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效率北流市南园明德小学黄世林教学设计的含义1、概念: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Design,简称ID)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它以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2、定义的内涵1)教学设计的目的:优化教学效果2)教学设计强调运用系统方法3)教学设计是问题解决的过程4)以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为其科学决策的依据5)以学生为导向教学设计与传统备课的区别1、教学设计为学生的学而设计,传统备课为教师的教而准备2、教学设计侧重于理念指导下的统筹安排,传统备课侧重于目标指导下的规划3、教学设计最终强调的是一种意义的建构,而传统备课则追求一种知识的记忆4.内容与比较教学设计教案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教学目标;2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教学方式与手段,技术(或教具)准备等);教学重难点3教学目标(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方法4教学过程;教具及媒体使用5教学评价;课时安排6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7教学特点介绍板书设计8教学反思(以及专家点评)教学反思一、优化教学设计问题提出(一)1.基础教育规模扩大与学生差异性增大从整齐教育到差异教育2.课程改革与新课程标准实施教学理念、目标、内容、方式、评价等变化3.知识裂变和科学技术发展学习内容的更新学习方式的优化4.现代教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教学方式的优化优化课堂教学问题提出(二)1.重教师、轻学生2.重教法、轻学法3.重内容、轻技能4.重习题、轻方法5.重知识、轻能力6.重输出、轻落实7.重测试、轻过程8.重考点、轻体系9.重智能、轻德育10.重优生、轻全体二、优化教学设计依据(一)课堂教学主要优点大规模组织教学学习活动循序渐进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教学内容计划安排学生之间相互活动实现教学任务较全面课堂教学的优点是优化的基础(二)课堂教学主要缺点学生的主体性受到一定限制学生实践动手机会少探索性创造性不易发挥难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多种教学内容难容纳学生与学生之间活动相对少三、优化教学设计思路(一)人才观的转变传统人才观:知识-技能-方法-能力未来人才观:人格-心理-身体-道德知识-技能-方法-能力中美《灰姑娘》教学比较(二)转变教学活动观念转变“教学”为“教与学”转变“教与学”为“学教”使教学的基点、出发点、重点和归宿发生转变(三)转变教与学时效性观念规定教学时间、规定学习时间有效教学时间、有效学习时间主动教学时间、主动学习时间成功教学时间、成功学习时间增大有效、主动和成功教学时间(四)转变课堂教学功能观念单功能教学功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多功能教学功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育功能:基本方法基本情感发展功能:基本能力由“双基”转向“五基”(五)优化学习方式1.学习态度2.学习方式3.学习过程4.学习方法5.学习指导6.学习习惯1)四大基本要素:学习者、目标、策略和评价;2)线性过程与系统方法的统一(要从系统的整体性出发设计各素);3)一般特征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目标的阐明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运用教学设计成果的运用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修改修改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学得如何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以课堂为中心)教学设计的优越性1、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教学设计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与传统备课最本质的不同就是,设计是为学生的学而设计,备课是为教师的教而准备。2、教学设计使教学更具科学性作为一门科学,它是凭借系统科学分析教学问题,设计、评价解决方法,构建教学系统的科学。因此,运用科学的教学设计理论指导教学,将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从而改变传统教学单纯凭借经验进行教学设计的做法。3、教学设计使教学效果更趋最优化最优化是我们教学工作追求的理想,教学效果不可能达最优化,但我们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进行的教学设计却可以无限接近最优化效果,使教学质量更大限度地提高。4、教学设计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运用科学的教学设计理论设计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素质,培养教师运用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设计侧重于理念指导下的教学实践,有利于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将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在教育理念向教学行为转化的过程中,教学设计是一个媒介。(“专家型”的教师都是理论的自觉实践者。)新课改在“教学设计与实施”方面的要求是:能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案,使之适合于学生的经验、兴趣、知识水平、理解力和其他能力发展的现状与要求;与学生共同创设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讨论、质疑、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选择利用校内外学习资源。教学设计是一个分析教学任务,设计教学方案,并对方案进行试行、评价和修改的过程,是一个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明确目标、把握内容、制定策略,到权衡利弊,即从教什么和为什么教、怎样教、教得怎样几个方面入手,形成各个层次的教学系统。教学设计模式可以有多种多样,但其构成要素是相同的:1、学习需要分析2、学习内容分析3、学习者分析4、教学目标设计5、教学策略设计6、教学媒体设计7、教学过程设计8、教学设计的评价学习需要分析学习需要是指学生目前的学习状况与期望他们达到的学习状况之间的差距。“期望达到的学习状况”是指学生应当具备什么样的能力素质,包括社会、学校和家庭对学生以及学生自己的期望。“目前的学习状况”是指学生已经具备的能力素质。“学习需要”正是这二者之差。要找到学习需要,就必须分别了解期望学生达到的学习状况和他们目前的学习状况,这个分析过程就是学习需要分析。