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 中国史部分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学案20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体制【考纲要求】(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2)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4)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学案20本学案栏目开关典题与题源重点与热点考点一20世纪50~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经典题组一]典题1(2012·上海卷)下图中的农民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这是因为他即将()A.加入人民公社B.分得土地C.承包土地D.加入合作社学案20典题与题源本学案栏目开关典题与题源重点与热点解析从图中文字“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可以判断反映的是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运动,此次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D项出现在社会主义改造中,A项出现在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中,C项出现在改革开放后。学案20典题与题源答案B本学案栏目开关典题与题源重点与热点典题2(2012·浙江卷)报载,武汉工人提出“车间就是战场,工人就是战斗员,开快机器,多做一件活,就等于多消灭一个敌人”;鞍山钢铁厂工人“把行李搬到工厂,昼夜守在高炉旁……在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先后生产了大批军锹、军镐、炮弹钢、副油箱等,并不断改进技术,提高质量”。上述场景出现在()A.抗日战争时期B.解放战争时期C.抗美援朝时期D.大跃进时期学案20典题与题源本学案栏目开关典题与题源重点与热点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武汉工人”与“鞍山钢铁厂工人”进行艰难的生产,产品主要是军用物资。抗战前期这些地方已被日本控制,解放战争时期主要由国民政府控制,所以可以排除A、B两项;“大跃进”时期,国家工业化有了初步发展,所以不会太艰难,且主要产品并非军用物资,排除D项。抗美援朝时期正值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化水平极低,且正在进行援朝战争,所以答案是C项。学案20典题与题源答案C本学案栏目开关典题与题源重点与热点典题3(2012·上海卷)档案资料显示,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我国人口每年增长都在千万以上。可是1960年人口出现负增长,减少了1000万。影响这一变化的政治因素是()A.三大改造B.中苏关系C.文化大革命D.“三面红旗”学案20典题与题源解析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以致于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人口出现负增长。D本学案栏目开关典题与题源重点与热点[命题探源]1.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953~1956年)(1)背景:①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经济形势好转。②1953年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规定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2)成就:①“一五”计划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基础。②三大改造的完成使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学案20典题与题源本学案栏目开关典题与题源重点与热点2.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1956~1966年)(1)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确定了党的主要任务是把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2)“左”倾错误①1958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忽视了客观规律。②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③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3)经济调整①1960年冬,党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②196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学案20典题与题源本学案栏目开关典题与题源重点与热点3.国民经济的大劫难(1966~1976年):“文革”十年,“左”倾错误发展到顶峰,严重干扰和破坏了国民经济建设。学案20典题与题源本学案栏目开关典题与题源重点与热点考点二经济体制改革[经典题组二]典题4(2012·全国大纲卷)1980年12月,我国颁发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这表明()A.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实行D.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学案20典题与题源本学案栏目开关典题与题源重点与热点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可知,1980年我国颁发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表明我国开始承认个体经济的合法地位,体现了我国原来实行的单一的公有制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因此选择D项。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占主体地位,排除A项;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是在1985年,排除B项;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于1987年,且企业承包经营与个体工商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故C项错误。学案20典题与题源答案D本学案栏目开关典题与题源重点与热点典题5(2012·安徽卷)下表是依据龚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有关数据编制的。该表反映出()表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农村(家庭收入)17.6%收入城镇(职工货币工资)8.0%农村8.9%消费水平城镇4.5%A.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已建立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还没有启动D.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农村学案20典题与题源本学案栏目开关典题与题源重点与热点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理解运用和图表解读能力。根据图表所示时间“1979~1984年”可以排除A(21世纪初)、C(20世纪80年代初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启动);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增长率高于城市,说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故B项符合题意,而消费水平增长率高低不能说明消费水平高低,故D项错误。学案20典题与题源答案B本学案栏目开关典题与题源重点与热点典题6(2012·全国课标卷)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方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这反映了()A.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学案20典题与题源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的时间信息“1992年”和数据信息“12万人”“超过1000万人”。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和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都是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发生的,是在1992年以前,故排除B、D两项;1985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排除C项。A本学案栏目开关典题与题源重点与热点[命题探源]1.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2.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原因:旧的人民公社体制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概况:安徽、四川等省率先实行以包产到户为特征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然后在全国推行。(3)意义: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学案20典题与题源本学案栏目开关典题与题源重点与热点3.城市国有企业改革(1)概况:①首先是增强企业活力,扩大企业自主权。②中共十四大后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2)意义: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有利于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提出目标: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理论发展:1997年,中共十五大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案20典题与题源本学案栏目开关典题与题源重点与热点考点三对外开放[经典题组三]典题7(2011·福建卷)据下图判断中国进出口总额开始出现较快增长的年代,与此同步发生的重大事件是()A.设立四个经济特区B.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C.开发上海浦东地区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学案20典题与题源本学案栏目开关典题与题源重点与热点解析由题干示意图的信息可知,中国进出口总额开始出现较快增长是在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是1984年,符合题意。学案20典题与题源答案B本学案栏目开关典题与题源重点与热点[命题探源]1.方针的提出: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针。2.开放格局的形成(1)从1980年起,先后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五个经济特区。(2)1984年,国家决定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3)开辟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为沿海经济开放区。(4)1990年国务院作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决定。学案20典题与题源本学案栏目开关典题与题源重点与热点(5)1990年后在各地建立了不同级别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6)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3.影响:适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学案20典题与题源本学案栏目开关典题与题源重点与热点题点1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基本经验和教训项目经验、教训事例(史实)中心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坚持改革开放“文革”中以阶级斗争为纲;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速度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1958年“大跃进”,片面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学案20重点与热点本学案栏目开关典题与题源重点与热点生产关系生产关系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现实水平1958年人民公社“一大二公”,脱离生产力发展水平;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适应了生产力发展水平建设道路坚持中国国情走自己的路,不能照搬外国经验建国初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越来越有弊端;改革开放后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依靠力量必须调动一切力量为经济建设服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统一战线发展为爱国统一战线,更具有广泛性学案20重点与热点本学案栏目开关典题与题源重点与热点即练1(1)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试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用史实说明。(2)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突破、大跨进和大发展。用史实说明中国经济体制“大突破”的表现。实现突破的关键因素有哪些?学案20重点与热点答案(1)政治:①建立了新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②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和政治制度。经济:①开展工业化建设,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②完成三大改造,基本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体系;③中共八大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成功探索。本学案栏目开关典题与题源重点与热点(2)表现:①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简政放权、增强企业活力;③发展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④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因素:①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②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③始终坚持改革开放;④解放思想、与时俱进;⑤坚持党和政府的领导。学案20重点与热点本学案栏目开关典题与题源重点与热点题点2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调整原因核心内容结果土地改革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阻碍生产力发展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发展开辟了道路农业合作化分散的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进一步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学案20重点与热点本学案栏目开关典题与题源重点与热点人民公社化一些领导人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化的经验教训,作出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安徽、四川最先试点包产到户。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了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学案20重点与热点本学案栏目开关典题与题源重点与热点即练2从图中信息看,新中国建立后,旨在变革土地所有制性质的措施是()A.土地革命B.人民公社好C.农民申请加入合作社D.农民签承包合同书学案20重点与热点本学案栏目开关典题与题源重点与热点解析本题A项迷惑性较大,注意“土地革命”不是“土地改革”。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所有

1 / 4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