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小传王维(701—761),字摩诘,蒲州(山西永济)人,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王维早年有过积极的政治抱负,希望能作出一番大事业,后值政局变化无常而逐渐消沉下来,吃斋奉佛。四十多岁的时候,他特地在长安东南蓝田县的辋川营造了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他前期写过一些边塞诗,但其作品主要是山水田园诗,其诗与孟浩然齐名,称“王孟”。空明境界和宁静之美,是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结晶。他不仅写下诸多绝妙的诗句,还善于属文、作画,同时对音乐也十分精通。苏轼曾赞:“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品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著有《王右丞集》。政治诗、边塞诗、山水诗是盛唐诗歌的三种主要题材。从诗的风格流派来说,大致可分为两派︰一派为边塞诗人,而另一派是田园诗人。田园诗人,顾名思义,是以写山水景物和田园生活为主的,并较常用五言诗的形式。能反映出当时上至社会情况、民族意识,下至诗人积极用世的怀抱、消闲度日的情绪。王维的田园山水诗,风神潇洒,寄兴高远,写景状物,形神毕肖,为田园山水诗人中成就最高的一个。他在田园山水诗方面有杰出的贡献。他描写的田园山水诗,细腻生动,苏轼称他的诗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山居秋暝王维学习目标1、初步熟悉王维的生平事迹及其诗歌的主要特征。2、通过联想和想象,品味“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把握节奏诗歌朗诵一.诵读指导解题:山居秋暝山居:作者晚年居住在蓝田的生活。暝:晚间。这首诗是他隐居生活中的一个篇章,主要内容是“言志”,写诗人远离尘俗、继续隐居的愿望;诗中写景并不刻意铺陈,自然清新,如同信手拈来,似浅而实深,似淡而实腴,淡远之境自见,大有渊明遗风。二、注音注释:暝(míng):晚。空山:幽静的山。喧(xuān):声音喧哗。浣(huàn)女:洗衣服的女子。随意:任凭。歇(xie):凋落,凋零。王孙:古代贵族子弟的通称,这里是诗人自称。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空旷的山野一场秋雨刚过,傍晚的天气显得格外凉爽。明亮的月光照亮了松间,清澈的泉水在石上流淌。洗罢衣服的姑娘们嬉笑欢语经竹林回家,顺流而下的鱼船使水面上的莲叶也摇动起来。经春的花草,任凭它们凋谢枯萎,我却要留下享受这大自然无限的风光。暝:晚展开想象再创意象这首诗描绘了哪几幅山村晚景图?请依示例,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几幅图画。提示:可从光、色、形、静态、动态等方面展开联想。示例:第一幅“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初秋的傍晚,山雨初霁,万物一新,树木繁茂,空气清新,高山寂静,宛若世外桃源。第二幅“明月松间照”——暮色苍茫,皎洁的明月升上了天空,银色的月光透过松树的虬枝翠叶,星星点点地洒落下来。展开想象再创意象第三幅“清泉石上流”——清清的泉水淙淙地流泻于山石之上,在月光辉映之下,宛若一条洁白的绸布闪闪发光、随风飘荡,这是多么幽美的意境啊!第四幅“竹喧归浣女”。竹林里传来一阵银铃般的笑声,那是一群勤劳淳朴的山村姑娘刚洗完衣服,披着月光笑盈盈地归来了,也许她们正为什么开心的事儿在竹林里嬉戏追逐着,笑闹声传出翠竹林外。展开想象再创意象第五幅“莲动下渔舟”——密密的荷叶纷纷倒向两旁,莲花摇动,水波荡漾,原来是顺流而下的渔舟正轻盈地穿过荷花丛,弄乱的荷塘月色,划破了大山的宁静。画面总合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清光,石上清泉的声音,浣衣村女的笑声,渔舟穿过荷丛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有声有色,有景有人,有静有动,构成了清新秀丽的乡村生活图景。空山---寂静的山。形容山间空旷宁静,空明洁静。新雨后---刚下过雨之后。晚来秋---晚上天气寒凉,更有秋意。深入探究欣赏品味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砦》)啊!又由于这里人迹罕到,“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一般人自然不知山中有人了。“空”字是诗眼,“空山”二字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诗人愿意在此归隐。“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明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呢?