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民经济核算知识简介区统计局核算处处长唐旭国民经济核算简介第一部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简介第二部分年度地区生产总值核算第三部分投入产出核算第四部分资金流量核算第五部分国民资产核算第六部分主要指标解释及计算方法第七部分GDP核算分析应用第八部分2006-2008年高级统计实务核算题解3第一部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简介一、基本概念(一)国民经济核算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对象的宏观核算。它对社会再生产全过程进行系统的计算、测定和描述,从数量上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及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分配、使用各环节之间以及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宏观经济管理提供依据。45(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全面计算和描述的宏观经济信息系统。它有两层涵义:一是指为进行国民经济核算制定一整套标准和规范;二是指全面系统的国民经济核算资料。6(三)常住单位:在我国的经济领土上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1、经济领土定义:我国政府控制的地理领土范围:①我国大陆的领陆、领水、领空;②位于国际水域,我国具有捕捞和海底开采管辖权的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③在国外的领土“飞地”;④不包括我国地理边界内的“飞地”72、经济利益中心定义:一经济单位在我国的经济领土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场所,从事一定规模的经济活动并超过一定时期,则该经济单位在我国具有经济利益中心基本条件:①拥有一定的经济活动场所,如住房、厂房;②具有一定的经济活动规模;③具有一定的经济活动时间,一般为一年8(四)生产范围1、货物和服务货物是存在需求并能够确定所有权的物体,货物的所有权能够在不同的经济单位之间交换。服务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它是为特定的对象提供的。服务的提供之时,就是向消费者或用户交付使用之时。2、生产生产就是在机构单位的控制和负责下利用劳动、资本、货物和服务投入,创造货物和服务产出的活动。93、生产范围(1)所有提供或准备提供给其他单位的货物或服务的生产;(2)生产者用于自己最终消费或资本形成的所有货物的自给性生产;(3)自有住房服务和付酬家庭雇员提供的家庭或个人服务的自给性生产。(五)消费范围生产范围决定消费范围,用于最终消费的货物和服务只能是生产范围内所包括的货物和服务。10(六)资产范围资产是根据所有权的原则界定的经济资产,它必须为某个或某些单位所拥有,其所有者因持有或使用它们而获得经济利益。(七)机构单位和机构部门分类1、机构单位的定义机构单位指有权拥有资产和承担负债,能够独立地从事经济活动和与其他实体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112、机构单位的基本特点:(1)有权独立拥有货物和资产,因此能够与其他机构单位交换货物或资产的所有权;(2)能够作出直接负有法律责任的经济决定和从事相应的经济活动;(3)能以自己的名义承担负债,承担其他义务或未来的承诺,并能签订契约;(4)具有或者如果需要的话能够编制出包括资产负债帐户在内的一套在经济和法律上有意义的完整帐户。123、机构部门分类(1)非金融企业与非金融企业部门:非金融企业指主要从事市场货物生产和提供非金融市场服务的常住企业。所有非金融企业归并在一起,形成非金融企业部门。(2)金融机构与金融机构部门:金融机构指主要从事金融媒介以及与金融媒介密切相关的辅助金融活动的常住单位。所有金融机构归并在一起,形成机构部门。(3)政府部门:政府单位指在我国境内通过政治程序建立、在一特定区域内对其他单位拥有立法、司法和行政权利的法律实体及其附属单位。所有政府单位归并到一起,形成政府部门。13(4)住户与住户部门:住户指共享同一生活设施,部分或全部收入及财产集中使用,共同消费住房、食品和其他消费品与服务的常住个人或个人群体。所有住户归并在一起,形成住户部门。(5)非常住单位与国外部门:所有不具有常住性的机构单位都是非常住单位。将所有与我国常住单位发生交易的非常住单位归并在一起,形成国外部门。14(八)产业活动单位和产业部门分类1、产业活动单位的定义产业活动单位是指在一个地点,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类型生产活动并具有收入和支出会计核算资料的生产单位。2、产业活动单位应具备的条件(1)地点的唯一性(2)生产活动的单一性(3)具有收入和支出会计核算资料。153、产业部门分类产业部门是根据主产品的同质性原则对产业活动单位进行的部门分类,它适用于生产核算。国民经济核算中的产业部门分类将根据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和统计基础情况的不断改善而逐步细化。(九)流量和存量1、流量:与一定时期对应的量,如工资2、存量:与一定时点对应的量,如年底存款3、流量与存量之间关系:任何存量都有相应的流量与之对应,存量因流量而发生变动,存量是流量的结果,如年初存款、当年存款增加额、期末存款;但不是任何流量都有存量与之对应,如税收、进口、出口。16(十)估价原则各种交易的估价一般按照市场价格估价。在没有市场价格时,比如同一机构单位内部的交易(如自制设备、自给性消费等),按市场上相同或类似的货物和服务的市场价格估价或按所发生的实际成本估价。估价使用的价格有生产者价格和购买者价格。生产者价格指生产者销售一单位产出向购买者收取的价值,包括应交增值税,不包括货物离开生产单位后发生的运输费和商业费用。购买者价格指购买者在既定的时间地点购买一单位产出所支付的价值,包括购买者在指定的时间和地点发生的运输费和商业费用。一般说,货物和服务产出按生产者价格估价,货物和服务的使用(如中间消耗、固定资本形成和最终消费)按购买者价格估价。17二、基本内容18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图解部门非金融企业部门金融机构政府部门住户部门经济总体国外部门期初资产负债生产收入分配和使用收入初次分配收入再分配可支配收入使用资本金融期末资产负债19总产出生产中间投入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初次分配财产收入生产税净额初次分配总收入再分配经常转移可支配总收入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使用政府消费总储蓄资本资本转移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其他非金融资产获得减处置金融净金融投资20货物和服务进出口要素收入流入流出对外交易经常转移资本转移国际投资储备资产非金融资产固定资产存货其他非金融资产资产负债存量金融资产(负债)国内金融资产(负债)通货存款贷款……国外金融资产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储备资产21三、广西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框架(一)基本核算表包括:地区生产总值及使用表投入产出表资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国家还编制了国际收支平衡表)(二)国民经济总体帐户包括:生产帐户收入分配帐户资本帐户金融帐户期末资产负债帐户22(三)国民经济基本核算表关系资产负债表(期初)社会再生产基本条件部门间经济技术联系地区生产总值及其使用表收入分配及流入流出金融交易投入产出表资金流量表地区外收支平衡表部门间金融交易余额国外金融交易部分资产负债表(期末)社会再生产的结果资本形成总额23四、国民经济核算与部门统计、会计、业务核算的关系首先、国民经济核算必须建立在部门和基层统计、会计和业务核算的基础上;其次,国民经济核算是高层次的宏观核算,是三大核算的综合。