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手掘式顶管法施工工艺手掘式顶管法概述顶管施工的优点顶管施工的几种工法手掘式顶管施工的适用范围手掘式顶管法施工的优缺点工艺流程图手掘式顶管施工准备工作调查研究,摸清情况编制施工方案的主要内容工作坑尺寸的确定工作坑底基础与导轨顶力计算后背墙与后背顶管设备挖土与顶进管前挖土顶进纠偏与校正触变泥浆减阻------触变泥浆减阻中继站-------中继站2一、手掘式顶管法概述1、顶管施工的优点无需隔断交通噪音以及震动都很小可以在很深的地下敷设管道3一、手掘式顶管法概述1、顶管施工的优点可以安全的穿越铁路对施工周遭的影响很小可以穿越障碍物顶管施工采用油压驱动,施工时噪音远远小于开槽式敷设管道,几乎没有地盘沉降的现象,对周遭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而且在较深的埋深情况下施工成本要小于开槽式敷设管道。4一、手掘式顶管法概述2、顶管施工的几种工法手掘式顶管法泥水式顶管法土压式顶管法不取土顶管法5一、手掘式顶管法概述3、手掘式顶管施工的适用范围适用于黏性、砂性或硬质泥岩土层,且无地下水影响,管径1000~3000之间的排水工程。6一、手掘式顶管法概述4、手掘式顶管法施工的优缺点:优点具有顶管施工的所有优点。工作坑占用场地小。设备简单、技术难度低,易于推广。7一、手掘式顶管法概述4、手掘式顶管法施工的优缺点:缺点对不同地质条件有很大的局限性。顶进面土压不能平衡,容易塌方。劳动强度大,施工进度慢。85、顶管工艺流程图(合格)(不合格)开挖工作井安放导轨后背墙施作顶进设备到位下管管前挖土顶进施工测量及校正触变泥浆顶管接口处理铺设质量检查中间继顶进设备迁移闭水试验回填土9二、手掘式顶管施工准备工作1、调查研究,摸清情况掌握管道埋设、管径、管材和接口要求。掌握地下土质、水位等有关水文地质资料。掌握地下管线情况。现场施工环境、运输、电源等情况。10二、手掘式顶管施工准备工作2、编制施工方案的主要内容确定工作坑的位置和尺寸。顶管后背的结构设计和验算。确定掘进和出土的方法,下管和运管的方式和设备,工作平台的支搭结构。进行顶力计算,选择顶进设备。遇有地下水时,选用降水方法。制定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技术措施。11二、手掘式顶管施工准备工作3、工作坑尺寸的确定工作坑一般选在检查井的位置,并与建筑物有一定的安全距离。其工作坑底长、宽尺寸可按下图计算。底宽:W=D+2(B+b)式中B---工作面净宽,一般为1.2~1.5m;b---支撑厚度;D---管外径。12二、手掘式顶管施工准备工作3、工作坑尺寸的确定底长:L=L1+L2+L3+L4+L5式中L1---后背结构厚度;L2---千斤顶长度;L3---出土工作面长度,一般取1.0~1.5m;L4---每节顶管长度;L5---顶进管口尾部留出工作坑壁的最小长度,一般为0.3m。1--支撑2--后背3--千斤顶4--顶铁5--混凝土管13二、手掘式顶管施工准备工作3、工作坑底基础与导轨①基础顶进过程中,防止工作坑地基沉降,导致管子顶进偏差过大,应在工作坑底铺设基础。枕木基础当工作坑土质好、无地下水、管径小、工期短,可采用。分为密铺和疏铺两种。混凝土基础当工作土质较差、有地下水、管径较大,可采用。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小于C15,厚度100~150mm。