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育核心素养(KeyCompetence)素养不只是知识和技能。它是在特定情境中,通过利用和调动心理社会资源(包括技能和态度)、以满足复杂需要的能力。核心素养具备以下特征:(1)对社会和个体产生有价值的结果;(2)在多样化的社会情境中帮助个体满足重要需要;(3)对所有人都重要。——经合组织《核心素养的界定与遴选:行动纲要》核心素养(KeyCompetence)这里所说的能力指帮助人们适应环境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结合体。而关键能力则指个人完成自我实现与发展、成为积极公民、融入社会与实现就业所必需的能力。——欧洲联盟《终身学习关键能力:欧洲参考框架》当我们遇到一个争论,我们如何综合运用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蒋介石给张学良的密电当我们遇到一则史料,我们如何综合运用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史源按蒋介石于八月十六日,曾有一“铣电”致张学良谓,“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吾兄万勿逞一时之愤,置国家民族于不顾。”——洪钫《九一八事变当时的张学良》(1960)史源不清,浊流靡已(陈垣)“不抵抗主义”的“知识产权”仍然属于蒋介石。——杨天石《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①》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唯物史观——诸素养得以达成的理论保证•时空观念——诸素养中学科本质的体现•史料实证——诸素养得以达成的途径•历史解释——诸素养中对历史思维与表达能力的要求•家国情怀——诸素养中价值追求的目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唯物史观唯物史观唯物史观唯物史观家国情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水平•水平1、2:合格考试水平•水平3、4:等级考试水平•水平3是水平1的加强版•水平4是水平2的加强版•水平2、4均指向现实唯物史观不是什么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无论马克思或我都从来没有肯定过比这更多的东西。如果有人在这里加以歪曲,说经济因素是唯一决定性的因素,那么他就是把这个命题变成毫无内容的、抽象的、荒诞无稽的空话。——恩格斯《致约瑟夫·布洛赫》他(米海洛夫斯基)一定要把我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述彻底变成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一切民族,不管他们所处的历史环境如何,都注定要走这条道路。……但是我要请他原谅。他这样做,会给我过多的荣誉,同时也会给我过多的侮辱。……极为相似的事情,但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出现就引起了完全不同的结果。如果把这些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个都分别加以研究,然后再把它们加以比较,我们就会很容易地找到理解这种现象的钥匙;但是,使用一般历史哲学理论这一把万能钥匙,那是永远达不到这种目的的,这种历史哲学理论的最大长处就在于它是超历史的。——马克思《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1877年唯物史观是什么“历史”并不是把人当做达到自己目的的工具来利用的某种特殊的人格。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时空观念•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能够知道划分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方式,并能够运用这些方式叙述过去;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对史事作出合理解释;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时空观念的四个层级•水平一:能够辨识历史叙述中不同的时间与空间表达方式;能够理解它们的意义;在叙述个别史事时能够运用恰当的时间和空间表达方式。•水平二:能够将某一史事定位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框架下;能够利用历史年表、历史地图等方式对相关史事加以描述;能够认识事物发生的来龙去脉,理解空间和环境因素对认识历史与现实的重要性。•水平三:能够把握相关史事的时间、空间联系,并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术语对较长时段的史事加以描述和概括。•水平四:在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独立探究的过程中,能将其置于具体的时空框架下;能够选择恰当的时空尺度对其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在此基础上作出合理的论述。过去将来现在历史是一门关于时间的学问什么是现在?过去真的一去不复返吗?将来不在场吗?过去未去,将来已来挑挑错汉武帝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武帝采取董仲舒推崇儒术、罢黜百家的主张,置五经博士。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公元前136年置五经博士公元前134年献天人三策想一想:三个子目是什么关系第六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想一想:三个子目是什么关系第六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铁器牛耕春秋后期•王室衰微……………………………平王东迁•诸侯争霸……………………………春秋早期共时性与历时性有关语言学的静态方面的一切都是共时的,有关演化的一切都是历时的……共时态和历时态分别指语言的状态和演化的阶段。——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不同时代的多个法国并存于同一时刻。——让—马里·马耶尔历史时段理论导致美国内战的因素•长期因素:建国之初南方与北方的妥协•中期因素:工业革命使奴隶制死灰复燃•短期因素:西进运动激化南方北方矛盾空间思考的角度•历史地理学:地理与人文•全球史视角:互动与扩散地理环境不等于自然环境《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学卷》中“地理环境”一条下的定义是:“生物,特别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表层。”