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是灯铁凝文学是灯铁凝在首届东亚文学论坛的演讲——东西文学的经典与我的文学经历2008年9月30日一、作家作品铁凝:(1957年—)当代女作家,姓屈。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席。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玫瑰门》《笨花》《大浴女》等;中篇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后改编成电影《红衣少女》获1985年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优秀故事片奖)《麦秸垛》《棉花垛》《永远有多远》(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等;短篇小说《哦,香雪》(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改编的电影《哦,香雪》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青春片最高奖)《六月的话题》等;散文集《女人的白夜》(获中国首届鲁迅文学奖)。小说处女作:《会飞的镰刀》(高中时作文)作品风格:早期作品描写生活中普通的人与事,特别是细腻地描写人物的内心,从中反映人们的理想与追求,矛盾与痛苦,语言柔婉清新。1986年和1988年先后发表反省古老历史文化、关注女性生存的两部中篇小说《麦秸垛》和《棉花垛》,标志着铁凝步入一个新的文学创作时期。1988年还写成第一部长篇小说《玫瑰门》,它一改铁凝以往那和谐理想的诗意境界,透过几代女人生存竞争间的较量厮杀,彻底撕开了生活中丑陋和血污的一面。•《文学是灯》是当代女作家铁凝的一篇文学演讲(也是一篇议论性散文)。本文节选自是作者在首届东亚文学论坛上的演讲,原题是《文学是灯——东西文学的经典与我的文学经历》,原文刊载于《人民文学》2009年第1期。本文可说是作者文学观的一种阐释。“文学是灯”既是文章的标题又是全文的线索,将“我”作为一个文学的阅读者和创作者两个不同的人生阶段的文学经历贯穿起来。二、文体及背景是指在重要场合或群众集会上发表讲话的文稿。在各种会议,它用来交流思想,表达感情,发表意见和主张,提出号召倡议。演讲词有三种类型。①叙事型: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辅以适当议论说明和抒情。叙事演讲词通过对人物事件景物记叙描述,表达演讲者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本质和规律。②说理型: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它具有正确深刻的论点,使用确凿充足具有说服力的论据,进行富有逻辑性论证。③抒情型:以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在演讲中抒发演讲者爱恨悲喜等强烈感情,对听众动之以情,以“情”这把钥匙来开启听众心灵。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一(1~2):回忆作者的文学阅读。二(3~4):作品的拓展,从文学与生活、与人的关系入手说明文学的本质,并提出“文学是灯”的观点。三(5~6):正面论述“文学是灯”。四(7~8):从广度和深度两个层次对对“文学是灯”的进一步深化。五(9):再次重申对文学传统、对在我们之前就亮着的灯要谦逊,同时进一步说明文学之灯的光亮是永恒的,文学之美是永远无法抵达的,这正是文学不朽的魅力。三、文章结构1.作者在回答媒体提问时,首先回顾了自己少年时代的社会状况,当时的时代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1)当时是一个鄙视知识、文化荒凉的时代,文学作品中大多充斥着愤怒、仇恨以及对个体的不屑。(2)运用反衬手法,以时代文化的“荒凉”突出好的文学作品的难得,突出好的文学作品对我的鼓舞和指引作用。四、文本研读—第一部分(1-2)2.“我每天都在日记里……成为一个纯粹的人”含义?说明那个时代是文化荒凉的年代,压抑个性的年代。3.如何理解“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诫喻人们在逆境时还要勇于坚持自己信心,只有那些勇敢镇定的人才能熬过黑暗,迎来光明。5.怎样理解“这就是在我的青春期文学给我的恩泽和‘打击……既甜蜜又酣畅。”这句话?在青春期能读到一部两部经典是十分幸运的事,它让人体会到文学真正的魅力。