混凝土卧枕木基础适用于地基土质松软、有地下水、管径偏大等状况。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小于C15,厚度200~250mm。混凝土表面低于枕木表面10~15mm。14②导轨导轨的作用是控制管身按设计的管中心线和高程顶进,保证管身在顶入之前位置符合设计要求。导轨的安装是否准确和牢固,对管道顶进质量影响较大。导轨净距与管道外径大小有关,根据直角三角形计算。导轨标高与导轨净距和管壁厚度有关。导轨安装应牢固、顺直、平行、等高,其纵坡与管道设计坡度一致。在使用中经常检查较核导轨,防止产生位移。二、手掘式顶管施工准备工作15二、手掘式顶管施工准备工作5、顶力计算顶管施工必须有足够的顶力,才能克服管子在顶进过程中土对管子产生的阻力。顶管的总顶力应大于或等于管正面阻力和管四周摩擦阻力之和。F=F1+F2式中:F-总顶力;F1-管正面阻力;F2-管道摩擦阻力。16二、手掘式顶管施工准备工作正面阻力F1:不同管前端装置其正面阻力各不相同。当采用简易工具管时,可按下式计算:管正面阻力F1=π(D-t)t*R式中D-管外径t-工具管刃脚厚度R-挤压阻力(可取300~500kN/m2)当采用超前开挖顶管时,管正面阻力可忽略不计。17二、手掘式顶管施工准备工作摩擦阻力F2:摩擦阻力是指管壁与土之间的摩擦阻力。在正常情况下,可按下式计算:管正面阻力F2=f2*L单位长度管道摩擦阻力f2=½πDμ(P1+P2)+μW垂直土压力P1=γh水平土压力P2=γ(H+D/2)*tg2(45º-φ/2)式中D-管外径L-管道长度μ-摩擦系数W-单位长度管子自重γ-土的重度H-管顶浮土高度φ-土的内摩擦角18二、手掘式顶管施工准备工作6、后座墙与后背后座墙与后背是顶力的支撑结构,通常采用原土做后座墙,根据施工经验,顶管覆土2~4m时,原土后背墙的长度需要4~7m。如无法使用原土做后背墙时,可筑人工后座墙,也可利用已施工完的管道做后座墙。后背的作用是减少对后座墙的单位面积的压力。19二、手掘式顶管施工准备工作注意事项后背土壁应铲平,使土壁墙面与管道顶进方向相垂直。靠土壁横排方木面积,一般土质按承载力不超过15t/m2。方木应卧入工作坑底以下0.5m,使千斤顶的作用力中心高度不小于方木后背高度的1/3。方木断面可用150mm×150mm,立铁可用200mm×300mm工字钢,横铁可用150mm×400mm工字钢。土质松软或顶力较大时,可在方木前加垫钢板。20二、手掘式顶管施工准备工作7、顶管设备①千斤顶它是顶管的主要设备之一。目前多采用液压千斤顶,根据需要顶力,选择台数。如选择一台,千斤顶中心放置位置与管中心线的垂线相交;若使用多台并列式放置,应使顶力合力作用点与管壁反作用点在同一轴线上,防止产生力偶,造成顶进偏差。21二、手掘式顶管施工准备工作②高压油泵一般选用定额压力为32MPa的柱塞油泵,经分配器、控制阀进入千斤顶。若装有两台以上千斤顶,需将油管并联在一起,以使各千斤顶活塞的行程一致。22二、手掘式顶管施工准备工作③顶铁顶铁是传递顶力的垫铁,分为横顶铁、顺顶铁、U型或环型顶铁。顺顶铁长短应有多种尺寸,以便随着管子顶进,用顺顶铁放入其顶进空隙之内,再继续掘土顶进。U型或环形顶铁放在管子端面,顺顶铁作用其上,其弧形断面尺寸形状与被顶进管子相同,其作用是使混凝土管口受力均匀,以免管口损坏。23二、手掘式顶管施工准备工作④起重设备主要作用是下管和运土。