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1药理学(1)定义: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规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章绪论1.药理学(1)定义: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规律和原理的科学。(2)内容: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原理(药物效应动力学);也研究药物在体内的过程及阐明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及排泄等过程中的变化及规律(药物代谢动力学)。2.药物与制剂(1)药物:是指用于预防、治疗或诊断疾病、但对用药者无害的各种物质。(2)制剂:药物经过加工,制成便于病人使用,符合治疗要求、能安全运输和贮存的各种剂型。3.药理学的任务4.新药的研究步骤(1)新药:指我国未生产过的药品。(2)研究步骤: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和售后调研临床前研究:包括药学、药理学及毒理学研究。临床研究:分为Ⅰ、Ⅱ、Ⅲ期。售后调研:考察广泛、长期使用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5.学习药理学的重点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一、药物的作用和药理效应1.药物的基本作用兴奋:是原有功能水平增强。抑制:是原有功能水平降低。2.药物的选择作用(1)定义:在一定范围内,药物对某一、两种器官或组织产生明显的药理作用,而对其他组织作用很小甚至无作用。(2)原因①药物化学结构的特异性②药物指干扰某种组织的生化过程。③不同的器官对药物的亲和力和敏感性不同。(3)相对性与用药的剂量有关(4)临床意义:选择性高的针对性强,毒副反应较少;选择性低,作用范围广,不良反应多。二、药物的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1.治疗作用(1)对因治疗(2)对症治疗2.不良反应重点介绍以下三种不良反应(1)副作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2)毒性反应:用药剂量过大、疗程过长或消除器官功能低下时药物蓄积过多引起的危害性反应。(3)后遗效应:指停药后血浆浓度已降到浓度以下是残存的生物效应。第三章药物代谢动力学一、药物的跨膜转运主要内容: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以及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科学。1.药物跨膜转运分为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两种方式(1)被动转运又称下山转运、顺梯度转运。特点:即药物从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扩散,不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参与,无饱和与竞争抑制现象,转运速率与膜两侧浓度成正比。(2)主动转运又称上山转运。特点:消耗能量,从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有饱和性和竞争性抑制现象。二、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体内过程包括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与药物在体内的血药浓度密切相关,与药物效应开始快慢、效应的强弱及维持时间的长短等有关。(一)吸收1.吸收是指从用药部位向血液循环中转运的过程。药物的吸收速度与药理效应起始的快慢有关,吸收的程度与药物的作用强度有关。2.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①药物的理化性质②药物的制剂③给药途径:吸收速度快慢的顺序为:吸入、舌下、直肠、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皮肤。3.首关消除口服某些药物,在胃肠道吸收后,经肝门静脉进入肝脏,在进入体循环前被肠粘膜及肝脏代谢灭活或结合贮存,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明显减少。如:利多卡因,硝酸甘油。(二)分布分布是指药物从血循环向各组织脏器、细胞间液和细胞内转运的过程。