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第27课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十四章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第一节中草药疗法中医治疗创伤性疾病,具有独特而系统的治疗法则和丰富多样的治疗方法,有着内外兼治、价廉简便、疗效较佳的特点。•一、中草药治疗损伤的基本法则•(一)整体观•(二)辩证施治•要根据不同的伤病、病情、病期、体质状况、年龄、性别等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与方剂。二、伤科常用的中草药•(一)活血药•如桃仁、红花、血竭、三七、丹参、元胡、当归、乳香、没药等。•(二)理气药•如黄芪、木香、青皮、香附、檀香、陈皮、厚朴、丁香、麝香等。•(三)续筋接骨药•“肝主筋、肾主骨”。除了传统中医接骨药外,还可通过补肝肾达到续筋接骨的目的,如杜仲、续断、牛膝、龙骨、自然铜、骨碎补、接骨木等。•(四)祛风寒湿药•骨、关节和软组织损伤后遭受风寒湿侵袭者,可加用辛散温燥药以祛风、逐寒、除湿、止痛。如羌活、独活、防风、麻黄、细辛、秦艽、苍术、五加皮等。•(五)清热药•如大黄、黄柏、黄连、黄芩、丹皮、生地、金银花、栀子等。用药不可过大。三、中草药治疗运动损伤的具体应用••中医认为,伤后气血凝滞,欲治其痛,先行其淤,欲消其肿,必活其血。又指出“不通则痛,通则不痛”。因此,行气活血法贯穿于运动损伤治疗中的各个阶段和各个环节。•(一)运动损伤初期••运动损伤发生后组织撕裂或断裂,血管破裂出血,组织液、淋巴液渗出,此时可见皮下淤血、肿胀,形成血肿块,出现疼痛。此时宜用活血化瘀生新剂,如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外敷1号新伤药,骨折者可外敷1号接骨药等。并根据局部和全身状况,注意外敷药的加减和内服药的使用。如口服强筋丸,每次一丸,每日2次;或服铁弹丸,每日1-3丸,每日2次等。(二)炎症反应及肿胀期•此时局部出血已停止,出现反应性炎症。局部血管扩张,吞噬细胞渗出,同时因淋巴管有损伤性阻塞,渗出液不能由淋巴管排出,因而除血肿外,还有水肿。此时宜用清热消炎、活血化瘀、行气通络药,如外敷2号新伤药、消肿散等。•(三)肉芽组织机化期和瘢痕期•伤部血肿开始吸收,肉芽组织已形成,最后形成瘢痕,或发生瘢痕收缩可引起关节运动功能障碍和局部组织变弱。此期宜用温经通络、活血化瘀、强筋壮骨药。如外敷旧伤药或熏洗药等。四、治疗运动损伤的常用方剂•中医治疗损伤分内治和外治2中方剂。在内治法中有各种丸、散、汤、丹、酒剂等,外治法中有各种外敷、外搽、熏洗药等。下面是几种常用的外用药。•(一)1号新伤药(郑怀贤方)•黄柏40g,延胡索、血通各15g,白芷、木香各12g,羌活、独活各8g,血竭4g。主治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早期,伤部有红肿热痛者,具有清热消炎、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上药研沫,使用时取适量药粉加水或蜂蜜调成稠糊状,摊在油纸或塑料纸上外敷于伤部,每日更换一次。•(二)消肿散•生大黄150g,山枝、血竭、地鳖虫、蒲公英、乳香、没药各30g。主治作用及用法同1号新伤药。•(三)活血生新剂•官桂15g、生川乌、生草乌、年南星、乳香、没药、木香、木通、续断各9g,土鳖、红花、刘寄奴各12g。主治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中期,具有逐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使用时取适量药粉加水、少量酒精和凡士林调成糊状,煮沸后冷却至50℃左右,趁热外敷于伤部(防止烫伤),两日更换一次。(四)2号新伤药(郑怀贤方)•红花、血竭、牛膝、木通、檀香、羌活、独活、海桐皮、元胡各9g,大黄、川穹、木香、白芷各15g,黄柏30g。主治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有红肿热痛者,用法同1号新伤药。第二节针灸疗法•常用的针灸疗法包括针刺法、灸法和其他针法。“针”是指“针刺”,是一种利用各种针具刺激穴位来治疗疾病的方法。“灸”是指艾条,是一种用艾绒在穴位上燃灼或熏熨来治疗疾病的方法。针灸具有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作用。