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两化融合服务联盟目录2基本框架三、导向与原则二、提出背景一、实施重点四、推广策略五、3生产日益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创新融合成为发展新趋势出口日益高端化基础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动能逐渐衰竭市场竞争转向内涵型和差异化环境承载能力达到上线消费日益个性化、多样化国内经济发展新常态两化融合提出背景4政策法律环境和体系人才体系创新体系技术体系市场体系标准体系产品生态系统制造生态系统全产业链生态系统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工业4.0工业互联网两化深度融合新生态系统六大内容智能制造和互联网化生态环境是制造业竞争制高点两化融合提出背景工业经济(社会)——信息经济(社会)工业化发展中后期信息化发展机遇期十八大明确指出: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坚持四化同步发展5两化融合的四个融合层面两化融合要素融合管理(组织)融合技术(产品)融合产业(发展阶段)融合6(一))应用互联网数控机床自动化岛应用以计算机为代表的ICT技术应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ICT技术生产模式: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互联网应用功能:消费互联网产业互联网1970s单机数控计算机辅助制造与工程CAM/CAEARPANET联网研究提出Internet基本概念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系统1980sTCP/IP企业资源计划ERP1990s万维网与“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制造”的关系当前的主攻方向和切入点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制造9战略核心内容(一)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二)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三)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四)加强质量品牌建设。(五)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六)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七)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八)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九)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九大战略任务10五项重点工程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工业强基工程高端装备创新工程绿色制造工程战略核心内容11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提高创新设计能力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强化知识产权运用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完善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12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深化互联网在制造领域的应用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加快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研究制定智能制造发展战略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中国制造2025》提出: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13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加快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积极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推进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绿色制造14“互联网+”的影响是全领域的,但相对于农业、服务业、商贸、金融、政务等领域来说,制造业是主战场。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由发改委牵头、工信部等多部委联合制定的《“互联网+”行动计划》,将“互联网+制造业”作为首要任务和核心领域。互联网+制造业推进基础:数字化装备基础薄弱、流程管理缺位、组织机构僵化、数据开发能力不足等问题;推进路径:制造业种类繁多、门类齐全、现代化程度迥异,“互联网+”的基础参差不齐、解决方案纷繁复杂;推进理念:需要探索有效方式引导企业实现战略调整、业务转型、组织变革,构建信息时代企业管理的新模式。催生资源配置、生产经营新方式:众包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柔性生产、精准营销、远程诊断与服务、C2M、研发制造配送一体化、全产业链协同等成为可能并迅速壮大;突破发展瓶颈,支持转型升级:培育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打造新形势下竞争新优势的重要途径,并推动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机遇挑战互联网+制造业是主战场15创新引领(马):互联网企业创新主体(车):制造业企业有力支撑(轨):生产性服务企业体量大、实力强•2014年,全国制造企业法人单位数占全部法人单位数的27.4%,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2.6%;•进入全球500强的中国企业中制造企业约占40%。地位不可替代•制造业企业具有实体的制造部门和多年的生产经验,在产业链中具有相对稳定的位置,难以被替代;•制造业具有一套行业特定的技术、流程、思想,需要多年深耕才能熟练运用。•制造业企业转型意愿增强,能够有效调用集团内部积累的人、财、物资源对互联网转型项目进行长期支持,相对于依赖风险投资和金融市场支持的互联网企业来说,更具有长线发展的可能性。进入互联网行业门槛变低•在互联网思维逐步普及、互联网行业人才逐渐成熟的情况下,传统企业进入互联网行业的门槛在不断降低。转型意愿强、资源有保障我国推动互联网+制造业形成引领创新的三大阵营:制造企业、互联网企业和生产性服务企业。互联网+制造是主力军16互联网服务采购研发制造营销“离网”远、“触网”频率低-距离最终用户较远-开放程度相对低,较为封闭实现网络节点互通具有难度-消费互联网:核心节点是人。智慧、能动、开放、灵活-产业互联网:核心节点是人、设备、服务等。各对象本身智能水平不均衡,对象间的标准、协议千差万别-制造环节要求实时在线、集成高效、敏捷柔性、集约精准等,对网络连接的可靠、快捷和安全要求更高彻底打开互联网+制造业-与前后环节互融互通-需求充分参与、资源和能力分享-降低成本和资源约束,提升附加值传统制造业-制造环节:低附加值的黑盒产业发展思维壁垒互联网与制造业各环节的融合,关键在制造环节,难点也在制造环节。互联网+制造是关键环节17围绕打造提升新型能力,推动数据驱动、用户主导、组织创新、企业互联等方面水平和程度的共同提升。互联网+制造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数据驱动用户主导组织创新企业互联互联网+智能产品互联网+智能工厂互联网+精益管理互联网+智能服务互联网+生产方式新型能力18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提出背景19管理体系的理解常见的管理体系管理体系管理体系是指用于确保一个组织能够履行实现其特定目标所需的所有任务的过程和程序的框架。管理体系针对特定管理目标对组织的相关人员、部门、活动和过程提出系统性的、普适性的通用管理要求,涉及管理理念、原则、要素、机制和方法等。