所谓的“打击”其实是文学带来的陌生感,它开启了一个未知的想象的世界。4.作者说在青少年时期曾经有两本书对她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因为这两本书让作者第一次真正领略到了文学的魅力。它的丰富的想象力和不同寻常的思考,给“当时狭窄的灰色生活开启了一个秘密的有趣味的、又不可与人言的空间”,对她的精神世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6.第二段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承上启下过渡。承上,由文学训练转移到文学阅读。强调心灵的震动,实际上已经在说“文学是灯”,在说文学对一个人心灵的影响了,所以也可以说一、二段是下面作者论述的铺垫。文本研读—第二部分(3-4)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作者在农村生活时一件事情,从这件事情中可以看出“华北平原的乡村”的村民具有怎样的品格?(1)自然朴素的乡村女孩对作者的关爱。(2)光明坦荡,亲切热心,自然朴素。作者在农村生活中遇到的人和事,无一不体现出人性之美,正如文学作品所要反映出来的一样,也是作者日后对文学的态度的一种肯定,用作者的话说“那些醇厚的活生生的感同身受却成为了我生活和文学永恒不变的底色,那里有一种对人生深沉的体贴,有一种凛然的情义”对作者以后在文学发展的道路上有很大帮助。并且作者认为自己的在文学上的成就,离不开自己早年在农村生活的熏陶,那些淳朴善良的村民们让作者领略了真正的人性之美,完善了作者的人格,成就了作者的文学上的真善美。2.作者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笔墨去写农村生活,这和“文学”有什么关系?3.这篇讲演是以“文学是灯”为题的,作者是如何通过她个人的文学经历来表达这一主题的?作者是五十年代出生的,她在无书可读的日子里读到了被家中大人偷着藏起来的书,她又在高中毕业之后自愿到乡村当了四年的农民,这些经历使她慢慢懂得了有一盏文学之灯在引领着她的生活,影响着她的精神与价值的取向,让她懂得了如何看待生活,看待人生。4.结合语境,品味下面的句子:文学应该是光亮的,如灯,照亮人性之美。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突出文学作品对人性的影响,好的文学作品都是充满着积极向上的力量,激励人们去追求真正的人性之美。课文第二部分(3、4)总结这两段是作品的拓展,它是文学的另一个视角。前面铺垫谈的是文学阅读,是狭义的文学对心灵的烛照,这一部分作者深入到文学的核心,从文学与生活,与人的关系入手说明文学的本质。文本研读—第三部分(5-6)1.作者在文中说:“文学其实一直就不在社会生活的中心。”试整合文章相关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1)“我”的少年时代,正值中国的“文化大革命”,一个鄙视知识、限制阅读的时代,是文学和文化最荒凉的时代。(2)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信息爆炸——也包括各种文化信息的爆炸,以及对财富孜孜不倦的追求,再次把文学挤压到一个稍显尴尬的角落。2.“文学是灯,或许它的光亮并不耀眼……是需要文学去点亮的”怎样理解?文学的灯哪怕是微弱的,但只要给人一点感悟,它就光亮无比。有时候人会处于一种混沌的状态中,有时就是某一部作品中的某一个人物或某一个情节甚至是一句话都会使人茅塞顿开,思想就被打通了。3.怎样理解“从古至今……它们能够代表一个民族在自己的时代所能达到的最高的想象力。”每个民族都有每个民族优秀的文学作品,阅读本民族的优秀文学作品更容易引起共鸣,它对我们的精神世界的陶冶起到积极的作用。文本研读—第四部分(7-8)1.怎样理解“其实若把文学简单分为两类……而抵达人心。”优秀作品不在于它是鸿篇巨制还是玲珑小品,也不在于它是否跨越国界,只要它是好的,不管它是否写了人们熟悉还是不熟悉的生活,它都会给人滋养,启迪人心。2.作者说“文学是灯”的具体含义?作者在文中两次说这种说法是一种“冒险”又是为什么?(1)文学是有力量的,它能呼唤人类积极的美德,能够在极度绝望中洋溢出希望。所以,作者把文学比作灯,它能够照亮人性之美。(2)这是要说明从世俗的意义上讲,文学一直就不在社会生活的中心,尤其是在今天,信息的爆炸把文学“挤压到一个稍显尴尬的角落”,这反映出当代社会的一种状况。