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细胞膜和细胞壁细胞壁细胞膜讨论:用煮过和未煮过的玉米籽粒作对比,比较籽粒中胚的着色情况,说明了什么问题?煮过的玉米胚细胞已死亡,胚着色深;没有煮过的玉米胚染色浅;该实验现象说明活细胞吸收物质具有择性胚乳?一、细胞膜有选择透性细胞膜的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细胞膜又叫质膜.质膜的选择透性:质膜有允许某种物质透过的特性.资料一:•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脂溶性物质能够优先通过细胞膜,并且细胞膜能够被溶解脂类物质的溶剂溶解,这一事实说明了什么?答:细胞膜组成成分中含有脂质物质•人的消化液中含有许多能够水解蛋白质的物质,称为蛋白酶。用蛋白酶处理细胞膜,会使细胞膜分解,这一事实说明了什么?答:细胞膜含有蛋白质红细胞将红细胞膜的磷脂分子抽提出来,在空气/水界面上排成单分子层.资料二:发现表面积增大了一倍。这说明了什么问题?磷脂分子为双分子层---脂双层.•磷脂是一种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所组成的分子。•磷酸“头”部是亲水的(极性)•脂肪酸“尾”部是疏水的(非极性)。单层磷脂分子构建模型双层磷脂分子二、质膜的结构模型脂双层(磷脂)------流动镶嵌模型中最基本的部分极性头部(亲水)(磷酸基团)非极性尾部(亲脂)(脂肪酸)磷脂分子的运动质膜的“柔性”与“刚性”•许多质膜中夹杂着“刚性”的胆固醇•使得质膜既有一定的流动性,又比较坚实.•1959年,罗伯特森(J.D.Robertson)用超薄切片技术获得了清晰的细胞膜电镜下的照片,显示暗-明-暗三层结构。提出所谓“单位膜”模型。它由双层脂质分子和内外表面的蛋白质构成。单位膜模式图“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的统一结构模式图膜蛋白标本用干冰等冰冻。后用冷刀断开,升温后暴露断裂面。蛋白质镶在、嵌入、横跨在磷脂双分子层中。蛋白质在膜中的分布是不对称的膜蛋白诱导融合人细胞鼠细胞荧光标记蛋白质40分钟后370C实验结论:细胞膜具有流动性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示意图(2)膜蛋白的运动性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是可以运动的,体现了膜的流动性(1)磷脂分子的运动性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在新的观察和实验证据的基础上,提出了流动镶嵌模型。1、脂双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其中磷脂分子的亲水性头部朝向两侧,疏水性的尾部朝向内侧)2、蛋白质分子有的整个贯穿膜中,有的部分插在膜中,有的露在膜外,有的整个露在膜表面.(体现了膜结构内外的不对称性)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4、大多数的蛋白质分子也是可以运动的。(也体现了膜的流动性)3、磷脂分子是可以运动的,具有流动性。(其分子的运动有多种形式)全部或部分镶嵌在膜中的蛋白质称为膜蛋白.膜中各种组分的作用•脂双层、胆固醇•膜蛋白有许多功能:1.控制某些分子和离子的出入2.生物催化剂的作用3.起细胞标志物的作用:如识别、免疫等.质膜在细胞控制和细胞通讯方面有作用作用。三.细胞壁:(与细胞的选择透性无关)植物和藻类的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组成。功能:保护细胞和支撑植物体。概念图质膜结构特点功能特点结构组成结构探究历程决定③④②流动性选择透性脂双层膜蛋白①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19世纪末,欧文顿的实验和推论:膜是由组成的;20世纪初,科学家的化学分析结果,指出膜主要由和组成;1959年罗伯特森提出的“单位膜”结构模型:所有生物膜都由三层结构;1970年,荧光标记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指出细胞膜具有;1972年,桑格和提出了。脂质脂质蛋白质蛋白质-脂质-蛋白质流动性尼克森流动镶嵌模型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成分:基本支架:蛋白质排布方式:结构特点:功能特点:蛋白质脂质少量多糖脂双层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脂双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脂双层中,有的横跨整个脂双层。(体现了膜结构内外的不对称性)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选择透过性1、据研究发现,胆固醇、小分子脂肪酸、维生素D等物质较容易优先通过细胞膜,这是因为()A细胞膜具有一定流动性B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C细胞膜的结构是以磷脂分子层为基本骨架D细胞膜上镶嵌有各种蛋白质分子小练习2、细胞膜上与细胞识别、免疫反应、信息传递和血型决定有着密切关系的化学物质是()A糖蛋白B磷脂C脂肪D核酸3、变形虫的任何部位都能伸出伪足,人体某些白细胞能吞噬病菌,这些生理过程的完成都依赖于细胞膜的()A保护作用B一定的流动性C主动运输D选择透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