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与美育的发展优质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美育与美育的发展•美学与美育的关联性:美学的基本问题是理想的完整人的生成问题,实质是人的培养或教育问题。美学与美育关系密切。“美育”的术语是德国美学家席勒最早提出的。1930年中国著名教育学家、美学家蔡元培先生提出的“以美育代宗教”,成为中国近代美育思想上的一个著名命题。他倡导美育,并对美育的推广和实施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有人将他称为“中国美育之父”。席勒蔡元培席勒给丹麦亲王写了27封讨论美育问题的书信,于1795年陆续发表在他主编的《季节女神》上,后来结集出版为《美育书简》。此书不仅在德国古典美学中而且在整个美学史上都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由此发展产生了黑格尔的“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美学理论。美育的由来第一部美育的宣言书•“美育”这个术语是德国美学家席勒最早使用的,后来结集出版为《美育书简》。•中国最早使用“美育”术语的是蔡元培先生。1901年他在《哲学总论》一文中提出了“美育”的概念。•1903年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中,把西方美育理论较为全面地引进中国。席勒塑像一、何谓美育——美育的人文内涵美育是指审美教育或美感(感性)教育(是一种人文教育)。它是借助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手段,培养人的正确审美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人的审美能力,使人得到自由全面发展的特殊教育方式。•通过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我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美育属于人文教育,它的目标是发展完满的人性。审美与美感•审美——人感受、体验、判断、评价美和创造美的实践活动和审美活动。•美感——人从对象中发现、确证自己的本质力量后激起的肯定性评价和正面情感。详细定义•美育:是运用人类社会实践所创造的一切美的成果,对人自身进行美化的教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审美主体以艺术和各种美的形态作为具体的媒介手段,以生动直观的形象为手段,通过展示审美对象丰富的价值意韵,以激发情感,陶冶性灵,培养情操,追求理想为特征,潜移默化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形式。人的全面发展•美育的根本目的是使人去追求人性的完满,也就是学会体验人生,使自己感受到一个有意味的、有情趣的人生,对人生产生无限的爱恋、无限的喜悦,从而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人的全面发展”,才符合美育的根本性质。•也就是说,美育是在美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鉴赏包括艺术在内的各种审美对象,运用各种审美方式来熏染感化人,升华人的情感,陶冶人的情操,纯净人的灵魂,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提高审美能力,完善人格,丰富人的本质,以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末来。席勒《审美教育书简》:“感性冲动”和“形式冲动”(“理性冲动”)在近代社会,严密的分工制和等级差别使得人身上的这两个方面分裂开来,“人性的内在联系也就被割裂开来了,一种致命的冲突就得本来处在和谐状态的人的各种力量互相矛盾了人文教育→完满的人性“游戏冲动说”审美游戏说•感性冲动——自然强制;一己私利、物质利害;偏好、情欲;自然力的可怕王国(相遇以力、以欲)。•形式冲动——道德强制(理性自由);道德意志、理性规范;尊敬;道德法则的神圣王国(个人意志服从公共意志)。游戏冲动——自由(审美自由);规避二者之短处;通过自由给予人自由;审美王国(第三王国)。(游戏、审美、旅游、演出)席勒《审美教育书简》:用一个普遍的概念来说明,感性冲动的对象就是最广义的生活;这个概念指全部物质存在以及凡是呈现于感官的东西。形式冲动的对象,也用一个普通的概念来说明,就是同时用本义与引申义的形象;这个概念包括事物的一切形式方面的性质以及它对人类各种思考功能的关系。