(但虽然如此,作者还是坚信,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心中都应该有一盏文学之灯,因为它“能照亮人心,照亮思想的表情”,它“具备着打不到的价值”,而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更应该“以自己的文学实践去捍卫人类精神的健康和心灵真正的高贵”。)3.七、八段是对“文学是灯”的深化,试分析作者是从哪两个层次来深化这一观点?(1)一是文学的超越性,这是文学的广度,文学是灯,不管它的光亮是明是暗,是大是小,它都是超越了人类设定的各种界限的。文学之灯是照向全人类的,是为每个个体而发光。(2)二是文学的深度,这种深度既在于对文学传统的继承,又在于对文学未来的求索,在于创新。4.怎样理解“当我们固执地指望用文学去点亮人生的幽暗之处时,有时我会想到,也许我们应该首先用谦逊把自己的内心照亮。”这实际上在说文学的发展,在说经典的力量。文学是灯,这盏灯是先于我们的,所以首先要尊重传统,对文学传统要有一种敬畏和谦逊。◆结合全文“文学是灯”在内容和结构上分别有什么作用?(1)内容上,“文学是灯”以形象的比喻揭示了文章的主旨。(2)结构上,“文学是灯”是全文的线索,将“我”作为一个文学的阅读者和创作者两个不同的人生阶段的文学经历贯穿起来。总结本文是一篇文学演讲,作者从自己的生活和阅读说起,再展开对中外文学源流的叙述,阐发对文学意义的看法,亲切、随意、叙议结合,没有丝毫的说教而又启发人思考。本文是一篇演讲稿(议论性散文),作者从①自己的生活和阅读说起,②再展开对中外文学源流的叙述,阐发对文学意义的看法:文学应该是有光亮的,如灯,照亮人性之美。五、课文主旨七、写作特色1.态度亲切语言自然、亲和,平实,同时也体现在作者观点的表达上,作者没有武断地下结论,处处与读者商量、探讨,注意讲述自己的个人经验,而不是说普遍的经验,为读者的进一步探讨留下了余地。2.形象,生动作者的每一个观点都是从叙述开始,都是从叙述中来的。这样文章就显得形象、具体、生动,这正是议论散文的特点。整篇文章,我们就像在听一个朋友如语家常地聊天,而不是耳提面命地说教,但却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课文思路:1.当下——自己文学活动的回忆(没有凭空回忆)2.文学训练——文学阅读3.当年下放生活的感受过渡到对文学是灯主题的发挥4.深入到文学的核心,从文学与生活,与人的关系说明文学的本质,提出中心论点。5、6.正面论述“文学是灯”7、8.从广度和深度对“文学是灯”的深化本文是一篇文学演讲,也是一篇议论散文。作者从自己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和阅读说起,再展开对中外文学源流的叙述,阐发对文学意义的看法:文学应该是有光亮的,照亮人性之美。这篇文章以“文学是灯”为贯穿全文的线索。文章由媒体的一个提问开始,引入对自己文学训练和文学阅读活动的回忆,描述了两部书对自己青少年时期心灵产生的震动和影响,从阅读的角度写出文学对心灵的烛照,为下面论述作出铺垫。接着通过叙说下放农村后体验到的人性之美,从文学与生活的角度,说明了文学力量的终极来源,指出文学的本质。在此基础上,文章自然亮出“文学是灯”的观点。在阐述“文学是灯”这个观点时,作者先是对现代社会的面貌和特点进行说明,并再次对作为灯的文学的涵义进行阐释。接着论述了文学的超越性和文学的发展,从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对“文学是灯”进行了深化。最后作者再一次强调对文学传统应持的态度,同时进一步说明“文学是灯”的光亮是永恒的,文学之美是永远无法抵达的,这正是文学不朽的魅力。2015年对口高考①我想一座城市如香槟泡沫般璀璨的灯火里,一定有一盏应该属于文学。文学是灯,或许它的光亮并不耀眼,但即使灯光如豆,若能照亮人心,照亮思想的表情,它就永远具备着打不倒的价值。而人心的诸多幽暗之处,是需要文学去点亮的。②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开始,在阅读中国和外国文学名著并不能公开的背景下,我以各种可能的方式陆续读到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普希金、普宁、契诃夫、福楼拜、雨果、歌德、莎士比亚、狄更斯、奥斯汀、梅里美、司汤达、卡夫卡、萨特、伯尔、海明成、厄普代克、川端康成等品貌各异的著作。虽然那时我从未去过他们的国度,但我必须说.他们用文学的光亮烛照看我的心,也照耀出我生活中那么多丰富而微妙的颜色——有光才有颜色。而中国唐代诗人李白、李贺的那些诗篇,他们的意境、情怀更是长久地浸润着我的情感。③从古至今.人世间一切好的文学之所以一直被需要着,原因之一是它们有本领传达出一个民族最有活力的呼吸,有能力表现出一个时代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