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博览会是由一个国家的政府主办,有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参加,以展现人类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取得成就的国际性大型展示会。其特点是举办时间长、展出规模大、参展国家多、影响深远。自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第一届展览会以来,世博会因其发展迅速而享有“经济、科技、文化领域内的奥林匹克盛会”的美誉,并已先后举办过40届。按照国际展览局的最新规定,世界博览会按性质、规模、展期分为两种:一种是注册类(以前称综合性)世博会,展期通常为6个月,每5年举办一次;另一类是认可类(以前称专业性)世博会,展期通常为3个月,在两届注册类世博会之间举办一次。注册类世界博览会不同于一般的贸易促销和经济招商的展览会,是全球最高级别的博览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属于注册类世博会。国际展览局是专门从事监督和保障《国际展览公约》的实施、协调和管理举办世博会并保证世博会水平的政府间国际组织,目前有89个成员国。2010年上海将承办世博会。184天内将有7220万人次参观世博会,高峰日参观人数将达到55万人次,怎样把观众安全、快速地输送到目的地,昨天,在同济大学百年校庆教授演讲系列第一讲中,上海世博会交通规划课题主要负责人、同济大学教授陈小鸿透露,世博会交通主要依靠公共交通。除此之外别无选择。●公交挑大梁由于参观人数达7220万人次,而且到2010年上海全市居民出行总量为4500万人次/日左右,机动车日均出行将达到780万车次,没有哪种交通工具比公共交通更能担当起大运量、高密度的重任。其中轨道交通将承担50%的份额,公交12%,世博会专用巴士14%,水上交通5%。陈小鸿说,轨道交通必须承担10万人次/高峰小时的客流,公共交通系统将成为世博交通服务成败的关键。●辟专线通道世博园区位于浦江两岸中心城区,针对浦西道路运行状况相对较差,浦东道路运行状况较好的情况,将选择具有一定剩余通行能力的且贯通浦东浦西的快速路作为世博专线通道,组织客流使用世博巴士快速直达世博园区。●建巴士系统规划并建设一个连接世博园区、标志清晰的专用公共交通系统,用世博巴士专路连接换乘枢纽、大型公交枢纽、对外枢纽。其中世博巴士驳线联系市区公交枢纽、宾馆酒店聚集区、市区换乘枢纽、园区周边轨道站点等。世博专用通道网络联系枢纽点、宾馆聚集区等重要客流集散点。●步行分三层园区内的交通方式分步行和园区内部公交。步行空间从标高上可分为三个层面:地上一层、地面层、地下一层,由于世博会有一段时间处在夏季,雨天和阳光灿烂的日子,游客可以从地下一层走,避免风吹雨打。园区内的交通工具可能会选用无污染的电池车和其他先进交通工具。据介绍,只有vip的小汽车和工作人员的少量汽车可以进入园区。●入口处外移由于园区只有8个步行出入口,客流高峰时段将给检票和安检带来很大压力。“排队时间长,而且还没有足够的空间供游客排队”,针对这个难题,专家提出“封闭性转换门”的概念,也就是在一些公交转换点检票、安检,然后由大巴士将观众一站送到园区,换言之,将入口外移,缓解出入口的压力。陈小鸿透露,还将开发交通信息系统。到时候,观众通过手机、互联网就可以了解世博会交通情况,并可以预约进园参观时间,省去排队之劳。●市政府新闻发言人焦扬以网络形式发布了市政府最近正式批准的《上海市综合客运交通枢纽布局规划》。●由市规划局会同市交通局共同组织编制的《上海市综合客运交通枢纽布局规划》(以下简称《布局规划》)对于上海未来一体化交通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构筑长江三角洲大都市交通圈,把上海建成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进一步完善网络化、功能性、枢纽型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促进公交优先发展,必须配合城市发展进程,统筹规划,适时建设,建立布局合理、结构完善的综合交通枢纽系统,促进交通、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综合利用。