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伦理学人文社科学院第一章导论一、什么是管理含义:管人理事特征:目标性组织性协调性变革性二、什么是伦理伦理与道德伦理是一种人伦法则、社会秩序、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道德:是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和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系的,对人们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管理伦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各种管理活动中的道德现象的科学,它涉及到管理过程中的价值判断(善恶评价)。管理伦理学是研究管理过程中全部道德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学说,研究管理理论、行为、制度及方式中的伦理问题的学科。它以管理学为经,伦理学为纬,构成自己的理论体系,致力于使人类社会的各种管理行为趋于更加符合道德,以此来促进社会进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分广义和狭义两种。三、管理伦理学的相关学科与管理学、伦理学、管理哲学的关系*管理伦理学与管理学研究范畴和内容上的交叉重合研究范围和目的上的明显区别*管理伦理学与伦理学交叉关系研究侧重点上的差异管理伦理学的学科性质理论学科价值科学实践性边缘交叉四、企业管理伦理学的研究层面微观中观宏观五、企业的功利性和伦理性伦理基础:经济自由主义/理性主义普世价值:尊重人权、保障自由、保护环境交易成本:就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人们自愿交往、彼此合作达成交易所支付的成本,也即人—人关系成本。它与一般的生产成本(人—自然界关系成本)是对应概念。从本质上说,有人类交往互换活动,就会有交易成本,它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搜寻成本:商品信息与交易对象信息的搜集。信息成本:取得交易对象信息与和交易对象进行信息交换所需的成本。议价成本:针对契约、价格、品质讨价还价的成本。决策成本:进行相关决策与签订契约所需的内部成本。监督交易进行的成本:监督交易对象是否依照契约内容进行交易的成本,例如追踪产品、监督、验货等。违约成本:违约时所需付出的事后成本。第二章管理与伦理一、管理与伦理的互动关系双向关系互补关系-伦理规范管理-管理强化伦理互制关系二、管理伦理的基本特征客观普遍性全球共通性民族文化性三、管理伦理的运行特点硬件管理与软件管理相结合理性和情感相结合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个体发挥与整体优势相结合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四、管理的伦理特征自然性与社会性人为性与为人性他律性与自律性功利性与道义性现实性与理想性从“管理是什么”走向“管理应当是什么”:基于现实,超越现实,从事实世界走向价值世界。(解决管理问题——追求管理的更高境界)五、伦理的管理功能社会管理的重要方式自我管理的重要力量(认识世界,协调关系,控制非理性,促进成长)本我(id)包含要求得到眼前满足的一切本能的驱动力,就像一口沸腾着本能和欲望的大锅。它按照快乐原则行事,急切地寻找发泄口,一味追求满足。本我中的一切,永远都是无意识的。自我(ego)处于本我和超我之间,代表理性和机智,具有防卫和中介职能,它按照现实原则来行事,充当仲裁者,监督本我的动静,给予适当满足。自我的心理能量大部分消耗在对本我的控制和压制上。任何能成为意识的东西都在自我之中,但在自我中也许还有仍处于无意识状态的东西。超我(superego)代表良心、社会准则和自我理想,是人格的高层领导,它按照至善原则行事,指导自我,限制本我,就像一位严厉正经的大家长。弗洛伊德认为,只有三个“我”和睦相处,保持平衡,人才会健康发展;而三者吵架的时候,人有时会怀疑“这一个我是不是我”?或者内心有不同的声音在对话:“做得?做不得?”或者内心因为欲望和道德的冲突而痛苦不堪?或者为自己某个突如其来的丑恶念头而惶恐?这种状况如果持续得久了,或者冲突得比较严重,就会导致神经症的产生。