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及引导措施【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迅猛发展,网络以其无可抵挡的魅力对人类特别是青少年有着双重的影响,引导青少年健康上网迫在眉睫。网络对青少年学生的优势有目共睹,但由于他们生理、心理的不成熟性和非稳定性,使得网络对他们的影响极大,且负面影响显得尤为突出。如何应对网络对他们的负面影响,并使之降到最低程度,要求政府、社会、家庭和青少年个人要达成共识。【关键词】计算机网络;青少年;心理发展;影响一、青少年网络利用的现状21世纪是网络的世纪,网络作为信息传播的一种形式,较之报刊、电影、电视等传统大众媒介而言,其信息传播的数量和速度都是传统大众媒介所不及的。人们的思维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因网络而有了新的变化,上网已成为人们的一种时尚,尤其当代青少年对网络更是一网情深,成为我国网民的急先锋和主体。从发展趋势上看,青少年的生存和生活正越来越紧密地与网络相连,网络就如一把双刀剑,对青少年的思想和行为发生着深刻的影响,便捷、高效的网络以全新的情境给青少年的社会化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同时作为信息万花筒的网络也给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与社会化带来负面影响。青少年的网络利用表现出以下三个特征:1、参与的人数多。青少年网络用户数量急剧增长,并且数量庞大,据近几年的调查显示,网民中青少年几乎占据网络用户的一半。2、花费的时间长。我国对于公共场所的网吧已作上网对象和时间的限制,但仍有许多青少年上网的时间每周为5一7小时,青少年在寒暑假、节假日上网时间更长,甚至有的昼夜不下线。据武汉科技大学调查,有10%学生整天沉溺于上网。3、沉溺网络程度较深。根据调查显示有的青少年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网络上。通宵达旦,沉迷网络游戏、聊天和其它网络娱乐,接近“痴狂”的程度。二、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积极影响由于网络的丰富性、开放性以及虚拟性等特点,因此对正处在心理发展成熟期且喜欢冒险与探索的青少年学生来说,吸引力更为显著。网络不仅为青少年学生提供了一个扩大交往、增长知识的机会,同时也为青少年排解自己的负面情绪提供了一个巨大空间。第一,网络可以满足青少年学生的好奇心理,充实其课余生活,有利于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开阔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第二,上网可以满足青少年强烈的交往需要。在网络世界里,青少年们可以完全不考虑对方的年龄、性别、民族等问题,与不同地域的网友们进行交流,从而将自己的心灵得到释放,情绪得到倾诉,满足他们的交流欲望。第三,网络有助于帮助青少年学生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如今繁重的学业压力不仅容易加重青少年学生的精神压力,而且还容易使青少年学生产生负面情绪。青少年学生可以在网络世界里尽情抒发自己的情绪与情感,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第四,网络为青少年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心理健康知识,促进心理健康发展的平台。一定程度上都为青少年获得积极健康的心理健康知识,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三、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负面影响计算机网络在对青少年心理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由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不成熟性、网络的特殊性和网络发展的不完善性,我们也必须清楚的看到,计算机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发展与健康的积极影响的同时,更应该看到它的消极影响,并引起足够重视。青少年群体在享受高科技带来的恩泽的同时其身心也受着网络负面效应的煎熬。伴随着网络的进一步扩展,计算机网络对青少年心理的负面作用也日渐凸显并引为关注。计算机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发展与健康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网络空间开放,导致青少年政治意识淡化。网络的全球性和共享性特点形成了网络无国界,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使世界各国的文化和观念在网络上纷繁交错,各种意识形态相互颠覆渗透,网络世界变的更复杂更多变更新奇。但是由于技术原因,无法对不良思想做到严格的审查,也不能对发布不良信息的人做到逐一审核。而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尚未成熟,西方国家的种种宣传必然会使一些思想薄弱的青少年轻易相信,他们甚至会觉得中国的民族文化已经腐朽,外国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价值才代表着时代的进步,他们只看到中国的缺点,却一味的不经过考虑的全部接受外来的事物,长此以往形成崇洋媚外的思想,在无形中排斥本民族的文化,严重影响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很可能导致青少年走向极端。2.