、神疲懒言、食少倦怠、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心悸、自汗、舌淡、脉虚细无力等气虚类症状,可选择饮用人参茶、黄芪茶、白术茶、山药茶等具有补气功能的茶饮。•②阳虚体质者的养生茶饮。阳虚体质指机体素有阳气不足,导致功能的部分衰退,常出现肢冷畏寒、面色苍白、倦怠无力、自汗、口淡不渴、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质淡白、脉虚迟或沉弱等阳虚类症状,可选择饮用干姜茶、肉桂茶、附子茶等具有温热功能的茶饮,应注意不宜过饮。•③血虚体质者的养生茶饮。血虚体质指机体素有血液不足,部分脏腑肢体血脉失于濡养而导致一定程度虚弱,常出现心悸、失眠、头晕、目眩、面色无华或姜黄、女子月经量少或闭经、舌质淡、脉沉细无力等血虚类症状,可选择饮用当归茶、熟地茶、何首乌茶、龙眼肉茶等具有养血生血功能的茶饮。•④阴虚体质者的养生茶饮。阴虚体质指机体素有津液或精血不足,而导致阴不制阳,常出现形体消瘦、口干咽噪、眩晕、失眠、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尿黄、便干、舌红少苔、脉细数等阴虚类症状,可选择饮用生地茶、枸杞茶、玉竹茶、白芍茶、白薇茶等具有养阴清热功能的茶饮。•⑤痰湿体质者的养生茶饮。痰湿体质指机体素有水湿内停、脾胃运化失常或肥胖之体,可选择饮用茯苓茶、白术茶、薏苡仁茶等具有运脾除湿功能的茶饮。药茶配方•下面为大家介绍几款常用的药茶配方!金银花茶•原料:金银花5g、绿茶3g。•用法:将金银花和绿茶置于茶杯中,用15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饮用,至茶味变淡为止。•功能:清热,解毒;抗菌。•用途:外感发热;慢性肠炎;肺炎;扁桃体炎;肾炎;夏季热盛时饮用。•来源:传统药茶方。金银菊茶•原料:金银花5g、菊花3g、绿茶3g、白糖10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分二、三次饮用。•功能:清肝解毒。•用途:慢性肝炎;眼部炎症。•来源:传统药茶方。菊花茶•原料:菊花5g、绿茶3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功能:疏风清热,解毒明目;抗菌抗炎。•用途:外感风热,头痛目赤、羞明流泪。•来源:传统药茶方。薄荷甘茶•原料:薄荷5g、甘草3g、绿茶3g、冰糖10g。•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功能:疏风润喉。•用途:咽喉肿痛;夏季消暑饮料。•来源:传统药茶方。杞菊茶•原料:菊花3g、构杞3g、绿茶2g。•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可加适量白糖。•功能:滋肾养肝明目。•用途:肝肾阴虚目涩头晕。•来源:传统药茶方。菊银茶•原料:菊花5g、金银花3g、桑叶3g、绿茶3g。•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功能:疏风热,降血压。•用途:头晕;高血压病。•来源:传统药茶方。酸枣仁茶•原料:酸枣仁5g、花茶1g。•用法:用酸枣仁的煎煮液150ml,冲泡花茶饮用。也可不用茶,以煎煮液代茶饮。•功能:宁心安神,养肝,敛汗;镇静,催眠,镇痛,抗惊厥,降温,降压。•用途:虚烦不眠、惊悸怔忡、烦渴、虚汗。•来源:传统药茶方。酸枣参茶•原料:酸枣仁5g、人参2g、茯苓2g、花茶1g。•用法:用酸枣仁、人参、茯苓的煎煮液250ml,冲泡花茶饮用。也可不用茶。•功能:养阴敛汗。•用途:失眠盗汗。•来源:《普济方》。酸枣竹茶•原料:酸枣仁5g、竹叶3g、花茶1g。•用法:用酸枣仁的煎煮液200ml,冲泡竹叶、花茶饮用。也可不用茶。•功能:清心安神。•用途:睡卧不安、心多惊悸。•来源:《圣惠方》。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