讨论“空”字有什么特别的含义?你能联系王维其他含有“空”字的诗歌吗?分析:“空”是寂静空旷的意思,诗人借“空”抒发归隐情怀。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鹿柴(zhài)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菁苔上。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历来传诵的名句。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为读者描绘了怎样的境界?明月松清泉石幽美、清新、明净动静结合、远近结合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选取了哪些意象?竹浣女莲渔舟这种热闹,正是为了反衬出山村环境的寂静、清幽。如同“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维)及《鸟鸣涧》一样。人们从这些热闹的景物中,很自然体味出一种和平恬静,体味出恬静中的一遍勃勃生机。颈联写得十分热闹,这与作者要创造一个寂静,清新,幽雅的环境是否和谐?颈联的词序怎样调整才符合语言习惯?作者为什么要做如此安排?明确:“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或者“浣女归竹喧,渔舟下莲动”1.押韵的需要;2.符合生活实际: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中,渔舟遮于莲叶内,初时未见,后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渔舟;3.可产生“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艺术效果,增添情趣。表现出了山村生活美。两联都是写景,描写对象有何不同?明月、青松、清泉、白石、翠竹、青莲——山村的自然美清新、宁静浣女、渔舟——村民的生活美淳朴、善良、闲适、安乐景、人和谐统一,风景清幽、民风淳厚:这是诗人理想中的生活环境。思考:颔联、颈联写了哪些景?有何特点?体现了诗人怎么样的感情?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从动静、试听、视角等方面考虑)?分析:写了明月、松、清泉、竹、浣女、渔舟,这些景物清静,幽美,明洁,体现了诗人归隐的情怀。运用了动静结合,试听相兼,俯仰结合,先声夺人的手法(诗中有画)。诗人为什么要选取“松”、“清泉”、“竹”这些物象来写?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分析:这些物象象征诗人高洁的人格,体现了诗人追求高洁理想的境界。是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意象意象:指诗歌中融入了作者情思的形象,包括人、物、景、事。意象:松——挺拔,傲霜凌雪,坚强不屈。寻隐者不遇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咏松陈毅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意象:清泉——洁净,高洁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泉。——王维赞贤士语意象:竹——竹是高雅、纯洁、虚心、有节的象征咏竹宋·文同(忽忆故园修竹因作此诗)故园修竹绕东溪,占水浸沙一万枝。我走官途休未得,此君应是怪归迟。随意---任凭春芳---春天的花草。歇---本意思是停止,在这里是指凋零。王孙---指诗人自己。或贵族的子弟,也就是贵公子的意思。闲游的贵公子啊!春天的美好景致虽已不再,但山中秋景自有另一番味道,还是值得留下来细细品味的呀!在这样的地方----有明月、清泉,有松竹、有莲,还有纯朴的渔夫、天真的浣女,纵使春天的花草已经谢了,想远离官场、远离尘嚣,想亲近大自然,这儿无疑是个世外桃源,王孙大可留下来,也正是诗人心中的理想境界,故他在末句表明决意隐居,长居山中。所以尾联是王维的体会,也表达他的理想。“王孙”指谁?化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曾属“王孙”,来自官场、来自社会,而今别居辋川。此联化用《楚辞·招隐士》中“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反其义而为“可留”,便把诗人流连忘返的情绪和意境和盘托出,深化了主题,增强了艺术感染力。学习尾联思考:《楚辞·招隐士》有“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的句子。王维却认为“王孙自可留”。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分析:居山生活的美好让王维产生了向往之情,所以他说“王孙自可留”,其实是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追求。