使青少年思维发展片面化。信息的高度图像化必然会使青少年习惯于形象思维,而放弃追求本质的抽象逻辑思维。我们甚至来不及记住它们,更不用思考和消化它,当然有些人根本就不想思考它。庞杂无序的信息,干扰了青少年对有用信息的选择和吸收,也影响了青少年的思维向深度发展。3.造成青少年人际交往、社会适应能力下降。未成年人心理和生理都处于发育阶段,这时期的孩子敏感而脆弱,好奇心强,对新事物接受得快,好幻想,努力争取独立而又独立不了,于是往往幻想代替现实。网络的新奇性和虚拟性便给了他们一个幻想的空间,一台电脑就足以将青少年带入无限广阔且“完全自由和平等”的世界里。美国曾做过一项调查,发现上网时间越长,人越感到沮丧和孤独。在虚拟环境中漫游旅行,长期与网络打交道,失去对周围现实环境的感受力和参与意识,就极有可能导致青少年形成孤僻、冷漠、紧张、不合群、缺乏责任感和欺诈心理,此皆不利于青少年优秀人格的培养和健康成长。4.对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形成的影响。络的开放性导致网络信息混杂,暴力和色情信息泛滥;加上,网络社会的无规范性和匿名性与青少年强烈的好奇心和上网时间,青少年易受不良影响,网络的匿名性“使得青少年以对自己说过的话不负责任,随意攻击、谩骂别人,不受现实生活中道德准则和社会规范的约束,因此网上网下判若两人,容易形成双重性格,严重的形成人格障碍”,形成变态人格。三、引导措施1.加强理论学习,使青少年全面、正确地认识网络。调查发现,许多青少年沉溺于网上聊天、电子游戏。除了网络本身的吸引力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不真正懂得计算机,对计算机的其它功能知之甚少。因此,要加强青少年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的系统学习,让学生对计算机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学会文字处理、程序编写等基本的操作。青少年真正掌握了计算机,就会自觉地把它当作学习工具而不是一台游戏机或一间聊天室。2.加强道德教育,提高青少年的个人修养和自律能力,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干扰。一般说来,青少年的主体意识尚未形成,缺乏主动追求道德人格的能力,道德品质的形成主要靠成人的引导与熏陶。一方面,学校可以进行道德灌输,利用德育课加强青少年的理论意识和道德责任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遵守网络规范,不违背社会道德或亵渎文明;另一方面,学校要促进青少年自我道德修养水平的提高。可以引导他们吸取我国古代德育的精华,如“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改过迁善”、“反求诸己”、“慎独”等等,帮助他们主动进行道德修养,主动净化自己的灵魂。从本质上讲,道德是一种自律行为,是人内心的自觉要求。修养是道德主体的自我教育。当一个人具有了强烈的道德愿望,并具有了自我修养的能力时,也就达到了道德教育的目的。3.开展网上、网下心理健康教育,加强青少年对网络的适应能力。目前,我国的青少年心理教育基本上还处于空白状态,因此,各级各类学校应充分重视心理教育的重要性,改革传统的教育观念,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意识.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这项教育工作。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其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帮助他们解除困扰。同时要加强网络心理教育研究,有计划、有步骤地积极组建心理教育网站,通过开展丰富和形式多样的、寓教于乐的网上活动,充分利用网络的吸引来影响青少年,提高青少年的心理素质,维护青少年的心理健康。4.青少年应加强自我控制能力。在网络世界中,应多浏览一些对自己有用的、正面的、积极的、进步的信息与书籍,让网络实实在在地成为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工具,而不是一味地沉溺在网络世界里,不能自拔,这不仅不利于青少年学生的学习,更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发展与道德意识的培养,因此,加强青少年的自我控制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青少年要自觉树立自我控制能力的意识,让网络更好地促进自己的生活、学习。参考文献:[1]张洪芝.上网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J].林区教学,2003(11).[2]陶晓英.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发展和健康的影响及对策[J].小学电教,2003(11).[3]郎瑞冰,吴吉惠.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鄂州大学报.2015.8.[4]王丽梅.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与对策[J].基础教育.2012.1.[5]刘海鹰.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及防治措施[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1.10.[6]程芬萍.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负面影响及学校措施[J].教育教学研究.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