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与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素质教育与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报告人:刘旭东西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一、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分析二、素质教育的一般原理三、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策略四、关于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分析(一)科技竞争和社会变化加剧;(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三)终身教育观念的确立;(四)我国教育发展模式由数量规模型转向数量规模型和质量效益并重型;(一)科技竞争和社会变化的加剧;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人必须全面发展。(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要求人的理性能力和非理性能力必须和谐发展。(三)终身教育观念的确立;1.终身教育可以满足人生各个阶段的发展需求;2.终身教育有利于个性的发展;3.终身教育使成人教育获得了更加重要和突出的地位;4.终身教育将影响学校教育的思想和实践,将冲破传统学校那种僵化呆板的体制和规定;(四)我国教育发展由数量规模型转向质量效益与数量规模并重型我国教育发展由数量规模型转向质量效益与数量规模并重型要求必须重视人的素质的培养。国内现状调查教育部于1996----1998年对全国9个省市城镇和农村的l6000名学生,2000名校长、教师和全国政协教科文卫委员会大部分委员,对1993年以来的九年义务教育课程实施状况以问卷、访谈形式进行了调查。校长、教师认为学生身上体现的较好的目标0%5%10%15%20%25%30%35%40%45%50%校长教师基础知识与技能50公德政治信念分析解决问题健康劳动态度与技能自主创造动手能力美的态度表现搜集利用信息校长与教师认为教材中体现得较好的目标教材中体现得较好的目标校长(%)教师(%)基础知识与技能7462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4633政治信念1917动手能力1712公德1511美的感受与技能38劳动态度与技能33自主创造34搜集利用信息24健康13教师之间经常讨论的教学话题0%10%20%30%40%50%60%知识与技能解题技巧智力发展创造性情感态度个性发展学生学习方式的调查校长和教师认为学生以被动接受方式学习的比例0%50%100%小学初中经常公布考试成绩和排名次的百分比0%20%40%60%80%经常公布成绩经常排名次城市小学城市初中乡村初中城市小学和乡村初中“经常”或“总是”在全班公布考试成绩的比例在60%左右,城市初中学生的这一比例已达75%。学生对公布成绩、排名次的感受(%)0%10%20%30%40%50%60%小学初中紧张害怕讨厌喜欢对于公布考试结果和依据考试结果排名次的做法,70%的初中生和小学生感到紧张、害怕或讨厌。二、素质教育的一般原理(一)素质概述(二)素质的特点(三)素质与知识的区别(四)素质教育的内涵(五)素质教育的性质(六)素质教育的特点(一)素质概述1.遗传素质2.社会素质(二)素质的特点1.相对稳定性2.功能的潜在性3.整体性4.内源性5.内化性6.发展性7.全民性(三)素质与知识的区别区别之一:知识是人类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其生活环境及其自身认识的结果。它以接受的方式获得。素质是实践和活动的结果,较之于结果,这个过程本身更重要。区别之二:从存在方式及表现形式来看,知识可以脱离主体存在于实物性媒体中,可以用文字、语言、图象及其它符号性工具储存。素质不能脱离人而独立存在,它与生命及其活动是联系在一起的。区别之三:从检测及评价方式来看,知识可以用考试的方式检测和评价。素质只能通过观察人的实际活动表现来评价。(四)素质教育的内涵-----“两全一发展”●让所有学生都得到发展;●让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方面都得到发展;●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五)素质教育的性质●它是现代教育;●它是全面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特别关注个别差异;●它充分发展每个人潜能;素质教育的实质●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尖子教育”;●使学生德智体各方面得到发展;●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提高全民素质;“传统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主要区别传统教育教育目的---------------升学、应试教育内容----------------知识教学方法----------------“三死”“三死”是指:死扣书本、死记硬背、死追分数;理论依据---------------教育的基本功能是选拔对待学生的态度------少数尖子学生培养目标---------------知识型人素质教育教育目的------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内容----------------五育教学方法------------“三发展”“三发展”是指: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个性发展;理论依据--教育的基本功能是发展对待学生的态度----全体学生培养目标---------创造型的人(六)素质教育的特点:全民性整体性主体性合作性活动性三、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策略(一)更新观念1.确立正确的人才观;2.建立全面发展的质量观;3.建立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新教学观;4.确立鼓励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的学生观;(二)实施素质教育应坚持的几个基本观点1.发展的观点;2.活动的观点;3.辩证的观点;4.主体的观点;5.个性的观点;6.全面的观点;7.质量的观点;(三)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系1.制定明确的办学目标和评估体系;2.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3.要有一支具有现代教育意识和教育家气魄的校长队伍;4.改革课程体系和教材教法,把素质教育落实到每一门学科、每一项活动之中;5.