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2--北宋与辽、西夏并立(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导入请你根据提示,猜书名。提示1:这是金庸先生的一部武侠著作。提示2:故事发生在北宋时期。提示3:书中有人会六脉神剑和凌波微步。提示4:书中有一句话叫“北乔峰,南慕容”。虚竹王语嫣段誉乔(萧)峰《天龙八部》小说以宋哲宗时代为背景,通过宋、辽、大理、西夏、吐蕃及女真等王国之间的武林恩怨和民族矛盾,从哲学的高度对人生和社会进行审视和描写,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生活画卷。第2课时请自学教材第101页的第一小节和第102页的第三小节,了解其他两个民族政权的建立情况,并按政权建立的先后时间把表格补充完整。建立政权建立时间建立民族生活方式建立者都城北宋960年汉农耕生活赵匡胤东京辽10世纪初契丹游牧生活耶律阿保机上京西夏11世纪前期党项游牧生活元昊兴庆北宋与辽的和战耶律德光在位时,契丹从后晋皇帝石敬瑭手中得到幽云十六州。幽云十六洲示意图1、契丹政权的巩固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辽仿效中原王朝采取的措施)(1)在中央设南、北面官;(2)注意减轻赋役,奖励垦荒;(4)建立孔庙、春秋祭祀;(6)模仿汉字笔画创制契丹文字;(7)制定成文法。(5)仿效中原王朝开设科举,选拔人才;(3)手工业也得到高度发展。契丹小字契丹大字(一)北宋与辽的关系效仿契丹人穿衣2、契丹文化对汉族文化也有影响(1)乳酪传入中原;(2)契丹服装在中原流行;(3)幽燕地区的汉族和契丹人经常通婚,不少汉人为儿孙起契丹名字。农牧文化在碰撞中融合汉族文化和契丹文化的相互影响说明了什么问题?幽云十六州澶州之战3、澶渊之盟澶渊之盟寇准宋真宗反对迁都避让宋真宗亲征杨业1004年秋,辽军进攻北宋,寇准坚决主张抵抗,宋真宗亲征,在澶州打退辽军。寇准主要内容:辽退兵,宋辽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银和绢。影响:宋辽间出现一百多年相对和平的局面。评价:4、澶渊之盟消极:“澶渊之盟”的订立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对宋来说是屈辱的盟约;先战后和,兄弟之国积极: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宋辽实力的均衡,盟约的签订保持了一百多年相对和平的局面;双方的经济、文化都得到发展。北宋与西夏的和战——西夏王陵“东方金字塔”(二)北宋与西夏的关系1、宋夏和战战争破坏双方的正常生产和贸易。边境贸易重新开放,促进了双方边境地区的发展。议和(庆历和议)1044年内容影响元昊对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银、绢、茶叶等。2、西夏在生产领域的发展在生产领域,西夏的冶铁、印刷、制瓷、毛纺织等手工业均相当发达。因掌握先进的竖式风箱鼓风技术,西夏所造兵器锋利无比,被誉为“天下第一”。4、西夏仿效中原王朝采取的措施(1)西夏皇帝十分重视儒学,广建学校,翻译儒家经书。仁宗在位时,下诏尊孔子为“文宣帝”。(2)仿效中原王朝开设科举;(3)用汉文铸造钱币;(4)模范汉字结构,创造西夏文字。保留至今的西夏文印刷品,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品。西夏钱币资料据史书记载,五代末期至北宋初期,契丹和党项占领了中原王朝的部分领土之后,“役中国(指中原)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报,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此处指:辽、西夏)所为,皆与中国等。●结合这段资料和前面所学的内容,说说辽和西夏在哪些方面仿效中原王朝。重视儒学,开设科举,模仿中原的政治制度,模仿汉字创造本民族文字,等等。读一读,想一想:碰撞中的融合印章契丹文字文字钱币辽西夏辽西夏辽瓦当西夏瓦当辽瓷器西夏瓷器瓦当瓷器西夏贡米西夏“兽面瓦当”●这些图片说明了什么?说明游牧民族吸收中原先进的农耕文明,出现了农牧文化融合。武器西夏剑契丹矛西夏贵族像北宋官吏服饰宣化辽墓壁画门吏图服饰西夏铜牛生产和生活技术辽(契丹族)———北宋(汉族)———西夏(党项族)战战和和

1 / 2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