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科曾耀明慢性萎缩性胃炎诊疗进展内容梗概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atrophicgastritis,CAG)概述诊断研究进展中西医治疗进展慢性萎缩性胃炎概述定义: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呈局限性或广泛性的胃粘膜固有腺萎缩(数量减少,功能减低),常伴有肠上皮化生及炎性反应。发病率随年龄增加明显升高,门诊常见。缺乏全国的流行病学数据,但部分地区流行病学显示发病率4%-10%。诊断要点症状:无特征性,如上腹部隐痛、腹胀、嗳气等,部分反酸、或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部分患者常常伴有贫血、厌食、消瘦等。体征:上腹部轻压痛,大多数无明显体征。辅助检查:CAG中医认识病因病机:主要与情志失和、饮食不调、外邪犯胃(包括Hp感染)、药物所伤以及先天禀赋不足脾胃素虚等多种因素有关。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深圳)CAG临床以胃脘疼痛、饱胀、痞闷、暖气,纳呆等为主要表现,属中医“痞满”“胃痞”“虚痞“胃痛“嘈杂”等范畴。其中以胃脘胀满痞闷为主症者,属于“痞满“胃痞”或“虚痞”范踌;以胃脘疼痛为主症者,属“胃痛”范畴;以“胃中空虚不适,似痛非痛,似饥非饥,似胀非胀,莫可名状”为主要表现者,属‘‘嘈杂”范畴。证候分类标准1、肝胃气滞证主症:①胃脘胀满或胀痛;②胁肋胀痛。次症:①症状因情绪因素诱发或加重;②暖气频作;③胸闷不舒;④舌苔薄白;⑤脉弦。2、肝胃郁热证主症;①胃脘饥嘈不适或灼痛;②脉弦。3、脾胃虚弱证(脾胃虚寒证)主症:①胃脘胀满或隐痛;②胃部喜按或喜暖。次症:①食少纳呆;②大便稀溏。③倦怠乏力,④气短懒言,⑤食后脘闷,⑥舌质淡,脉细弱。4、脾胃湿热证主症:①胃脘痞胀或疼痛,②舌质红,苔黄厚或腻。次症;①口苦口臭;②恶心或呕吐;③胃脘灼热;④大便黏滞或稀溏;⑤脉滑数。5、胃阴不足证主症:①胃脘痞闷不适或灼痛;②舌红少津,苔少。次症;①饥不欲食或嘈杂;②1:I干;③大便干燥;④形瘦食少;⑤脉细。6、胃络瘀血证主症:①胃脘痞满或痛有定处;②舌质暗红或有瘀点、瘀斑。次症;①胃痛拒按;②黑便;③面色暗滞;④脉弦涩。诊断方法及进展胃镜及病理消化道造影胃液分析幽门螺杆菌检测(黏膜特殊染色、C14-UBT、培养、HP抗体等)胃蛋白酶I/蛋白酶II比值,胃泌素-17胃镜及病理是萎缩性胃炎的诊断金标准。消化道造影对CAG不常用。但患者对胃镜有心理障碍时可协助诊断,同时对胃下垂有确诊价值。胃液分析临床基本不用。幽门螺杆菌检测常用方法:HP黏膜特殊染色、C14-UBT、C13-UBT培养、HP抗体等。胃蛋白酶及胃泌素检测近年来发展较快,胃蛋白酶I/蛋白酶II比值,胃泌素-17。背景: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作为萎缩性胃炎和早期胃癌的筛查手段已在日本、芬兰等国家实施。在我国,PG指标在胃癌前病变及胃癌的研究还处于初期,尤其是包括萎缩、肠化生和异型增生在内的胃癌前病变方面的研究。胃蛋白酶来源及意义PGI主要由胃底腺主细胞分泌,PGⅡ主要由胃黏膜腺体分泌。大部分PG进入胃腔,活化为胃蛋白酶后发挥生理作用,约1%的PG经由黏膜屏障进入循环系统。不同部位胃黏膜的形态和功能可由血清PG水平来反映和评估:PGI与胃酸分泌相关,能够反映出胃壁细胞量,进而间接反映出黏膜萎缩程度,而PGⅡ因为来源于多种腺体,所以其血清水平相对稳定。研究表明,血清PGI/PGII与胃体黏膜结构及功能呈高度相关,是一个良好的血清学指标。一般认为PGI小于91ng/ml,PGI/PGII比值小于9筛查CAG灵敏度,特异度高。胃泌素17胃泌素-17(G17)是由胃窦部G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主要调节胃酸分泌和胃黏膜的生长及功能。当胃窦发生萎缩时G17水平会下降,食物尤其是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可以刺激胃泌素的释放。一般认为G17小于6pmol/ml有诊断CAG灵敏度、特异度更高。鉴别诊断消化性溃疡:常常有中上腹痛、反酸等,易出血、幽门梗阻,部分胃溃疡可能癌变。胃镜或上消化道造影可明确。胆道疾病:常常有右上腹疼痛、黄疸、发热等,进食油腻易诱发,B超、CT可鉴别。胃癌:早期症状不明显,晚期有消瘦、中上腹痛、出血、呕吐等症状,胃镜、肿瘤标志物对诊断有帮助。西药及中成药治疗根除幽门螺杆菌(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痢特灵、左氧氟沙星等)保护胃黏膜(麦滋林、硫糖铝、膜固思达等)伴反流者(胃复安、吗叮啉、莫沙比利)胃酸过多者(洛赛克等)叶酸,维生素E、维生素C,β胡萝卜素等胃复春、摩罗丹中医药治疗肝胃气滞证治法:疏肝解郁。理气和胃。主方: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加减。肝胃郁热证治法:疏肝和胃,解郁清热。主方:化肝煎(《景岳全书》)合左金丸(《丹溪心法》)加减。脾胃湿热证治法:清热化湿,宽中醒脾。主方:黄连温胆汤(《六因条辨》)加减。脾胃虚弱证(含脾胃虚寒证)治法:健脾益气,运中和胃。主方:六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胃阴不足证治法:养阴生津,益胃和中。主方: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加减。胃络瘀阻证治法:活血通络,理气化瘀。主方:丹参饮(《时方歌括》)合失笑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个人经验病机:脾胃气虚,久病入络,气虚血瘀,治宜健脾益气,活血通络,常用香砂六君子加减,方用生黄芪30g,党参15g,炒白术10g,茯苓10g,木香5g,砂仁5g,红曲3-6g,半夏9g,丹参15g,赤芍10g,莪术10g,白花蛇舌草15g,蒲公英15g,刘寄奴10g,炒米仁15g,乌梅3g。伴不典型增生可加半枝莲15g,山慈姑10g。疗程:轻度萎缩3个月,中重度至少4-6月,重度至少6个月以上。复查期限胃镜复查时间:轻度萎缩:一年复查一次;中-重度萎缩:半年到一年复查一次;重度或异型增生:建议最少半年复查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