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栋213寝室制•成员:龙祥、陈结果、杨秀江、王旭林、赵艳清、肖支兵、洛桑顿旦、付文泽•主讲人:洛桑顿旦八栋213寝室制•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四、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八栋213寝室制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一)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1、社会历史观:人们对社会历史的基本观点。八栋213寝室制2、两种对立的历史观:唯心史观、唯物史观(1)唯心史观共同本质: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主要表现形态:以“神意”或上帝为最高主宰的神学历史观主张精神或观念是历史本质的历史观抽象人本主义历史观八栋213寝室制唯物史观八栋213寝室制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区别唯物史观唯心史观A.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A.没有考究人们活动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和经济根源B.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以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为前提,把社会历史看成是精神发展史C.承认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承认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C.否认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否认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八栋213寝室制(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1.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八栋213寝室制(1)地理环境及其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作用•地理环境(也称自然环境)是指与人类生活所处的地理位置相联系的各种自然物质条件的总和。它包括地理条件、气候条件、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等。•第一,地理环境提供社会生产和生活资料的来源。•“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和劳动一样也是使用价值的源泉,劳动本身不过是一种自然力即人的劳动力的表现”---马克思八栋213寝室制第二,地理环境通过对社会生产的不同影响,对社会的发展起加速或者延缓的影响作用。八栋213寝室制第三,地理环境能够影响生产部门的布局、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其发展方向。澳大利亚草原八栋213寝室制第四,地理环境的生态环境平衡系统维持如何,也是制约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恩格斯•恩格斯还举例指出,由于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等地的居民,违反自然规律,对自然随意施加手段,破坏了生态平衡,使这些地区沙漠化,而遭到自然界的无情报复。八栋213寝室制“地理环境决定论”是错误的•“地理环境决定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孟德斯鸠认为:“热带民族的懦弱往往使他们陷入奴隶地位,而寒带民族的强悍则使他们保持自由的地位。所有这些都是自然原因造成的。”八栋213寝室制(2)人口因素及其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作用•人是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主体,人口状况、数量、素质、结构等对社会存在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加速或者延缓社会的发展。具体表现在:•首先,只有一定数量的人口才能进行社会生产;•其次,人口的数量、密度、增长速度可以促进或者阻碍社会的发展;•再次,人口的素质的高低也是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八栋213寝室制“人口决定论”是错误的•马尔萨斯于1798年发表了《人口原理》一书,其主要观点是生活资料的增长永远赶不上人口的增长,因而把资本主义人口的过剩、资本主义的失业归之于自然规律,当作一种永恒的现象。他的理论无非是为资本主义制度进行辩护八栋213寝室制(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及其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作用•首先,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其它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其次,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再次,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发展变化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和社会形态更替。•总之,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物质资料生产的历史,是劳动发展史。马克思正是从劳动发展史中找到了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八栋213寝室制2.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按照社会意识反映层次的高低,可以区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八栋213寝室制3.辨证关系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因为: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社会意识是人们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地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和发展。总之,社会意识以理论、观念、心理等形式反映社会存在。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这就是社会意识的本质。八栋213寝室制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1)社会意识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发展变化的不完全同步性•(2)社会意识发展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3)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4)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八栋213寝室制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甚至暂时改变社会经济发展的前进方向,造成社会历史发展的严重曲折。•社会意识形态对社会的发展究竟是起阻碍作用还是起促进作用,取决于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也就是说,取决于它所反映的是社会的先进势力的要求,还是落后势力的要求。八栋213寝室制4、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它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正确解决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历史观革命性变革的基础•正确认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对于我们正确而充分地发挥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推动社会文化建设特别是先进文化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正确认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对于我们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充分认识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具有重要意义.八栋213寝室制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八栋213寝室制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八栋213寝室制1.生产力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构成生产力的主要要素有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生产力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科学技术科学管理实体性要素渗透性要素八栋213寝室制劳动资料(劳动手段)是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物质资料或物质条件,是人和劳动对象之间的媒介体。八栋213寝室制生产工具是劳动资料的核心☆在人与自然之间起中介作用,制约着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直接制约着劳动组织形式和劳动方式。☆制约着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八栋213寝室制劳动对象劳动对象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加工的东西。八栋213寝室制劳动对象的种类劳动对象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进入生产过程的那部分自然界,即自然界直接提供的用于生产的自然物;八栋213寝室制劳动对象的种类另一类是经过人们加工的劳动对象,即原料。八栋213寝室制劳动者: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指具有一定科学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人,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八栋213寝室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八栋213寝室制2.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为了进行生产,人们相互之间便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只有在这些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范围内,才会有他们对自然界的影响,才会有生产。”-----马克思八栋213寝室制生产关系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再生产的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诸多关系在内的生产关系体系。•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是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前提,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这种前提决定的,所以是基本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方面。它是区分不同生产方式、判定社会经济结构性质的客观依据。八栋213寝室制(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首先,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第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形:•首先,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其次,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反作用的实际过程和情形是十分复杂的。八栋213寝室制两者的相互作用是一个过程,表现为二者的矛盾运动。这种矛盾运动中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八栋213寝室制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辨证关系•资本主义企业制度演变:•个人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公司制企业八栋213寝室制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1.经济基础•经济基础是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第一,它实质是社会在其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一种居支配地位的制度化的物质社会关系。•第二,它与经济体制具有内在联系。经济体制也是经济制度,但是具体经济制度,是社会基本经济制度所采取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八栋213寝室制2.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自原始社会解体以来,上层建筑由意识形态和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政治组织等两部分构成。上层建筑意识形态(观念的上层建筑)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政治组织(政治上层建筑)八栋213寝室制观念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的关系是:•首先,政治上层建筑是在一定意识形态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其次,政治上层建筑一旦形成,就成为一种现实的力量,影响并制约着人们的思想理论观点。八栋213寝室制在整个上层建筑中,政治居主导地位,国家政权是核心•国家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相异化的力量,就是国家”。•国家同原始氏族组织不同。它是按照地域来划分国民的,而不再以血缘关系来划分;它要依靠强制性或暴力手段以及征收赋税来维系。八栋213寝室制国体和政体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它表明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哪个阶级是统治阶级,哪个阶级是被统治阶级政体:是指统治阶级实现其阶级统治的具体组织形式,也就是政权构成形式——它表明统治阶级采取什么样的形式去组织自己的政权,实现自己的统治国体和政体的关系:一般说来,国体决定政体,政体服从于国体;政体为国体服务,并对保证国家的性质起重要作用•我国的国体与政体分别是什么八栋213寝室制(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第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首先,经济基础的需要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具有根源性。•其次,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再次,经济基础的变更必然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并规定其变革的方向。•第二,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确立或维护其在社会中的统治地位。八栋213寝室制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这里的“一定要适合”表明:经济基础状况决定上层建筑的发展方向,决定上层建筑相应的调整或变革,而不允许上层建筑长时期落后于或不适应自己的发展;上层建筑的反作用,也必须取决于和服从于经济基础的性质和客观要求,而不允许上层建筑脱离自己的发展道路和水平。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过程构成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