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法规与新闻道德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新闻法规与新闻道德教学PPT董秦2011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绪论:•第一节为什么要研究新闻法规与新闻道德•第二节新闻法规与新闻职业道德规范的关系•第三节新闻法规研究方面的名家与名作•第四节课程预期第一节为什么要研究新闻法规与新闻道德•1自我成才(自我约束与激励)与了解成才环境:金话筒与金元宝•2新闻纵向传统与传播横向交流•3求真也是求善,不真不善斯丑矣•4有问题的新形势、新情况要求与树立新闻专业精神、信念第二节新闻法规与新闻职业道德规范的关系•1内与外(隐与显)•2刚与柔(低与高)•3暂与久:成文与习俗(统治者与统治对象、)•4消极与积极:都属于上层建筑、行业性第三节新闻法规研究方面的名家与名作•1魏永征:舆论监督与新闻纠纷.•2黄瑚:《新闻伦理学》•3魏永征等:《西方传媒的法制、管理和自律》•4刘哲民:《近现代出版新闻法规汇编》•5陈堂发:《授权与限权:新闻事业与法制》•6洪伟:《大众传媒与人格保护》•7其他第四节课程预期•1对新闻法治传统与变迁的理性认识•2真善美:维护新闻媒体的公信力•3一票否决,不碰高压线:对新闻工作规律的把握。是故知其命者,不立于岩墙之下,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孟子尽心上)•4通过行业比较,认清自我,认清时代。第一章新闻传播的法治环境考察•第一节研究新闻传播法治环境的意义•第二节新闻法治传统的形成及演变•第三节近代以来中国新闻法律体系的演变•第四节新中国新闻立法的历史进程回顾第一节研究新闻传播法治环境的意义1认清时代,适应环境;(自我生存需要)•2境由心造,提升自我;(自我成才需要)•3新闻法制与专治的演变案例:苏报案(1903)与曾格案件(1733)第二节新闻法治传统的形成及演变•1新闻法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条件;•2英美法系国家新闻法的历史发展;•3大陆法系国家新闻法的历史发展;•4不同利益的调整与确认导致不同新闻传播法律制度类型•5新闻法治的核心价值观是保障社会正义与人民自由幸福历史细节•1星法院•2予惩制-追惩制•3曾格•4人权宣言•5大宪章-第一修正案•61948世界人权宣言•71997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2001•81998公民权利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三节近代以来中国新闻法律体系的演变•1清末:旧中国新闻法的历史发展(引进)•2康梁与孙中山:法律资源引进的尴尬(苏报案、暂行报律风波)•3北洋军阀、蒋介石政治集团的新闻统制•4马克思新闻思想与中国新闻实践相结合第四节新中国新闻立法的历史进程回顾•1媒体改造与新闻分工(敌我友)•2新闻文件的延续(新闻批评)•3新闻无法可依乱像种种(阴谋新闻)•4新闻有法可循环境形成(与经济体制改革配套)•5新媒体法律管理(新技术的挑战)第二章新闻活动中法律关系梳理•第一节新闻活动中法律关系溯源及特点•第二节新闻法律关系的主体与客体•第三节新闻法律关系的基本内容与内容对位•第四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法律关系中的要点第一节新闻活动中法律关系溯源及特点•1何谓新闻法律关系(双重属性:法律性与社会性)•2新闻活动中几对法律关系(新闻业务采访:记者-对象;写评编:记者-编辑;出版:编辑-印刷;发行订阅零售:印刷-阅读;新闻管理:媒介创办-监管)•3调节新闻活动中诸关系的各种法律资源(上位法、下位发:宪法、民法、刑法、诉讼法、行政法、劳动法、证券法、保密法、著作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法等)•4新闻法律关系与新闻伦理关系比较第二节新闻法律关系的主体与客体•法人:包括机关法人、媒体;公民:包括记者、通讯员•(渗透在政治、经济、民族、伦理关系中的)物、行为、智力成果:采访工具、新闻活动(采写、管理)、新闻作品第三节新闻法律关系的基本内容与内容对位•1新闻主体的权利(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与义务基本内容(互有权利与义务、有权