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范文精讲: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让百姓无后顾之忧民生之依——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让百姓无后顾之忧“悠悠万事,民生为重;政之所兴,在顺民心”【1】。民生问题,是关乎个人、国家和社会的大问题,而社会保障则是这个大问题中的关键一环。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基、民生之依,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是百姓生存、发展的重要保证,影响着社会稳定发展的大局。近年来,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社保制度框架基本形成、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管理服务体系逐步健全【2】,但同时也存在着农村覆盖范围小、资金来源单一化、保障制度不衔接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人口老龄化的趋势、金融危机的冲击、城镇化进程的加速【3】等,使得社会保障问题更为凸显。为了践行发展的根本目的,提升百姓的幸福指数,整个社会要形成一张更加结实、更加紧密的社会保障网【4】,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解决好民生之依、民生之基。完善社会保障基本制度,实现全民“保基本”。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的社保制度体系,但新农村医疗保险不健全、城乡社保不衔接等问题依然存在,城镇非就业的老年居民、城市农民工等依然享受不到基本的社会保障。针对这些薄弱环节,要加快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修订实施城镇非就业居民养老保障制度,落实社会保险关系跨地区转移接续办法,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一体化【5】,实现全民人人能够“保基本”。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实现城乡“广覆盖”。虽然我国社会保障参保人数不断增多,但与庞大的人口基数相比,参保比例还很低,农民工、失地农民、灵活就业人员等还没有纳入到社会保障范围。这种情况的存在造成了严重的社会不公平,并且已经成为社会长期发展的隐患。针对这些空白点,要尽快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重点做好农民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失地农民的参保工作,通过各种政策引导、支持和激励符合条件的群众积极参保、长期参保,实现社会保障城乡“广覆盖”。拓宽社会保障筹资渠道,实现社保“可持续”。资金不足是制约社会保障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根本因素。随着社保制度的逐步建立、覆盖面的迅速扩大和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多,资金的来源问题成为社保体系建设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针对我国社保体系长期存在资金不足的困境,要拓宽社会保障筹资渠道,加强各类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工作,逐步加大各级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支出比重,开辟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渠道,通过充足的资金供给和可靠的增值手段实现社保体系的“可持续”。社会保障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依托,只有解决好这个问题,百姓才能“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6】。政府、企业和社会要形成合力,大力完善社保制度,扩大城乡社保覆盖范围,拓宽社保资金来源渠道,使百姓身上系着一根保障基本生活的“安全带”【7】,让人们群众生活踏实,共享经济发展成果。范文精讲■范文点睛——论点清晰。文章在标题处首先点明总论点“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让百姓无后顾之忧”,也就是直接提出了解决“民生之依”问题的根本对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接下来通过三、四、五自然段的段首句,可以很容易地发现三个分论点:“完善社会保障基本制度”,“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拓宽社会保障筹资渠道”。这样清晰的论点,不仅能够使阅卷者抓住文章重点,也使文章结构更加鲜明,分论点对总论点的支撑效果更加明显。——分析充分。先要强调的是,分析充分和分析深入是不一样的。“分析深入”说明文章采用多种分析方法,由一个问题到另一个问题,环环相扣,使得论述层层递进;而“分析充分”是指文章分析的很有“道理”,把分论点提出的背景、原因、必要性都分析得头头是道,让读者看了前面的分析,就能自然而然地得到后面的结论。本篇文章就是这样,比如第三段提到社会保障基本制度,在前面分析了为什么要采取这一措施——新农村医疗保险不健全、城乡社保不衔接等问题依然存在,城镇非就业的老年居民、城市农民工等依然享受不到基本的社会保障,从而就能推出“加快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这条对策了。充分的分析可以使对策更加有理有据,也能使文章的论述更加详实,因此考生在作答文章时要注意,不要一味地去写“怎么做”,也应对“为什么去做”进行适当剖析。■结构思路文章的整体思路是:首先根据题目要求,明确“民生之依”即社会保障;而后深入分析目前我国社会保障的成就和问题,得到文章的总论点——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民生之依问题;再由总论点划分出三条分论点:“完善社会保障基本制度”,“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拓宽社会保障筹资渠道”,具体来谈如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最后再次重申总论点,使文章首尾相应。详细来看:第一段,明确了问题。题目要求写“民生之依”,但是“民生之依”到底是什么?在这一段作出了回答——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基、民生之依,为下段提出文章总论点作出铺垫。第二段,提出总论点。尽管近年来我国社会保障事业有所发展,但仍然存在农村覆盖范围小、资金来源单一化、保障制度不衔接等一系列问题,加之人口老龄化的趋势、金融危机的冲击、城镇化进程加速对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消极作用,“问题”仍占上风,因此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好“民生之依”问题。第三、四、五段,提出分论点。如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文章在这三段提出了具体对策,并且与上文的问题一一对应。针对保障制度不衔接的问题,可以推出分论点一“完善社会保障基本制度”;针对农村社保覆盖范围小的问题,可以推出分论点二“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针对资金来源单一化的问题,可以推出分论点三“拓宽社会保障筹资渠道”。问题与对策相对应才能使文章论述更加严谨、有条理。第六段,重申文章总论点——只有解决好社会保障问题,才能使百姓“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文章虽然没有在开头就申明论点,但是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形式,更能让读者由浅入深地充分理解文章内涵。总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一目了然,使得文章条理清晰、论述严谨。