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一想,春秋时期到秦朝儒家思想是怎样发展演变的?孔子孟子荀子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焚书坑》时期演变历程春秋战国秦朝奠基继承与发展遭受沉重打击2018年一轮复习必修三专题一一、秦代:焚书坑儒1、战国未统一,学术氛围宽松。秦朝巩固统一,思想走向专制。2、儒生以古非今,抨击时政,不利于秦的统治。儒生向往三代,希望回归分封制,抨击郡县制背景:实质: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作用:1、有利于国家统一,巩固秦朝统治2、极大地摧残了文化,儒学发展因此走入低潮。3、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失去了独立发展环境。黄老思想秦朝采用法家思想、以严刑酷法治国,激化了阶级矛盾,导致短期而亡。秦灭汉兴,面对严峻的社会形势,汉初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指导思想来治国呢?“黄”:黄帝的学说,修身,养生。“老”:老子的学说,治国,无为。•对外与匈奴“和亲”;•对内轻徭薄赋;西汉初期休养生息的具体措施“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同一颜色的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牛车。”——《汉书·食货志》想一想,汉初统治者为什么要以黄老思想治理国家呢?②经济残破,百废待兴;①秦朝灭亡教训的吸取;③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二、汉初:黄老之学材料一: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同一颜色的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牛车。——《汉书·食货志》原因:内容:效果:“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省苛事,薄赋敛,毋夺民时。战争之后,百废待兴,经济凋敝,民心不稳,秦亡教训,苛政必亡。积极:●汉初社会经济迅速恢复●西汉社会的稳定,矛盾缓和,出现“文景之治”消极:●致使地方势力膨胀●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是以“雄才大略”而著称的帝王,在我们以前学过的历史知识中,你能总结出汉武帝有哪些突出的历史成就?这些成就和罢黜百家、提升儒学地位的政策有没有关系?汉武帝历史成就政治方面经济方面思想方面民族关系铸造五铢钱盐铁官营,工官制度,开通丝路设立中朝;察举制;刺史制度;颁布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置太学三、汉武帝独尊儒学察举制度,选拔人才荡平匈奴,安定边疆消灭诸侯,中央集权统一思想,巩固统一打击匈奴;经营西域;三、汉中:独尊儒术原因:材料: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乘牸牝者而不得会聚。守闾阎者食梁肉,为吏者长子孙,居官者以为姓号。———《后汉书.食货志》汉武帝即位时面临的社会问题匈奴威胁,边患不止诸侯坐大,威胁中央土地兼并,豪强势大……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都迫切需要变汉初的“无为”为“有为”,那么,汉武帝该选择怎样的治国思想呢?三、汉中:独尊儒术原因:(1)汉武帝时期,国力恢复,为国家进一步建设打下物质基础。(2)社会问题丛生,黄老学说已不适应时代的需要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3)根本原因: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巩固封建统治的时代需要。(4)董仲舒迎合统治者需要,改造儒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一黄帝《春秋繁露》书影汉代的儒学是董仲舒以《公羊春秋》为骨干,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材料一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材料二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材料三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春为父而生之,夏为子而养之……夫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阅读材料概述董仲舒的观点,体会汉武帝接受他主张原因△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主要内容作用“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以思想的大一统维护政治的大一统“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仁政:主张轻徭薄赋加强君权,抑制暴政,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三纲五常”的道德标准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从理论上解决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统治,巩固国家“大一统”的需要,有利于巩固统治(以思想的大一统巩固政治的大一统)。教师释疑:“天人感应”学说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一方面神化君权,加强皇帝的权威,使得君主的权力神圣化而至高无上;另一方面,又用天意来限制君权,用灾异来警示君主,这是汉代儒学思想的重要发展。汉武帝时,两座宫殿先后失火。董仲舒附会当时政治,写了篇文章,认为这些灾异都是天在表达它的意志,应该诛杀不法诸侯和大臣。文章上奏前,被告发。武帝召集大臣进行讨论。董仲舒的建议引起了许多重臣的愤怒,建议把他定为死罪,但汉武帝赦免了他。——《文化发展历程》(岳麓版)三纲五常君为臣纲──君臣义父为子纲──父子亲夫为妻纲──夫妻顺【仁】──亲也。对人宽厚有爱心【义】──事之宜也。为人正派,爱憎分明【礼】──理也。待人彬彬有礼,行为端庄【智】──智慧也。