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笔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讲社会心理学简介一、社会心理学定义: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及其规律的学科(沈德灿)二、社会心理学的历史发展1.学派时期精神分析学派:自我的世界弗洛伊德的古典精神分析:人格结构无意识升华情结阿德勒的个人心理学:自卑与补偿生活风格社会兴趣荣格的分析心理学:集体无意识新精神分析学派:沙利文人际关系、霍妮家庭教养方式、卡丁纳社会文化塑造行为主义强调外部环境对人类行为影响,反映了一种对社会控制的追求,尽管原理来自动物实验,但是美国人对它十分热衷。后期的代表人物:斯金纳。人本主义:人的价值马斯洛和罗杰斯在借鉴现象学和存在哲学而创立的流派,强调人的整体性,认为人的价值、尊严以及自我实现才是心理学研究的终极目的。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与自我实现理论,罗杰斯的患者中心疗法以及罗洛梅对人格概念的阐述反映了人本主义的基本思路。2.社会心理学的历史发展起步(1895-1934)1895Triplett对社会促进的研究1908Ross和McDougall的书1924Allport的社会心理学教材发展(1935-1945)1929经济危机极大推动社会心理学的发展。1936年成立的“社会问题的心理学研究会”及在德兴起的反犹情绪使人们认识到研究社会心理学的重要。繁荣(1946-1969)50s:Adorno权威人格、Milgram从众行为、Festinger认知失调60s:政治谋杀城市暴力社会反叛厌战情绪自信危机(70年代)从实验中获得的结果在解释社会问题时竟如此苍白无力,这种危机感使得社会心理学家从更加广泛的背景去分析人类的社会生活。大发展(80年代至今)关注文化、种族、环境、健康和管理等问题第二讲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1.社会心理学研究有两种取向SSP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PSP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强调的重点团体或社会个体理解行为的途径分析社会变量:如角色、地位分析心理状态、人格等首要目标描述行为预测行为研究方法调查和参与观察是主要方法以实验为主,兼调查2.社会心理学研究所选取的层次IntrapersonalLevel:我们如何感知周围的人、事等如:个体决策、对他人印象的形成InterpersonalLevel:关注我们如何影响他人及受他人影响(社会影响)IntergroupLevel:关注我们的团队身份如何影响到我们对于其他团队成员的行为(偏见、内群体-外群体偏差)SocialLevel:关注我们所处社会的文化和规范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如:关系、人情、阶层的变化二、社会心理学研究过程1.提出问题和查阅文献从实践中提出问题,研究目的在于收集有关某一特殊现象的资料或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例如:为什么老人摔倒了没人扶?)从理论中演绎出问题,研究的目的在于评价,发展该理论。(例如:变革型领导如何影响员工的绩效?)2.提出研究假设3.选择方法相关研究(25%):被动地观察两个变量之间关系。常用相关系数来衡量,相关可分为正相关、负相关。最大缺陷是它不能说明因果关系。实验研究(75%)自变量X(原因):由实验者系统地操纵为多种条件(组)被试被随机分配到其中一个条件下(组)。因变量Y(结果):受到操纵的影响需要被测量可以确定X、Y的因果关系:人为操纵X的取值,控制其他的变量,如果Y的取值随之发生变化,就认为X是导致Y值发生变化的原因。缺陷:实验室环境受限4.收集数据直接观察被试行为、通过调查(被试自我报告)获取材料通过实验、档案研究、元分析方法(meta-analysis)5.分析数据:描述性的或者推理性的统计方法6.结果报告与论文撰写7.