一、方法•(一)针刺法•毫针、针感迅速则效果好,针感慢则效果差。做好滞针、弯针、断针和晕针等意外情况的预防和处理。•(二)电针针上通以电流对穴位的刺激而加强治疗作用。•(三)灸法•把艾炷或艾条点燃后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穴位或某一部位并给予一定得温热刺激,通过经络的调整作用而达到致病目的。灸法有隔姜灸、隔盐灸、隔蒜灸和温针灸等。二、取穴原则•(一)就近取穴•如肩痛时选用阿是穴即压痛点、肩髃、肩髎穴等。•(二)循经取穴•可在经络远端部位针刺1-2个大穴,如腰痛时可在足太阳膀胱经上针刺委中、昆仑穴,肩痛可加刺外关穴、关冲穴等。三、针灸治疗运动损伤举例•(一)肩部软组织损伤•针刺法常用穴位阿是穴、肩髃(ou)、肩髎(liao)、肩内陵、天宗。病侧的外关、阳陵泉穴。也可用艾条灸以局部皮肤红润为度。每日或隔日一次,7-10日为一疗程。•(二)网球肘•常用穴位为阿是穴、曲池、肘髎,以阿是穴为主,也可在阿是穴上下左右约距1寸处各刺一针,称阿是穴梅花针。还可在压痛最明显处隔姜灸(灸3炷),或艾条灸。•(三)膝关节扭伤•常用穴位为膝眼、委中、阿是穴,备用穴为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侧副韧带伤以阿是穴为主,交叉韧带伤以膝眼、委中穴为主。也可用艾条温灸局部10--20min。(四)踝关节扭伤•常用穴为阿是穴,备用穴为悬钟、丘墟、昆仑穴等,先用中等强度刺激常用穴,再用较强度刺激备用穴、亦可用艾条温灸局部10--20min,每日或隔日一次。第三节拔罐疗法•拔罐疗法又名“拔火罐”、“吸筒疗法”,古称“角法”。这是一种以杯罐作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吸着于皮肤,造成淤血现象的一种疗法。古代医家在治疗疮疡脓肿时用它来吸血排脓,后来又扩大应用于肺痨、风湿等内科疾病。建国以后,由于不断改进方法,使拔罐疗法有了新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治疗范围,成为针灸治疗中的一种疗法。一、拔罐的作用•(一)溶血的作用•拔罐的负压作用使局部迅速充血、淤血,小毛细血管甚至破裂,红细胞破坏,发生溶血现象。拔罐疗法通过排气造成罐内负压,罐缘得以紧紧附着于皮肤表面,牵拉了神经、肌肉、血管以及皮下的腺体,可引起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调节血管舒、缩功能和血管的通透性从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二)穴位作用:有疏通经络、宣通气血、扶正祛邪、平衡阴阳的作用。•(三)温热作用:局部皮肤有温热感,温热刺激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具有热疗的作用。二、拔罐的方法•(一)点火法:利用燃烧时的火焰的热力,排去空气,使罐内形成负压,将罐吸着在皮肤上。有下列几种方法:•(1)投火法:将薄纸卷成纸卷,或裁成薄纸条,燃着到1/3时,投入罐里,将火罐迅速叩在选定的部位上。投火时,不论使用纸卷和纸条,都必须高出罐口一寸多,等到燃烧一寸左右后,纸卷和纸条,都能斜立罐里一边,火焰不会烧着皮肤。初学投火法,还可在被拔地方,放一层湿纸,或涂点水,让其吸收热力,可以保护皮肤。•(2)闪火法:用7-8号粗铁丝,一头缠绕石棉绳或线带,作好酒精捧。使用前,将酒精棒稍蘸95%酒精,用酒精灯或蜡烛燃着,将带有火焰的酒精棒一头,往罐底一闪,迅速撤出,马上将火罐扣在应拔的部位上,此时罐内已成负压即可吸住。闪火法的优点是:当闪动酒精棒时火焰已离开火罐,罐内无火,可避免烫伤,优于投火法。(3)滴酒法:向罐子内壁中部,少滴1-2滴酒精,将罐子转动一周,使酒精均匀地附着于罐子的内壁上(不要沾罐口),然后用火柴将酒精燃着,将罐口朝下,迅速将罐子叩在选定的部位上。•(4)贴棉法:扯取大约0.5公分见方的脱脂棉一小块,薄蘸酒精,紧贴在罐壁中段,用火柴燃着,马上将罐子扣在选定的部位上。•(5)架火法:准备一个不易燃烧及传热的块状物,直径2-3厘米,放在应拔的部位上,上置小块酒精棉球,将棉球燃着,马上将罐子扣上,立刻吸住,可产生较强的吸力。•(二)拔罐的临床应用•1、留罐法•拔罐后,留置一定的时间,一般留置5-15分钟。罐大吸拔力强的应适当减少留罐时间,夏季及肌肤薄处,留罐时间也不宜过长,以免损伤皮肤。•2、闪罐法•罐子拔上后,立即起下,反复吸拔多次,至皮肤潮红为止。多用于局部皮肤麻木或机能减退的虚证病例。