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国自然结构、自然资源的综合评价•(一)、综合评价•中国国土辽阔,自然资源种类多样,其数量、质量和空间分布特征显著,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条件。•(二)、正确评价自然资源•对中国的自然条件应作科学评价,夸大或忽视自然条件都不是正确的态度1、气候复杂多样,温带和亚热带占绝大部分,光热条件优越•(1)、气候复杂多样•A、气候的影响因素:自然地理环境差异•距海远近•地形高低•山脉屏障•B、气候类型多:高山气候、高原气候、盆地气候、森林气候、荒漠气候•C、复杂的气候导致生物资源丰富,加上错综复杂的地形,开发利用更要注意因地制宜(2)、温带和亚热带占绝大部分,光热条件优越2、季风气候影响强烈,水资源丰富而分布不均,变率很大•季风的影响范围:•界限大致和400毫米降水线相吻合,该线以东以南为季风区,季风区面积只占国土的60%,但中国人口的90%以上在季风区。季风气候特征•冬夏风向更替明显•气温的月较差和年较差大•降水的地区分布很不均匀季风气候评价•雨热同期,水热条件配合好•夏雨集中易涝,其它季节易旱•特殊天气影响生产活动3、地形复杂,山地显著多于平地•地形特征•地势西高东底,呈阶梯状下降•地貌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高差很大地形评价•有利方面:山地的资源,如矿产、旅游、山地植被的环境保护作用,山脉对气候的屏障作用,山脉的立体开发等•不利方面:山地不利于耕作,山地环境脆弱易破坏并对其它地区产生影响,山地不利于交通建设,制约经济发展4、各地光热水土等资源条件的地区配合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大兴安岭以东、长城以北:东北地区•平原广阔、黑土广布、宜农荒地多、森林资源丰富•气候冷湿、生长期短、易受冻害,沼泽湿地多对环境保护重要长城以南、秦淮以北、六盘山以东•平原广阔、夏温冬寒、•水资源不足而变率大,旱涝盐碱突出秦淮以南、青藏高原以东•水热条件好•丘陵山地比重大,相对人口而言耕地少,易受洪水威胁大兴安岭以西、古长城及青藏高原以北•深居内陆,土地面积大,光能丰富,夏季温度高,气温的月较差大•降水稀少,严重干旱缺水,沙漠戈壁盐碱地分布广青藏高原地区•地高天寒生长期短,大气稀薄太阳辐射强,大部分地区不适宜农业耕作活动。•农业耕作仅限于海拔相对较低的河谷和盆地,西藏和青海是中国耕地最少的地区,西藏居倒数第一,青海倒数第二。5、矿产资源丰富多样•矿藏种类多样,储量丰富但相当一部分重要矿产富矿少贫矿多,另有一些矿产稀缺,伴生和共生矿床多,地区分布不均。6、海洋资源富饶,开发潜力大•海洋资源种类多、储量大•中国海洋资源的绝大部分分布在大陆架浅海区•中国海洋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资源集中分布在东海、南海(二)、正确评价自然资源•正确认识“地大物博”•历史的争论:“地大物不博”与“地大物博”•科学态度:既看到绝对数量,又要看到人均数量,更要看到资源质量。•具体做法:摸清家底,因地制宜,利用与保护结合,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