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什么是美?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羊大为美许慎(54年~149年)羊长得肥大就美。这表明“美”与满足人的感性需要和享受有直接关系——物质需要对“美”的另一种词源学解释是:羊人为美——精神联系在原始艺术和图腾崇拜中,人戴着羊头跳舞是“美”字的起源。这表明“美”与原始的巫术礼仪活动有关。云南地区彝族的羊头鼓舞美育的内涵•1.审美教育是人格教育•2.审美教育是情感教育•3.审美教育是艺术教育•4.审美教育是精神教育教育学教育学美育一、美育概述1、含义:审美教育是审美主体以艺术和各种美的形态作为具体的媒介手段,通过展示审美对象丰富的价值意蕴,直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情感世界,从而潜移默化地塑造和优化人的心理结构,铸造完美人性的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而互动的教育活动。〔p341〕2、席勒的《审美教育书简》首先提出美育的概念。美育的由来•“美育”这个术语是德国美学家席勒最早使用的,后来结集出版为《美育书简》。•中国最早使用“美育”术语的是蔡元培先生。1901年他在《哲学总论》一文中提出了“美育”的概念。•1903年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中,把西方美育理论较为全面地引进中国。席勒塑像二、美育功能1、直接功能:育美。2、间接功能:育德、促智、健体功能。蔡元培:“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3、超越功能:对人生意趣和教育美学精神的追求。美育的价值•亚里士多德:开人心智,健人灵魂•席勒:培养感性和精神的力量整体达到和谐,是改造人性和社会的根本途径•1、把审美目的与审美活动的性质内在统一起来。•2、美育的终极目的是人性的完满自足。•3、人性统一的根据在于人自身。•马克思主义:人的审美能动性和创造精神•审美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培养作为未来理想社会新基础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即审美的人。这样的人就是具备敏锐的审美能力、良好的审美趣味、健康的人生态度、完善的心理结构、丰富的个性魅力,并具有自由的超越精神和炽热的理想追求的人。(P345)•1、美育使教育走向完善•1)提高人们辨别美丑的能力•2)培养对各种美的感受能力•3)发展创造美的能力•2、美育使人类文明得以延续和发展•3、美育促成人的自由与解放人的精神世界美学研究情心理学研究情逻辑学研究知真知意情伦理学研究意善美莱布尼兹•余秋雨认为,“艺术修养是一种在审美范畴里感悟生命的能力.”→审美欣赏力•在动物园里的小骆驼问妈妈:“妈妈妈妈,为什么我们的睫毛那么地长?”•骆驼妈妈说:“当风沙来的时候,长长的睫毛可以让我们在风暴中都能看得到方向。”•小骆驼又问:“妈妈妈妈,为什么我们的背那么驼,丑死了!”•骆驼妈妈说:“这个叫驼峰,可以帮我们储存大量的水和养分,让我们能在沙漠里耐受十几天的无水无食条件。”•小骆驼又问:“妈妈妈妈,为什么我们的脚掌那么厚?”•骆驼妈妈说:“那可以让我们重重的身子不至于陷在软软的沙子里,便于长途跋涉啊。”•康德说:•“非功利而生愉快。”审美不是灌输和限制,而是启发和诱导;不是强加于人,而是在与美的会心一笑中,自觉激起高扬人格精神的愿望。在审美境界中,审美主体身心充分解放,精神自由驰骋,接受教育的过程就充满愉悦感和自由感。•美德、美行、美言---美感三、美育的任务1、感受美2、鉴赏美3、表现和创造美4、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四、作为素质教育的美育塑造怎样的人•作为素质教育的美育,淡化了以往知识教育、技能教育功利主义的价值观,重视学生自我思考、自我设计、自我选择的能力。其主要目的,从能力的培养转向全人的塑造,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向塑造高尚健全的人格。•蔡元培曾经指出,一种人不许别人自由,自己有所凭借,剥夺别人自由,因此有奴隶制度、阶级制度;又有一种人甘心不自由,自己被人束缚,不以为束缚,甘心忍受束缚,这两种人格都是畸形的人格。•美育高扬自由精神。自由绝非放任,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把握。美育培养自尊人格。美育呼唤自主平等。•作为素质教育的美育,最为关注的是受教育者对人生潜能、目标感、成就感等终极意义的认识。•美育有助于引导受教育者平衡心态,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超越现实的物质诱惑,执著于精神领域的追求。•与艺术与美摩挚越多,心灵越敏感,对人生世相看得越清楚而深刻,越能够潜人到人们思想的最深处,潜入到人们包括自己的潜意识中;对艺术的感受能力越高,越能感受到艺术作品中常人不能感受到的最微妙、最有趣味的部分。•浸润于艺术、美和审美中的人,不仅对苍生有着广博的同情,对人生快乐的体验也是深人肺腑、刻骨铭心的。•浸润愈深,生命的境界愈丰满、愈浓郁。•人生与艺术一体化,整个生命成为追求美、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自由活动。•4、只有以艺术的心态去生活,才能把自由的劳作当作享受,把艰难的人生当作逍遥游。•审美教育与政治教育的区别:•政治教育是“他律”,审美教育是“自律”;•政治教育是“规范”,审美教育是“塑造”;•政治教育重视共性,审美教育重视个性;•政治教育重视理性与说教,审美教育重视情感,寓教于乐。•政治教育固然也提倡以身作则,但教育效应是单向的;审美教育则在审美对话中,双向重塑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精神人格。