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莱特女性形象分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从形象塑造的文学文本手法看《哈姆莱特》中的女性形象摘要:对于戏剧当中的两位女性人物的形象塑造,莎士比亚着墨颇多。“蒙脸的王后”葛特露和美丽的少女奥菲利亚是戏剧当中仅有的两位女性角色,一个是哈姆莱特的母亲,一个是哈姆莱特的爱人,都与主人公哈姆莱特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两人的命运几乎是殊途同归,最后都是以一种“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对于这两位女性角色的理解,人们众说纷纭。本文将从形象塑造的文学文本手法来探讨这两个女性形象。关键词:女性;欲望;爱情;救赎《哈姆莱特》在莎士比亚的戏剧当中,可谓最负盛名。说不完的哈姆莱特,说不完的奥菲利亚,说不完的葛特露,说不完的克劳迪斯……里面塑造的每一个人物都个性鲜明,那怕一个小人物,都可以是一个窗口,望出去都会有一片风景。即使前人已经对每一个角色都做出了精炼的解析,但对于《哈姆莱特》这部作品的探讨也仍然从未停止。而对于戏剧当中的两位女性人物的形象塑造,莎士比亚着墨颇多。“蒙脸的王后”葛特露和美丽的少女奥菲利亚是戏剧当中仅有的两位女性角色,一个是哈姆莱特的母亲,一个是哈姆莱特的爱人,都与主人公哈姆莱特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两人的命运几乎是殊途同归,最后都是以一种“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对于这两位女性角色的理解,人们众说纷纭。本文将从形象塑造的文学文本手法来探讨这两个女性形象。一、关于王后葛特露对于这位“连任”王后,人们的观点大抵呈现了两种对立般的趋势。大多数人认为,葛特露是一个与克劳迪斯相辅相成的角色。为了满足情欲,她背叛丈夫与小叔私通;为了长久合法地满足情欲,她牺牲了儿子应得的权力,在老王死后与小叔结婚。甚而言之,更有人说她和克劳迪斯一起谋害了老国王。在这部分人看来,温顺的葛特露不论与老王还是与后来的丈夫都是“形影不离”的,那么老王在御花园午睡时,葛特露一定会守护在他的身边,不会在老王酣睡时离开她。所以克劳迪斯向老王耳中滴入毒药这样一件重大的谋杀活动,如果没有葛特露的默许甚至配合是无法完成的。甚至有人说,在古代西方的宫廷中,不中的王后引诱平民中屡见不鲜,可以肯定葛特露由于过分的情欲而和小叔勾搭成奸,他们两个人是同流合污、狼狈为奸的。而另外一部分人则是打着“女性主义”的旗帜为葛特露叫屈。对于哈姆莱特而言,母亲的改嫁不可饶恕,并且对此进行了强烈的斥责,“脆弱啊,你的名字就是女人!短短的一个月以前她哭得像个泪人儿似的……只有一个月的时间,她那留着虚伪之泪的眼睛还没有消去它们的红肿,她就嫁了人了。啊,罪恶的仓促,这样迫不及待地钻进了乱伦的衾被”,在知晓父亲真正的死因之后,葛特露的罪过显得更加不可饶恕,俨然成了纵情纵欲的荡妇。然而葛特露作为平凡的女性,对于新生活的希冀与追求丝毫没有被提起。对于一个丧夫的女人,是有权利放弃过去追求新的爱情和新的幸福的。她对爱情的渴望,与先王和克劳迪斯的真实感情都被哈姆莱特强烈的复仇怒火吞噬,淹没在他人对其“杀夫淫妇”的唾弃之中。然而对于这两种观点,我并不十分认同。前者认为葛特露纵情纵欲,与克劳迪斯狼狈为奸的观点过分偏激,并且毫无根据。葛特露只是一个普通的女人,面对丈夫突然的死亡,她也会手足无措,哀恸不已。她没有理由要帮助小叔克劳迪斯谋篡王位,因为她有一个儿子,克劳迪斯篡位成功,自己的儿子将置身何处?