研究中需要注意问题样本的代表性:随机取样,样本尽量异质化实验者偏差:主试不知道研究假设、条件标准化被试偏差:被试不知道研究目的,匿名伦理问题三、假设与理论1.假设:对事件之间关系的预先描述要求:可验证性:可以证伪的量化表达:可以用数学关系表达逻辑单纯性:直接解释现象,不必附加其他假设2.理论:用于预测和解释现象的一整套规则标准:预测的准确性:准确地作出预测内部一致性:解释现象时不应该有矛盾简洁性:没有多余广泛性:可解释一系列现象四、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1.生物理论人的许多生物特质是与生俱来的,强调生物因素(限制能力极限与接收到的刺激范围)对人类行为的决定作用:本能和遗传差异。2.学习理论强调早期的学习决定了行为方式。在任何情境下每个人都会学到某种行为,多次学习后还会成为习惯。以后,当相同或类似的情境再次出现时,个体将会采取惯用的方式做反应。扩大——社会学习论。机制:联结(经典条件作用):认识到一个非条件刺激和条件刺激之间存在联系时发生的学习行为。强化:学会伴随愉快、能满足某种需求或避免不愉快后果的行为模仿:观察他人的态度及行为,不需要强化特点行为由个人过去的学习经验而来,忽略当时的情境细节将行为原因归于外在环境,忽视个人对环境的主观感受解释外表的行为,而非主观的心理状态(比如愤怒)3.诱因理论行为决定于个体对各种行动的可能结果所做的诱因分析,以行为后果的有利或不利为判断基础而决定采取何种行为。理性决策论:经济学家对人类行为的基本看法。假设:在选择行为的时候,人会估计不同行为的利益及代价,而以理性方式选出最佳行为,以最低价格获得最大利益。在决策的时候,人们以对下列二项因素所做的判断结果为基础:某一决策各种可能结果的价值(结果的重要性)某一决策后果真正实现的可能性的大小(实现某种结果的概率)。交换理论:将理性选择扩大到二个人之间的互动,将人际互动视为彼此所做的一连串理性决策。人们之间的互动取决于彼此对各种结果的代价及利益所做的评估。理论重点在于强调相对代价及利益,在分析协商(两个人或团体通过交换达成利益的一致)情境时很有价值。需求满足论:每个人都有某种需求或动机,人之所以有某种行为是因为行为能满足需求。4.认知理论人的行为决定于他对社会情境的知觉与加工过程。人们常常把对某一社会情境的知觉、想法和信念组织成一种简单而又有意义的形式,就像对物体的知觉一样。不管社会情境如何错综复杂,人们都会将它变得有规律。这种对环境的知觉、组织及解释影响人对社会情境的反应。基本原则:分类、聚焦(将注意力集中到主题上,忽略背景的影响)归因理论认知失调理论5.角色理论个体行为是由其社会角色提供。角色是一套与个体在社会中所处地位有关的思想、信念与行为方式。理论没有强调行为的某一种单一决定因素(如态度、人格或动机等),而是从角色、角色期望、角色技能等方面的相互关系中去解释行为的原因,有助于了解为什么人们的行为会随着他在社会系统中的位置的变化而变化。第三讲自我概念与社会认知一、自我认知1.自我图式自我图式:我们用来组织和指引与自己有关的信息的一套自我信念。Higgins自我差异理论理想自我:自己希望自己的样子。指引着个体对目标的追求。应该自我:自己认为自己应该的样子。使得我们回避一些目标。实际自我:目前实际的样子。不能缩小实际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间的差距,会产生不满与失败的情绪。不能缩小实际自我和应该自我之间的差距,会引发焦虑和恐惧等情绪。自我概念构建的影响因素从自己的行为推断自己从他人的行为反应推断自己通过社会比较推断自己通过自我意识来推断自我2.自我觉知个体把自己当作注意对象时的心理状态内在自我觉知:比较重视自己内部特征和感受。常常坚持自己的行为标准与信念,不太受外界环境影响。公众自我觉知:比较在意自己外在方面。害怕别人评价自己;他人的反馈会产生暂时性自尊感低落,产生理想与现实自我间的差距;在乎外在行为标准3.自尊一个人如何肯定与赞扬自己,是自我评价的重要维度。拥有自尊是人格成熟的重要标志。外显和内隐自尊判断个体自尊的途径相信自己可爱的程度感到被他人需要的程度以及有归属感的程度相信自己特别或者独特的程度感到自己在能力上胜任的程度以及实现自己个人潜能的程度个人愿意冒险并面对挑战的程度个体设定目标并达成目标的能力自尊确立途径:个体有自己控制环境的成功经验;他人对自己有积极评价提高自尊的方法:学会用自利偏差的方式去解释生活;用自我障碍的策略为失败找借口;使用防卫机制否认或逃避消极的反馈;学会向下比较以及采用补偿作用;在自己某一方面的能力受怀疑时转到自己擅长的活动中去。