游戏冲动的对象,还是用一个普遍的概念来说明,可以叫做活的形象;这个概念指现象的一切审美的性质,总之,指最广义的美。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完全是人。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蔡元培将宗教与美育进行对比,认为宗教具有明显的局限性:一、美育是自由的,而宗教是强制的;二、美育是进步的,而宗教是保守的;三、美育是普及的,而宗教是有界的。因此,蔡元培提倡“以美育代宗教”,“鉴激刺感情之弊,而专尚陶养感情之术,则莫若舍宗教而易以纯粹之美育。”在蔡元培看来,以美育代宗教,使国人的感情勿受污染和刺激,使其受艺术熏陶而纯正,满足了人性发展的内在需求。美育的含义•美育是以情动人的美的教育(过程)•美育是是作用于知情意的能力教育(效用)•美育是对人全面发展和塑造的教育(目的)•◆美育含义:美育是运用审美形象的感染作用塑造人的知情意等符号实践能力的教育形式,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美育的内涵•1.审美教育是人格教育•2.审美教育是情感教育•3.审美教育是艺术教育•4.审美教育是精神教育教育学美育狭义:美育就是艺术教育.广义:美育就是利用一切审美价值对人进行的教育.1.2.3.4.过程性情感性愉悦性全面性美育的特点情感性•情感性是审美教育的首要特性。•所谓情感性不仅是指审美教育主要是以情感为中介,通过诉诸人的情感领域来进行,而且也是指审美教育具有激发情感、以情动人、陶情养性的重要作用。愉悦性•审美教育的愉悦性就是要使受教育者在情感上感到自由、舒畅,体验到无比的身心快乐。过程性所谓过程性是在审美教育中启发、促进受教育者对审美对象进行解读、品味、鉴赏的全过程。全面性•审美教育的全面性,指的是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方面,美育可以与德育、智育、体育等之间,互相依存、互相渗透,并在某种意义上占据主导的地位,发挥其独特的教育作用。二、美育的发展•(一)美育在中国的发展•(二)美育在西方的发展(一)美育在中国的发展华夏美育思想的渊源与发展《易经》的“阴阳相和”衍生出儒道释三大哲学美学学派。儒家•儒家思想形成初期:“乐教”,“诗教”,“礼教”。“仁”;“生活美学”•儒家思想确立正统地位以后:工具论美学,“文以载道”•宋代朱熹以“四书五经”进行“存天理,灭人欲”的伦理纲常教化,压抑了美学•近现代:蔡元培,王国维,朱光潜,宗白华等等美学家美育的内涵[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礼]遵守规则远离鄙俗[乐]感官享受情绪快乐[射]技艺精湛姿态娴雅[御]技术娴熟姿态庄重[书]探赜钩深幽赞神明[论语.泰伯]孔子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道家•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他强调“无私”,“无为”,“无欲”,“不争”认为“大音稀声”,“大象无形”等等•庄子的“浮游”“坐忘”“虚静”•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人的觉醒,文的自觉释家•“空寂”古代:美育的概念的诞生和美育理论体系的成熟较晚,但美育思想的孕育和阐释却相当古老。孔子:“礼”“乐”并举。把规范社会政治制度及伦理观念的礼与使人亲和的乐相提并论,共同置于学校教育科目“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前列,可见他对审美教育在完善人格,治理国家方面的作用是十分看重的。荀子:“夫乐者,乐也,人情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乐”给人带来快乐,满足人的天然的情感需要,是必不可少的。但荀子同时认为人的情感、欲望又是不能任其自然发展的,“无伪则性不能自美”,人的“性”“情”必须经过后天的培养教育才能变得美好。移人性情的最好媒介就是艺术,“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艺术对人的美育作用是通过“入”和“化”来实现的。王国维新中国建立前我国较早提倡美育的学者是王国维(1906)。1925年,受聘任清华研究院导师(教授古史新证、尚书、说文等)。他认为:“教育之事亦分为三部:智育、德育、美育是也。”王国维蔡元培继王国维之后蔡元培1913年出任民国临事政府教育总长时,首次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并列为国家的教育方针。