六、伦理的管理价值弥补规章制度的不足提高组织的有效性提高管理效率(降成本,促合作,克服外部性)推动管理理论和实践发展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用法制禁令来引导百姓,用刑罚来约束百姓,百姓只是为了免于刑罚而服从,并无羞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案例*企业争相加强伦理训练*商业道德敲开成功之门第三章中外管理伦理思想的发展轨迹一、西方哲人的探索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基督教文艺复兴时期亚当-斯密新教伦理(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加尔文教作为宗教教派,使尘世活动(主要是职业劳动)具有了某种宗教上的合理性和崇高意义,即世俗的日常工作被视为荣耀上帝的行为。这种在宗教意义上世俗生活的合理化,使得加尔文教具有独特的禁欲主义倾向。它一方面表现为积极参加世事,勤勉的从事职业劳动,另一方面表现为最大限度的节俭,抵制一切享乐性消费,认为积累财富的勤俭在道德上是无可指责的,骄奢纵欲是有罪的。当代思想马斯洛X理论-Y理论企业文化理论人本管理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二、古老的东方智慧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孙子道家管理伦理思想1、人道化的管理伦理原则以人为本自然无为2、民主化的管理伦理规范慈爱少私抱朴守真知和不争三、近现代中国企业的实践和探索胡庆余堂冠生园其他第四章企业伦理一、文化的定义与功能狭义:主观层面控制、调适功能二、文化与伦理*经济关系-思想社会关系(文化)-伦理关系*我国伦理建设的三种文化资源三、文化差异下的管理伦理差异*霍夫斯蒂德的文化差异五维度个人主义vs集体主义权力距离不确定性规避阳刚与阴柔长期取向*美国和日本的管理伦理差异四、当代中国的伦理道德观念雷锋精神过时了吗?(市场经济需要吗)市场经济下的道德观念(与以前对比)有偿交换平等互利个人利益按劳分配团队精神、社会责任、整体利益市场经济下道德观念的二重性(两面性)市场经济的公共道德思考题A.我国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在他所著的《中国人的道德前景》一书中,有一则“分苹果”的故事,颇耐人寻味。故事是这样的:“甲乙二人分吃苹果。甲捷足先登,一手拿走了大的。乙甚为不快,责怪甲说:‘你怎么这样自私?’甲反问道:‘要是你先拿,你要哪一个呢?’乙答:‘我先拿小的那个。’甲答道:‘如此说来,我的拿法是完全符合你的愿望的。’”由这则故事,茅先生推导出一个结论:“先人后己和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一类的要求包含着逻辑上的矛盾,不可能成为真正得以实施的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刚接触到这些观点,首先产生一个本能的反应:我们视为法宝天天宣传的东西难道错了?细细读来,方才领悟:就整个社会来说,每个人既是他自己,又是别人眼中的别人。当“先人后己”的原则应用于他自己时,他应该后于别人考虑自己的利害得失;可是当同一个原则应用于别人时,他又成了别人,他的利益又应先于别人(另一个自己)得到考虑。这样同一个社会成员的利益究竟应该先于别人,还是应该后于别人,就陷入了矛盾。比如上面故事讲到的两人如果都“先人后己”,苹果将永远分不出去。君子国里的利益冲突18至19世纪之间,我国文学家李汝珍写了一本小说,名叫《镜花缘》。书里讲了一位叫唐敖的人,由于宦途受挫,跟随他的妻弟林之洋到海外去游历。途中经过了许多国家,见识了许多奇风异俗。他们经过的第一个国家就是“君子国”。君子国里的人,个个都以自己吃亏让人得利为乐事。小说的第十一回里描写了君子国里一名隶卒(在衙门里当差的小兵,作者有意用隶卒作例,因为隶卒有点特权,往往欺侮百姓)买物的情况:隶卒……手中拿着货物道:“老兄如此高货,却讨恁般低价,教小弟买去,如何能安!务求将价加增,方好遵教。若再过谦,那是有意赏光不肯交易了。”卖货人答道:“既承照顾,敢不仰体!但适才妄讨大价,已觉厚颜,不意老兄反说货高价贱,岂不更教小弟惭愧?况货并非‘言无二价’,其中颇有虚头。俗云‘漫天要价。就地还钱’。今老兄不但不减,反要增加,如此克己,只好请到别家交易,小弟实难遵命。”只听隶卒又说道:“老兄以高货讨贱价,反说小弟克己,岂不失了‘忠恕之道’?凡事总要彼此无欺,方为公允。试问哪个腹中无算盘?小弟又安能受人之愚哩。”谈了许久,卖货人执意不增。