4.自利偏差在加工与自我有关的信息时,会出现一种潜在的美化自我的偏见,倾向于将事情成功归因于自己的内在品格,把事情失败归因于不可控的环境因素。一种动机性的偏差,其目的是为了保持个体的自尊和自我概念。表现方面:伦理道德、工作能力、聪明才能、孝顺父母、摆脱偏见Ross&Sicoly婚姻中自利偏差:丈夫认为自己做42%家务,妻子估计为33%5.自我障碍人们提前准备用来解释自己预期失败的一系列行为Berglas和Jones被试选择干扰智力活动的药丸:若失败,他人不觉得我们缺乏能力;若成功,就更可能做出能力的归因。6.自我效能对自己有能力完成特定任务的信念。人对自己能力与效率的乐观信念可以获得巨大的回报,自我效能感高的人的行为更有韧性,较少焦虑和抑郁,更健康,且有更高的学业成就。。对环境的控制感是自我效能发挥的前提(醉酒后老司机也不敢开车)注:自我效能——自己完成某一工作能力的认知自尊——自身价值的认知7.自我检控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通过观察他人自我表演的线索来对自己的自我表演加以控制,即根据别人的表现来决定自己的行为。自我表演:在别人对自己形成印象时所做的显露中国人的自我检控能力较强(善于自我表演,根据情境和他人需要来塑造自己的行为),比较在乎他人的要求与期望,所以其在社会中的适应能力较强。8.自证预言/自我实现的预言我们对他人的期望会影响到对方的行为,使对方按照我们对他的期望行事教育领域的罗森塔尔效应:教师的期待不同,对学生施加的影响方式不同。也就是说自证预言除了依赖人们对其他人的预期,这种预期会影响人们对待其他人的行为,最终导致那个人的行为与预期一致。9.自我与文化独立型自我:关注自我并发现和表达自身独特的内在特质而保持自我独立依赖型自我:注重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关注他人,与他人保持和谐的互动关系(东亚人)自我的三成分模型私人自我(个人对自己的特质、行为、状态的认识)、公共自我(普通他人对自我的认识)、团体自我(团体内成员对自我的认识)。文化差异影响到对自我不同方面信息取样的概率。华人自我四元论个人取向、关系取向、家族取向、他人取向二、人际知觉1.印象形成把一个人若干有意义的特性进行概括、综合,形成一个具有结论意义的特性的过程。一般,先是根据有限的信息对其形成第一印象,然后再收集相关信息,并经过整合形成整体印象。2.知觉障碍首因效应(第一印象):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也即是“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Lochins将两段描述语言不同排列,证明了第一印象对认知的影响。在首因效应中,对情感因素的认知常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人们一般都喜欢那些流露出友好、大方、随和情感的人焦点效应:自我观察时高估自己突出程度,把自己看作一切中心,直觉的高估别人对自己的注意度透明度错觉:自己隐藏的情绪一旦外露就会被别人发觉(说谎的人认为他人都会觉察到他在欺骗别人)晕轮效应与扫帚星效应个体对他人的认知判断主要是根据个人好恶得出,然后再推论出认知对象其他的品质。晕轮效应:对一个人多种特质评价受其一项的高分印象而普遍偏高。(情人眼里出西施)。扫帚星效应则是受其一项低分印象而普遍偏低。定势效应有准备的心理状态能影响后继活动的趋向、程度以及方式。社会刻板印象投射效应个体认知他人时把自己的特性归属到他人身上。3.了解他人(哪些方面)反映人们内在特点的行为线索交往开始前获得的线索:面部特征/面部表情、服装、饰品、发型与化妆、人与人之间的相对位置交往开始后获得的线索:语言线索、声音/语调/语速、凝视/眼神接触/面部表情、躯体动作/躯体接触个人的非行为特征:学历、出身、家中排行、主要经历、其它相关信息他人的反映:人言的作用

1 / 4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