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儿童少年心理行为发育生理发育基础一、脑的结构与功能的发育1、脑重:出生时占成人脑重的25%,6个月时达到50%,1岁末达到60%,3岁儿童脑重量约1011克,为成人脑重的75%;7岁儿童的脑重约为1280克,为成人脑重的91%。2、头围新生婴儿平均头围:34cm,6个月42cm1岁47cm,2岁48~49cm10岁达到成人头围,平均52cm头大的疾病:佝偻病、脑积水“毒奶粉”引起的大头婴儿案例3、神经元、突触发展、髓鞘化图:人脑传导系统的髓鞘化4、脑电波的发展变化1~3岁时儿童脑电波δ波(0.5—3次/秒)减少,θ波(4~7次/秒)增多,同时出现少量的α波(8~13次/秒)。之后脑电波体现出α波和θ波的相持变化阶段。图3儿童脑电图α波与θ波的变化(Corbin&Bickford,1955)α波θ波5.大脑单侧化概念:大脑两半球功能不对称性。单侧化的发展过程:1岁以前未分化,2岁逐渐分化,3岁动作更协调,4岁惯用手习惯已明显。6、皮质抑制功能对于儿童心理发展来说,皮层抑制机能是儿童认识外界事物和调节、控制自身行为的生理基础。4岁以后出现内抑制,但仍较弱。7、身体与动作发育身体和运动发展的直线倾向图头尾原则近远原则大小原则第一节儿童少年认知能力发育认知(cognition)指认识活动的过程,是大脑反映客观事物的特征、状态及其相互联系、揭示事物对人的意义、作用的一种高级心理活动。认知能力主要包括感知觉、记忆、注意力及思维等方面。一、感知觉发育感觉(sensation)是物质对象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时,在脑中产生的关于它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感性认识的最初形式,分视、听、嗅、味和皮肤觉等五类。知觉(perception)是物质在脑中的整体直接反映,比感觉更进一步。它通过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形成时间知觉、空间知觉和运动知觉等。1.视觉视敏度:精确辨别细致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的能力。4~5月的胎儿即已有了视觉反应能力及相应的生理基础。新生儿视敏度低,但发展很快,5~6月可达正常成人的水平。2个月左右的婴儿开始出现视觉偏好(正常人脸、红色)。6月以前是视力发展的敏感期。范兹(robertfantz)视觉偏好法:婴儿对一些视觉刺激有特殊的偏爱。立体觉:4~6个月不能区分×能区分√4-5个月:4个月:色觉:2个月时:幼儿初期:初步辨认四种基本色。幼儿中期(4~5岁):说出基本色,辨认近似色幼儿晚期(5~6岁):正确画图取色,正确地说出黑、白、红、蓝、绿、黄、棕、灰、粉红、紫等颜色的名称。讨论:如何培养幼儿辨别颜色的能力?2.听觉听敏度:听觉器官对声音刺激的精细分辨能力视听协调能力。儿童在12~13岁以前,听觉感受性一直在增长,8岁比6岁儿童的听觉感受性几乎增加一倍。幼儿中期可以辨别语音的微小差别,到幼儿晚期,几乎可以毫无困难地辨明本族语言包含的各种语音。注意幼儿听觉缺陷,尤其注意“重听”现象。3.味觉(婴儿、儿童期发达)味觉是新生儿出生时最发达的感觉。能以面部表情和身体活动等方式对甜、酸、苦、咸4种基本味道作出反应。4.皮肤觉最发达的是触觉,痛觉、冷觉、温度觉逐渐产生并发展。触觉尤其以嘴唇、手掌、脚掌、前额和眼睑等部位特别敏感。2~3岁的幼儿能很好地辨别各种物体的不同属性,如软的、硬的、冷的、热的、粗糙、光滑等。触觉在3岁前儿童的认识活动中占主导地位。随后逐渐与视听觉紧密结合,到幼儿期让位于视觉和听觉。5.知觉婴儿在3个月时具有了分辨简单形状的能力,6个月以前的婴儿能够辨别大小,2~3岁的幼儿能辨别上下方位。这些空间知觉的产生,是婴儿视觉、听觉、动觉、平衡觉等多种感官功能协调的结果。空间知觉形状知觉:依靠运动觉和视觉的协同活动。3岁的幼儿能区别一些几何图形。4~4岁半辨认几何图形的正确率增长最快。5岁幼儿能正确辨别各种基本的几何图形。大小知觉:幼儿常常不懂得近物大,远物小,近物清楚,远物模糊等感知距离的视觉信号。方位知觉:3岁辨别上下,4岁开始辨别前后方位,5岁开始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方位,6岁幼儿虽然完全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四个方位,但以左右方位的相对性来辨别左右仍感困难。练习方位的游戏介绍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小猫收鱼干(方位词练习)时间知觉幼儿前期:依据人体内部的生理状态。