药物和血浆蛋白结合:药物进入血液循环后可不同程度地与血浆蛋白结合,成为结合型药物。药物在血液循环中以结合型和游离型(活性型)。结合率高的多种药物同时服用,可发生竞争性排挤现象,游离型药物浓度增高,药物作用增强而引起不良反应。结合型药物特点:①暂时失去药理活性②不易透过毛细血管壁、血脑屏障及肾小球,减少了代谢、排泄,使作用维持时间延长③与蛋白质的结合是疏松和可逆的,当游离型药物浓度下降时,结合型药物即可释放药物,成为游离型,恢复其原有的药理活性。(三)代谢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发生化学结构的变化。药物代谢主要在肝脏经药酶的催化,主要是肝微粒体混合功能酶(又称肝药酶),存在与肝细胞内质网中,该系统中主要的酶为P-450,在人类肝与药物代谢有关的P-450主要是CYP1A1、2A6、2C9、2C19、2D6、2E1及3A4等。有些药物能增强药酶活性,加速器本身或其它一些药物的代谢,称为药酶诱导剂。如苯巴比妥、苯妥英钠、水合氯醛、利福平、保泰松、灰黄霉素。有些药物能抑制或减弱酶活性,减慢某些药物的代谢,称为药酶抑制剂,如氯霉素、异烟肼、西米替丁。(四)排泄是指药物及其代谢物被排出体外的过程。1.肾脏排泄(游离型)可通过肾小球滤过,被肾小管重吸收。2.胆汁排泄从胆汁排泄的药物,如利福平、红霉素和四环素等,可用与治疗胆道感染。在肝脏与葡萄醛酸结合的药物,随胆汁排入十二指肠,经小肠内的酶水解后,游离药物重新被吸收入血,形成肝肠循环,延长了药物作用时间,如洋地黄毒苷。3.改变尿液pH可影响药物的解离度弱酸性药物在酸性尿中非解离型多,脂溶性高,重吸收多,排泄慢;碱性尿液则重吸收少,排泄快。4.药物由肾小球分泌多属于主动转运。第四章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一、机体方面的因素(一)年龄(二)性别(三)精神因素(四)病理状态(五)遗传因素(六)昼夜因素二、药物方面的因素(一)药物的化学结构大部分化学结构相似的药物其药理作用相似,如磺胺类,有些药物结构相似却呈现相互拮抗作用。如安体舒通与醛固酮。(二)药物的理化性质和剂型气体或易挥发性药物经肺吸收及排出。药物的吸收与其溶解度有关,脂溶性药物更易被吸收,同一中药物的不同制剂在给药途径、吸收速度等方面有所不同。吸收速度快慢依次为溶液剂、混悬剂、胶囊剂、片剂、包衣。(三)药物的剂量剂量大小决定血浆药物浓度的高低,与作用强度密切有关。三、药物的依赖性和耐受性1.药物的依赖性分为身体依赖性和精神依赖性。身体依赖性主要是戒断症状;精神依赖性主要表现在连续用药的欲望。2.药物依赖性的药物一类称“麻醉药品”,包括阿片类、可卡因类、大麻类、合成麻醉药类及卫生部制定的其它易成瘾癖的药品、药用植物及其制剂;一类称为“精神药品”主要包括镇静催眠药、中枢兴奋药和致幻剂。3.耐受性当反复用药后,机体对该药的反应减弱。4.快速耐受性:在很短时间内,机体就已产生耐受性。耐药性,应用化疗药物,病原体(微生物或原虫)对药物产生的耐受性。第五章传出神经药理概论传出神经系统包括植物神经系统和运动神经系统。一、传出神经的分类与化学传递(图5-1)(一)传出神经的分类1.植物神经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从中枢发出后在神经节更换神经元,植物神经有节前纤维和节后纤维之分。支配内脏器官(如心脏、平滑肌、腺体、眼等),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基本相反,其功能不受主观意识支配。2.运动神经自中枢发出后,直接到达骨骼肌,支配骨骼肌运动,中间不更换神经元受人的主观意识支配。(二)化学传递1.化学传递⑴递质:能够传递神经信息的化学物质。⑵传出神经的递质主要有乙酰胆碱和去甲肾上腺素。⑶传出神经按所释放递质分类①胆碱能神经,当神经兴奋时,末梢释放Ach,包括植物神经的全部节前纤维;副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极少数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如支配汗腺分泌和骨骼肌血管舒张的神经;运动神经;支配肾上腺髓质的内脏大神经(相当于节前纤维)②去甲肾上腺能纤维:兴奋时末梢释放NA,包括绝大多数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③多巴胺能神经(主要在肾及肠系膜血管)、5-羟色胺(5-HT)能神经(在肠)、嘌呤能神经(在肠及膀胱)和肽能神经(在结肠)。二、传出神经的递质(一)乙酰胆碱(Ach)在胆碱能神经末梢形成,在胆碱乙酰化酶及乙酰辅酶A的参与下,使胆碱乙酰化而生成。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产生效应,经乙酰胆碱脂酶水解,生成乙酸和胆碱,进入血液循环的Ach可被血浆胆碱脂酶(假性胆碱脂酶)水解。