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虫病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2定义:日本血吸虫病是日本血吸虫寄生于门静脉系统所引起的疾病感染方式:由皮肤接触含尾蚴的疫水而感染。病变部位:肠道、肝脏主要的临床表现:急性期、慢性期、晚期概述3病原学日本血吸虫雌雄异体,常合抱在一起,寄生在门静脉系统,主要在人体肠系膜下静脉内。存活时间平均为4~5年,长者达10~20年。从童虫发育为成虫产卵,约1月左右。在日本血吸虫生活史中,人是终宿主,钉螺是必须的唯一中间宿主。雌虫位于雄虫抱雌沟内的雌雄合抱视图4病原学腹吸盘生殖器抱雌沟头部尾部5生活史1、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2、虫卵在水中发育孵出毛蚴3、毛蚴侵犯中间宿主钉螺4、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5、尾蚴在水中侵入人体皮肤粘膜6、尾蚴随血流达肝脏虫卵随粪便体外水中毛蚴钉螺体内侵入人体皮肤粘膜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随血流达肝脏发育成虫产卵6中间宿主钉螺(Linusglobosus)7流行病学日本血吸虫流行区:中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日本等。国内,根据不同地理环境、钉螺分布和流行病学特点分3型:1.湖沼型2.水网型3.山丘型●传染源主要是受感染的人和动物。动物:牛、猪、鼠。●传播途径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粪便入水2.钉螺孳生3.接触疫水●易感人群人普遍易感。以农民、渔民最多,与接触疫水有关。夏季为感染高峰。集体感染后呈暴发流行。感染后有部分免疫力。8发病机制血吸虫尾蚴、幼虫、成虫、虫卵对宿主可引起一系列免疫反应。虫卵是引起宿主免疫反应的主要因素,由含有毛蚴的虫卵,通过卵壳上微孔释放可溶性虫卵抗原,使T淋巴细胞致敏,释放各种淋巴因子,吸引大量大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形成虫卵性肉芽肿。血吸虫病引起肝纤维化是在肉芽肿基础上产生的。9病理解剖基本的病理改变:虫卵肉芽肿反应但每个发育阶段均可造成人体损害病变部位:以肝脏和结肠最显著10病理解剖结肠病变主要在直肠、乙状结肠与降结肠。右侧结肠及阑尾也常累及。急性期病变为黏膜充血、水肿、黏膜下层有堆积的虫卵结节,溃破后形成浅表溃疡,排出脓血便;慢性期由于纤维组织增生,肠壁增厚,可引起息肉样增生与结肠狭窄、肠系膜增厚与缩短、大网膜缠结成团等病变。11病理解剖肝脏病变早期肝肿大,表面可见粟粒状黄色颗粒为虫卵结节。肝纤维化:晚期肝脏门静脉分支周围与门静脉区纤维组织增生,产生干线型肝纤维化。肝表面有粟粒样、多少不等的虫卵结节与结缔组织的沟纹。其特点是肝内门静脉周围纤维化,引起门静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门静脉阻塞与高压引起血液动力学变化。门腔静脉侧支循环开放:腹壁静脉扩张,尤以食道下段与胃底静脉曲张更为明显,破裂后引起上消化道出血。12病理解剖异位损害指虫卵或成虫寄生在门静脉系统之外的器官病变。以肺与脑血吸虫虫卵沉积引起的病变相对较多。多发生在感染后6个月至1年内。13临床表现血吸虫病的临床表现复杂且多样性。14临床表现急性血吸虫病发生于夏秋季,男性青壮年与儿童居多。患者有明确疫水接触史。约50%患者在尾蚴侵入部位出现蚤咬样红色皮损,2~3天自行消退。潜伏期长短不一(30~60天),但以1个月左右居多。起病较急。15临床表现发热过敏反应消化系统症状肝脾肿大其他:呼吸系统症状16临床表现慢性血吸虫病患者的症状可有可无。无症状者最多,仅在粪便普查或因其他疾病就医时发现虫卵而确诊。有症状患者主要表现为血吸虫性肉芽肿肝病和结肠炎。