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近代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被成为民主革命。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概述近代中国主要矛盾: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人民大众与本国封建主义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反帝反封建革命目标:建立独立、民主和富强的新中国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导语两个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一、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建立独立、民主和富强的新中国新课导入二、为完成这个任务各阶级进行的斗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太平天国运动(农民阶级)(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辛亥革命运动(资产阶级)中国民主革命的先声为中国进步开启大门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中国民主革命的先声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失败)----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民主革命开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国近代彻底的民主革命主要阶段:太平天国运动背景历程评价(2)腐败的封建统治和剥削(1)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3)自然灾害严重(4)西方宗教思想影响(5)洪秀全拜上帝会的组织和动员兴起和发展转折失败意义(新特点和新功绩)局限性(教训)根本原因直接诱因外部原因思想因素组织基础练习拜上帝会(1)目的发动和组织群众,推翻清王朝的统治(2)理论特点把西方基督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结合起来(3)和基督教的关系改造和利用的关系(4)评价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教宗教理论是太平天国运动的理念基础。这一理论包含宗教迷信和农民革命思想两个方面。透过浓厚的宗教色彩,洪秀全的宗教理念反映了反清、平等的革命要求。拜上帝教的一神论便于把分散的农民结成统一的组织。对革命对象“阎罗妖”、对革命理想“天下一定,共享太平”等描述,农民容易明白,成了发动太平天国运动的精神武器。然而宗教不可能把苦难的人民群众引向光明与幸福。材料一:鸦片战争后鸦片大量进口,10年当中,每年从3万箱增至6、7万箱,造成白银大量外流,引发了银贵钱贱现象并日益严重。材料二:鸦片战争后,洋布、洋棉排挤了土布、棉布:“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亦因之壅滞不能出口。材料三: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搜刮,加捐加税。官府常抓人毒打交不起税的人。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使沿海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失去生计;清政府腐败统治,阶级矛盾激化;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原道醒世训》1)洪秀全认为天下人都是兄弟姐妹,这是一种什么思想?2)他所说的“尔吞我并”是指怎样的社会现象?3)这段话反映了农民阶级哪方面的革命愿望?这是一种朴素的平等思想。指地主阶级剥削、压迫农民阶级的社会现象。反映了农民阶级在政治上要求推翻封建剥削制度,实现政治上平等的愿望。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上不违逆神天上帝之旨,下不干犯王章法度。勿贪世上之福,克己安贫,以求死后永享天堂之真福。──摘自梁发《劝世良言》材料2:自秦、汉至今一二千年,几多凡人灵魂被这阎罗妖缠捉磨害。阎罗妖乃是老蛇,妖鬼也……天下凡间我们兄弟姊妹所当共击灭之,惟恐不速者也。──摘自洪秀全《原道觉世训》材料3:天上有天国,地上有天国,天上地上同是神父天国,勿误认单指天上天国。……今日天父天兄下凡创开天国是也。──摘自洪秀全《钦定前遗诏圣书批解》回答:①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指出洪秀全的思想与《劝世良言》的主张的本质区别。②由以上区别,进而指出“拜上帝会”与基督教的关系。③反映农民阶级的斗争有什么特点?①《劝世良言》主张忍受苦难,放弃斗争,以求死后进天堂;洪秀全则号召人民反抗,推翻封建统治,建立人间天国。②利用、改造。说明农民阶级没有科学理论指导。2.永安建制(1851年):1.金田起义(1851年)(二)兴起和发展4.定都天京(1853年):3.攻克武汉三镇(1852-1853年):太平天国爆发的标志初步奠定了政权基础声威大振正式建立了革命政权5.军事上的全盛(1856年)6.《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编》1851年金田起义,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永安分封永安建制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东乡称王冯云山牺牲萧朝贵牺牲定都天京,标志着太平天国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北伐和西征5.军事上:全盛北伐西征东征(天京突围)目的结果意义推翻清朝统治巩固大本营断绝清政府财源失败败湘军进江西夺扬州破江南江北大营牵制清军根据地和物质基础巩固天京①土地分配;原则——“天下人认不受私,物物归上主”;方法——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原则——“凡天下天,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方法——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与年龄平均分配;④目的:③社会关系②产品分配;——人人平等建立一个“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核心:提出了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天朝田亩制度》产生的根源(1)社会根源——鸦片战争后人民身受沉重压迫,清朝长期以来土地高度集中,广大人民无地、少地,负担沉重。(2)历史根源——“等贵贱,均贫富”一直是历代农民起义的奋斗目标。(3)阶级根源——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其纲领只能反映他们迫切的现实愿望,以及追求平等、平均和小私有制基础上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天朝田亩制度》评价:①强烈的革命性:首先它继承和发展了历代农民起义的斗争思想,明确主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并形成系统的革命纲领,成为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其次它从多方面冲击了封建礼教和纲常。③空想性:平分土地在当时社会无法实现,后来太平天国被迫实行“照旧交粮纳税”,事实上承认了地主土地私有;其次绝对平均分配的圣库制度违背小生产者的本性,无法实现,也不能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②落后性:此纲领把小农自然经济作为追求的理想化目标,实际上没有超越封建主义的经济范畴。在现实中没有真正实行的原因《天朝田亩制度》(1)客观上:没有一个安定的环境保证实施分田方案;(2)主观上:平均分配土地与生产、生活资料统归圣库的规定都是空想,根本无法实施。①政治;主张中央集权,反对结党营私,提倡广开言路;②经济;主张仿效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制度,发展工矿、交通、邮政、金融、水利等事业;准许私人开办工业,奖励科技发明;③文化;兴办学馆等。