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纲要求•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问题一:什么是洋流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墨西哥湾暖流宽60-80千米,厚700米,总流量达7400-9300万立方米,是长江流量的2600倍,是陆地上所有河流的80倍。水量:900亿吨/小时问题二:洋流的分类性质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暖流寒流寒、暖流的辨别图:带有纬度的图方法:根据纬度的高低暖流:寒流:纬度较__海区纬度较__海区纬度较__海区纬度较__海区低高低高判断下图A、B洋流的性质00150300AB暖流寒流索马里暖流与索马里寒流从较低纬度海区流向较高纬度海区一定是暖流吗?从较高纬度海区流向较低纬度海区一定是寒流吗?图:带有温度的图方法:根据等温线的凸出方向凸向即流向寒、暖流的辨别260C240C220C260C240C220CABCD判断右图中流经ABCD四处洋流的性质,并动手画出暖流寒流暖流寒流暖流暖流寒流寒流风在风的影响下,海洋表层的海水沿一定方向有规律的大规模流动.由密度差异影响而形成的洋流地中海大西洋盛行风由影响而形成的洋流密度流风海流问题三:洋流形成因素三大因素⑴盛行风⑵陆地形状⑶地转偏向力问题四:洋流的分布00300600300600世界风带模式图世界洋流模式图1:副热带(中低纬度)海区大洋环流北、南半球分别呈________时针;2:副极地(中高纬度)海区大洋环流北、南半球分别呈________时针;300600900300600900流向00顺、逆逆、顺副热带海区北顺南逆副极地海区北逆南顺(反气旋型)(气旋型)2:副极地(中高纬度)海区东侧和西侧洋流的性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1:副热带(中低纬度)海区东侧和西侧洋流的性质分别_______、__________;00300600900300600900性质暖流寒流寒流暖流副热带海区东寒西暖副极地海区东暖西寒世界主要洋流的名称和分布思考•实际中的洋流和理想模式有哪些不同?•西风漂流为什么南半球为寒流,而北半球为暖流?•北印度洋为什么没有形成类似于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的洋流模式?实际中的洋流分布•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气旋型大洋环流(仅在北半球)•季风环流(北印度洋)•西风漂流(南半球中纬度)读某海区洋流示意图,回答1~2题。1.据图中海洋水平等温线排列和弯曲情况,可判断箭头所示洋流属于()A.暖流B.寒流C.上升流D.下降流2.若该图所示是大西洋西岸,此洋流为()A.北大西洋暖流B.加利福尼亚寒流C.加那利寒流D.墨西哥湾暖流读某大洋某季节局部洋流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1)图示洋流环流系统最有可能出现的月份是()A.4月B.7月C.11月D.1月(2)甲海区洋流向东流的主要动力是()A.东北信风B.东北季风C.西南季风D.东南信风读右图,回答(1)~(2)题。(1)如果该图所示陆地为亚欧大陆,则A处的洋流是()A.墨西哥湾暖流B.日本暖流C.巴西暖流D.东澳大利亚暖流(2)如果该图所示陆地为北美大陆,则AD之间的渔场是(A.北海道渔场B.纽芬兰渔场C.北海渔场D.秘鲁渔场读图,完成(1)~(2)题。(1)该海域位于()A.北半球中低纬度B.南半球中低纬度C.北半球中高纬度D.南半球中高纬度(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处渔场的形成与寒暖流交汇有关B.②处洋流的形成受东北信风的影响C.③处洋流对沿岸气候起到增温增湿作用D.④处洋流与另一半球同纬度海区的洋流性质相同问题五: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卑尔根暖流:增温加湿案例1伊基克寒流:降温减湿案例2厄尔尼诺现象?它的影响?案例3高气压低气压低气压高气压高气压低气压BAC高气压低气压高气压低气压暖水西太平洋东太平洋水气互动对气候的影响调节全球热量平衡,促使高、低纬度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对沿岸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世界大渔场的分布规律:2、温带(中纬度)3、近海大陆架1、洋流寒暖流交汇上升流4、河流注入中国舟山渔场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寒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形成“水障”①纽芬兰渔场: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处②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与北冰洋南下冷水交汇处③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处④舟山渔场:台湾暖流与东海沿岸流交汇处上升流:将深层营养物质带到表层→著名渔场秘鲁渔场:秘鲁寒流深层冷海水上涌形成案例4利:有利于海洋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弊:扩大污染范围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案例5甲乙卑尔根横滨有一艘货轮于6月23日从卑尔根出发到横滨,若用相同的马力航行,在甲、乙两处中,船速较快的是()原因是()。古:对于航线的选择起着重要作用。今:利:顺洋流航行可以节约燃料,加快速度。弊:逆洋流航行降低速度;寒暖流相遇,形成海雾;寒流流经处多海雾;洋流从北极地区携带冰山南下,也给航运造成较大威胁。对海洋航行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