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管理制度与体制研究宁夏区党校:周伟权教授前言2005年2月21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胡锦涛总书记着重提出了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问题。指出:“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深刻变化的新情况,深入研究社会管理规律,更新社会管理观念,推进社会建设和管理的改革创新,尽快形成适应我国社会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愿望,更加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十六届四中全会后,进一步把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问题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也给社会科学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胡锦涛扎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2011年2月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19日上午在中央党校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中央举办这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目的是正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针对当前社会管理中的突出问题,着重研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思路和举措,为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凝聚强大力量。总书记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胡锦涛强调,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在我们这样一个有13亿人口、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国家,社会管理任务更为艰巨繁重。我们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胡锦涛就当前要重点抓好的工作提出8点意见第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强化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责,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服务社会能力,支持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第二,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第三,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建立覆盖全国人口的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建立健全实有人口动态管理机制,完善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政策。第四,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把人力、财力、物力更多投到基层,努力夯实基层组织、壮大基层力量、整合基层资源、强化基础工作,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第五,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应急管理体制。第六,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管理,明确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管理和服务员工的社会责任,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第七,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第八,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思想道德建设,持之以恒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增强全社会的法制意识,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增强社会诚信。第一讲社会管理与社会管理体制一、社会管理的不同理解1、广义是指对整个社会活动、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的管理。2、狭义是指有组织地建立的结构和它们之间的管理联系的总和。(1)以政府为主体的社会管理以政府为主体的社会管理是指政府对有关社会事务进行规范和制约,即政府社会管理所谓社会管理:就是通过制定社会政策和法规,依法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2)以社会为主体的社会管理是指在更大程度上,社会管理属于不带有政治性质的社会自主性、自发性、自治性的管理领域,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社会自主管理。二、社会管理体制及其三个基本要素1、社会管理体制:社会管理主体为了一定的社会目标而对社会管理客体所进行的相关体系安排。2、三要素:社会管理主体社会管理客体社会管理的目标3、社会管理体制的特征多元性、复杂性互动性、系统性三、我国对社会管理的认识过程1、改革开放以前,政府确立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将社会管理纳入经济管理范畴,通过计划手段管理千变万化的社会经济生活,其实现方式主要是管制。2、90年代以后,发生了几个转变管理理念:控制转向社会服务管理内容:泛化转向分化结构管理模式:残补模式转向制度模式四、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主要任务1、规范社会组织或团体,培育社会治理的多元主体2、创设完整的社会规制体系,推行社会安全系统工程3、实施配套的社会政策,维护社会公正4、培育健康的市民社会5、调整社会管理执行机构,健全政府社会管理体制第二讲西方政府社会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一、市场经济条件下西方政府社会管理的基本理论1、社会秩序理论:社会有机体,这种整体结构同它的部分与要素之间具有一种“普遍的和谐”社会整体的和谐性表现为社会秩序,不和谐则表现为社会冲突。2、福利国家理论第一,市场经济存在许多缺陷(如经济危机、失业、贫困等)第二,一个国家只要致力于经济增长,使人均国民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并使国民有社会保障和失业救济等福利待遇,就算得上是一个福利国家。第三,福利国家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加强国家对社会经济活动的管理和监督,扩大社会福利,实现国民收入的公平分配。3、“第三条道路”理论第一,在主张维护经济自由的同时,把平等和社会正义当作与自由同样重要的原则。第二,通过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国家不再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统治工具而成为代表全体人民利益的“权力共同体”。第三,主张用“社会投资型国家”来取代“福利国家”。4、“公民社会”理论“公民社会”一词译自英语“civilsociety”有三个流行的中文译名:公民社会、市民社会、民间社会。在17—18世纪政治哲学的表述方式中“公民社会”概念与“国家”概念基本重合。公民社会与国家的关系是公民社会理论的核心,其要义是公民社会具有相对于国家的独立性和自主性。5、“国家创新体系”理论所谓“国家创新体系”就是一个国家内与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相关的部门和组织所构成的网络系统,包括创新的运作系统及其相应的保障系统。6、“新公共管理”理论20世纪80年代以来盛行于英、美等西方国家的一种新的公共行政理论和管理模式。英国称“管理主义”、美国称“企业家的政府”、还有国家称“市场导向型公共行政”共同特征:1、改变了传统公共模式下的政府与社会的关系;2、重视政府活动的产出和结果;3、实行严明的绩效目标控制;4、广泛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方法;5、让更多的私营部门参与公共服务的供给;7、“善治”理论它的基本含义: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新颖互动关系,是两者合作的最佳状态,其实质是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基本要素合法性透明性责任性法治回应有效二、西方政府社会管理的历史发展(三个大的发展阶段)1、自由竞争市场经济时期的政府有限社会管理阶段(1)社会管理以社会自我管理与社会自治为主(2)秩序管理(3)济贫的职能2、混合经济时期政府全面社会管理阶段(或称福利国家社会政策阶段)(1)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2)建立和完善基本社会关系管理制度(3)提高消费需求3、全球化市场经济时期政府政策改革阶段(或称工作福利国家阶段)(1)教育、培训、基础科技领域为主要投资方向,以人力资本投资为核心。(2)以充分就业政策为核心(3)进行社会协作治理(4)重视社会资本、社区建设、社区发展4、启示与借鉴(1)要充分认识到西方社会管理过程中生产力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的规律(2)正确评价福利国家与福利社会(3)借鉴西方政府社会管理的基本经验三、西方政府社会管理的具体领域1、社会公共安全管理2、生态环境管理3、就业管理4、食品药品管理5、人口管理6、社会保障体系7、社会组织管理8、公共交通管理四、西方发达国家政府社会管理的若干经验1、较为科学合理的组织设计2、分权化的管理取向3、社会管理的市场化4、较强的社会自主管理能力5、管理工具多样化6、构建监测体系及危机预警系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