④外交;中外自由通商,平等往来。核心:向西方学习,进行经济、政治、文化改革,发展资本主义。评价:进步性:这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一个改革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空想性《资政新篇》在很大程度上是洪仁玕根据自己在香港学习接触到的西方文化及其所了解的情况写成的,它的出现体现了时代的特点,却不是农民意识的产物,也不是太平天国革命战争的产物,它未能反映农民迫切的土地要求,农民没有实施它的热情,因此它的实施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经济发展,新的阶级出现)。加之当时一直处于战争环境,因而〈资政新篇〉也未能真正推行。探究:《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和影响如何?(即比较太平天国运动时期两个重要革命纲领的异同。)三、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纲领纲领《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背景核心内容具体内容突出特点积极性结果未能实行原因定都天京,建立天国深陷危局,振兴天国解决土地问题(提出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学习西方,进行改革振兴太平天国土地、产品分配的原则方法建立“四有二无”的社会进行政治、经济、文化改革绝对平均主义带有资本主义色彩革命性:突出反映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进步性: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并没有真正实行过未能真正推行1、平均分配土地、产品的方案带有明显的空想性和不可行性2、没有一个安定的环境保证实施分田方案1、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2、当时处于战争环境①客观上:没有一定安定的环境保证实施分田方案。②主观上:平均分配土地与生产、生活资料统归圣库的规定都是空想,根本无法实施。③根本上: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探索活动】《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为何都无法实行?①客观上:当时处于战争环境;②主观上:它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没有反映农民当时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③根本上:由于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主要不同1)产生背景不同:前者颁布于太平天国强盛时期;后者颁布于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处于衰落时期。(2)有关社会经济主张的不同:前者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社会生活等款项,以改革土地制度为中心的全面系统性的纲领性文件;后者作为太平天国政治纲领提出来,主要分为“用人”和“设法”两个方面,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即二者一个主张消灭私有制,一个主张发展私有制。(3)群众基础不同:前者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经验的直观总结和规范化,是广大农民平等、平均的政治、经济要求的理想化,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的利益和要求的革命蓝图。后者在很大程度上是洪仁玕根据自己在香港、上海等处学习接触到的西方文化及自己所了解的情况写成,不是农民意识的产物,没有引起农民的强烈反应。《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主要不同(4)作用不同:前者直接推动了太平天国革命斗争的蓬勃发展。后者未能付诸实行(5)反映了同一时代的不同特点:前者的颁布标志着中国农民战争水平达到最高峰。后者则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它反映了鸦片战争后,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为后来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思想家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思想开了先河,堪称中国第一个近代化纲领。太平天国天王的宝座天王府模型阅读图片,请同学们分析一下太平天国为什么会发生天京事变?转折——“天京事变”1、背景2、概况:逼杀责疑走杨韦石杀洪3、影响:1.直接原因:定都天京以后,领导者革命进取心减退,领导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经济上,农民是分散的个体小生产者政治上,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思想上,不能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组织上,难形成统一坚强的领导核心在新旧交替时代的农民阶级,是与落后的封建生产方式联系的小生产者,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具有落后性、分散性、狭隘性、自私性等特点。他们缺乏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不出先进的革命纲领。因而,天京事变的悲剧,包含着历史的必然性。天京变乱的背景2.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转折:天京事变③影响:A、直接影响:严重削弱了太平天国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出现了“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危险局面。B、间接影响:从胜利发展滑向失败灭亡、从战略进攻走向战略防御的转折点。C、深远影响: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巩固:天京事变中可以说明的是一个最基本的道理,即()A.农民领袖之间只能同患难,不能同安乐B.农民领袖缺乏进取心C.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不可避免D.小农经济分散性决定了农民阶级不能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天王洪秀全重建领导核心太平天国运动的结果;1)失败的标志:天京陷落(1864);2)失败的原因:①主观原因:●没有先进阶级领导。农民阶级有反抗封建压迫和剥削、要求自由平等的革命性,但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方式的代表,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无法克服自身狭隘、保守的阶级局限性成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战略上的失误。——失败;②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湘军首领曾国藩洋枪队戈尔洋枪队士兵探究:阅读课文内容,你认为太平天国运动经历了哪几个重要阶段?每一阶段发生了哪些重要事件?二、太平天国运动的历程阶段主要事件金田起义—洪称天王—永安建制(初步奠定太平天国政权的基础)—北上武汉—定都天京(建立与清王朝对峙的革命政权)北伐(沉重打击清王朝在北方的统治)—西征(为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根据地和物质基础)—天京突围(打垮了威胁天京的清军江北、江南大营,从而巩固了天京)兴起发展(1851--1853年)走向全盛(1853--1856年)逐步衰败(1856—1864年)天京事变(成为太平天国由鼎盛走向衰败的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