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主义-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解构主义汇报人:Anne目录1.概述2.产生背景3.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弗兰克·盖里(FrankOwenGehry)彼得·艾森曼(PeterEisenman)伯纳德·屈米(BernardTschumi)丹尼尔·里伯斯金(DanielLibeskind)4.启示21.概述3•解构主义最早是一种哲学理论,起缘于20世纪60年代的法国,由哲学家雅克·德里达基于对语言学中的结构主义的批判而提出,成为当代西方倡导的一种哲学思想。•20世纪80年代,成为一种设计风格。•无绝对权威,是个人的、非中心的恒变的、没有预定的设计,主张多元,主张模糊,这是解构主义的精神实质。•解构主义是对现代主义正统原则和标准批判地加以继承,运用现代主义的语汇,却颠倒、重构各种既有语汇之间的关系,从逻辑上否定传统的基本设计原则(美学、力学、功能),由此产生新的意义。用分解的观念,强调打碎,叠加,重组,重视个体,部件本身,反对总体统一而创造出支离破碎和不确定感。4•19世纪末,尼采宣称“上帝死了”,并要求“重估一切价值”。他的叛逆思想从此对西方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一股质疑理性、颠覆传统的思潮,尼采哲学成为解构主义的思想渊源之一。另外两股启迪和滋养了解构主义的重要思想运动,分别是海德格尔的现象学以及欧洲左派批判理论。•1968年,一场激进学生运动席卷整个欧美资本主义世界。在法国,抗议运动被称作“五月风暴”。可悲的是,这场轰轰烈烈的革命昙花一现,转眼即逝。在随之而来的郁闷年代里,激进学者难以压抑的革命激情被迫转向学术思想深层的拆解工作。不妨说,他们明知资本主义根深蒂固、难以摇撼,却偏要去破坏瓦解它所依赖的强大发达的各种基础,从它的语言、信仰、机构、制度,直到学术规范与权力网络。•解构主义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为了反对形而上学、逻各斯中心,乃至一切封闭僵硬的体系,解构运动大力宣扬主体消散、意义延异、能指自由。换言之,它强调语言和思想的自由嬉戏,哪怕这种自由仅仅是一曲“带着镣铐的舞蹈”。2.产生背景•雅克·德里达(JacquesDerrida,1930~2004)当代法国哲学家、符号学家、文艺理论家和美学家,解构主义思潮创始人。他不满于西方几千年来贯穿至今的哲学思想,对那种传统的不容置疑的哲学信念发起挑战,对自柏拉图以来的西方形而上学传统大加责难。他的核心理论是对于结构本身的反感,认为符号本身已能够反映真实,对于单独个体的研究比对于整体结构的研究更重要。52.产生背景——解构主义领袖——62.产生背景•解构主义是在现代主义面临危机,而后现代主义一方面被某些设计家所厌恶,另一方面被商业主义滥用,因而没有办法对控制设计三、四十年之久的现代主义-国际主义起到取而代之的作用时,作为一个后现代时期的设计探索形式之一而产生的。在建筑上最先开始,重要的代表人物有FrankGehry,BernardTschumi,PeterEisenman,ZahaHadid,DanielLiberskind,CoopHimmelblau等人。其中影响最大的是FrankGehry,他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解构主义的建筑设计家。73.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弗兰克·盖里•弗兰克·盖里(FrankOwenGehry,1929~)当代著名的解构主义建筑师,生于加拿大多伦多的一个犹太人家庭,17岁后移民美国加利福尼亚,以设计具有奇特不规则曲线、造型雕塑般外观的建筑而著称。被誉为“建筑界的毕加索”。•代表实例:•维特拉家具设计博物馆(1987-1988),毕尔巴鄂古根汉姆博物馆(1993-1997),洛杉矶迪斯尼音乐中心(1998-2003)。83.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弗兰克·盖里•盖里关于解构主义的思想•盖里的设计即把完整的现代主义、结构主义建筑整体打破,然后重新组合,形成一种所谓“完整”的空间和形态,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个人特征•他通常使用多角平面、倾斜的结构、倒转的形式以及多种物质形式并将视觉效应运用到图样中去。盖里使用断裂的几何图形以打破传统习俗,对他而言,断裂意味着探索一种不明确的社会秩序。在许多实例中,盖里将形式脱离于功能,所建立的不是一种整体的建筑结构,而是一种成功的想法和抽象的城市机构。在很多时候,他把建筑工作当成雕刻一样对待,这种三位结构图通过集中处理就拥有了多种形式。93.