隶卒赌气,照数讨价拿了一半货物。刚要举步,卖货人哪里肯依,只说“价多货少”拦住不放。路旁走过两个老翁,作好作歹,从公评定,令隶卒照价拿了八折货物,这才交易而去。接着小说又描写了另一笔交易。这笔交易中的买方认为货色鲜美索价太低,而卖方则坚持自己的货色既欠新鲜,又属平常。最后成交时买者尽挑了次等货物,引起公众议论,说买者欺人不公。买方只好将上等货与下等货各携一半而去。第三笔交易的双方是在银子的成色和分量上发生了争执。付银的一方硬说自己的银子成色欠佳,分量不足。而收银的一方则嫌成色超标,戥头又过高。无奈付银人已走远,收银人只好将他觉得多收的银子称出,送给了过路的乞丐。小说中关于君子国的描写,有两点值得我们思考。第一,双方让利和双方争利都会引起争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争论,都是由各方偏袒自己的利益引起的。因此。我们常常错误地认为,如果关心别人的利益胜过关心自己的利益,争论就不会发生。而君子国里发生的事情,说明了以别人的利益作为自己行动的原则同样会引起争论,结果我们仍然得不到一个和谐、协调的社会。进一步的观察还可以发现,在现实世界的商业往来中,虽然双方都以牟利为目的,但通过讨价还价可以达到互利。B.某学雷锋日,某人到街上义务补锅,不一会儿排起一长队,每人手里一个破锅。我国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在他的《中国人的道德前景》中举了一个很好的例子:“一位学雷锋的好心人义务为附近群众修理锅碗瓢盆,于是在他的面前排起了几十个人的长队,每个人手里拿着一个破损待修的器皿。”这种学雷锋的后果不是培养了更多学雷锋的人,而是培养了几十名拣便宜的人。如果从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考虑,它还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降低了社会经济效益。时代变了,我们今天的时代,是一个道德与法制的时代,雷锋精神的合理成分都已经在人们的道德选择中体现出来了,不需要特意加上一个“雷锋精神”的标签;在法制时代,“法不禁止即自由”,不但法律没有规定人要“无私奉献”和“无限忠诚”,而且还要求公民理性抉择,还规定了公民的求偿权。我们今天的时代,是一个市场经济的时代,市场经济强调竞争、效率和经济效益,一味地“无私奉献”和“无限忠诚”恰恰是与市场经济相悖的。五、企业管理伦理如何建设企业必须努力提高经济效益企业不能不当谋利企业伦理有助于企业获利建设需把握的原则(义利兼顾、质量信誉、竞争协作)第五章管理伦理的普遍原则*同一社会中的不同阶级,不同国家和地区,都存在一些共同性的道德准则,比如不偷盗、守望相助、探索真理、保护环境。在管理伦理上则体现为民主、效率、公平、人道等。一、功利主义与人文精神-趋乐避苦,个人利益是根本-物本管理:对人的机械化和资本化-人性的解放、文明的进步-人本管理:个人-企业-社会相辅相成、和谐发展-并重,无高下。口袋与脑袋,物质与精神,一起抓。从富士康员工跳楼悲剧中痛定思痛,真正清醒地认识到以人为本是我们企业管理的“秘密武器”!我们应该建设无形的“天网、地网、防护网”,那就是构筑和谐美满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让人们真切地感受到无比温暖的人文关怀。具体地说,第一,请专家进行组织气候调查与分析,从企业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文化环境的各个方面进行科学的、客观的调查和分析,寻找薄弱环节和管理漏洞,然后对症下药;第二,请专业机构进行员工满意度调查。要彻底搞清楚员工对工作本身、对工作环境、对工资待遇、对人际关系、对企业文化是否满意,以及有什么建议,然后分清轻重缓急逐步加以解决;第三,引进国外比较成熟的心理治疗办法,开展员工帮助计划。增大物质福利,加强工会的作用等,都会缓解上述问题。而流行于发达国家的员工帮助计划(EAP)管理新技术,则以一种制度化和法制化的建设,使职场压力管理成为一种可以使企业人心趋稳、处变不惊和众志成城的有效举措。它是由企业为员工设置的一套系统的、长期的福利与支持项目。通过专业人员对组织的诊断、建议和对员工及其直系亲人提供的专业指导、培训和咨询,旨在帮助解决员工及其家庭成员的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提高员工在企业中的工作绩效。不管师级还是员级,只要是和生产有关的一律每天工作12个小时。全年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