作为一个十分疼爱儿子的母亲,这一点必定要思虑周全。其次,在17世纪初那个时代,女人的地位仍然只是男人的附庸品。一个妇人,何以干涉王政?儿子身处外地,小叔登上王位,葛特露根本就是无力回天。而接受克劳迪斯的引诱,这不能全部归咎于葛特露的情欲,更有一大部分原因是现实使她不得不就范。试想一下,克劳迪斯已经登上王位,如果葛特露像传统所要求的妇女那样宁死不从,那么她和哈姆莱特作为先王之妻和先王之子将何以自处?而葛特露的就范有可能为儿子带来更好的前程,将哈姆莱特推上丹麦未来的王位。虽然事实并不是这样发展的,但我们姑且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可怜的母亲未必没有这样想过。就像一个普通的女人一样,她会沉溺于现实表象的美好,会甘于享受现实的快乐,但在哈姆莱特的斥责之下,她也会看见自己灵魂的身处,看见灵魂里那些洗拭不去的污点。而至于另外一种观点,认为葛特露对克劳迪斯萌发了真挚的爱情,我更加不敢苟同。按照正常的年龄来推算,哈姆莱特30岁,那么作为母亲的葛特露应该是处于50岁左右的年纪。处于这个年纪的女人自然是母爱多于情欲,委身于克劳迪斯更多的是一种出于对哈姆莱特的保护。二、关于奥菲利亚奥菲利亚美丽纯洁,却成为父亲用来谋取利益的政治工具。她像是一个美丽的玩偶,只能任人摆布。奥菲利亚的第一次出场是在父兄先后振振有词地劝诫自己不要听信哈姆莱特的求爱之后。奥菲利亚第二次听从父亲的摆布,是以退换礼物为名与哈姆莱特谈话,这为她招来了难堪的羞辱。我们不禁想问,奥菲利亚真的爱哈姆莱特吗?爱,是毫无疑问的。哈姆莱特在她眼中是“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辩舌、军人的利剑、国家所瞩望的一朵娇花;时流的明镜,人伦的雅范,举世注目的中心”,就像热恋中的情人一样,眼中的彼此都是完美的。然而却又不够爱,她的爱,还不足以冲破封建的藩篱,与哈姆莱特私定终身。所以她选择了听从父兄的话,拒绝了哈姆莱特的求爱。奥菲利亚与哈姆莱特本来是一对心意相通的恋人,却因为种种原因而悲剧散场。哈姆莱特因为自己的母亲改嫁,而对婚姻失去了信心,甚至是对女人失去了信心,变得厌绝一切,包括曾经美丽的爱人奥菲利亚。而年轻的奥菲利亚却选择遵从传统道德的要求,放弃了曾经的爱人。父死母嫁的事实使得哈姆莱特开始变得偏执,并且开始怀疑女性的忠诚,甚至是憎恶爱情,而这一切都集中表现在对奥菲利亚的敌视上。继而在自己的父亲被哈姆莱特杀死之后,奥菲利亚终于承受不住一系列的打击而发疯了。但奥菲利亚的心灵是美好的,即使是在发疯的时候,她的美好仍然闪耀着光彩。她的风华无疑是无逻辑的、混乱的,然而从中落流露出来的仍是她对亲人、情人以及周围人们的爱。正如前面所述,奥菲利亚像是一个美丽而脆弱的玩偶,她的悲剧在于不会将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葛特露奥菲利亚这两个剧中仅有的女性角色先后都上了毁灭的道路。与其说奥菲利亚失足掉入水中而亡,我更相信她是因为无法接受破碎的现实而选择走向死亡;与其说葛特露误喝毒酒而亡,我更相信她明知是毒酒而选择代替哈姆莱特去死。或许,那才是她们在生命最后的一刻想要完成的自我救赎。参考书目(1)威廉·莎士比亚.莎士比亚戏剧选[M].南京:译林出版社(2)孟宪强.三色堇——《哈姆莱特》解读[M].北京:商务印书馆(3)陈祥波.哈姆莱特与奥菲利亚的爱情悲歌[J].文学评论(4)彭体春.浅评哈姆莱特的女性意识[J].文学评论(5)王安.哈姆莱特中的女性形象[J].文学评论(6)何翠薇.从女性批评角度看莎士比亚悲剧中的妇女形象[J].文学评论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