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弗兰克·盖里维特拉家具博物馆维特拉家具博物馆是盖里的一个重要作品,具有鲜明的解构主义特征:重视结构的基本部件,认为基本部件本身就具有表现的特征,完整性不在于建筑本身总体风格的统一,而在于部件个体的充分表达。103.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弗兰克·盖里维特拉家具设计博物馆的外观,像是由许多小型建筑或不同建筑元素随意拼合的即兴表演。看似自由到极致的造形实际上脱胎于一个很常规的平面,各房间在空间上彼此联系,使室内空间能彼此渗透交流。白色抹灰的墙面、金属板的屋顶等,结合看似残破、片断、舞动的形体塑造了一个“可进入的雕塑”般的建筑。它继承了表现主义建筑的传统,以丰富的空间设计,独特的光线组织,以及精确的施工营造了解构的氛围。在室内到处都有使人惊奇的景观和奇特的光照。113.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弗兰克·盖里古根海姆艺术博物馆古根海姆博物馆位于西班牙城市毕尔巴鄂。整个结构体由盖里设计。博物馆在建材方面使用玻璃、钢和石灰岩,部分表面还包覆钛金属,与该市长久以来的造船业传统遥相呼应。123.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弗兰克·盖里博物馆集中了他后期的解构主义的思想,整个建筑在河边,采用了弯曲、扭曲、变形、有机状、各种材料混合拼用等等手法,体积庞大,形体古怪。133.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弗兰克·盖里都是运用金属的材质,扭曲的外形进行设计,达到表象的形似性,更加诠释了解构主义思想。•他设计这个建筑后,城市开始重新兴旺,很多人去毕尔巴鄂旅游专门为了看这个博物馆143.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弗兰克·盖里153.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弗兰克·盖里•内部,所有面也是歪的、扭的,找不到一个有规律的东西,•采光好,理性的随意163.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弗兰克·盖里173.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弗兰克·盖里183.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弗兰克·盖里洛杉矶迪斯尼音乐中心既像数艘在大海上扬帆破浪的帆船,又似外星人的雕塑,经历16年用巨型银色钢块堆彻波折,沃尔特·迪斯尼音乐厅20日在洛杉矶市中心正式落成。这座超现代的大型建筑即将成为洛杉矶爱乐乐团的新家,它将以其动人心魄的独特外表成为洛杉矶的新地标。193.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弗兰克·盖里洛杉矶迪斯尼音乐中心体现了盖里的设计思想:即把完整的现代主义、结构主义建筑整体打破,然后重新组合,形成一种所谓“完整”的空间和形态,具有鲜明的个人特征203.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彼得·艾森曼•彼得·艾森曼(PeterEisenman,1932~)•生于纽约,在康奈尔大学获建筑学学士学位,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建筑硕士学位,在剑桥大学获博士学位。曾先后在剑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哈佛大学等校在任教,并主编“反对派”杂志Oppositions。1980年自行开业,他的作品多次获奖。•代表实例:俄亥俄州立大学韦克斯纳视觉艺术中心(1985-1989),哥伦布会议中心(1989-1992),欧洲被屠杀犹太人纪念碑213.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彼得·艾森曼•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期,善于理论建树的艾森曼转向了对解构主义的关注,德里达,巴特尔等人的理论成为他在批判中形成更深刻的解构主义建筑学说的强有力支柱•艾森曼认为,后现代时期“已不再有对原初形式的信仰,也没有对原初形式的信仰”,这样,形式和功能不再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形式的意义也与功能、美学没有直接的联系。总之建筑并不存在原始价值。•建筑评论家菲利普·朱迪狄欧(PhilipJodidio)曾经问过艾森曼类似的问题“当你自己在建筑中时,你不希望空间很舒服吗?”艾森曼回答说进入他的作品“第一感觉可能是不舒服,然后会觉得迷失方向。”他希望通过这种不舒适的感觉唤起人们对建筑的关注。“当你感觉舒服时,你会开始忽视空间;在你感觉舒服的地方就意味着忽视建筑。”