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三首ppt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诵读—疏通—感受诵读结合课下注解,用尽量准确而又优美的语言翻译这首诗歌。通译渡过江水去采撷那莲花,岸边的洼地里,还长着数不清的兰草。采了花要送谁呢?我所思念的人啊,却在遥远的地方。回首眺望故乡,迢迢长路却是无尽的遥远。虽然心意相同却分居两地,在思念的忧伤中一直到老。意象—意境—情感诗歌主要借什么意象来表达情感?芙蓉关于“芙蓉”这个意象:“芙蓉”又叫莲,荷花,芙蕖、菡萏(hàndàn)。1、“莲”:《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纯洁的代表。2、“莲”与“怜”谐音,“莲子”的谐音是“怜子”,换成今天的话,就是“(我)爱你”。——象征男女爱慕之情。3、“芙蓉”的谐音是“夫容”,表现的是妇人对丈夫的思念。——抒情主人公似乎是“她”!芙蓉和涉江,兰泽,芳草,远道,旧乡等意象一起组成了意境。1、“涉江”,除了渡江之外,还是屈原的一部作品《楚辞·涉江》,写屈原被贬流放,暗含流浪在外之意。2、“远道”“旧乡”,也似乎暗示是外出的男子对故乡的回望。3、把“芙蓉、兰和芳草”放在一起看,容易想到的是屈原在《离骚》中,以各种香草比喻美德和高洁的品质。——抒情主人公似乎也可以是“他”!背景—特点—价值《古诗十九首》大约产生在东汉末年桓灵时期。这一时期社会矛盾极为尖锐,下层人民深受水深火热的痛苦。在统治阶级内部,政治腐败黑暗,外戚宦官和地方豪强垄断政治,彼此又争斗不息。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中下层知识分子既无社会地位,又无政治前途,他们往往落魄江湖,背井离乡,辛苦辗转,走投无路,失意彷徨。这些人文化素养较高,熟悉《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又能吸收汉乐府的营养,来抒写自己的人生。——汉末文人,这个群体背井离乡、仕途失意、才华横溢,他们才是《涉江采芙蓉》的真实作者。从这一点看,《涉江采芙蓉》的真实意图似乎还是表现东汉末年这些外出游子的思乡之情。为表现游子思乡的苦闷,不仅虚拟了全篇的“思妇”之词,而且在虚拟中又借思妇口吻,“悬想”出游子“还顾望旧乡”的情景。这样我们解读这首由汉末文人创作的诗歌的时候,对含蓄蕴藉的文人诗风,对婉转曲折的诗意美有了更深的理解。说说曹操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东汉沛国谯县人。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但历来人们对他毁誉参半。当年,汝南名士许劭称之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陈寿在《三国志》中:“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戏曲舞台上常把曹操塑造成白脸奸臣,成为一个阴险、残忍、狡诈、狠毒的人物。随着《三国演义》的广泛流传,我们认识中的曹操是个不折不扣的“奸雄”,而历史中曹操又有“忠臣贤相”、“杰出英雄”的美称,究竟曹操是个怎么样的人呢?“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诗歌现存20余首,大致分为两类。①有的反映当时社会动乱,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如《蒿hao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②有的抒发个人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如《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又如《短歌行》。这些诗继承了《诗经》《楚辞》和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但又有自己的创造。汉乐府诗大多叙事,而曹操常用乐府旧题抒写感情和抱负,内容和形式上多有创新,气魄雄伟,情感深沉,于质朴自然中带有慷慨激昂的悲壮情调。代表了“建安风骨”的特色,推动了五言诗的发展。相关背景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并征服乌桓,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与“孙刘联盟”战于赤壁之下,想一统天下,结果大败。当时曹操已经54岁,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并写下了这首诗《短歌行》。行——古诗的一种体裁(宋)王灼zhuo《碧鸡漫志》卷一:“古诗或名曰乐府,谓诗之可歌也。故乐府中有歌有谣,有吟有引,有行有曲。”(宋)赵德操:“凡歌始发声,谓之引……既引矣,其声稍放焉,故谓之行。行者,其声行也。”乐府——汉代专管采集民歌的官署(机关)乐府诗——乐府所采集的民歌的统称。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pìjīnwèiyōumòduōqìzābǔ整体感知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忧这首诗歌中感情色彩最浓的字眼。作者忧什么呢?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①设问开头,破空而来,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思考。②运用“朝露”为喻,表达年华易失的感慨。③以造酒的杜康代酒,形象突出,引人联想。第一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补充:不直接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种辞格叫借代,也叫“换名”。它重在事物的相关性。作用: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一忧:人生短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第二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运用典故:语出《诗经.郑风.子衿》,原文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这原是一首情诗,诗句的大意:情人青色的衣衿,令我情思悠长.纵然我没有去你那里,难道你就不能和我保持联系?“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原是周代宴请宾客的诗句。写求贤既得,故尽礼娱宾。这里用以表达对贤才的礼遇。求贤不得,故反复沉吟.