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教育的心理基础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四章教育的心理基础【教学目标】1、理解心理发展的阶段理论2、掌握心理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意义3、理解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4、掌握心理发展差异的教育意义5、理解并掌握教育在人的心理发展中的作用【重点难点】1、掌握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教育的制约2、掌握人的发展的差异性对教育的制约【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人的特性自然属性精神属性社会属性人的自然属性、精神属性和社会属性是人的生命之三维,其中每一维都是全息的,它们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包容和嵌套、相互融通,共同构成了完满的生命。自然属性“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直接是自然的存在物”精神属性人有意识人有文化人有能动性和自由社会属性“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一、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与教育在心理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的年龄阶段都会表现出区别于其他年龄阶段的典型特征,这就是年龄特征。关于心理发展阶段的几种认识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埃里克森的精神分析论格赛尔的成熟理论1、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他把婴儿到少年的认知发展,区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2、运算的概念(=内化的心理操作+可逆性+守恒性)运算是指利用某种表征系统把外显的行为动作转化为在心理上进行的、内化了的动作,也就是一种内化的心理操作。换言之,是通过形象、表象或象征符号在心理进行的、内化了的操作。例如,“把瓶子中的水倒进杯子中去”,这本来是外显的直接诉诸感官的行为动作,其效果是可以用眼睛观察到,但是对于成年人来说,用不着实际做这个动作,只需要在头脑里运用表象去想象完成这一动作的过程,这种在头脑里想象的倒水过程,就是一种内化了的心理操作。3、四个阶段的比较发展阶段大致年龄外显动作的内化运算的水平非运算阶段0-2尚未内化没有运算准运算阶段2-7内化,但不具有可逆性和守恒性尚未达到运算的水平,只能算是准运算具体运算阶段7-11内化,有可逆性和守恒性,但离不开具体事物心理操作的内容和操作的形式不能分开,运算处于较低级的阶段命题运算阶段11-15内化,有可逆性和守恒性,且运算可以通过命题和假设来进行心理操作的内容和操作的形式能分开,运算处于高级的阶段案例分析:本人有一位外孙女,今年7岁了,但她3岁班时发生的一件事却令我终身难忘。那天是个礼拜天,我儿子(也就是我外孙女的舅舅)跟她开玩笑,手里拿着一块大巧克力逗她玩:“叫我一声爸爸我就给你巧克力吃”。外孙女起初不愿意叫,后来禁不住巧克力的诱惑,就叫了一声爸爸。等她把巧克力一吃完,她瞅了一眼舅舅说:“你是舅舅,不是爸爸,一个家里只有一位爸爸不能有两位。”(“一个家里只有一位爸爸不能有两位”,这是3岁半小孩作出的一个抽象判断。)她舅舅听了不高兴,觉得她刚吃了巧克力就改口,太滑头,就对她说:“以后不再给你买巧克力了。”我外孙女听了这话,立即顶了:“你那么想当爸爸,干嘛不自己找个对象去生一个。”我当时就坐在他们旁边,听了她这句话,我大吃一惊。问题:请运用皮亚杰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来分析这段材料,该小孩的认知发展处于哪个阶段?为什么?试评价皮亚杰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2.埃里克森的精神分析理论(人格发展理论)(1)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论A、人格的构成中包括本我、自我、超我;B、三个我之间既有冲突又调和,从而产生一种内在动力,称为人格动力;C、人格发展主要产生在自出生到青少年的成长阶段。口腔期0-1.5;肛门期1.5-3;性器期3-6;潜伏期6-青春期;生殖期:青春期以后;D、人格发展的各个时期各有其特征,但都与本我之内在性冲动的欲力有关。(2)埃里克森心理社会期发展理论他与传统的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模式不同,更为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强调社会环境和社会文化遗产对心理学发展的影响。