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课题阶段性工作报告一、课题研究进展情况1、立项工作的扎实展开在原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方案,进行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申报课题、撰写实施方案,这一阶段主要是进行多媒体课的开发和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研究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越性,通过这个问题的研究,基本理清了多媒体课件开发的思路。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①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②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使抽象变具体,静态变动态,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宏观物体缩微处理,化枯燥为生动。有利于突出教学过程中的重点,突破难点。③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利于加大教学密度,加快教学进度,优化教学过程。2、课题实施的稳步推进利用开发的多媒体课件教学时,其优越性是不可否认的。但是学生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和程度来选取自己学习的信息、选择学习的途径、确定学习的内容和数量、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不能完全改变以往的学习形式。而我们如果利用网络教学,既能进行整体协作教学,又可以进行个别化教学,具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本课题的网络教学实验活动遵循行动研究的要求,为行动而研究;在行动中研究;由行动者研究,许多学科教师从提出自己的教学设想开始,制定研究计划,通过实践教学进行行动研究,在行动中以研究者的身份进行多层次、多视角的分析和反省,找到问题改进的方法,并进入下一个行动研究过程。在众多课题组成员的努力之下,形成了二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教学案例。二、取得的阶段成果1、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创设情景,激发兴趣,使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媒体共同为教学服务。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是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生物教学要体现学科特点,坚持生物教学的“直观性”“实物性”原则,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要注意技术的服务性,及技术的运用要为学科教学服务,符合心理学、教育学和学科教学规律,使技术的运用恰到好处,但有些教师喜欢在课件上插入一些活动的青蛙和一些不断变化的声响来增加动感,这样的课件常常造成学生注意力分散,达不到突出重点、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还有一些教师则在传统的教学框架下,依赖一些生物教学软件即兴制作,使课本搬家、挂图搬家、实验搬家,我认为,我们所制作的课件应注重简捷性、实效性和必要性,必须考虑生物教学特点,才能与信息技术形成有效的融合。例如初中生物“植物对水分的吸收”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根毛吸水过程和细胞吸水原理,但它们既看不到,也摸不着,传统的教学方法只能靠详实的语言、几幅挂图和几个静态的模型来进行,很难表达清楚,内容抽象而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低。假如教学前,我们从网上下载一个“细胞吸水、失水过程”的flash动画和一个“根毛吸水过程”的三维立体动画整合到教学课件中。教学时,大屏幕上的flash动画形象细致地模拟细胞吸水、失水的过程,三维立体动画更是将“根毛吸水过程”表达得清晰有趣。活泼的动画一定会感染学生,一组组生动、形象的画面吸引了学生的兴趣,教师再适时发问:“植物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吸水?”“根毛细胞是如何吸水的?水分又是如何到达植物体内各部分的?”……精心设计的问题情景能激活课堂气氛,大家情绪很快会高涨,纷纷参与到教学中去。创设情景,使原本微观、抽象、看不到、摸不着的生理过程被转化为宏观、形象、有趣的运动过程,降低了教学的难度,学生易于掌握,更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兴趣。2、注重学生实践,通过多边互动,调动积极性,突显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信息技术与生物学教学的整合是生物学教学的必由之路,但信息技术并不能代替学生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学生的实践活动是认识的直接来源,必须亲自观察到生物学现象的演示及亲自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才能将所学的变成自己的东西。所以,信息技术的应用应与学生的实践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特别是实验性学科的生物学,要不断加大实验教学的总量,创造条件,开展实践活动,只有丰富的实践活动才能为学生提供创新的环境,学生才有发现和创新的舞台,认知才能深入发展。如在“环境保护”一节教学时,可以把学生带到网络教室,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环境保护”这一内容,在局域网和因特网中搜寻有关环境污染事件及对人类造成的影响的信息。很快,学生在网上就会了解到“日本水俣病事件”、“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和“英国伦敦烟雾事件”等震惊世界的的公害事件;还会获得环境保护的文字资料、图片和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知识。运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各小组可以马上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并做成幻灯片在网上展示、交流,教师及时进行辅导和点评。所有的学生都会投入到学习中去,并各有所得。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利用网络充分交流,最大程度地发挥相互作用的潜能,学习的过程也由消极的接受转变为主动的观察、探索与思考,大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利用课余和双休日,教师可以指导校生物兴趣小组成员,进行了《一次性筷子的调查及建议》活动。