一般采用单梁式电动葫芦吊。正式作业前应进行试吊,检查重物捆绑情况和制动性能。严禁超负荷吊装。24三、挖土与顶进1、管前挖土将地下水位降至管底以下不小于0.5m处,并采取其它措施防止其他水源进入顶管管道。管前挖土一次进尺长度,以千斤顶的一个行程长度为宜。土质好可超前500mm以内。不宜超前开挖过长,以免引起管位偏差大和管端上方土坍塌。应严格控制管周围土的超挖,管端上部可超挖15mm,以减少阻力;管端下部135º包角范围内不得超挖。25三、挖土与顶进在不允许顶管上部土层下沉地段顶进时,管周围不得超挖。在松软性土层中顶进时,应采取土体加固措施或其它有效措施。管前挖出的土应及时外运。26三、挖土与顶进2、顶进工艺流程:安装顶铁→开动油泵→顶镐活塞伸出一个行程→关油泵→顶镐停止运行→活塞收缩→在空隙处加上顶铁→再开动油泵。如此循环。27三、挖土与顶进顶进时注意事项:顶进时应先挖土后顶进,随挖随顶。应组织连续作业,不宜中途停止,增加顶进的难度。安装顶铁应平顺,不得歪斜,每次加放顶铁时,使顶铁连接块数最少为宜。工具管进入土层时,每顶进0.3m,测量不少于一次。管道进入土层后正常顶进时,每1.0m测量一次,纠偏时增加测量次数。(包括管中心线和管底高程)28三、挖土与顶进顶进过程中,发现下列紧急情况时应采取措施进行处理:①工具管前方遇到障碍物。②后背墙变形严重。③顶铁发生扭曲现象。④管位偏差过大且校正无效。⑤顶力超过管端的允许顶力。⑥油泵压力表指针升高异常。29三、挖土与顶进3、纠偏与校正采用小角度、顶进中逐渐纠偏,不得猛纠硬调。挖土纠偏法顶木校正法校正环校正法30三、挖土与顶进挖土纠偏法在管子偏向一侧少挖土,而在另一侧多超挖些,强制管子在前进时向另一侧偏移,从而达到纠偏的效果。适用偏差为10~20mm时。31三、挖土与顶进顶木纠偏法管端下陷,可采用下图方法。适用偏差大于20mm时。12456736--校正千斤顶4--楔子7--垫板5--支柱3--内涨圈2--木楔1--管子32三、挖土与顶进校正环校正法校正环安装在工具管的后面,上下左右各有一个小千斤顶,发生偏差时,可开动相应的小千斤顶进行校正。33四、触变泥浆减阻顶力控制的关键是最大限度地降低顶进阻力,而降低顶进阻力最有效的方法是进行注浆。注浆使管周外壁形成泥浆润滑套,从而降低了顶进时的摩阻力。34四、触变泥浆减阻①选择优质的触变泥浆材料,对膨润土取样测试。主要指标为造浆率、失水量和动塑比。②在管子上预埋压浆孔,压浆孔的设置要有利于浆套的形成。③膨润土的贮藏及浆液配制、搅拌、膨胀时间,听取供应商的建议但都必须按照规范进行④压浆方式要以同步注浆为主,补浆为辅。在顶进过程中,要经常检查各推进段的浆液形成情况。35四、触变泥浆减阻⑤注浆设备和管路要可靠,具有足够的耐压和良好的密封性能。在注浆孔中设置一个单向阀,使浆液管外的土不能倒灌而堵塞注浆孔,从而影响注浆效果。⑥注浆工艺由专人负责,质量员定期检查。⑦注浆泵选择脉动小的螺杆泵,流量与顶进速度相应配。36五、中继站为了克服顶进阻力过大,增加单向顶进的最大长度,可以在顶管中布置中继站进行接力顶进。37五、中继站中继间主要有前加长型T型套环、特殊管、后特殊管和中继间油缸、均压环等组成。前部是一个与T型套环相类似的密封圈和接口。中继间壳体的前端与T型套环的一半相似,利用它把中继间壳体与混凝土管连接起来。中继间的后特殊管外则设有两环止水密封圈,使壳体虽在其上来回抽动而不会产生渗漏。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