不同的需要,产生不同的内驱力。研究者认为,在学校环境中,影响学习的内驱力主要有以下四种:(1)生理与安全需要的内驱力。人们为了满足基本的生理和安全的需要,即为了生存的需要,可以产生学习的动机,去学习各种必需的知识和技能。(2)感情需要的内驱力。这种感情的需要,可以是从学习的本身获得的一种乐趣,也可以是从学习的外部获得的感情报偿(如为了得到教师和家长的赞扬)。由此产生的学习动机具有强烈的感情需要色彩。(3)认知需要的内驱力。人都有一种理解问题、掌握知识、掌握技能的需要,这种对知识的追求,即求知欲望,是进行学习的重要动机。(4)成就需要的内驱力。为了通过学习任务的完成去获得另一种非学习的成就,如受到尊重或得到地位的提升,也可以产生学习的动机。学习需要分析可以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把期望的学习结果经过归纳整理,用学生的行为术语表述出来,形成一个具体的指标体系。然后,根据这个指标体系进行现状调查,再把这项调查的结果也用学生的行为术语描述出来。最后,把两种行为术语所描述的结果加以分析比较,找出其中的差距,就得到了学习需要,同时也明确了总的教学目标。要注意,总的教学目标也需要用学生的行为术语描述出来。学习水平常用行为动词举例语文数学知识1、了解--说出、背诵、辨认、回忆、选出、举例、列举、复述、描述、识别、再认等2、理解--解释、说明、阐明、比较、分类、归纳、概述、概括、判断、区别、提供、猜测、预测、估计、推断、检索、收集、整理等3、应用--应用、使用、质疑、辩护、设计、解决、撰写、拟定、检验、计划、总结、推广、证明、评价等会写、读准、认识、学习、学会、把握、了解、写下、熟记理解、展示、扩展、使用、分析、区分、判断、获得、表现、扩大、拓展评价、掌握、运用、懂得、联系上下文读、写、会用、认识、说出、识别、了解、辨认、描述知道、表示、会画、确定、找出、获得、读懂分类、选择、比较、排列、理解、解释、判断、预测、推断、估计、设计、检验、运用、掌握、处理、推导、证明国家课程标准提供的“行为动词”技能1、技能--模拟、重复、再现、例证、临摹、扩展、缩写等2、独立操作--完成、表现、制定、解决、拟定、安装、绘制、测量、尝试、试验等3、迁移--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讲述、表达、阅读、复述、诵读、写出、倾听、观察、朗读、推想、揣摩、想象、转述、讲述、选择、扩写、续写、改写、发现、借助、捕捉、提取、收集、修改口算、计算、测量、观察、操作、实验、调查、笔算过程与方法感受--经历、感受、参加、参与、尝试、寻找、讲座、交流、合作、分享、参观、访问、考察、接触、体验等感受、尝试、体会、参加、发表意见、提出问题、讨论、积累、体验、策划、交流、制定计划、收藏、分享、合作、探讨、沟通、组织体验、感受、交流、解决问题、经历、发现、探索、感知、交换意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反应--遵守、拒绝、认可、认同、承认、接受、同意、反对、愿意、欣赏、称赞、喜欢、讨厌、感兴趣、关心、关注、重视、采用、采纳、支持、尊重、爱护、珍惜、蔑视、怀疑、摒弃、抵制、克服、拥护、帮助等2、领悟--形成、养成、具有、热爱、树立、建立、坚持、保持、确立、追求等喜欢、有……的愿望、体会、乐于、敢于、抵制、有兴趣、欣赏、感受、愿意、体味、尊重、理解(别人)、辨别(是非)、品味、关心养成、领悟体会、欣赏、感受养成、树立教学设计的主要对象是学生。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必须回答以下一些问题: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是不是已经掌握?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中,有哪些部分已经掌握?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中,没有掌握的是哪些部分?有多少人掌握了所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怎样?只有正确地回答学生学习的现状,才能正确把握教学设计的要求,知道应该教些什么,哪些知识和技能应该重点进行辅导,哪些知识和技能可以略教或不教,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需要,教学才能有的放矢。课堂中学生的有效注意时间长短与内部需要分析有密切的关系。学习内容分析学习内容分析是根据总的教学目标,去规定学习内容的范围和深度,并揭示出学习内容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即解决“学什么”和“怎么学”的问题。学习内容分析的过程:学习内容分析以学生的学习结果为起点,以学习起点为终点,是一个逆向分析过程。即学习内容分析从学习需要分析所确定的总的教学目标开始,通过反复提出“学生要掌握这一水平的技能,需要预先获得哪些更简单的技能”这样的问题,并一一回答,一直分析到学生已具有的初始能力为止。例如:要学生计算圆的面积,首先要知道……学习者分析学习需要分析的结果为我们确立了总的教学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已经通过学习内容分析选择和安排了学习内容。但是能否实现目标的关键在于学生,因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习过程是学生主动的认识过程。只有当学习内容完全针对学生的特征,学生又完成了这些学习任务时,总的教学目标才能够真正实现。学生的学习必须通过自己的内部加工才能完成,同时又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所以我们要分析学生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学习内容、阐明学习目标、确定教学策略、选择教学媒体,为学生创造出一个适合其内部条件的外部学习环境,使有效学习发生在每个学生的身上。学生特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学习准备(包括初始能力和一般特征),一是学习风格。(1)什么是学习准备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其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原有的生理、心理发展水平与特点对新学习的适应性就是学习准备。学习准备包括初始能力和一般特征两个方面。学生的初始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某一特定的课程内容时,已经具备的有关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以及他们对这些学习内容的认识和态度。学生的一般特征则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影响学生的心理、生理和社会的特点,包括年龄、性别、年级、认知成熟度、智力才能、学习动机、个人对学习的期望、生活经验、文化、社会、经济等背景因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更多地考虑了学生的初始能力,而忽略了一般特征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这种状况需要改变。(2)什么是学习风格学生的学习风格与学习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学生感知不同事物、并对不同事物作出反应这两方面产生影响的所有心理特征构成了学习风格。学习风格包含很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