通过网上收集资料,学生知道,现代化生活中充斥着许多一次性用品,虽然它们给人们带来了短暂的便利,却使生态环境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它们加快了地球资源的耗竭,同时也给地球带来了垃圾灾难。提醒学生为遏止这一势头发展,恢复和维护应有的森林生态,如何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进一步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大家确定详细的调查项目和具体的调查方法,利用所学的信息技术设计各项调查表,分组实地开展调查。3、根据学生差异,分层教学,依靠信息技术实现自主学习。利用网络海量的信息资源,同步异步的交流方式,超越时空的信息传递途径等特点,充分体现个人的自主性,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工具,学生作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以类似科学探究的方式,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处理信息,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如在“蒸腾作用”一节教学时,教师可以制作资源丰富的课件,学生们带着“什么是蒸腾作用?”“蒸腾作用的部位在哪里呢?”“为什么气孔能完成蒸腾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有什么意义?”“蒸腾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上有什么应用?”等问题投入学习,每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和速度进行。借助“气孔的开放和关闭”、“植物体内水分蒸腾全过程”等flash和叶的蒸腾作用对照实验,根据自己的能力,参与讨论,让每人都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已见。这样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有不明白或不太好懂的地方,可以反复调看所需内容,尽量帮助他们完成教学目标;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目前学校大部分树木的叶子都在脱落,这对树木有何意义?校园绿化管理最佳模式应是……。初中生物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实现了分层教学,使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得到帮助,不以致于越来越差,失去信心,原本的长处,也可以得到发挥;使学有余力的同学能力得到满足和培养,不以致停留在一般水平上,造成人才浪费,形成多元化、个性化学习行为。4、在课程资源应用中,发挥老师集体智慧,集体合作开发课件。教学媒体是进行教学活动的载体与中介,各种媒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都能产生一定的教学作用,对学生的认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传统的教学媒体,如粉笔、黑板、音像资料、录像、投影等等,对于展示动物的生活习性、植物的开花结果等不能真实地有规律的展现出来。而我们所制作的课件则能弥补这些不足,但课件的可塑性很大,不同的人在开发课件时所体现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思想是不同的,且教师教学任务重、技术水平欠缺,因此我们可以发挥教师集体智慧,让教师分工合作,通过校际不断优化形成课件素材库,让信息技术为我们的生物教学服务。课题研究实绩《浅谈多媒体教学在“昆虫”一节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胡艳秋《种子的萌发》课件设计范春英;《开花和结果》金保奎;《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学设计范春英;《生物的分类》教学课件李飞;《〈人的性别遗传〉教案设计》胡艳秋三、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1全体课题组成员在时间和精力上还不够充裕,理论水平还十分有限,我们对许多方面如现代教学手段与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教学心理等的研究还不十分深入,有的还比较肤浅,有的甚至还未涉及。2网络在史地生课堂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和所带来的变化我们还只是作了较浅的尝试,还没有在课堂教学中推广。3在某些方面课题组成员的资料的收集、整理、归类等工作滞后于研究活动的进展等。这些都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4生物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不仅是一种形式,要注意适时、适量,并非每堂课强求整合,根据教学目标和媒体效益,“取长补短”和“嫁接”,提高教学效率。5、信息化的学习环境容易忽略个别学生,教师应充分面向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尽可能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充分体现信息化教学的互动式,教师作适当的点评、引导和鼓励,形成以学生探讨为主的多元化、个性化学习行为。6、课件的操作性、交互性要强,在适当的时候应有适当的操作提示,要能任意地进入各个环节,便于人机交互。使用时要适可而止,留有空间,使学生能够充分展示自已的思维和想象。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整合虽然存在着很大空间,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我们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资源功能、交流功能、支架功能和评价功能,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整合。四、下阶段研究计划及确保最终成果的主要措施1、在前一阶段课题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思考,深化课题研究,把教师的生成与学生的生成有效地融合起来。2、开设一些高质量整合课,改革课堂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把融合学科的信息技术教学向学科的信息化教学”转变。3、把研究性课程与校本课程和信息技术整合在一起,以校本课程内容开发为中心的开展网络资源建设,通过开设研究性课程创设教学情境,以学生为主体,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探究性学习。4、由点到面地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5、课题组成员加强反思意识,用报告和论文的形式对课题进行总结,为课题的进一步研究作准备。五、在整合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