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传染病的概念一、何谓传染病?•传染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衣原体、立克氏体、螺旋体和寄生虫(如原虫、蠕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传染性疾病特点流行性反复性突发性二、我国目前法定的传染病传染病=39种丙类=11种乙类=26种甲类=2种鼠疫霍乱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风疹···(前五位)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淋病···(前五位)三、处理措施•对就诊患者做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一旦确诊及时隔离,无条件收治的病区或医院应转入感染疾病科或传染病专科医院隔离治疗。•对甲类传染病患者和病原携带者,乙类传染病中非典、肺炭疽及人感染高致病性***患者必须用专车转至国家指定医院隔离治疗。预防疾病院内传播控制重点环节疾病传播的三个基本条件ΩΩΩΩ感染链•感染源:病原体自然生存、繁殖并排出的宿主或场所。•传播途径:病原体从感染源传播到易感者的途径。•易感人群:对某种疾病或传染病缺乏免疫力的人群。一、控制传染源患者传染源病原体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预防病原体扩散٭对患者或病原体携带者在传染期间进行隔离与治疗。٭建立严格的探视制度,原则上不设陪护。٭病情需要时,陪护人员应做好防护。•隔离:又称隔离预防,是指采用各种方法、技术,防止感染因子从患者及携带者传播给他人的一种措施。•区域隔离:是指将感染源(患者或病原携带者)安置在指定地点或特殊环境中,与普通患者分开,并及时消毒安置患者的环境,以防止疾病传播和不同病种之间的交叉感染。•隔离标识:接触隔离,蓝色;空气隔离,黄色;飞沫隔离,粉色。1、隔离基本原则•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掌握常见感染病的传播途径、隔离方式和防护技术和操作规程,确保隔离措施有效。•建筑设计合理,服务流程规范,并具有隔离预防功能。2、隔离技术隔离技术是指为达到隔离预防目的而采取的一系列操作和措施。标准预防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医务人员和进入医院人员所采用的一种预防措施。•即是将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汗液以外的排泄物、患者的粘膜及非完整皮肤视为感染性物质,需采取相应的隔离与防护措施。•强调的是:医务人员防护患者标准预防的主要措施1)手卫生(包括:洗手、手消毒)2)戴手套3)正确使用口罩、防护眼镜及面屏4)适时穿隔离衣/防护服、鞋套5)污染的医疗用品或物品的处理6)物表、环境、衣物与餐具的消毒•定期清洁普通病区的环境、物表,如:床栏、床头桌、椅、门把手等区域,若有污染随时消毒。•在处理和运输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衣被时,应做好个人防护,避免污染扩散。•复用性餐饮具应在清洗、消毒后使用,隔离患者尽可能使用一次性餐饮具。新增的标准预防隔离技术遵守安全注射,注意咳嗽礼仪,防止椎管内穿刺部位的感染。3、基于传播途径的隔离预防常见的传播方式接触传播飞沫传播近距离(1m以内)空气传播空气中飞沫颗粒或尘埃(直径≤5µM)虫媒传播蝇、蚊、蟑螂媒介物传播被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如:水、食物、血液、体液、药品、仪器设备等直接接触:易感者与感染源间接接触:易感者与患者的污染物4、隔离方式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进行如下隔离预防A、接触传播的隔离预防ọ患者的隔离ﺀ患者置单间,无条件时,同种病原体患者可共置于一室。ﺀ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ﺀ减少转运,必须转运时,应做好防护措施,防止污染扩散。ọ防护隔离ﺀ进入隔离室接触患者或污染物时,应戴手套。ﺀ离开隔离室前、接触污染物后、摘除手套后,应进行手卫生。ﺀ进、出病室应穿隔离衣,接触甲类传染病者时穿防护服。ﺀ隔离病室标识明显,限制人员出入。ọ常见的接触性传播疾病ﺀ单纯接触传播的疾病甲、戊肝,伤寒,菌痢,霍乱,狂犬病,腺鼠疫(跳蚤)ﺀ通过性或血、体液传播的疾病乙、丙、丁肝,艾滋病,梅毒,淋病ﺀ接触传播为主、飞沫隔离的疾病脊髓灰质炎B、空气传播的隔离预防ọ患者的隔离ﺀ患者置单间,加强通风。无条件时,同种病原体患者可共置于一室。ﺀ尽快转运至传染病院,途中人员注意防护,患者应戴外科口罩,定期更换ﺀ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ﺀ严格进行空气消毒。ọ防护隔离ﺀ人员进入确诊或疑似患者的房间时,应戴防护口罩与帽子。ﺀ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隔离衣ﺀ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ọ常见的空气传播性疾病ﺀ空气传播为主,但需接触隔离的疾病流行性出血热ﺀ空气、飞沫均可传播的疾病肺结核ﺀ空气、飞沫、接触均可传播的疾病麻疹、水痘C、飞沫传播的隔离预防ọ患者的隔离ﺀ患者或疑似者应置单间,加强通风。无条件时,同种病原体患者可同置于一室。ﺀ减少患者的转运和活动范围,必须转运时,应注意人员防护,患者应戴外科口罩。ﺀ所有人员之间距离应≥1m,加强环境通风,探视者应戴外科口罩,空气不作特殊处理。ọ常见的飞沫传播性疾病ﺀ单纯飞沫传播性疾病腮腺炎、百日咳ﺀ飞沫传播为主,但需接触隔离的疾病猩红热、白喉、流脑、肺鼠疫、SARSﺀ飞沫、接触均可传播的疾病炭疽、流感、手足口病、***1、医院常见的易感因素年龄慢性疾病使用大量激素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2、主要应对措施•实行保护性隔离,及时预防接种,提高免疫力。•掌握有效的隔离预防技术,加强个人防护,职业暴露后及时随访。3、需要关注的重点人群免疫力低下的病人医院内工作人员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是指治疗或护理、探视传染病确诊患者或疑似患者,与患者共同生活,通过其他方式直接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体液或排泄物等。*密切接触者是指在患者传染期间有过以上述方式与患者接触的所有人员,包括:亲属、朋友、医务人员、司机或由流调人员经调查确定的其他密切接触者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医用防护口罩。*每次接触病人后立即进行手卫生(清洗和消毒)。手消毒可用0.3-0.5%碘伏消毒液或快速手消毒剂(洗必泰醇、新洁尔灭醇、75%酒精等)揉搓1-3分钟。二级防护*适于进入隔离病室(区)的医务人员,接触具有传染性的人、物或尸体的工作人员,承担转运患者的人员和司机。*进入隔离病室(区)时需戴医用防护口罩,更换1次/4h或感到潮湿时更换;穿工作服、隔离衣、鞋套,戴手套、工作帽。*每次接触病人后应立即进行手卫生。*对病人实施近距离操作时,应戴防护眼镜。*注意呼吸道及粘膜防护。三级防护适用于为病人实施吸痰、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的医务人员。除二级防护外,还应当加戴全面型呼吸防护器。防护用品要求防护服:符合GB19082-2003《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具有良好防水性、抗静电性、过滤性效率和无皮肤刺激性。防护口罩:符合GB19083-2003《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可选用符合N95或FFP2标准的防护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