幼儿初期:初步的时间概念,但往往和他们具体的生活活动相联系。幼儿中期:可以正确理解“昨天”、“明天”,也能运用“早晨”和“晚上”等词,幼儿晚期:能辨“前天”、“大后天”等;并能学会看钟表等。对幼儿讲时间问题,应该结合具体事情。有规律的幼儿园生活常规,音乐、体育活动中有节奏的动作,观察自然界的规律性变化,对幼儿时间知觉的发展,都很有帮助。埃莉诺.吉布森视觉悬崖装置深度知觉二、注意力及记忆力的发展注意(attention)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有选择的集中。注意并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是人们获得知识和提高工作效率的必要前提。记忆(memory)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一)注意的发展婴儿一出生就具备注意能力。新生儿期会对大的声音或者明亮的物体会引起视线的片刻停留,这种无条件定向反射是最原始的初级注意。婴幼儿期无意注意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有意注意开始萌芽。学龄前期依然以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水平低,稳定性差。学龄期有意注意逐渐发展起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注意的情绪色彩逐渐减弱。学龄期儿童注意的发展:1.注意稳定性的2.注意范围的:和年龄与思维发展密切相联3.注意的分配与转移:小学高年级甚至初中后,才能慢慢学会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易受强度和兴趣制约。(二)记忆的发展婴幼儿时期机械记忆占主导地位,主要以无意记忆为主,有意识记成分在逐渐增加。学龄前期记忆的有意性发展开始明显。学龄期有意识记成为记忆的主要方式。抽象记忆的发展速度逐渐超过形象记忆的发展速度。青少年期有意识记日益占主导地位。进入青少年期以后对抽象材料的记忆能力也明显增强。1.记忆量的发展随年龄增加,幼儿记忆容量显著增加,但是达不到成人的记忆广度。视觉和听觉的记忆容量随年龄的增长而递增。(再认保持量)2、记忆在保持时间上的发展2岁3岁4岁7岁再认:weeksmonths1year3years再现:2岁3岁4岁5~7岁daysmonths1yearweeks3.记忆在有意性、抽象性上的发展4岁出现有意识记,以成人任务为主5~6岁有意性发展明显,能主动提出记忆任务,会简单的记忆方法。表1不同年龄幼儿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效果比较年龄(岁)有意识记无意识记45.44.556.25.366.95.777.76.2三、思维和想象能力发展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它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想象是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一)思维能力的发展婴儿具备初步分类能力。婴幼儿时期的思维主要是直接行动思维。幼儿期是从直观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转化的关键阶段。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具体形象思维。而学龄前晚期,则开始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言语在思维发展中的作用增强,出现思维活动的内化。图婴儿运动的发育皮亚杰“三座山实验”反映儿童自我中心学龄期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这是思维发展过程中质的变化。青春期少年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处于优势地位,逻辑推理能力加强,他们可以想象尚未成为现实的种种可能,形成假设并根据假设进行推理。(二)想象能力的发展想象(imaging)是人们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产生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是随着语言的发展而产生的。