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参赛人员信息姓名黄书刚学校佛山市顺德区伦教汇贤初级中学联系地址佛山市顺德区伦教汇贤初级中学邮政编码528308注:案例见第二页2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2011年新修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地理课堂应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重视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着力拓宽学习空间,倡导多样的地理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地理课堂,彰显学生个性发展是地理教学的追求和探索。《中国的河流——滔滔黄河》旨在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地理课堂,来探讨如何利用互联网搜索发挥学生潜力,打造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的地理课堂。二、教学课题《中国的河流——滔滔黄河》1、知识教学点:指导学生通过百度搜索引擎查找有关黄河的源流概况,“地上河”的成因,黄河的综合治理等信息2、能力训练点:学会通过百度搜索引擎学会自己动手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并制作简单PowerPoint作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用地理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德育渗透点:学生通过百度搜索引擎查找有关黄河的壮观场面、开发成就及灾难视频、图片,潜移默化地接受爱国、爱我河山的教育。三、教材分析“滔滔黄河”这节内容,知识信息多、容量大、空间概念强、重点集中,尤其是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的素材极为丰富。不过,从学生理解的角度看,教学难度并不算很大。因为,它毕竟是在学生学习了河流的概述和我国第一长河(大河)长江之后,又一次学习一条河流,其中有关河流的学习方法以及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等内容,同学们多多少少已有所了解。因此,是否突出黄河的特色,将是本节教学的关键所在。重难点:黄河上、中、下游的概况及黄河的综合治理;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的成因。搜索信息时,关键字的选择;搜索到相关的图片、视频信息时,对信息内容的分析、筛选和下载保存。解决办法:分析文本,制定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任务。借助百度搜索引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引导学生进行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有关知识,解答本节的重难点。一、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手段为了使学生对黄河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更好地把握黄河的突出特征,使用百度搜索引擎收集相关所需的信息。并在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的地理学习方式。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最优化组合,多渠道、多角度、多层次提高学生综合素质。1.围绕一个点——黄河既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又是一条多灾多难且非常难以治理、令人忧患的大河。2.实施愉悦式教学——根据本节教学要求,教学中将学生间的小组合作互动学习与百度搜索引擎有机结合,使二者相得益彰,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探索知识。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视频导入】播放《保卫黄河》大合唱视频,让学生课前感受到黄河的气势磅礴、汹涌澎湃、泥浪翻滚的意境,激发学习激情,令学生怦然心动。3视频截图百度搜索:[小组合作]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两句可引入黄河水真的是从天上来的吗?这里的“天上”指的是哪里?“海”又指的是哪个海呢?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而有人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害河,你的观点呢?(先播放一段约一分钟的黄河灾害片段(画面为汹涌澎湃,泥浪翻滚的黄河影片),学生边欣赏边思考)视频截图百度搜索:[教师引入]我们带上我们每个人的不同的观点,一起从四个学习环节中学习黄河的内容。要了解黄河,必须先了解第一环节黄河的源流概况,包括上、中、下游的划分、特征等[小组合作]黄河自源头到人海口全长5464千米,仅次于长江,居全国第二位。能说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吗?为什么?黄河的源头是发源与什么山脉?自西向东共流经了我国哪些省区呢?这些省区的简称分别是什么?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在哪?共流经哪些地形区?[演示课件]黄河的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河口,旧孟津,强调其位置特征、所属省份,黄河的主要支流汾河、渭河,强调其流经省份,flash课件显示黄河自源头东流入海依次流经的省区,用不同的颜色闪动表示。让学生抢答省名和简称后完成填充图册关于黄河源头山脉(巴颜喀拉山)以及省区、简称、分界点、地形区。Flash截屏4百度搜索:[承转]千百年来,黄河流域的人民,正是在黄河的哺育下,创造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但是,历史上黄河也曾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的灾难,直至今天,它仍是中华民族的一大忧患。