构建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四、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课程改革的国际比较(二)课程改革的目标(一)课程改革的国际比较●课程价值与课程观●课程结构与管理●课程内容与教材●教学与学习方式●考试与评价制度●课程价值与课程观中国西方国家利益个体发展培养精英面向大众注重系统知识关注生活经验强调稳定追求变化计划大纲跑道共同建构●课程结构与管理中国西方学科基础生活的基础发展的基础一元、专业化多元、均衡性统一、指令性灵活、指导性集权:国家主导均权政府、学校、个人●课程内容与教材中国西方学科中心经验中心系统与规范解决问题原理、经典的知识应用、现代化的内容难、窄、旧浅、宽、新概念、法则、练习经验、思考、应用注重结论、获得知识关注过程、强调体验●教学与学习方式中国西方听讲与接受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记忆与模仿理解与创造书本知识实践活动间接经验直接经验●考试与评价制度中国西方标准化答案鼓励个人思考书面测验论文答辩制作知识、技能、技巧参与、多样化、创新被动评价自我反思区分排名、推动学习淡化区别、个人隐私(二)课程改革的目标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新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应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以及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感,为造就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强调:▲了解中国历史和国情,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具有责任感。▲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准则、具有民主和法制的精神。▲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适应学习化社会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乐于创新、勤于动手,具有关心和保护人类环境的意识和行为。▲身心健康、体质强壮,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树立健康的审美观和审美情趣。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目标之一: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新课程转变课程的功能传授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转变课程功能通过制定课程标准编写教材实施教学与评价案例课程标准案例:通过统计家庭每天丢弃垃圾袋的数量,学生经历收集、处理数据的过程,体会塑料垃圾对人类生活可能产生的危害。(数学标准)生活中的数据6.(1)请你设计一个调查表,记录自己家庭一周内每天丢弃的塑料袋数量;(2)统计本小组这周内每个家庭丢弃的塑料袋总数量;(3)根据上面的数据制作统计图;(4)根据你收集的数据,估计全校同学的家庭在1周内丢弃的塑料袋总数量。(5)如果将全班同学的家庭在1周内丢弃的塑料袋全部铺开,大约占多大的面积?可以铺满一间教室吗?教材案例生物标准案例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提出种子萌发可能需要的条件,例如水、空气、温度、阳光、肥料、土壤等。设计实验,实际操作实验,收集实验数据和资料,分别验证种子萌发的必需条件有哪些?“种子萌发条件”探究活动教师可以参照下列各项对学生表现出来的能力给予评价:能否根据观察或生活经验提出问题,根据问题提假设?能否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探究假设的实验方案,包括设计对照实验?能否按计划准备实验材料,有步骤地进行实验?能否按照实验操作的规范要求完成实验?能否安全地使用各种实验器具?能否实事求是地记录和收集实验数据?能否分析实验数据的相关性并得出结论?能否在探究活动中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目标之二: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使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新的课程设置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分科和综合课程,由地方和学校自主选择九年一贯、整体设置义务教育课程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计划表年级课程门类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或选择:历史、地理)科学科学(或选择:生物、物理、化学)语文数学外语外语体育艺术(或选择:音乐、美术)综合实践地方与学校编制的课程设置“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从小学3年级起开设,内容主要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包括信息技术)。案例一活动过程:1.学生调查:了解学校周围主要污杂现象,分析污染因素2.在调查基础上,学生分成若干研究小组,确定研究项目,如汽车尾气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噪声污染对动物生活的影响3.小组制定研究方案,开展实验4.各组问相互交流,进行评议与质询5.撰写研究报告研究课题: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案例二活动过程:1.自制谤捕器,定点安放,每天搜集数据;2.根据数据分析,学生发现粘虫的活动时间比书上的时间早2—3周;3.结果被镇植保站采纳,调整粘虫防治时间,虫害大大减少。研究课题:粘虫诱测与防治预报目标之三:改变课程内容繁、难、窄、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课程标准中的案例通过实验初步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了解乐音的特性。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观察: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敲击鼓面,使其发声,观察纸屑的运动。敲击音又,与其轻触的乒乓球会跳起未。了解超声波的应用实例。举例说明建筑物中是如何防治噪声的。物理课程标准(声和光)目标之四: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目标之五:改变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地理标准案例评价学生参与地理探索性活动的程度和水平,重点不在于学生记忆的准确性和使用技能的熟练程度,而在于学生实际观察与观测、调查、实验、讨论、解决问题等活动的质量,以及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好奇心、投入程度、合作态度、意志毅力和探索精神等。注重评价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所形成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地理的兴趣和好奇心;体会地理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地理学的应用价值;对周围环境和地球上不同自然和人文特征的审美能力以及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感;热爱祖国的情感与行为;关心和爱护人类环境的意识和行为。评价时应关注学生以下诸方面的变化与发展:化学标准案例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可以建立化学学习档案,收录他们的重要资料,如:单元知识总结疑难问题及其解答探究活动

1 / 6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