利而无义务、权力、职权与义务对等)•2新闻主体权利与义务的四对关系(权利与义务、特权与无能力、权力与责任、豁免与无资格豁免)(right-duty,liberty-no-right,power-liability,immunity-disability)第四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法律关系中的要点•1坚持党的领导、党性原则、党管新闻干部•2媒体产权国有(经济基础)•3媒体政治宣传分工与合作(意识形态)•4队伍建设:鼓励记者成名成家(评奖)•5两为方针,不欺阅者,记者自律第三章记者采写权限的法律依据•第一节记者采写权的法律授权与限权•第二节采访权分类与新闻工作的职业由来•第三节采写分类与新闻职业操守•第四节职业特点与记者维权第一节记者采写权的法律授权与限权•1采写权概念•2采写权利主客体定位•3授权性新闻性法规•4禁止性新闻性法规第一节记者采写权的法律授权与限权•采访与采访特点•1采访:记者通过访问、观察而获得新闻素材的手段、途径。也是新闻作品制作之前提与成败之关键。•2采访特点:•采访特点:艾丰:A.区别于私人活动,常采取个人交往方式;B.区别于行政活动,建立在大家自愿承认和遵守的基础上;C.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结合是自由的。第一节记者采写权的法律授权与限权•新闻采访权概念•1内涵:自由收集新闻信息权;知情权与出版权;许加彪定义甚好。(P22)新闻采访指记者在法律不禁止的情况下在任何公共空间自由收集新闻信息并自主地选择记录方式的权利;记者有权要求法律规定有一位公布信息的采访对象提供真实、准确、全面的相关信息;同时,记者的人身权、财产权受法律保护。分两步走:a,政治权利,如上所言;b,民事权利:自主调查研究权;第一节记者采写权的法律授权与限权•新闻采访权概念•2外延:法律不禁止的自用观察权、自由体验权、自由询问权、自由索检权、自由记录权、自由拍照权、自由录音录像速写绘画权;同时,还包括记者的人身权、财产权和集体采访时的同等待遇权。(P24)有人说,记者还享有消息来源隐匿权,似乎这样说更准确,即记者必须无条件地承担消息来源隐匿义务。第一节记者采写权的法律授权与限权•新闻采写权的主体、客体•主体:1公民写作与普通采访权(从受众到授众。);2职业采访权具有垄断和禁止进入的特点。(权利五要素:利益、主张、资格、权能、自由)3权利主体与义务主体(采写对象的人格尊严、名誉权、肖像权、隐私权等。)第一节记者采写权的法律授权与限权•新闻采写权的主体、客体•客体(信息是绝对客体,采写对象时相对客体,他们是绝对客体的利益攸关方、关联方):1官方信息;2开放场合的新闻事件;3受限制的封闭场合的新闻事件;4私人空间内的新闻事件。(隐私至于公共利益。)第一节记者采写权的法律授权与限权•新闻采写权之权释义。1权利(与义务构成一对范畴;关注个人、法人利益)与权力(与责任构成一对范畴:关注公共利益):权力源于权利又侵犯权利不可转让而有授权主体但彼此不平等;权利维护又受制权力可以放弃而无授权主体然而彼此平等;2新闻采访权的范围包括公民权(宪法)、市民权(民法)和职权(记协授权、新闻出版总署授权)兼而有之第一节记者采写权的法律授权与限权•新闻采写权利沿革形式史:政治权利:英美:1795.12.9美国参议院设立记者席。1802.1.2参议院批准记者直接进入议员席。1803英国国会允许记者在后排旁听。1831增设记者席,始有记者时国会“第四等级”的说法。1840议会立法对进入议会采访的记者提供保护。1868英国立法承认记者报道和评论议会新闻不属于诽谤罪。1952颁布《诽谤法》中,以“享有有限特许权的言论”的形式进一步确认了英国新闻界接近新闻来源的权利。中国:百日维新,臣民自由办报。1907清廷民政部批准司法审判庭为记者添设旁听专席。1909各省咨议局规定记者可以旁听议员辩论。1911资政院召开会议,20余名记者首次被允许到会采访。第一节记者采写权的法律授权与限权•法律对新闻采写权的授权和限权:•授权:1,现行《宪法》2,3,35条;2004.3.14《宪法修正案》: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2,国际条约:1998.10.中国政府签署《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其中,第十九条:一、人人有权持有主张,不受干涉。二、人人有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此项权利包括寻求、接受和传递各种消息和思想的自由,而不论国界,也不论口头的、书写的、印刷的、采取艺术形式的、或通过他所选择的任何其它媒介。