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中考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剖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翻译下列句子: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4.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5.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三峡》1、作者抓住三峡的景物特点进行描写。先写山,突出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后写水,突出__________________的不同景象。2、总写三峡地貌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3、“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这句话写出了水流_____的特点。唐代大诗人李白从白帝城到江陵顺流而下时,他在诗中写过类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本文最后收笔落在渔人的歌唱上,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连绵不断,隐天蔽日春、夏、秋、冬四季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湍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把自然景观与人的感情融为一体,使画面活起来5.《三峡》一文中描写夏天水流湍急的景象,但描写角度与众不同.试举例加以说明.6.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三峡之水的?这样的安排有什么作用?答:本文表现三峡水流湍急的景象,不是像一般文章采用直接描写,而是通过侧面烘托的方法。例如:往来船只被阻断,王命急宣,船速极快等。答:先写夏水襄陵,再写春冬之时的素湍绿潭和悬泉瀑布,最后写秋天山涧的水枯了。这是按水势由涨到落的顺序安排的。先写夏水的凶险、迅疾,可以突出三峡夏水最盛的特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7.“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写出了渔者怎样的生活?答:表现了三峡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4.作者写三峡秋景抓住了什么事物?突出了什么气氛?答:抓住了有代表性事物猿。突出了凄清肃杀的气氛。8.本文的“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与《与朱元思书》中的“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都是写水流之急,但写法不同,你能说说它们的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吗?答:前句从时间和距离角度突出水流之急,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后句则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的描写了水流急湍、波浪汹涌的特征,给读者以亲见之感.9.根据文段回答问题: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1)本段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2)结合有关语句,说一说三峡两岸山有什么特点.(用两个字概括)(3)重岩叠嶂”和“隐天蔽日”两句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4)“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的表达作用是什么?山高岭连,中间狭窄。连、高答:重岩叠嶂,就山本身的状态写其高,是俯视所得;而隐天蔽日,以天和日衬其高,是仰视所见。答:以特定条件下的情景形象地综合表现三峡的特点。1.学会翻译全文.2.按要求填写句子:(1)即是点明全文主旨,也是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句子是:(2)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话是:(3)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4)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5)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孔子云:何陋之有?(6)《陈毅市长》中陈毅引用刘禹锡《陋室铭》中的名句来形容齐仰之居室的环境,这两句是:(7)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8)本文紧紧扣住_________________立意.开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隐喻陋室具有名、灵的性质.接着以_________一句统领全篇.下文则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室外环境之幽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室中人交往之雅,用_____________写室中事的情趣之雅。结尾再用_____________予以强调,表达出室主人__________的节操和__________的情怀。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陋室不陋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调素琴,阅金经.何陋之有?高洁傲岸安贫乐道3.写山水对写陋室有何作用?4.作者描写室中之景、室中之人、室中之事,对写陋室有何作用?5.“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与“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都是写室中事,写作角度有何不同?作者为何要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答:以山水作类比,引出陋室;暗示陋室不陋,因人生辉.答:表明“惟吾德馨”,暗示陋室不陋。答:前句从正面说,是实写,表现室主人的从容雅静;后句从反面写,是虚写,表现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作者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是为了用它们作类比,反映自己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暗示陋室不陋.6.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7.作者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请你对这种交友之道进行辩证的分析。答:从建筑和室内布置看是简陋的,但由于屋主人品德高尚,所以这小屋就不显得简陋了.答:作者讲究择友交往,重视“无友不如己者”的儒家交友之道,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但是,作者的这种交友之道多少反映了他孤芳自赏、清高孤傲的思想倾向,这一点又是不足取的。爱莲说1.学会翻译全文.2.按要求填写句子:(1)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2)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3)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中通外直,不蔓不枝。(4)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5)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6)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7)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8)“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哪一句?香远益清。莲,花之君子者也。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世人甚爱牡丹3.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4.“独爱莲”,“独爱菊”两个“独”字,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5.文中写莲花,为什么还提到了菊和牡丹呢?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6.本文将花的形象比拟人的品质,莲、菊、牡丹各比拟怎样的生活态度?答:正直、通达、庄重、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远扬。答:表现出他们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同时又相对表明周敦頣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答:用菊和牡丹来衬托突出莲的高洁品质.菊是正面衬托,牡丹是反面衬托.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答:莲比拟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菊比拟隐逸的生活态度;牡丹比拟贪慕富贵的生活态度。7.文章结尾处,修辞和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8.“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请你结合社会实际就“染”与“不染”问题从正反两方面联系现实生活举例,谈谈感想。9.面对腐朽的社会,陶渊明选择了“隐逸”,而周敦颐则选取了大胆的面对,你赞同谁的做法,请谈出你的观点。答:运用排比修辞,反问句式;表达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追求富贵的思想感情。提示:“染”自己私欲膨胀像成史杰那样沾染社会不良习气而堕落腐败走向犯罪道路。“不染”要不贫不占像汪洋湖那样清正廉洁,成为对人民有用的人。答案: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翻译下列句子(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2.按要求填写句子(1)说明人才必须经过艰苦磨炼的作用的句子是:(2)作者所摆出的事实论据是:(3)分析亡国的条件的句子是:(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文章开头列举了哪些事例,运用什么样的句式?4.这几位古代贤能的人所处的时代不同,但是他们的经历什么共同点?5.作者用名人的史实想说明什么?做什么论据?6.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能成才;现在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举例谈谈。运用了排比句式,列举了历史上这六位名人的事例:舜、傅说、胶鬲、管仲、孙叔敖、百里奚。他们虽然出身卑微,历经了苦难的磨练,但都被提拔任用,做出了一番作为。想说明造就人才,必须先经历一番忧患磨难。做事实论据。曹刿论战•1.翻译下列句子•(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4)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5)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6)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2.按要求填写句子•(1)曹刿请见的原因是•(2)“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前文与该句呼应的句子是•(3)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句子是:•(4)曹刿在齐军三鼓之后才下令鲁军发动进攻的原因:•(5)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6)本文中出现的一个成语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视其辙乱,望其旗靡一鼓作气•3.本文以什么为线索?表现了什么?•4.“既克,公问其故。”一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5.本文说明了怎么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6.“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中的“远谋”二字是此文的关键,贯穿全文。从曹刿的这句话里可见他具有什么样的品质?本文以长勺之战的经过为线索,表现了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杰出才能。承上启下①取信于民;②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③善于把握战机。从曹刿的对答中反映曹刿关心国家大事和深谋远虑的品质。•7.为什么说“小大之狱,虽不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8.曹刿认为鲁庄公“肉食者鄙”,写出鲁庄公“鄙”的有关语句.•9.“何以战”这三个字唤起下文分析战争的条件,突出了曹刿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鲁庄公认为要作哪几方面的准备呢?曹刿又是如何评价的?因为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这就突出表现了曹刿重视人民力量的政治远见。公将鼓之;公将驰之;既克,公问其故.三方面: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于第一个准备,曹刿的评价是“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对于第二个准备,曹刿的评价是“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对于第三个准备,曹刿认为“忠之属也,可以一战”.1.翻译下列句子.(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2)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3)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4)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5)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2.按要求填写句子.(1)写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句子是:(2)写小石潭的全貌的句子是:(3)写游鱼和潭水特点的句子是:(4)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用原文回答)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四面竹树

1 / 7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