接下来,我们将请出今天的三位小老师为我们讲解第二环节黄河的“地上河”、凌汛、断流的问题,掌声有请。[学生一]同学们,上午好!今天就让我来跟大家一起来学习有关黄河“地上河”的知识。[提问]有没有同学知道“地上河”是什么意思呢?“地上河”动画截屏百度搜索:[承转]有关黄河下游的“地上河”内容,我就介绍到这,接下来由[学生二]来给我们介绍有关凌汛的知识,大家欢迎![学生二]同学们好!凌汛现象可能大家都会感到很陌生,不过没关系,我将为大家排忧解难,(通过自制简单课件介绍凌汛——就是冰坝阻塞河道、造成水位急剧上升的现象)提问:黄河凌汛是如何形成的?凌汛带来的危害是什么?为什么黄河有凌汛,而我国第一长河长江却没有呢?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凌汛问题呢?黄河“凌汛”截屏百度搜索:[承转]同学们学完黄河“地上河”和凌汛后,可能已经很想知道黄河的断流又是怎么一回事了,别急,我们的小老师已经准备好了。[同学三]各位同学,我们对黄河的认识已经越来越多了,有一种现象我们可能无法想象,黄河河段怎么有可能出现断流无水现象呢?[阅读]请同学们阅读以下文段,并请一同学大声为我们朗读这段“黄河下游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出现多次断流,最严重的1997年,一年断流多达12次,合计226天;其中有一天断流河段长达704千米。大河断流,世界罕见!”提问:1、为什么黄河下游会出现断流现象?2、如何解决黄河的断流呢?你能想出什么好办法吗?由[同学三]归纳总结:黄河流量小、干旱少雨、上游工农业用水过多、水利工程蓄水、引水过多等是造成断流的原因。合理调配上游工农业用水、调整黄河的水价、重点5实施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解决黄河断流的有力措施。黄河“断流”截屏百度搜索:[承转]我们三个小老师刚才跟同学们一起互相学习了黄河新知识,还有很多的东西值得我们去学习,下面我们把时间交还给我们的地理老师,我们的老师将带给我们更多的知识。[教师承接]三位小老师非常清晰、详细地为我们讲述了黄河的三种特殊现象,让我们受益非浅。从传说中的大禹时代,中国人民就一直在摸索治理黄河的方法和途径,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对黄河进行了一系列的治理。[小组合作]我们分析了黄河带来的忧患以及形成的原因。那么假如你就是水利部部长,你认为治理黄河该采取哪些措施呢?[演示课件]flash——黄河治理的成就、黄河流域的水电站flash截屏百度搜索:[归纳]黄河上、中、下游的三个治理措施:加固堤防,保持水土,修建水库(板书)。加固堤防是权宜之计,根本问题是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讲述]修建水库,使治沙与防洪并举也是治黄的重要手段。已建的三门峡、刘家峡、李家峡、小浪底等水利枢纽工程,在防洪、减淤、防凌、供水、发电、灌溉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小结]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奉献。但由于它饱含泥沙,下游成为“地上河”,始终有决口的危险,高纬度河段出现凌汛,还有断流等,因此它也是中国的一大忧患。治理黄河,每一个炎黄子孙责无旁贷。各段治理措施不尽相同,其中中游保持水土是治黄的根本。第四环节课堂检测(学习反馈)[演示课件]1、powerpoint长江与黄河的源头、入海口、地形区、上中下游的划分、流经省区等的对比表格。2、flash与黄河有关的四道选择题[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黄河的源流概况,“地上河”的成因,凌汛、断流现6象以及黄河的综合治理,同学们为黄河的伟大和开发成就而惊喜,为黄河的灾难而忧思,为黄河的治理而出谋划策,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条母亲河,然而历史上频繁决堤改道及其灾难的根源尚未消除,人们仍需下大力气,进行持久的综合治理和开发,才能使黄河化害为利,充分发挥优势,更多更好地为中华民族造福。[课堂拓展]我们学完了中国河流的长江与黄河,我们能否通过自己动手在空白纸上画出中国轮廓图,标出长江与黄河已经首都北京?让我们一起开始动手吧,看谁画得又快又准。一起来动手:学画中国轮廓图,在图中标出首都北京以及画出长江与黄河。四、教学反思1、利用网络资源激发学生兴趣。百度搜索到有关黄河视频、音乐、图片、flash动画等,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2、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重师“导”生“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通过百度搜索引擎获取精选素材,使其触景生情,情不自禁地为黄河的伟大和开发成就而惊喜,为黄河的灾难而忧思,为黄河的治理而出谋划策,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爱我河山的思想教育。3、挖掘学生潜力,发挥学生才华。充分利用学生通过百度搜索的资源制作的PowerPoint简单课件来启发、设问同学对“地上河”的成因分析、凌汛现象和断流治理三内容,采用“小老师”,的形式使得本节课学习气氛浓郁。同时学生也体会到了如何学习,体现了终身学习的理念。4、联系实际,勇于实践。并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己动手画中国轮廓图,画出所学过的长江与黄河,提高学生对地理事物的空间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五、教师个人介绍姓名:黄书刚职称:中学地理一级教师电话:(0757)27720660电子邮件:35576483@qq.com通讯地址: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伦教汇贤中学(邮编:528100)请提供100字左右个人介绍,个人介绍将会同案例在百度教育频道进行展示。黄书刚,教育硕士,中学一级地理教师,湘教版地理教材培训专家,广东省地理学会会员,佛山市地理资源建设骨干教师,顺德区骨干教师、地理教研组成员,曾获“全国教育科研优秀教师”、“优秀支教教师”。多篇论文在国家、省区级正规刊物发表。长江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