1~2岁的婴幼儿出现想象的萌芽。3岁时,逐渐产生了具有简单想象的游戏。3~4岁时想象力迅速发展,但基本是自由联想。学龄前儿童有意想象和创造想象的内容进一步丰富,想象力集中表现在游戏活动中。随着思维能力水平的提高,学龄期和青少年的想象的有意性、创造性、丰富度等逐渐增加。重点:1.儿童少年认知能力包含的主要方面。2.儿童少年注意力及记忆力发展的规律。3.儿童少年思维能力的发展过程。难点:1.思维和想象的关系。2.不同时期占主导地位的记忆形式。重点难点总结关键词汇认知(cognition)感觉(sensation)知觉(perception)注意(attention)记忆(memory)想象(imaging)表象(representation)思考题1.感觉和知觉各包含哪些方面?2.想象和表象的关系是什么?3.儿童期记忆发展有哪些特点?五、儿童少年语言能力发展言语(language)是人类社会中客观存在的现象,是一种社会上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是由词汇(包括形、音、义)按一定的语法构成的。婴幼儿的言语发育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言语发展的准备期(从出生到1周岁)单词句时期(1~1.5岁)多词句时期(1.5~3岁)。前言语阶段在婴儿掌握语言之前,有一个较长的言语发生的准备阶段,称为“前言语阶段”(pre-speechstage)。一般是指从婴儿出生到第一个有真正意义的词产生之前的这一时期。言语发展的准备期:1.新生儿期(0~1个月)反射性发声2.发音游戏期(2~3、4个月)咿呀学语阶段3.语音修正期(5~8、9个月)开始理解言语4.学话萌芽期(10~11月)5.开始言语期(1岁左右):大约听懂10~20个词幼儿的言语发展:语音:掌握民族、本土语音词汇:1200发展到3000~4000个词语法:简单句到复合句口语表达:自我中心言语和社会化言语语音的发展1、发音的正确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发音错误多为翘舌音和齿音2、3~4岁为语音发展的飞跃期3~4岁语音扩展4岁以后言语发音机制稳定,趋向方言化3、幼儿对韵母的发音较易掌握,正确率高于声母4、幼儿语音的正确率与社会环境有关5、逐渐出现对语音的意识词汇的发展1、词汇数量的增加词语爆炸现象:1.5~2岁。3岁幼儿词汇约为800至1,100个,4岁为1,600至2,000个,5岁则增至2,200至3,000个,6岁时词汇数量可达3,000至4,000个。2、词汇内容丰富化,词汇抽象水平逐渐发生和形成幼儿从掌握与日常生活直接有关的词扩大到与日常生活距离稍远的词,从掌握具体的词汇扩大到掌握抽象性、概括性较高的词。3、词汇范围的扩大在幼儿词汇中,主要是意义比较具体的实词。其中又以名词为最多,其次是动词,再次是形容词,最后才是副词。幼儿也逐渐掌握了一些比较抽象、不能单独用来回答问题的虚词。如:介词、连词等。幼儿常用的动词词汇主要有三类:反映人物动作和行为(80%);反映人物心理活动和道德行为;反映趋向和能动等活动和行为(后两类较少)幼儿掌握和使用形容的特点:外形特征类(30%),颜色类(20%)是幼儿使用最频繁的。4、积极词汇的增长积极词汇指儿童既能理解又能正确使用的词汇。消积词汇指或者不能理解,或者有些理解却不能正确使用的词汇。幼儿已经掌握了许多积极词汇,但也有不少消极词汇,因此常常发生乱用词的现象。例如:把“粗”说成“胖”,把“解放军”一词与“军队”混用,以致把敌军说成“敌人解放军”等等。注重教育幼儿积极词汇,促进消极词汇向积极词汇转化。语法的掌握1、从简单句到复合句2岁左右孩子所说句子,简单句占96.5%,幼儿中期,简单句仍占多数,复合句发展4岁以后,出现了各种从属复合句,还能运用适当的连接词构成复合句以反映各种关系。2、从陈述句到多种形式的句子在整个幼儿期,简单的陈述句仍然是最基本的句型。其他形式的句子,例如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也开始发展。其中,疑问句产生得较早。对一些复杂的句子形式不能理解而发生误解。如:对双重否定句很难正确理解,于是把“哪个盒里没有一个娃娃不是站着的。”误解为“没有娃娃站着”或根本不理解。3、从无修饰句到修饰句造句看图说话小作文大作文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1、从对话言语逐渐过渡到独白言语3岁以前儿童的言语基本上都是采取对话形式3~4岁能主动讲述自己生活中的事情但不顺畅2、从情境性言语过渡到连贯性言语情景性言语只有在结合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