■开头与结尾文章开头先引用一句名言,论证了民生的重要性,而后直截了当地引出“社会保障是民生的关键一环”,回答了题干中提到的“民生之依”问题。接下来深入分析了社会保障的重要性——民生之基、民生之依,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是百姓生存、发展的重要保证,影响着社会稳定发展的大局,为下文提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埋下伏笔。文章结尾与开头交相辉映。开头提到社会保障是民生之依,结尾再次重申——社会保障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依托,同样的内容,采用不同的词汇和表述方式,使文章的语言更加丰富生动。“大力完善社保制度,扩大城乡社保覆盖范围,拓宽社保资金来源渠道”是对分论点的再次概括,起到总结和突出论点的作用。■理论政策运用文章第四段提到的“尽快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和第五段提到的“要拓宽社会保障筹资渠道,加强各类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工作”,是对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部分内容的概括和引申,报告原文如下:加快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40%的县。推进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解决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障的历史遗留问题,建立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积极推进机关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将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老工伤”人员纳入工伤保险制度。完善城乡低保制度。继续多渠道增加社会保障基金。将孤儿养育、教育和残疾孤儿康复等纳入财政保障范围。继续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社会保障管理信息化。发挥商业保险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作用。大力发展慈善事业。灵活运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内容,不仅能为文章提供对策思路,也能使文章的表述更加规范标准。■论证方法引证:文章第一段引用名言“悠悠万事,民生为重;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来论证民生的重要性,吸引了读者眼球,为引出“民生之依”埋下伏笔。文章最后一段引用“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来论证社会保障是民生之依、民生之基,使论述更加形象到位。■独特视角何为民生之依?民生,包括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吃、穿、住、行、医疗、就业各个方面,而作者根据给定资料和民生的特点,将“民生之依”定义为“社会保障”而不是所有的民生问题,体现其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文章根据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存在的问题,选取了三个角度提出对策,这三个角度非常之专业:一是“保基本”。由于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无论是社会保障体系,还是食品安全体系、防灾减灾体系都存在着发展不健全的问题。从“基本制度”这一角度出发,可以从根本上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二是“广覆盖”。我国目前存在着参保人数比例低,农民工、失地农民、灵活就业人员未纳入保障体系等问题,文章不仅清醒地认识到这一问题,并且根据问题提出了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的有效对策。三是“可持续”。要想社会保障事业得到长远发展,必须具备一定的资金支持。文章从资金问题入手,提出加大各级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支出比重、开辟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渠道等措施,为保证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健全提出可行建议。申论范文点评:稳定物价打赢通胀保卫战【背景材料】2010年岁未,在各个网站甄选的2010年十大网络流行语中,“蒜你狠”系列登上榜单。蒜、豆、姜等农产品接力上涨,价格如坐过山车般上蹿下跳,并纷纷贵过猪肉价格。“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糖高宗”、“苹什么”等网络流行词接踵而至。这些词的发明在幽你一默的同时,也将市民对物价飞涨的无奈体现得淋漓尽致。稳定物价打赢通胀保卫战时下,“油你涨、蒜你狠、豆你玩、棉花掌、苹什么”等新词汇,已成为了人们调侃物价上涨的代名词。从2010年7月份以来,以农产品为主的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较快,价格总水平逐月攀升。尤其是10月份,全国物价上涨创下25个月来新高。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品类价格迅猛增长,无疑加大了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成本。造成这次物价上涨过快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可归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来自于国际社会的影响。美国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之后,国际市场大部分商品价格在急剧上涨,尤其是石油、棉花、糖涨得很厉害。在流动性泛滥的情况下,热钱炒作的因素不可忽视;另一方面就是自然灾害多发。受国内外干旱等灾害影响,粮食减产导致农产品价格不断上涨。另外,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特别是原油价格上涨,直接影响到了包括农产品在内的生产成本增加。物价上涨压力在加大,宏观调控压力也在加大。为了不让百姓一天天成为“菜奴”,控制物价涨幅实为必要之举。实现全年价格调控的预期目标,必须要付出更大努力。首先,发展生产,保证供给。充足的货品供给是抑制通胀的根本举措。我国的恩格尔系数还比较高,食品安全保证了,衣食住行的基本问题保证了,那么通货膨胀的问题便能迎刃而解。因此,应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保障粮食、生猪等农产品的供应,夯实应对通货膨胀的基础。其次,通过物资调配、进出口等调节手段来保障供应。必要时发改委应通过大宗物资调配、进出口配额管制等手段,保证国内物资正常供应,价格相对稳定。通过宏观调控,调整供需关系,平抑物价,保持物价水平稳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一点更为重要,也是考验政府能力的重要指标。再次,加强市场价格监管,防止游资进行炒作。一方面严打恶意囤积变相涨价,严查恶性炒作,大力保障供应,重提“菜篮子”和“米袋子”工程。另一方面,保持天然气价格稳定,取消一批不合理收费,降低收费标准,增加成品油特别是柴油产量,确保敞开供应,完善农产品绿色通道,实行化肥生产用电、用气和铁路运输价格优惠。最后,完善中低收入者补贴制度。将对低收入群体的补贴,与物价水平挂起钩来。物价补贴与物价指数形成联动机制后,一旦物价上涨达到一定幅度,对百姓生活产生明显影响时,物价补贴就开始发放,帮助困难群体充实好米袋子、菜篮子、油瓶子。一片“涨”声中,百姓只能“斤斤计较”地过日子。也许是多节俭、少铺张,也许是更关注各种打折信息、省钱妙法,但无论怎样,这些都是本着“节流”原则的无奈之举。我们应该坚信,在中央领导的重视下,通过各级政府的不懈努力,物价一定会控制下去,通货膨胀问题也一定会得到有效解决。【范文点评】整体来看,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