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RiskPerceptionContents概述1理论框架2研究方法3结论4概述风险(Risk)风险是指客观存在的,在特定情况下、特定期间内,某一事件导致的最终损失的不确定性。风险的3个基本要素:1.损失(Loss)2.损失性的重大性(Significance)3.不确定性(Uncertainty)从更一般的意义上理解,风险代表一种不确定性特征。而这种不确定性总是与潜在的损失相联系的。风险度量要包括发生的可能性和它所产生的后果大小两个方面。R=f(p,c)式中:p-事件发生的概率;c-事件发生的后果。低风险高风险低风险损失幅度损失概率概述•众多小水电站的风险远远高于核反应堆的风险,为什么我们对后者感到恐惧而对前者安之若素?什么是风险感知?•分析家们在评估危险时使用复杂深奥的分析技术——“风险评估”。•大多数公众依靠的则是直觉风险判断,一般称为“风险感知”。概述风险感知(RiskPerception):个体对存在于外界各种客观风险的感受和认识,且强调个体由直观判断和主观感受获得的经验对个体认知的影响。属于心理学范畴.大众对客观事物的认知必然影响大众对待客观事物的态度。国家诸多涉及大众的决策,都须争取大众的理解和支持。民众的态度也是决策者决策的依据之一存在风险的问题往往可能是大众敏感的问题。因此,民众的“风险感知”是决策者不能够忽视的。这也是我们“风险感知”研究的意义所在。风险感知的结构风险感知的两个基本纬度:忧虑风险(DreadRisk)纬度未知风险(UnknownRisk)纬度与风险的灾难性与不可控程度相联系的;代表风险的可知性程度。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个体因素1.人格特征、知识经验等个体因素会导致不同的风险认知特点。2.期望水平风险情景(期望值)对于个体的风险认知有着参照性的作用。个体对风险的期望值不同,会导致他们对风险的态度差异。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风险沟通3.当广泛涉及公众利益的公共风险事件发生以后,信息的缺乏会引起公众的高度焦虑。同样,人们接收信息的渠道,信息传播的时间顺序、方式和范围都会影响个体的风险认知。(涟漪效应)4.风险的可控程度当个体可以控制他们的行为或事物互动的结果时,个体是属于收益取向的,即重视可能的好处更胜于避免可能的损失;而当个体无法控制结果时,个体是属于损失取向的,即重视可能的损失更胜于可能的好处。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风险的性质5.研究发现,人们对概率小而死亡率大的事件风险估计过高,而对概率大而死亡率小的事件风险估计过低;对迅即发生、一次性破坏大的风险估计过高,对长期的、潜伏性的风险估计过低。6.知识结构研究表明,如果公众对特定风险事件的相关知识如果了解得比较全面,对该事件结果的认知能够客观地知觉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成就动机7.个体在冒险性上的差异与个体接近成功与回避失败的不同倾向有关,尤其在需要技能的条件下更是如此8.事件风险度事件风险度会影响个体的风险认知,所以当个体面对高风险度的事件时,会知觉到较大的风险;当个体面对低风险度的事件时,只会知觉到少许的风险研究方法Slovic等人提出的心理测量范式(thepsychometricparadigm)是目前较流行的风险认知研究方法。Slovic的心理测量范式包括对测量结果进行排序(theratings)相关分析(thecorrelationanalysis)因素分析等(thefatoranalysis)研究方法在心理测量范式中运用了两种方法:揭示优先法(therevealedpreferenceapproach)表述优先法(theexpresspreferenceapproach)研究方法Starr于1969年首先提出了揭示优先法他的假设是通过尝试错误,人们对于任一与风险相关的事件都已在利与弊的平衡中达到了一个‘基本的理想状态”(essentiallyoptimum)。个体可以利用历史的和当前的有关风险的利与弊的数据,去获得一个“可接受”的风险——利益均衡的模式。研究方法Fischhoffetal(1978)发展了另一种类型的分析方法,即表述优先法表述优先法事用传统问卷形式,直接通过被试而获得大量的信息优点:(1)它可以获得人们目前状态下有关态度的信息;(2)它允许我们从多方面考虑风险问题的得失、利弊,而不仅仅局限于经济或某一方面的考虑。(3)可以同时收集大量的信息,并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研究方法近些年来,许多关于风险认知的研究都采用了这一方法(Slovic1987)。这些研究揭示出风险认知可量化与可预测的性质。心理测量技术似乎非常适宜于鉴别各种不同的团体对于风险认知的相似与差异性特征。研究方法然而,心理测量范式往往得出“个体的风险认知是由风险性质决定”的结论。这种结论并不可靠,原因有二:首先,这些研究用的是总体数据,也就是被试样本平均的风险评定率,而不把个体评定作为分析单元。这对比较风险来说是不恰当的,对个体的风险知觉,它只对各种风险性质的重要性提供了有限的信息,尽管用做分析的变异是风险内变异而不是个体内变异。其次,心理测量研究中调查的风险性质是不是个体风险判断中判断的性质并不清楚。结论我国目前的风险感知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应该说有很广阔的研究领域可以去发掘。风险认知偏差的研究途径应该与风险感知研究并行,集中在两个主要的方向上:一是研究公众对存在于大范围内的风险因素的认知及偏差;二是对个体在特定风险情景的风险概率估计中所产生的偏差的探讨。结论总之,在风险认知研究的初期阶段就注意和重视风险认知中的认知偏差问题,会帮助我们更快更准确地了解和把握研究中的一些实质性的问题。参考文献[1]风险认知研究方法述评.李红锋[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7(1):18-21.[2]风险认知的结构,因素及其研究方法.刘金平,周广亚,黄宏强[J].心里科学,2006,29(2):370-372.[3]环境中的风险认知特征.于清源,谢晓非[J].心里科学,2006,29(2):362-365.[4]Perceptionofrisks.OrtwinRenn[J].ElsevierIrelandLtd,2004,149:405–413.[5]Riskperceptionandsafetybehaviour:Astudyinanoccupationalenvironment.P.M.Arezes,A.S.Miguel[J].ScienceDirect,2008,46:900-907.参考文献[6]Theroleofriskperceptionsintheriskmitigationprocess:Thecaseofwildfireinhighriskcommunities.WadeE.Martin,IngridM.Martin,BrianKent[J].JournalofEnvironmentalManagement,2009:1-10.[7]Riskperceptionresearch:socio-culturalperspectivesonthepublicexperienceofairpollution.KarenBickerstaff[J].EnvironmentInternational,2004:827一840[8]公众风险认知调查.谢晓非,徐联仓[J].心里科学,2002,6(25):723-724.[9]风险认知研究概况及理论框架.谢晓非,徐联仓[J].心理学动态,1995,2(3):17-22.[10]公众在风险认知中的偏差.谢晓非,徐联仓[J].心理学动态,1996,2(4):23-26.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