(二)去甲肾上腺素(NA)在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的细胞浆中合成,原料来自血液的酪氨酸,在酪氨酸羟化酶的催化下生成多吧,多巴在多巴脱羧酶的作用下,多巴胺进入囊泡,在囊泡内,多巴胺在多巴胺β-羟化酶的催化下生成NA。NA在神经末梢的消除有两个途径:(1)通过突触前膜和囊泡对递质的主动再摄取。称为摄取-1或神经摄取。(2)NA还可被非神经组织如:心肌、平滑肌、血管等摄取,成为摄取-2或非神经摄取。被摄取到组织中的NA迅速被组织细胞内的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和单胺氧化酶(MAO)所破坏。三、传出神经的受体(一)受体的类型、分布与效应1.乙酰胆碱受体分为毒蕈碱型受体和烟碱型受体。(1)毒蕈碱型胆碱受体(M受体),能选择性与毒蕈碱(muscarine)为代表的拟胆碱药结合。根据其功能与分布不同又分为多个亚型。M1受体:兴奋后表现为中枢兴奋、胃液分泌增加M2受体:兴奋后对心脏产生抑制。M3受体:兴奋后表现为瞳孔缩小、平滑肌、血管扩张、腺体分泌增加等。(2)烟碱型胆碱受体(N受体),对烟碱比较敏感,又分为NN受体,(又称N1受体)和NM受体,(又称N2受体),NN受体位于植物神经节细胞膜和肾上腺髓质效应器细胞膜;NM受体位于骨骼肌细胞膜上,N受体兴奋所呈现的作用称N样作用,表现为植物神经节兴奋,肾上腺髓质分泌、骨骼肌收缩等。2.肾上腺素受体(1)α肾上腺素受体(α受体),又分为α1受体和α2受体。α1受体在突触后膜上,主要位于皮肤粘膜血管、内脏血管、括约肌、瞳孔开大肌及腺体等处。兴奋时表现为血管收缩、瞳孔扩大、括约肌收缩、汗腺分泌等,α2受体位于突触前膜上,激动时可反馈地抑制去甲肾上腺素自末梢的释放。(2)β肾上腺素受体(β受体)又分为β1和β2受体。β1受体主要存在于心脏,β2受体分布比较广泛,如血管平滑肌(骨骼肌和冠状血管)、支气管、胆囊、胃肠、膀胱平滑肌等。受体兴奋时表现为心脏兴奋,支气管与血管扩张、脂肪和糖原分解、血糖升高等。四、传出神经药物的作用方式与分类(一)传出神经药物的作用方式1.直接与受体结合(1)受体兴奋药或受体激动药(2)受体阻断药或拮抗药2.影响递质的生物合成、代谢转化、转运和贮存(1)影响递质的生物合成这些药物目前尚无临床实用价值,只用做实验研究的工具药。(2)影响递质的转化胆碱脂酶抑制药;胆碱脂酶复活药(3)影响递质的转运和贮存举例说明:麻黄碱、胍乙啶、利舍平(二)传出神经药物的分类第六章拟胆碱药拟胆碱药是一类作用与乙酰胆碱相似的药物。按作用机理可分为两大类,M胆碱受体兴奋药和胆碱酯酶抑制药。一、M胆碱受体兴奋药毛果芸香碱[药理作用]直接兴奋M受体,对眼和腺体作用最明显。1.对眼的作用引起缩瞳、降低眼内压和调节痉挛。(1)缩瞳本品可兴奋瞳孔括约肌上的M受体,使瞳孔缩小。(2)降低眼内压毛果芸香碱通过缩瞳作用使虹膜向中心拉紧,虹膜根部变薄,前房角间隙扩大,房水易于通过巩膜静脉窦进入血液循环,使眼内压降低。(3)调节痉挛毛果芸香碱可兴奋睫状肌环状纤维上的M受体,使睫状肌向中心方向收缩,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变凸,屈光度增加,使远距离物体不能成像于视网膜上,故视近物清楚,视远物模糊,这一作用称为调节痉挛。2.全身作用能兴奋腺体上的M受体,使腺体分泌增加,以汗腺和唾液腺分泌增加最明显。[临床应用]1.青光眼毛果芸香碱对闭角型青光眼疗效较好。2.虹膜炎与扩瞳药交替使用,以防止虹膜与晶状体粘连。3.M胆碱受体阻断药中毒作胆碱受体阻断药阿托品等中毒的解救。[不良反应]局部应用副作用小,药物吸收后的不良反应主要由M样作用所致,表现为流涎、流涕、多汗、呼吸道分泌物增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胸闷、气短、支气管痉挛和呼吸困难。可用阿托品作拮抗治疗。二、胆碱酯酶抑制药(一)可逆性胆碱酯酶抑制药新斯的明为人工合成药,能可逆性抑制胆碱酯酶,具有如下特点:1.对心血管、腺体、眼和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较弱。2.对骨骼肌的兴奋作用特别强。因为:(1)抑制胆碱酯酶,增强乙酰胆碱的作用;(2)直接兴奋骨骼肌运动终板上的NM受体;(3)促进运动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图6—2)。[临床应用]1.重症肌无力(兴奋骨骼肌)2.手术后腹气胀和尿潴留(兴奋平滑肌)本品能兴奋胃肠道平滑肌和膀胱逼尿肌,促进排气和排尿。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可通过拟胆碱作用使心率减慢。4.非除极化型肌松药中毒如筒箭毒碱过量中毒的解救。[不良反应]副作用较小。过量可产生恶心、呕吐、腹痛、肌肉颤动和肌无力加重等。机械性肠梗阻、尿路阻塞和支气管哮喘患者应禁用。毒扁豆碱[作用与应用]1.眼部作用局部给药时其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