•审美教育比较政治教育,更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调动受教育者的潜能,关注人的尊严和价值、修养和趣昧,更具有文化品位。•建设文明社会的目的,归根结底是为人,为人本质的完善,为人自由全面地发展。社会越文明进步,越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高扬人的主体意识。•“人”是社会的最高目的。只有人的主体意识被激发被唤醒,社会才是人的社会,社会才说得上人化。•我们应该把封建社会和工业化过程中对人与物关系的颠倒再颠倒过来,追寻生活的真正意义,追寻生命的永恒价值,使精神文明建设回到人类的“精神家园”。•21世纪,人类社会将从以知识和信息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人的素质既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又是社会发展的目标和归宿。•素质培养和知识积累、能力培养,前者是体,后者是用。素质的提高比知识的积累更重要,人格的健全比成就的确立更重要。上海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风帆•人生如白驹过隙。物质的追求是有限的,精神的追求是无限的。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野花里一座天堂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永恒在一刹那间收藏•四、美育的内容•(一)形式教育•形式美和美的形式•(二)理想教育•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道德理想、人生理想、爱情理想、职业理想等)•(三)艺术教育•表演艺术、造型艺术、语言艺术、综合艺术美育的实施•美育过程的定义:p363•1、通过审美感知,形成审美感受,为鉴赏美和创造美奠定基础•2、通过美的鉴赏,理解美的本质,发展审美判断力•3、通过审美创造活动,发展创造美的能力•五、美育原则•(一)形象性原则•(二)情感性原则•(三)活动性原则•(四)差异性原则•(五)创造性原则•六、美育途径和方法•(一)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文化艺术活动进行美育•(二)通过大自然进行美育•(三)通过日常生活进行美育1)家庭美育健康的雕塑优美的画面欢快的音乐美妙的景致绚烂的花朵科学和艺术不可偏费理智和情感不可偏枯跳舞手工体育唱歌语文2)学校教育3)社会美育•社会美育分专门的机构和普遍的设施。专门的机构有美术馆、音乐厅、剧院、电影院、博物馆、植物园、动物园等。•普遍的设施就是地方的美化,包括道路、建筑、公园、名胜、古迹、公墓等。上海美术馆抽象派画展3)社会美育中国西安兵马俑3)社会美育欧洲街景3)社会美育中国少数民族风情3)社会美育法国巴黎卢浮宫3)社会美育中国长城3)社会美育音乐厅交响乐演出新疆喀纳斯湖卧龙湾3)社会美育植物园景色3)社会美育中华文化名人雕塑纪念园3)社会美育中华文化名人雕塑纪念园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的印度泰姬陵,它建于1648年。泰姬陵用红砂石砌成高大的围墙,雄伟壮观。,陵墓的上部是个硕大的白色圆顶,平台四角各有一座白色高塔,尖尖地刺入天空。高塔映衬着泰姬陵的圆顶,给人一种奇特的美感,显得匀称而富有韵律。3)社会美育印度泰姬陵教育学本章真题练习№1•单选(2003.4)德育即是对学生进行()的教育。A.政治思想B.品德C.文明行为习惯D.价值观和方法论•单选(2002.4)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A.发展性功能B.个体性功能C.教育性功能D.社会性功能•单选(2003.10)德育要赋予每个个体以科学的价值观、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这体现了德育个体性功能的()。A.文化功能B.生存功能C.发展功能D.享用功能BDB教育学本章真题练习№2•单选(2004.4)德育的个体发展功能的发挥应注意()。A.强调德育的外在强制性B.注意功能实现的间接性C.注重个体的享用性D.尊重学习个体的主体性•多选(2006.10)德育包括()A.知情教育B.意行教育C.政治教育D.道德教育E.思想教育•多选(2004.4)我国中小学德育的重点具体说来应当包括或强调以下哪几方面?()A.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B.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C.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基础教育D.提高人的智慧水平的教育E.注重自主性、创造性的教育DCDEABC教育学本章真题练习№3•多选(2005.4)德育对智育、体、美诸育的促进功能,就其共性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A.动机作用B.方向作用C.习惯和方法上的支持D.提升智慧E.获得体魄、体能的提高•单选(2006.10)“美育”一词最早是谁在《美学书简》中提出的()A.培根B.康德C.席勒D.卢梭•单选(2004.10)美育之“超美育”功能,即指()。A.直接育美功能B.间接育德、促智、健体功能C.超越性美育功能D.美育的附加功能CCABC教育学本章真题练习№4•单选(2004.1)以培养学生审美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活动指的是()A.广义的美育B.狭义的美育C.形式美育D.实质美育•单选(2007.10)蔡元培先生认为:美育具有育德、促智、健体之功能,这是美育的______功能。()A.直接性B.间接性C.循环性D.超美育CB费孝通《反思•对话•文化自觉》:•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