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在各有关方面的协同配合下,市规划局会同市交通局组织编制了这一《布局规划》,明确了本市综合客运交通枢纽的总体布局。一、规划原则1、坚持科学发展观,将先导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按照公交优先发展的要求,预控公共设施资源,以适应长三角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的需求、适应上海“1966”城乡规划体系建设的需求,适应举办世博会的需求。2、坚持以人为本,系统衔接,方便换乘。依托网络完善、站点固定、客运量较大的轨道交通系统,充分发挥轨道交通的运能,提升服务水平。同时要与机场、铁路、高速公路、长途客运以及常规地面公交等其他交通系统保持紧密衔接。3、坚持因地制宜,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枢纽布局要满足常规公交、静态交通以及其他交通方式发展的必要需求,同时要充分利用现状用地条件,对不同区域提出差别化的布局和选址的要求。4、坚持优势互补、条块结合。要依托区县政府,依托市政建设,市区联手推进交通枢纽建设。]本次规划以机场、铁路、轨道交通、市域高速公路和干线公路网为基础,综合考虑枢纽的交通方式和规模大小,结合城市功能和城乡规划体系,对全市交通枢纽进行分类梳理。二、综合交通枢纽梳理分类和基本布局本次枢纽布局规划在市域范围内选择了145个枢纽站点,根据枢纽承担的交通功能和规模大小,分为A、B、C、D四类。其中,A类枢纽5处,B类枢纽88处,C类枢纽37处,D类枢纽15处。1、A类枢纽(5处):以航空、铁路等大型对外交通设施为主,配套设置轨道交通车站、地面公交站、社会停车场、出租车营运站等市内交通设施,共同形成的大型市内外综合客运交通枢纽。结合两大机场和铁路客站,全市共形成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浦东国际机场、铁路上海站、铁路上海南站和铁路浦东客站枢纽共5个一体化市内外综合交通换乘枢纽。2、B类枢纽(88处):以轨道交通车站为主,结合地面公交站点、出租车营运站、社会停车场和长途客运站等其他交通设施,共同形成的大中型综合客运交通枢纽。根据不同的客流规模,B类枢纽主要分为两类:●B1类枢纽(15处):是以三线及三线以上轨道交通换乘站为主体的大型枢纽。B1类换乘枢纽地区的规划工作是近年的重点工作之一。汉中路、静安寺、人民广场、世纪大道、徐家汇、虹口体育场等地区的综合交通规划均已完成或基本完成,其余站点将根据轨道交通推进情况和周边用地情况逐步实施。●B2类枢纽(73处):是以一线或二线轨道交通站点为主体的中型枢纽。在本市规划的300余个一、二线轨道交通站点中,通过综合考虑地面公交始末站、长途客运站、社会停车场库等交通设施的用地需求,对其中有新增用地需求的73个B2类枢纽进行了规划布点。其中19个分布在内环线以内,32个分布在内外环之间,22个结合郊区城镇布置,分布在外环以外。3、C类枢纽(37处):以轨道交通、地面公交和机动车换乘为主体的停车换乘(P&R)枢纽。中心城用地紧张、交通负荷重,因此规划在外环附近及外环以外、靠近主要公路和轨道交通站点的区域设置大中型社会停车场,提供优惠的停车收费标准和便捷的换乘条件,起到适当截流进城机动车、引导换乘公交的作用,形成37处C类停车换乘枢纽。规划建议根据需求预测上限控制C类枢纽用地规模,并应根据实际交通需求增长情况,结合轨道交通建设进度和城镇建设阶段,对C类枢纽实行统一规划、分期建设。这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结合世博会地区建设,根据轨道交通建设时序,选择37个枢纽中的16个C类枢纽先行实施,如11号线嘉定城北站枢纽、松江客运中心枢纽等;二是每个枢纽地块可根据本身客流增长的不同阶段和地块的实际情况,分期开发建设。4、D类枢纽(15处):以多条地面公交换乘站点为主体的小型枢纽。D类枢纽通常是距离轨道交通站点较远的、多条常规公交线始末站集中布局而形成的枢纽,例如:军工路枢纽、南浦大桥枢纽等。这类枢纽根据全市公交线网规划和公交发展导向,结合地区规划统一布局并控制用地。本次规划形成15个D类枢纽,其中8个分布在中心城,7个分布在郊区城镇。