“留”与句首“空”相呼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时间、地点、天气静景:月、松、泉、石动景:浣女归、渔舟下诗人愿望理清文意这是一首描写秋日夜景的诗。首联先从“触觉”入手,由清凉的感受,说明秋意的怡人。颌联则是“视觉”的描写,皎洁的明月,映照入松林,清澈的泉水,流过溪石发出潺潺的声响。颈联是“听觉”的描写,先由竹林传来的笑语,引起读者的好奇,原来是洗衣的妇女回来了。尾联则又是“听觉”与“视觉”的描写。在这宁静亲切的气氛中,诗人说出他心里的想法:尽管这儿没有明媚的春草,但怡人的秋日山居,真是值得王孙公子留连!诗人的言外之意是说:尽管这没有什么功名富贵可争取,半闲适的生活,更值得王孙们用心品尝啊!•与多数诗人的“悲秋”作品相比,王维的这首诗语言风格有何特点?《山居秋暝》这首诗以精确生动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秋天傍晚新雨后的山村景色。勾勒出一幅幽静清新的美好图画。自古写秋景的诗,多为悲秋之作,而在王维笔下则欢快明丽,充满生机和活力。表现了诗人热爱大自然,陶醉于闲适恬淡生活的情趣。从这首诗可以看出王维山水诗的主要艺术特色:清新、明丽、蕴蓄,饶有情致,富有生气。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予以刻画,构成优美的意境。同时,作者又善于赋予静态的画面以动态和音响,把画面、声响、动作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交织在一起,使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诗人着力描绘的诗情画意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泉水、青松、翠竹、青莲正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其中人的无忧无虑的生活,正反映了诗人想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侧面反衬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面对这个称心的世外桃源,诗人情不自禁地想留在山中,想归隐了。思想感情从军行(其四)王昌龄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边塞诗是指以边疆地区自然风光和军民生活为题材诗歌。回顾:你知道的边塞诗有哪些?还记得其中的名句吗?•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唐)王维《使至塞上》•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唐)李贺《雁门太守行》•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宋)陆游《书愤》•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宋)欧阳修《渔家傲》•……边塞诗中的自然意象•常见的景物: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长云、雨雪、风沙;•常见的战事意象:金鼓、旌旗、烽火、长云、戈矛剑戟、斧钺刀铩、雁飞鹰扬、箭飞马走;•常见的地名:(胡羌羯夷指少数民族)碛西轮台龟兹夜郎;天山、阴山、受降城、玉门关、关山、阳关、凉州、楼兰。•常见的乐器及曲子:羌笛、琵琶、胡笳、芦管、角、鼓。《折杨柳》、《梅花落》、《关山月》等。边塞诗表达的思想情感•边塞诗表达的思想情感主要有四个方面:•⑴描写塞外奇丽壮阔的奇异的自然风光和民风民俗•⑵抒发从军报国、建功立业的英雄豪情•⑶表达征人久戍边关的思乡念亲之愁•⑷反映连年征战对广大人民和平生活的干扰和破坏,反对统治者穷兵黩武、拓土开边其它常用词语•景物的特点:雄奇、奇丽、壮美、辽阔、壮阔、广阔•感情特点:豪迈、豪气、豪情、报国之志、杀敌豪情、昂扬精神、爱国主义精神解题•《从军行》是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旧题。内容叙述军旅战争之事。本诗体现了出征将士报国御敌,以身许国的壮志。王昌龄,字少伯,汉族。唐开元十五年(727)进士,授汜水尉。开元二十二年(734)又中博学宏词科,官秘书省校书郎,天宝元年(742)迁江宁丞,后贬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故后世称王江宁或王龙标。与李白、王维、高适等人交游酬唱,诗名轰动一时。擅长绝句,后人誉为“七绝圣手”、“诗家天子王江宁”。盛唐著名边塞诗人,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基本解读•青海湖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在黄沙滚滚的塞外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思考1:前两句描绘了怎样一幅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