埃里克森提出,从出生到青年期末,人的心理发展要历经五个阶段:信任对不信任(0-1岁)自主对羞怯、怀疑(2-3岁)主动对内疚(4-5岁)勤奋对自卑(6-11岁)同一性角色混乱(12-18岁)讨论:试分析青少年犯罪现象一个18岁的黑帮“老大”——王海,在其自述中谈到:“有一次上课迟到,老师罚我在教室的角落里举砖头,我心里发狠就用砖头一下砸在一张课桌上。老师上来就踢了我一脚,我和他打了起来。就这样,我被学校记大过处分。我认真学习的日子也随之结束了。我和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混在一起,整天寻衅滋事。”一份来自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令人震惊: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13岁以下的青少年犯罪明显增加,其中十四五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论埃里克森心理社会期发展理论(新弗洛伊德主义)基于人格异常者的人格特征基于一般心理健康者的人格特征持早期决定论将人生全程视为连续不断的人格发展过程人格发展动力是:发于本我的性冲动(欲力),生物性。人格发展为个体的性心理发展。本能论。人格发展动力是:发于自我成长的内因,社会性。人格发展为个体的心理社会发展。后成原则。3.格塞尔的成熟理论格塞尔是成熟理论的代表人物,他研究的兴趣集中于生理成熟、成长和心理发展的同步关系。4.不同发展理论的共同之处:第一,各理论都把人的发展看成是世界发展的一部分,而不认为是心理发展是孤立的、封闭的。第二,他们看来,发展是一种有方向性、连续性的过程,人的发展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这些阶段的划会都只是相对的,各个阶段之间有一定的重合部分。第三,各理论对发展的研究可能只是着重某一方面。第四,各理论都认识到,影响人的心理发展的是一种多因素相互作用的合力,既是个体先天的遗传,也有后天的教育培养和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二)心理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意义第一,教育要适应受教育者的接受能力教育要适应受教育者的心理发展水平,实际上也就是教育学中常讲的“量力性原则”或“可接受性原则”,它所指的是教育内容、方法进度等要从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出发,适合受教育者的心理发展,使受教育者能够掌握教师所教的知识、技能等。第二,教育要依受教育者的心理发展过程循序渐进在受教育者心理发展过程中,阶段性和连续性是交织在一起的,一方面,其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非连续性,表现为发展中的有着不同的阶段;另一方面,各个发展阶段之间的顺序是一定的、不变的,后一阶段是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连续性。连续和阶段性是交叉的、重叠的,各阶段之间不是突然的中断和全新的开始。第三,要抓住受教育者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适时施教皮亚杰和埃里克森都指明,儿童在心理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些重要的本质特征,教育依循这些本质特征,适时施教,是必要的。关键期的概念是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提出的。第四,教育要给学生的心理发展以积极的支持教育教学中,一个学生落在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化发展的二分法的哪一边,取决于他体验到的课堂气氛和所保持的人际关系的性质。儿童需要成人给以心理逻辑上的支持,以便在不同的情境中能够满怀信心,愿意在智力上、社会上和情绪上自行检验。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信任关系,帮助学生发展起积极而健康的人格和人生观。讨论题1.在中小学,后进生有很多种,比如学习差或者行为习惯差等,如何做后进生的工作?根据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理论谈谈你的看法。2.鸡人苏吉特-库玛,9岁那年,斐济人苏吉特-库玛被人发现时,他像鸡一样啄食,像鸡一样蹲着休息,和人说话时,发出“咯咯”的声音。据报道,库玛可能是在6岁到9岁之间被关进鸡笼的,在此期间,他几乎没有与人打过交道。试分析库玛现象。谢谢倾听!再见!二、心理发展的差异性与教育1.智力的差异量的差异:智商的差异。质的差异: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语言文字智能——有效运用口头语言或书写文字的能力数学逻辑智能——有效运用数字和推理的能力视觉空间智能——准确感觉视觉空间,并把所知觉到的表现出来身体运动智能——善于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想法和感觉,以及运用双手灵巧地生产或改造事物人际关系智能——察觉并区分他人的情绪、意向、动机及感觉的能力自我认知智能——有自知之明,并据此做出适当行为的能力自然观察智能——指人表现出的对自然现象、科学和动物世界等特别的兴趣和爱好倾向。