处事果断周密【信】──诚信也。做人诚实稳重讲信誉认为“三纲”是人与人之间的伦常关系,而“五常”是用来调整伦常关系的基本原则。用以维护封建君主集权制。(2009年安徽文综)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CD(2013·龙岩模拟)西汉中期,统治者对救灾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导致这一现象的思想因素是()A.董仲舒“三纲五常”思想B.董仲舒“独尊儒术”思想C.董仲舒“君权神授”思想D.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杭州外国语学校2012届高三检测,18)冯天瑜所著的《中华文化史》对董仲舒学说的评价有这样一段描述,“董仲舒学说的消极影响也是严重的,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以下哪一学说对上述的影响最大()A.“大一统”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三纲五常”D.“天人感应”消极性:三纲五常,使人失去了独立的人格,独立的思维能力,偏重顺从,而不是独立思考,怀疑批判,创新发展。(1)从思想内涵看:(2)从发展趋势看:(3)从思想宗旨看:(4)从哲学性质看:与先秦儒学相比,董仲舒新儒学呈现出的特点△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外儒内法,融合各家思想为一体,兼采百家的新儒学体系。对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继承儒家仁政思想,又宣扬君权神授、天人感应)。以维护君主权威为目的,成为官方正统思想(官方统治哲学)。具有神学色彩,本质是唯心主义。董仲舒的新儒学既是对先秦“仁政”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又是对先秦儒学的新改造,形成了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儒学体系。主张在政治思想方面实行“大一统”,强调君主权威,赋予君权以神权色彩。先秦儒家思想特点:①带有理想化色彩;②没有严密的理论,大多关于修养(道德规范)和理想(治国原则);③思想因脱离现实而遭冷遇。(民间学派)•董仲舒时期儒家思想的特点:(1)使儒家思想政治制度化而伦理道德,身心修养层面的社会功能下降。外儒内法(2)使儒家思想宗教化、神秘化.(官方学说)(2014·江苏单科·1)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B(2014·海南单科·2)“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东汉时的这一说法反映出当时()A.礼制观念淡化B.儒法两家结合加深C.崇尚法家思想D.儒学独尊地位动摇B汉武帝独尊儒学的措施西汉武帝时期,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正式规定《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并设立专事研究和传播五经的“博士”。自此,教育为儒家所垄断。①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政治:重用儒生参与国家大政。察举制③教育:表彰六经,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设置太学,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科举制的文化影响—儒家思想统治地位进一步强化;对太学的评价:(1)对教育:(2)对社会风气:(3)对统治基础:(4)对政坛: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带动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有利于文化的传播;打破贵族官僚对官位的垄断,扩大统治基础;东汉太学生的议政活动,迫使黑暗政治势力有所收敛;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2013·北京高考)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A.法家思想的衰微B.黄老之学被推崇C.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D.程朱理学的盛行C(2010·天津文综·T2)《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D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2000多年来的中国,历尽沧桑,也曾战乱分裂。但是,不管危机多么深重,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纪录片《中华文明》解说词自从儒家成为官方承认的学问,并可以作为晋身之阶以后,表面上看来儒家是胜利了,但实际上却使它逐渐丧失了其独立的批评与自由,儒生成了皇权之下的官员。——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积极方面:(1)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2)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3)适应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3)加强了对思想、文化和教育的重视,有利于民族历史文化进步.消极方面:实质上也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结束了各学派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三、汉武帝独尊儒学的影响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顾颉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不禁止其他学派,而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法家严刑峻法为补充,兼采道家合理思想的治国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