“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蔡元培简介•蔡元培(1868——1940)•少年时博览群书;•光绪十五年(1889)举人;•光绪二十年(1894)补翰林院编修;民国元年(1912)任政府教育总长;•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去世时毛泽东特发唁电:“学界泰斗,人世楷模”。新中国建立后1949年—1956年:人民政府重视美育并有详细的明文规定。1957年—1975年:“左倾”思潮影响,我国教育方针中没有美育的地位。1976年—现在:逐步恢复了审美教育,并于1986年美育重新被列入我国的教育方针之中。•中国美育观的演变•1、古代•先秦礼乐。孔子“尽善尽美”、“文质彬彬”•①以理节情•②情感教育•③诗教(兴观群怨)•中国古代美育观的特点:•①美育价值观(伦理政治)•②美育心理观•③美育方法观•2、现代•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梁启超(趣味教育即情感教育)•中国现代美育发展的特点:•①美育方式:传统诗教转变为小说戏剧•②美育目标:建构现代人格与文化•③美育形态:学校美育与社会美育•④美育地位:教育与学科体制重要组成中国现代美育观的确立中国现代美育注意借鉴西方美育理论以激活自身古典美育传统,从而发展起来。现代美育的特点有:第一,在美育方式上,从传统的诗乐主导转变为小说和戏剧等大众文化形式主导;第二,在美育目的上,美育被视为建构现代人格和现代文化的重要方式;第三,在美育形态上,学校美育和社会美育成为美育的主体;第四,在美育的地位上,美育成为现代教育与学科体制的组成部分。应注意梁启超趣味教育的主张;蔡元培在中国现代美育进程中的地位和贡献。西方美育观念的发展经历了发生、发展和系统理论自觉期。西方历史上各种美育观念大多是围绕对人、尤其是对理想人的看法而展开的,呈现为人类不断自我建构与完善的丰富多样过程。(二)美育在西方的发展(一)西方美育的发生期从原始审美意识出现到早期的古代希腊社会,是西方美育观念的发生期。美育发生期的主要特点是:第一、以直接的功利目的为主;第二、以身体训练为主要方式;第三、暗含着精神激励。(二)西方美育的发展期古希腊和罗马时期是西方美育的发展期,出现了富有价值的美育理论探讨。以雅典为代表的古希腊文化不仅重视审美教育,而且强调美育中美与德的协调。而雅典的所谓缪斯教育其实就是综合艺术教育。此时期的哲学家已开始关注和探讨美育问题了。(三)西方美育的系统理论自觉期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人类的生产能力得以提高,但同时也加剧了人的劳动异化和精神困境。人的理性和感性如何和谐统一起来、成就全面的人格,就成为各种文化理论亟待解决的问题。席勒(1759~1805)的《审美教育书简》(即《美育书简》)是西方历史上第一部系统论述美育理论的专著。他主张以游戏去统合现代文明的分裂了的人类感性与理性,从而提出了一条新的美育途径。西方美育观的演变1、发生期(古希腊)2、发展期古希腊、古罗马时期,亚里斯多德的“净化”说、贺拉斯的“寓教于乐”说。3、自觉期席勒的《审美书简》,知、情、意三大心理功能,“游戏”。西方美育观发展的特点:①重视理性对感性的引导;②注重美育实践能力培养;③注重美育的社会积极意义。•古代西方美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古希腊、罗马的思想家的论著中。最早提出较为系统的美育思想的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古代希腊时期•希腊精神:理性精神,人文精神,•毕达哥拉斯学派:美是数的和谐•普罗塔格拉: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柏拉图:理式是一切美的源泉和极致•亚里士多德:《诗学》,《修辞学》,强调艺术的认识,审美,教育功能•柏拉图•从培养“理想国”公民的角度出发,他为古希腊教育设计了蓝图。他清晰地描述过艺术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他说:“应该寻找一些有本领的艺术家,把自然的优美方面描绘出来,使我们的青年们像住在风和日暖的地带一样,四周一切都对健康有益,天天耳闻目染于优美的作品,像从一种清幽境界呼吸一阵清风,来呼吸他们的好影响,使他们不知不觉地从小就培养起对于美的爱好,并且培养起融美于心灵的习惯。”他认为在各种教育中,“音乐教育比其他教育都重要的多”,“音乐应该归宿到对于美的爱”。柏拉图上述对美育的重要性、美育的特点及艺术在美育中的特殊功能的分析都有过很大的影响。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和《诗学》等(音乐、悲剧):认为人的本能、情感、欲望与理性一样,都是人性固有的,应给予适当的满足而不是排斥和压抑。情感对人是有益的,对情感

1 / 5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