组织可依据管理体系的要求和方法,结合自身的需求和特点,构建适合自身的相应管理体系。管理体系有助于组织有效地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其内部管理机制,系统、全面地提升组织管理绩效。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组织内部建立的、为实现质量目标所必需的、系统的管理模式,旨在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合格率,满足顾客规定的需求;提出8项质量管理原则,以及4大项、23个子项的管理要求;以ISO9000为代表的管理体系认证对于规范企业管理过程、促进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ISO27000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OHSMS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20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提出背景设备自动化、信息化平均水平低,设计、工艺、制造、管理等知识经验沉淀不足,现代研发、生产、管理的装备化还未实现。装备化基础薄弱流程管理的理念文化缺失,流程动态信息难以采集,流程的固化都较难实现,更勿论规范化和优化重组。流程管理缺位重技术、轻管理。旧管理体制、思维模式难以支撑信息化务实推进和成效发挥。企业管理与信息化两张皮两化融合总体处于单项覆盖向集成提升过渡阶段,难以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层面,按照战略和竞争优势的需求快速形成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两化融合环境下的企业关键能力不足两化融合大系统复杂性对系统方法论的迫切需求主要任务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战略目标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发展理念21两化融合管理体系2121在充分吸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企业转型升级面临的突出问题,研制提出一套管理方法论,规范企业全要素协同创新过程,指导我国企业在信息时代加快战略转型、生产方式和服务模式转变、组织管理变革、核心竞争能力提升。采用管理体系的方法全面提升企业两化融合进程中的管理能力。从关注局部向统筹全局转变从单纯强调技术向规范全要素管理转变从指明方向向提供方法转变十一五期间,国务院组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企业联合会、清华大学等100多名教授调研60余家中国企业,开展“中国式企业管理研究”。管理创新探索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科技部积极推动CIMS工程。企业信息化推进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工信部2008年起,开展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估,摸清了主要问题。信息化经验管理体系针对特定的管理目标对企业相关活动和过程提出系统性和通用性的管理要求,提升企业管理绩效。我国通过推广ISO9000等管理体系,有效提高了工业化过程中的管理绩效。我国尚未有自主提出且大规模应用的管理体系。管理体系推广积极探索中国管理模式全要素推进转型升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是全面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一)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体现了全球新一轮产业变革的发展理念和趋势(二)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是全面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三)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工作方式的有益探索22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重要意义23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试行及修订标准试行•2013年8月,工信部印发《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年)》,提出“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建设和推广行动”。•2014年1月,工信部印发《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试行)》,明确了引导企业强化变革管理、系统推进两化融合的通用管理方法。试点推广•2015年11月,工信部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的行动计划(2015-2018年)》,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建设推广行动”列为首要行动,提出到2018年形成一套完善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基础标准,10000余家企业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1500余家企业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2014-2016年,全国范围内3000余家企业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350余家企业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修订完善•2016年上半年,按照互联网+行动计划工作部署,结合近两年贯标评定实践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进行修订完善,形成了《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和《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的征求意见稿,5月,公开征求各方修订意见。目录24基本框架三、导向与原则二、提出背景一、实施重点四、推广策略五、(一))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导向与原则服务化为方向效能提升为导向数据为驱动新型能力为主线集成为突破口流程化为切入点九项管理原则1.以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为关注焦点9.开放协作8.创新引领2.战略一致性3.领导的核心作用7.循序渐近,持之以恒6.全局优化5.过程管理4.全员参与,全员考核信息化+工业化25两化融合的四个基本要素以数据为驱动数据技术组织结构业务流程以数据为驱动数据自动采集数据自动传输数据自动运行数据成为企业的新驱动要素强化信息资源管理和数据开发利用数据自动优化数据自动决策企业应建立基于数据(网络)新驱动要素的组织管理模式机械自动化替代人工体力劳动数据自动化替代人工脑力劳动26以新型能力为主线两化融合应以新型能力建设为主线研发创新能力经营管控能力协同研发设计网络化经营管控围绕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四要素互动创新和持续改进,识别和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以能力打造为牵引,重构企业生产方式、服务模式和组织管理机制。27两化融合德国工业4.0以集成为突破口28以集成为突破口企业发展要实现“企业内部管控、供应链、产品全生命周期综合集成,如:产品设计与制造的集成管理经营管理与生产控制的集成管理产供销的集成管理财务与业务的集成管理决策支持的集成管理价值链维企业管理维产品维管理与控制集成产供销集成财务与业务集成决策支持产品设计与制造集成企业管理要实现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以及服务与服务之间互联互通,实现三大集成:横向集成纵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