24五、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一)国际上曾经同时存在的两大核算体系1、MPS体系2、SNA体系(二)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建立和发展1、MPS的建立和发展阶段(1953年-1984年)2、MPS与SNA并存阶段(1985-1992年)3、SNA的发展阶段(1993年以后)25六、实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认识需进一步提高、宣传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二)实施核算体系的资料来源存在一定的缺口;(三)对核算体系的资料开发应用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26第二部分年度GDP核算表式及核算方法一、地区生产总值核算基本表式二、地区生产总值三种核算方法27一、基本表式(一)地区生产总值总表(二)生产法地区生产总值表(三)收入法地区生产总值表(四)支出法地区生产总值表28(一)地区生产总值总表生产使用生产法GDP总产出中间投入收入法GDP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支出法GDP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流出29(二)生产法地区生产总值表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合计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30(三)收入法地区生产总值表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合计一产二产…三产…31(四)支出法地区生产总值表金额GDP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流出32二、基本核算方法GDP核算有三种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活动成果。(一)生产法生产法是从生产的角度衡量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新创造价值的方法。即从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总产品价值中,扣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货物和服务价值得到增加价值。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生产法增加值计算公式如下:33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将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生产法增加值相加,得到生产法GDP。1、总产出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货物和服务的价值,既包括新增价值,也包括转移价值。它反映常住单位生产活动的总规模。总产出按生产者价格计算。2、中间投入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过程中消耗和使用的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的价值。中间投入也称为中间消耗,反映用于生产过程中的转移34价值,一般按购买者价格计算。计入中间投入的货物和服务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与总产出的计算范围保持一致;二是本期一次性使用的。(二)收入法收入法也称分配法,是从常住单位从事生产活动形成收入的角度来计算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方法。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收入法增加值由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个部分组成。计算公式为: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35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收入法增加值之和,等于收入法GDP。1、劳动者报酬指劳动者从事生产活动应得到的全部报酬。包括货币工资、实物报酬、社会福利缴款。(1)货币工资是以现金或类似现金形式的工资、奖金、津贴和其他劳务收入。(2)实物报酬是生产单位提供的、劳动者可以在自己的时间里享用的货物和服务的价值,如发放的实物商品、出差补助、上下班交通服务等。36(3)社会福利缴款是为了保障劳动者未来的福利水平,企业替劳动者在当期所做的各种支付,包括劳动保险、失业保险、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2、生产税净额生产税是生产单位在生产、销售、转移或以其他方式处理货物和服务时应交纳的产品税,以及因从事生产活动拥有和使用固定资产、土地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应交纳的其他生产税。包括营业税、增值税、消费税、烟酒专卖上缴政府的专项收入、进口税等,管理费中37的房产税、固定资产使用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排污费、防洪建设维护费、矿产资源补偿费、养路费、教育费附加和水电费附加等。生产补贴与生产税相反,是政府为了影响生产单位的生产水平和产品价格水平,对生产单位做出的无偿转移支出,它通常被看作是负生产税,包括政策性亏损补贴、价格补贴等,作为负生产税处理。生产补贴不应支付给最终消费者,不包括政府对生产单位固定资产投资的补助。38生产税净额=生产税-生产补贴—生产税不包括所得税,生产补贴不包括投资补贴。—应按当期应交数计算,而不是实际交纳数计算。3、固定资产折旧指一定时期内为弥补固定资产损耗按照核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或按国民经济核算统一规定的折旧率虚拟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39计算方法—提取折旧的单位利用会计资料近似计算—不提折旧的单位利用固定资产存量和折旧率计算虚拟折旧各种类型企业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折旧指实际计提的折旧费;不计提折旧的单位,如政府机关、非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和居民住房的固定资产折旧则是按照统一规定的折旧率和固定资产原值计算的虚拟折旧。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原价×折旧率(4%)404、营业盈余营业盈余是增加值扣除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的余额。它不包括生产单位提供金融资产和出租土地等获得的利息、红利和地租等财产收入。(三)支出法支出法GDP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衡量所有常住单位一定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