音乐智能——指人敏感地感知音调、旋律、节奏和音色的能力。2.认知风格的差异认知风格一般是指两个基本方面而言:一是指个体在学习中处理信息的方式;二是指个体在对事物作出反应时所使用的策略。认知风格的两种分类:一是心理学家西格尔和库柏的分类;二是根据学生认知风格的差异可分为场独立与场依存、冲动型与沉思型、辐合型与发散型。每一种认知风格及其变式,都会导致学习结构在速度和精确性方面以及在品质方面的差异。场依存的学生喜欢教师向他们提供结构严密的教学,场独立的学生则爱自由自在地学习,较易适应结构不严密的教学。场独立性者场依存性者学科兴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学科成绩自然科学成绩好社会科学成绩好学习策略独立自觉学习,由内在动机支配易受暗示,学习欠主动,由外在动机支配教学偏好结构不严密的教学结构严密的教学冲动型的学生往往反应快,对提出的问题很快就能给出答案,而深思型的学生则乐于对问题作较深入的思考,表现出来的反应行为缓慢。擅长发散思维的学生,对问题解答不囿于既定的程式,常表现出“别出心裁”的特征;而擅长辐合型思维的学生,对问题的解答常从既定的程式出发,步步为营地得出自己的结论。案例:当出现离经叛道的答案时李老师在教数学商不变规律时,讲故事:猴王国运来一批桃子,老猴子叫小猴子拿6个去分给3只猴子,小猴子很不高兴;老猴子叫它拿60个桃子去分给30只猴子,小猴子依然不高兴;最后,老猴子叫它拿600个桃子去分给300只猴子,这次小猴子笑了,老猴子也笑了。老师问学生:谁的笑是聪明的?学生甲:我认为小猴子的笑是聪明的笑。老师:为什么?学生甲:因为小猴子想到了其他的猴子。如果只拿6个桃子去分给3只猴子,其他的猴子一定会来争夺,这样就会引起争斗。…(学生讨论)老师总结:老猴子和小猴子的笑可能都是聪明的笑,就看我们站在什么角度上来看。学习类型示意图环境面声音(安静vs噪音);光亮(光线明亮vs光线柔和);温度(室内温暖vs室内凉爽);座位(固定座位vs随遇而安)情意面成就动机(强vs弱);坚持力(强vs弱);责任感(重vs轻);时序感(按时vs拖延);生理面知觉偏好(感官的偏重);饮食习惯(每读书即需求饮食与否);时间知觉(上午、下午和晚上的精神状态);体能特征(爱好身体活动与否);社会面团体参与;个人独处;亲密关系;小组合作;成人支持;对象不定(只要有人陪伴);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同质分组)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掌握学习)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学生心理发展的差异,要求教育活动要做到因材施教,即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因势利导地去组织和进行教育、教学工作。【课外思考题】假如你是一位中学教师,请联系实际,试述如何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来进行教育、教学活动?三、教育在人的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一)影响人的心理发展的因素分析1.心理学的分析(1)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遗传决定论强调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个体的发展及其个性品质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决定了,发展只是这些内因在因素上的自然展开,环境只起一个引发的作用。环境决定论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完全是外界影响的被动结果,从而片面地强调和机械地看待环境的作用。有华生的恐怖学习实验。(2)会合论至20世纪50年代,研究者认为人的心理发展是由遗传与环境两个因素共同决定。心理的发展并非单纯是天赋本能的渐次显现,也非单纯由于爱外界影响,而是内在本性和外在条件辐合的结果;遗传与环境同为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成分,虽然其所占的比例可因事而异。(3)相互作用论第一,遗传与环境对心理发展的作用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即一因素的作用大小、性质依赖于另一个因素。第二,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第三,遗传和环境对心理发展的相对作用不是始终固定不变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水平、不同性质机能上是有所不同的。2.教育学界的分析长

1 / 4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