•3、走罐法•又称推罐,一般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富的部位,如腰背、大腿等部,须选口径较大的罐子,罐口要求平滑,最好用玻璃罐,先在罐口涂一些润滑油脂,将罐吸上后,以手握住罐底,稍倾斜,即后半边着力,前半边略提起,慢慢向前推动,这样在皮肤表面上下或左右来回推拉移动数次,至皮肤潮红为止。•4、刺血拔罐法•用三棱针、陶瓷片、粗毫针、小眉刀、皮肤针、滚刺筒等,先按病变部位的大小和出血要求,按刺血法刺破小血管,然后拔以火罐,可以加强刺血法的效果。适用于各种急慢性软组织损伤、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丹毒、神经衰弱、胃肠神经官能症等。三、适应证和禁忌证•[呼吸系统适应症]急性及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水肿、肺炎、胸膜炎。主穴:大杼、风门、肺俞、膺窗。•[消化系统适应症]急性及慢性胃炎、胃神经痛、消化不良症、胃酸过多症。主穴:肝俞、脾俞、胃俞、隔俞、章门。急性及慢性肠炎。•主穴:脾俞、胃俞、大肠俞、天枢。•[循环系统适应症]•高血压:•主穴:肝俞、胆俞、脾俞、肾俞、委中、承山、足三里。重点多取背部及下肢部。•心律:不齐•主穴:心俞、肾俞、膈俞、脾俞。心脏:供血不足。•主穴:心俞、膈俞、膏肓俞、章门。•[运动系统适应症]•颈椎关节痛、肩关节及肩胛痛、肘关节痛。•主穴:压痛点及其关节周围拔罐。背痛、腰椎痛、骶椎痛、髋痛。•主穴:根据疼痛部位及其关节周围拔罐。•膝痛、裸部痛、足跟痛。•主穴:在疼痛部位及其关节周围,用小型玻璃火罐,进行拔罐。•[神经系统适应症]•神经性头痛、枕神经痛:主穴:大椎、大杼、天柱(加面垫)、至阳。•肋间神经痛:主穴:章门、期门、及肋间痛区拔罐。•坐骨神经痛:主穴:秩边、环跳、委中。因风湿劳损引起的四肢神经麻痹症:主穴;大椎、膏肓俞、肾俞、风市,及其麻痹部位。•颈肌痉挛:•主穴:肩井、大椎、肩中俞、身柱。腓肠肌痉挛:主穴:委中、承山及患侧腓肠肌部位。•面神经痉挛:•主穴:下关、印堂、颊车,用小型罐,只能留罐6秒钟,起罐,再连续拔10次到20次。•隔肌痉挛:•主穴:隔俞、京门。四、注意事项和禁忌证•家用真空抽气式罐由于它的简便、易学,已经走进了越来越多的百姓家中。当人们受凉、肩背疼痛时,年纪大一些的人都会说:“拔拔罐吧。”起罐后的一身轻松,能缓解甚至解除许多不适。但也有人因在使用中方法不当,反造成了一些新的不适。•下面几点是家庭拔罐常见的禁忌。•1.首先,要确定拔罐者的体质。如体质过于虚弱者就不宜拔罐,因为拔罐中有泻法,反而使虚者更虚,达不到治疗的效果。2.孕妇及年纪大且患有心脏病者拔罐应慎重。因孕妇的腰骶部及腹部是禁止拔罐部位,极易造成流产。在拔罐时,皮肤在负压下收紧,对全身是一种疼痛的刺激,一般人完全可以承受,但年老且患有心脏疾病的患者在这种刺激下可能会使心脏疾病发作。所以此类人群在拔罐时也要慎重。•3.一些特殊部位不宜拔罐,如:肚脐正中(即神阙穴)。•4.局部有皮肤破溃或有皮肤病的患者,不宜拔罐。•5.拔罐时不易留罐时间过长(一般拔罐时间应掌握在8分钟以内),以免造成起泡(尤其是患有糖尿病者,应尽量避免起泡所带来的感染几率)。••6.若在拔罐后不慎起泡,一般直径在1毫米内散发的(每个罐内少于3个),可不用处理,自行吸收。但直径超过1毫米,每个罐内多于3个或伴有糖尿病及免疫功能低下者,应及时到医院处理。•7.注意罐子的清洁。如1人应专用1套罐具,一般每使用5次后应对罐具进行1次清洗。以防止感染。•第四节按摩疗法(详见十七章)••第五节物理疗法•利用人工或自然界物理因素作用于人体,使之产生有利的反应,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目的的方法。一、冷冻疗法•(一)作用•使人体局部组织迅速降温冷冻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组织细胞突然受冷冻,体液迅速形成冰晶,致使细胞受损,去除制冷源后,即逐渐出现水肿、坏死、脱落,最终形成瘢痕。临床主要用以治疗体表的良性或恶性肿物,如疣、黑痣、小血管瘤、息肉等,常用的制冷剂如液氮、氯乙烷、干冰,也可用半导体制冷。•(二)方法•1、冷敷法•将浸透冷水后的毛巾放于伤部,2min左右更换一次,或用冰袋(可将冰块装入热水袋或塑料袋内)作局部冷敷,每次约20min,在天气不冷的情况下可用冰块直接擦抹伤部,或将

1 / 4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