以腹痛、腹泻为常见,每日2~3次稀便,偶尔带血。重型患者有持续性脓血便,伴里急后重,常有肝脾肿大。17临床表现晚期血吸虫病巨脾型腹水型结肠肉芽肿型侏儒型。18临床表现异位血吸虫病肺型血吸虫病脑型血吸虫病其他19实验室检查血象急性血吸虫病:E显著增多为特点,WBC在10~30*109/L,E占20~40%,有高达90%,但极重型急性血吸虫病:E常不增多,甚至消失,代之以N增多。慢性血吸虫病:E仍有轻度增多。晚期血吸虫病:脾功能亢进,WBC、PLT减少,并有不同程度的贫血。20实验室检查粪便检查粪便内检查虫卵和孵出毛蚴是确诊血吸虫病的直接依据。急性期检出率高,慢性和晚期阳性率不高。直肠活检是血吸虫病原诊断方法之一。免疫学检查敏感性与特异性较高。21实验室检查肝功能试验急性血吸虫病:球蛋白显著增高,ALT轻度增高。慢性血吸虫病:尤其无症状患者肝功能大多正常。晚期血吸虫病:血ALB明显降低,并有白球比例倒置。22影像学检查B超或CTB超:可以判断肝脏纤维化的程度。CT:晚期血吸虫病肝包膜与肝门静脉常有钙化现象,CT显示特异性图象:肝包膜增厚钙化,与肝内钙化中隔相垂直;在两者接界处并有切迹形成。重度肝纤维化可表现为龟背样图象。23并发症肝纤维化并发症:晚期血吸虫病可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肝性脑病、腹水、原发性腹膜炎、败血症。肠道并发症虫卵在阑尾---急性阑尾炎,易穿破并发腹膜炎或局限性脓肿。严重的结肠病变可引起肠腔狭窄,并发不完全性肠梗阻,以乙状结肠与直肠为多。结肠肉芽肿偶可并发结肠癌,患者年龄较轻,大多为腺癌,恶性程度低,转移较晚。24诊断诊断根据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主要依赖实验室检查。寄生虫学检查(1)粪便涂片:阳性率不高。(2)毛蚴孵化法:要反复多次检查晚期肠壁纤维化,虫卵不易排出,阳性率低(3)直肠黏膜活组织检查:直肠镜下取病变黏膜,显微镜下检查免疫学检查单克隆抗体技术,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测血中循环抗原可诊断活动性感染。另可测尿中的抗原。25鉴别诊断急性血吸虫病:(1)伤寒、阿米巴肝脓肿、粟粒性肺结核等,血中E增多有重要价值。(2)腹泻、便血者:阿米巴痢疾、细菌性痢疾,粪便孵化阳性,而且毛蚴数较多。慢性血吸虫病:肝脾型应与无黄疸型肝炎鉴别,后者有乏力、纳差、肝区痛、肝功能受损。晚期血吸虫病与门静性和坏死性肝硬化相鉴别:主要依赖病原学检查。26预后血吸虫病,包括脑型和侏儒型如能早期治疗,预后良好。晚期血吸虫病有高度顽固性腹水,并发上消化道出血、黄疸、肝性脑病、原发性腹膜炎以及并发结肠癌患者预后较差。27治疗病原学治疗吡喹酮(左吡喹酮,主要杀虫成分):剂量与疗程:慢性血吸虫病:成人60mg/kg,每次10mg/kg(体重以60公斤为限),每日3次,连服2天。急性血吸虫病:成人总剂量为120mg/kg,4~6天疗法,每日剂量分2~3次服用。晚期血吸虫病:口服常规剂量吡喹酮后,药物在肝脏首次通过效应差,故应适当减少总剂量或延长疗程,以免引起严重心律失常。28治疗对症治疗急性血吸虫病:高营养,易消化软食,补充维生素,适当补液,高热、中毒症状重,可用下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晚期血吸虫病:按肝硬化治疗。巨脾型患者可作脾切除加大网膜腹膜后固定术。对食道静脉曲张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可采用硬化剂注射疗法或静脉断流术。腹水型患者应给予高蛋白饮食、间歇应用利尿剂等治疗。对顽固性腹水可用腹水浓缩回输术。29预防控制传染源流行区采用人畜同步治疗。用吡喹酮40mg/kg一剂疗法。切断传播途径1.加强粪便管理与水源管理2.灭螺保护易感人群30

1 / 3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