•埃森曼认为设计的过程就是要排除个人和文化的因素,建筑形式只是一套符号,是由建筑自身的逻辑关系演变而来,他强调建筑是一个过程而非结果艾森曼关于解构主义的思想223.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彼得·艾森曼俄亥俄州立大学韦克斯纳视觉艺术中心该中心可以被形容为非建筑或一个考古工程,其基本元素是脚手架和景观美化233.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彼得·艾森曼243.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彼得·艾森曼网格结构的变异,导致原本规则的网格中出现模糊空间,空间显得密集、狭窄、深邃、变化多端,人在任何一处的感受都是多层次的,造就了一个消逝和反思的场所,亦即回忆。253.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彼得·艾森曼哥伦布会议中心俯视之下的哥伦布市会议中心,仿佛是11条彼此交错相插的货运车箱。这种造型打破公共建筑物的非圆既方的传统样式,不规则几何体之间的拼接组合是解构主义的突出特征。263.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彼得·艾森曼建筑设计还解决了会展中心设计中长期存在的参观线路的清晰问题。各种不同的建筑形式十分明确地区分了各个展区和大厅。273.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彼得·艾森曼整个建筑是由很多个相互依赖、形成独立的结构组成,无论是立面还是总体,无论是外部装饰细节还是室内设计,都强烈表现出精心处理出来的分离感和破碎感。283.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彼得·艾森曼欧洲被屠杀犹太人纪念碑入手点不是象征感,也不是纪念意义,而是一种有构成感的几何体块所造成的秩序感,在具有有效部分的真实世界和无法读解的玄想之间徘徊293.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彼得·艾森曼•安放了2711块混凝土板,在一个斜坡上以网格图形排列。•用一套网格的定位系统、一种色调和动态的观念——而不是传统的尺度、空间区域的划分——完全颠覆了建筑的经典模式。•原有秩序因人为因素而远离人类。营造了心神不安缠扰不清的气氛。没有使用任何象征主义对纪念碑传统观念的激烈手法•伯纳德·屈米(BernardTschumi,1944~)世界著名建筑评论家、设计师。出生于瑞士,毕业于苏黎世联邦工科大学,在美法两国之间工作与居住,长期担任哥伦比亚大学建筑学院院长。•代表实例:巴黎拉·维莱特公园(1982-1989)303.代表人物及其作品/伯纳德·屈米313.代表人物及其作品/伯纳德·屈米屈米关于解构主义的思想1982年,屈米在法国政府举办的,为纪念法国大革命200周年的巴黎十大建设工程之一拉维莱特公园的国际设计竞赛中夺魁,从此名声大振,成为解构主义的中心人物,拉维莱特公园也成了解构主义思潮的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从“分解”到“叠合”为处理拉维莱特公园开发计划的复杂性和不定性,屈米以“分解”的观念在公园用地上建立起三个结构系统:“面”系统,以一种表层结构来表达;“线”系统,用了许多连接线条和线性构件;“点”系统,精心设计了许多小型构筑物。“点”、“线”、“面”三个系统,还无法控制公园的整体结构。屈米将“点”系统上的10.8m见方的构筑物放置在一个间距为120m的方网格的交叉点上。构筑物形式各异,但红色却是唯一的保留颜色。在方网格有秩序地组织下,“点”系统及构筑物具有了决定整个公园结构的作用。至此,公园设计才由“分解”实现了三个迥然不同系统的“叠合”323.代表人物及其作品/伯纳德·屈米拉维莱特公园城市公园出现于19世纪中期。为了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减少城市污染,人们提出了将自然引入城市、以园林弥补城市之不足的观点。拉维列特公园便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诞生的作品。它位于巴黎东北角,是远离城市中心区的边缘地带,人口稠密而且大多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333.代表人物及其作品/伯纳德·屈米公园的总体设计:点线面343.代表人物及其作品/伯纳德·屈米为了要处理这个计划的不确定性与复杂性,又要掌握整个错综复杂的基地,屈米在公园放进几个层层铺设的建筑系统,每个系统都在公园中扮演一定的角色。353.代表人物及其作品/伯纳德·屈米在公园的总体设计上屈米强调了变化统一的原则。虽然各体系、各建筑要素和植物要素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反差,却完全统一在

1 / 4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