三、近期建设目标为便于市民出行、形成较为均衡的枢纽布局,同时为成功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缓解中心城区的交通压力,规划部门根据轨道交通的建设进度,结合郊区城镇的建设,规划选择用地条件和建设条件均比较成熟的枢纽列入近期建设计划。规划十一五期间建设完成综合交通枢纽60个,其中包括A类枢纽3个(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浦东国际机场枢纽和铁路上海站枢纽(扩建)),B类枢纽36个,C类枢纽16个,D类枢纽5个。加上目前已建成的枢纽24个,如铁路南站枢纽、人民广场枢纽等,到2010年本市共建成综合交通枢纽84个。据了解,下阶段市规划局将会同市建设交通委、市交通局和相关区县共同组织编制各类枢纽的详细规划,做到规划落地,以推进建设实施。市规划局还将制定综合交通枢纽规划设计导则,对不同地区、性质和规模的枢纽,在功能定位、设施配置、集约用地、交通组织、开发强度等方面予以分类指导。市建设交通委和市交通局将结合轨道交通等市政交通建设和地区开发建设,进一步完善交通枢纽建设机制,市区联手、共同推进。今年将启动轨道交通11号线嘉定城北站、新城站、中环线共和新路、沪太路等枢纽的建设。全长58.97公里的11号线跨越嘉定、普陀、长宁、徐汇和浦东新区五个行政区。上海地铁家族再添新丁。今天,随着嘉定北站在隆隆机声中打下第一根工程桩,轨道交通11号线北段工程全面投入开工建设。与以往线路的单一走向不同,11号线将呈现“主线+支线”的新格局,在嘉定新城向西“拐”出小半截,直通上海国际赛车场、上海汽车城和安亭等区域。至2010年上海世博会前,市民坐地铁直达嘉定“上“赛场的愿望将变为现实。待到2012年,11号线将最终延伸至浦东三林地区。据了解,轨道交通11号线北段工程主线北起嘉定区城北路,行经嘉定区、普陀区、长宁区、徐汇区和浦东新区五个行政区,南至上南路,全长58.97公里,其中主线长46.16公里,支线(嘉定新城经上海国际赛车场至安亭)长12.81公里。全线共设嘉定北站、嘉定新城站、南翔站、祁连山路站、上海西站站、曹杨路站、江苏路站、徐家汇站、上海体育馆站、浦东济阳路站、三林站等27座车站,其中地下车站18座,地面车站9座。根据计划,2010年将先建成11号线北段一期工程,从嘉定城北路至长宁区江苏路,共20座车站,长45.1公里,为成功举办上海世博会和上海国际赛车场的运营提供便捷的交通服务;2012年将完成剩余的从江苏路到浦东三林站的13.87公里。另据市轨道交通建设指挥部办公室透露,为迎接世博盛会,方便市民出行,上海“集全市之力,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到2010年将建成包括1~11号线在内的11条轨道交通线,运营总里程达到400公里,共280座车站投入使用,基本形成网络化运营,日均可承运520~580万人次,占全市公交客运总量的35~40%左右,届时交通拥堵状况有望得到根本缓解。●斜“丫”字:上海轨交新面孔与以往线路不同,轨道交通11号线的最北端在嘉定区分成了主线和支线,两线“分叉”的节点位于嘉定新城站,酷似一个斜写的“丫”字。过了嘉定新城站后,主线向北延伸,沿线设白银路站、嘉定西站,最终抵达嘉定北站;支线则向西延伸,沿线设上海赛车场站、上海汽车城东站、上海汽车城站和安亭站。11号线北段设有4座两线换乘站点———与3号线交会的曹杨路站、龙漕路站,与2号线交会的江苏路站,与10号线交会的上海交通大学站;11号线北段还设有3座三线换乘站点———与1号线、9号线交会的徐家汇站,与1号线、4号线交会的上海体育馆站,与6号线及另一条规划中的线路交会的济阳路站。轨道交通11号线北段工程主线北起嘉定区城北路,行经嘉定区、普陀区、长宁区、徐汇区和浦东新区五个行政区,南至上南路,全长58.97公里,其中主线长46.16公里,支线(嘉定新城经上海国际赛车场至安亭)长12.81公里。全线共设嘉定北站、嘉定新城站、南翔站、祁连山路站、上海西站站、曹杨路站、江苏路站、徐家汇站、上海体育馆站、浦东济阳路站、三林站等27座车站,其中地下车站18座,地面车站9座。与以往线路的单一走向不同,11号线形如英文字母“Y”,将呈现“主线+支线”的新格局,在嘉定新城向西“拐”出小半截,直通上海国际赛车场、上海汽车城和安亭等区域。根据计划,2010年将先建成11号线北段一期工程,从嘉定城北路至长宁区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