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思慕情人思慕贤才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贤才)比兴对贤才的思念和渴望君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小雅鹿鸣》------以礼待才尊重人才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求贤若渴的心情(比兴)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明月比喻人才*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比兴,暗喻贤才难得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越陌度阡诗人对既得贤才的欣喜。人才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忧思欣喜与第三层: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比喻将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而在这还没有实现的情况下,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这四句诗仍是写“忧”,从情感上照应第一节。“越陌度阡”四句句意呼应第二节,仍是想象贤才归已时的欢快场面。二忧:贤才难得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以“乌鹊南飞”暗喻人才南流。“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比喻贤才无所依托。第四层: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①以“乌鹊”无枝可依类比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表达出对人才的渴望。②后四句用典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殷勤地接待贤才。表达作者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借用《管子.形势解》之语,诗意比喻执政者能宽宏大量,广纳贤才。这里暗喻曹操自己像山一样不厌其多容纳土壤,像水一样不厌其大而容纳众水,表明要宽宏大量,广纳人才。-----宽宏大量,广纳人才。(比兴、用典)志(一统天下)人生短暂三忧求贤不得功业未就诗歌主旨第二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运用典故:语出《诗经.郑风.子衿》,原文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这原是一首情诗,诗句的大意:情人青色的衣衿,令我情思悠长.纵然我没有去你那里,难道你就不能和我保持联系?“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原是周代宴请宾客的诗句。写求贤既得,故尽礼娱宾。这里用以表达对贤才的礼遇。求贤不得,故反复沉吟.第三层: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比喻将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而在这还没有实现的情况下,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这四句诗仍是写“忧”,从情感上照应第一节。“越陌度阡”四句句意呼应第二节,仍是想象贤才归已时的欢快场面。第四层: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①以“乌鹊”无枝可依类比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表达出对人才的渴望。②后四句用典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殷勤地接待贤才。表达作者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借用《管子.形势解》之语,诗意比喻执政者能宽宏大量,广纳贤才。这里暗喻曹操自己像山一样不厌其多容纳土壤,像水一样不厌其大而容纳众水,表明要宽宏大量,广纳人才。小结全诗着眼点全诗落脚点作者从人生的感慨过渡到政治理想,心境由狭变阔,情绪由低沉到高昂,因此从全诗高度来看,这也是一种先抑后扬的写法。忧(功业、人才)志(一统天下)课外探究(1)鲁迅: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2)许绍对曹操的评语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3)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遂行。《武帝纪》以上是一些关于曹操的资料,请你结合《短歌行》诗人的形象来评价历史人物曹操。参考:曹公,人说你是治世之能臣也好,还是乱世之奸雄也罢,历史自有公论。你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你登高必赋,且多慷慨悲凉之句。景仰你,是因为你有一位英雄主义者的豪情壮志;敬佩你,更是因为你是人生的斗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吟诵你的诗句,磨砺着我万千豪情。作为政治家(丞相)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恢复生产,网罗人才,统一北方。作为军事家(统帅)的曹操:讨董卓、灭袁绍,统一北方。(指挥“官渡之战”;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作为文学家(诗歌领袖)的曹操:“建安风骨”的领袖,与其子曹植、曹丕合称“三曹”。(作品集《曹操集》、代表作诗歌《蒿里行》、《龟虽寿》、《观沧海》、《短歌行》)“曹公古直,甚有悲凉句。”——钟嵘·《诗品》“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毛泽东“志深笔长,梗概多气。”——刘勰·《文心雕龙》悲凉沉雄、慷慨激昂、感情丰富、意味深远古今向来对曹操的诗都有很高的评价。归园田居陶渊明(365~427)中国晋宋时期文学家,号为靖节先生。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由于儒道思想的矛盾性,时官时隐,举棋不定。后期(41岁以后)陶渊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端不满,毅然辞官归隐,与官场彻底决裂。陶渊明的创作包括诗歌和文章两大部分,而以后期的诗歌成就最高。义熙元年(405)8月的一天,担任彭泽县令的陶渊明听说郡里派了督邮(代表太守督察各地的官员)来县巡视。县吏劝他穿戴整齐的官服去迎见督邮。陶渊明生平最恨那些狐假虎威,以督邮为名敲诈勒索的官员,气愤地说:“我决不能为五斗米(指俸禄)折腰,去迎奉伺候这种乡里小人。”他推说在武昌的妹妹病故,要去奔

1 / 7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