“地理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或自然地理环境)、经济环境(或经济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上述三种环境各以某种特定的实体为中心,由具有一定地域关系的各种事物的条件和状态所构成。这三种地理环境之间在地域上和结构上又是互相重叠、互相联系的,从而构成统一的整体地理环境。”为何只有深圳崛起?为什么韩国人团结?1970和1971年1963年全球史:互动与扩散全球史学者认为,在描述世界历史进程时,以国家为单元具有两个明显缺陷。其一,诸如物种(包括农作物、动物等等)传播、疾病蔓延、气候变化等超越国界的现象概被忽略,而这些现象对全球历史的发展曾经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其二,任何一个社会都是全球的组成部分,但每个社会都不是孤立存在的,社会和社会之间互为发展的条件,它们之间的竞争、交融、碰撞以及力量对比关系,是推动全球发展的重要动力,而这一动力因为不是发生在国家框架之内,而长期被忽视。世界史不同于万国史材料2:在这种气候背景下,形成了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的高潮,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五胡乱华”。也是在这样的寒冷干旱的背景下,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往洛阳。在北方战乱不已的背景下,受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影响,北方汉民也同时大量南迁,在南方建立了许多侨置郡县,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出现了明显的东移南迁的端倪。——蓝勇《中国历史地理学》材料1竺可桢绘制的中国古代气温变迁图(1)你从材料1中发现了什么规律?(2)材料2所说的“这种气候”是指什么?你赞同材料2的解释吗?(3)你能举出自然气候影响人类活动的其他例子吗?空间和环境因素的重要性选择恰当的时间和空间尺度关于明朝灭亡的原因,史学界有不同的说法:1,亡于万历。2,亡于崇祯。3,亡于魏忠贤阉党。4,亡于东林党。5,亡于阉党与东林党的党争。6,亡于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激化。7,亡于农民军和满清的双重夹击。8,亡于气候变化。明朝末年遭遇千年一遇的小冰期,天气转冷造成牧草不足,游牧民族只能南下劫掠。(1)你认为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说说你的理由。史学界有一个“十七世纪危机”的说法,即17世纪中期,革命、旱灾、饥荒、侵略、战争、弑君等一系列事件与灾难发生于世界各地。危机由英国到日本,由俄国到撒哈拉以南非洲,蔓延全球,美洲大陆甚至也受到波及。1640年至1650年,自然环境的变化导致饥馑、营养水平下降以及疾病的增加。据估计,当时约有1/3世界人口死亡。(2)将明朝灭亡置于“十七世纪危机”中进行考察,会得出什么结论?史料实证•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知道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掌握搜集史料的途径与方法;能够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和对史料作者意图的认知,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实证精神;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历史叙述的可靠证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能够以实证精神对待历史与现实问题。史料能够证实或证伪什么?不能够证实或证伪什么?史料实证的四个水平•水平一:能够区分史料的不同类型;在解答某一历史问题时,能够尝试从多种渠道获取与该问题相关的史料;能够从所获得的材料中提取有关的信息。•水平二:能够认识不同类型的史料所具有的不同价值;明了史料在历史叙述中的基础作用;在对史事与现实问题进行论述的过程中,能够尝试运用史料作为证据论证自己的观点。•水平三:在探究特定历史问题时,能够对史料进行整理和辨析;能够利用不同类型史料的长处,对所探究的问题进行互证,形成对该问题更全面、丰富的解释。•水平四:能够比较、分析不同来源、不同观点的史料;能够在辨别史料作者意图的基础上利用史料;在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独立探究的过程中,能够恰当地运用史料对所探究问题进行论述。是谁杀死了约翰·道埃•星期天的清晨,约翰·道埃被发现躺在他的书桌旁,一把匕首刺进了他的后背。•匕首的柄上有一点新鲜的绿漆,像是约翰·道埃的花园和修道院长的花园之间那座铁门上的那种新鲜的绿漆。•院长的女儿极其激动不安地跑进来说是她干的。•姑娘的男朋友理查德·罗埃是医科学生。星期六夜里是在修道院里度过的。•星期六夜里有一场大雷雨,在12点和1点之间是暴雨。理查德·罗埃的鞋子那天早上是湿的。理查德承认晚上出去过,但否认是自己干的。•约翰·道埃敲诈过院长,威胁着要公布他的死去的妻子年轻时的越轨行为。他手中有信件可以证明。•修道院的垃圾箱里发现了大量纸灰,大部分是纸烧的,但也包括一些皮革,也许是一付手套。灰烬中有金属钮扣,刻有某手套制造商的名字,这个制造商经常得到院长的赞助。一件外衣的右袖口发现有约翰·道埃更多的油漆,这是周一院长送给一个教区居民的。•院长的花园里有理查德·罗埃的两行往返的足迹,但没有院长的足迹。约翰·道埃的书房里没有泥。关于包含在一种资料里的任何陈述的重要问题并不是它究竟是真是假,而是它意味着什么。询问它意味着什么,就是走出了剪刀加浆糊的历史学的世界之外而步入了另一个世界,在那里历史学不是靠抄录最好的资料的证词,而是靠得出你自己的结论而写出来的。——柯林伍德《历史的观念》提取史料的信息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为帝喾元妃。姜原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说,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及为成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穑焉,民皆法则之。……后稷卒,子不窋立。不窋末年,夏后氏政衰,去稷不务,不窋以失其官而饹戎狄之间。不窋卒,子鞠立。鞠卒,子公刘立。公刘虽在戎狄之间,复修后稷之业,务耕种,行地宜……公刘卒,子庆节立,国于豳。庆节卒,子皇仆立。皇仆卒,子差弗立。差弗卒,子毁隃立。毁隃卒,子公非立。公非卒,子高圉立。高圉卒,子亚圉立。亚圉卒,子公叔祖类立。公叔祖类卒,子古公亶父立。古公亶父复修后稷、公刘之业,积德行义,国人皆戴之。……于是古公乃贬戎狄之俗,而营筑城郭室屋,而邑别居之。(《史记·周本纪》)依据材料,分析周族早期的社会状况。商朝晚期,分布于陕西渭水流域周原一带的周部落,以农业立国,不断拓展疆土,发展迅速。——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科书圣人皆无父,感天而生。——《春秋公羊传》他们保留了氏族始祖的

1 / 7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