三、本条第二款所规定的权利和行使带有特殊的义务和责任,因此得受某些限制,但这些限制只应由法律规定并为下列条件所必需:(甲)尊重他人的权利或名誉;(乙)保障国际安全或公共秩序,或公共卫生或道德。第一节记者采写权的法律授权与限权•法律对新闻采写权的授权和限权:•授权:3,现行行政法规和审判规定:《政务信息公开条例》、《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政府采购法》、《统计法》等法规皆有要求信息公开的规定。《人民法院组织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皆规定审判公开的原则。4关于民生信息的规定:《档案法》、《防震减灾法》、《环境保护法》、《传染病防治法》、《环境影响评价法》、《海洋环境保护法》、《防汛条例》、《气象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皆有相关信息公开报道的规定。5现行新闻出版行政法规:《出版管理条例》、《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电子出版物管理条例》、《互联网站从事登载希望业务管理暂行条例》、《关于非新闻出版机构不得从事与报刊有关活动的通知》等皆有新闻采访权的比较详细的规定。第一节记者采写权的法律授权与限权•法律对新闻采写权的授权和限权:•限权:1《宪法》限泉:第51条:中国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2普通采访对象的拒绝采访权,类似犯罪嫌疑人的沉默权。官员不可说:无可奉告。《新民报》女记者的故事。第一节记者采写权的法律授权与限权•法律对新闻采写权的授权和限权:•限权:3有偿新闻采访的自我限权与新闻采写人员的从业资格管理:新闻出版总署的几次文件。2002年11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联合下发《关于开展新闻采编人员资格培训工作的通知》;2004年6月18日,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下发《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管理暂行规定》,2004年8月1日施行;2005年1月10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公布《报社记者站管理办法》,2005年3月1日施行。2005年3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联合下发《关于新闻采编人员从业资格的规定》(暂行);2005年4月1日,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下发《广播影视新闻采编人员从业惯例的实施方案》(试行)。第二节采访权分类与新闻工作的职业由来•消极(记者挨打,人身权)、积极(左叶,监督权)、约定、暗访权再分类:2011,3,15双汇瘦肉精事件•臣记者、外来记者、政论记者、启蒙记者、职业记者、•第四等级(梁启超)、耳目喉舌(新闻战士)、•记着角色在西方世界的新闻传统的演变第三节采写分类与新闻职业操守•*交叉分类与采访权利行使:1直接(观察:采访对象有沉默权;记者不可拍桌子或骂人。人格尊严。)与间接(成本:保护信息来源。核实);2公开(机会均等,俞亮鑫两次后发制人。央视垄断老山掘墓权)与暗访(挖社会主义墙脚的人:卖假发票。肖像权、隐私权);3单通道(如录音、摄影、书面采访:话不说满)与全息(准确、周延、从容);4独家:(法拉奇的录音机)与多家(新闻竞合);5免费(通讯员署名权)与付费(采访权垄断);6约定(契约:遵守时间、发表承诺)与突击(公共利益、公开场合);7现场(核实;名誉权)与虚拟(网上采访;名誉权、商业秘密)8体验(记者打工,不宜提倡)与中立(客观手法)9蹲点(常驻)与旅行(机动)第三节采写分类与新闻职业操守•胜任新闻分工、采写合一、编播合一、采写经营合一等•新闻真实性(俞亮鑫没有输官司)、艰苦新闻作风、新闻良知(善恶、是非、美丑判断)•社会利益(优先)与媒介荣誉平衡(钱学森公案)•媒介人自我合作与相互监督(职业敬畏)第四节职业特点与记者维权•新闻职业特点:知识浅薄、新闻现场、新闻

1 / 6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