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必修3复习向导课前导学要点探究走近高考栏目导航考纲展示高频考点考纲解读稳态的生理意义(Ⅱ)☆☆☆理解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结合具体实例理解稳态的实质与意义第1、2节细胞生活的环境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复习向导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体液的组成及相互关系基础梳理2.内环境: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二、细胞外液的成分及理化性质1.成分比较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最主要区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2.理化性质(1)渗透压①概念: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②大小决定因素: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③主要决定因素: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在无机盐中含量占明显优势的离子是Na+和Cl-。(2)酸碱度①大小: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②稳定因素: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3)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3.作用: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思维激活】长期营养不良的病人会出现组织水肿,试分析其中原因。提示:长期营养不良的病人血浆蛋白含量降低,血浆的渗透压变小,吸水能力减弱,从而使组织液中水分子回流的速率降低,导致组织液中水分增多而出现组织水肿。三、稳态的概念和意义1.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2.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四、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和发展1.观点贝尔纳(法)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的调节坎农(美)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目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知识导图2.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内环境及各组分之间的关系问题引领:(1)内环境的成分主要包括哪些方面?(2)组织细胞、毛细血管壁细胞、毛细淋巴管壁细胞、血细胞、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分别是哪里?1.内环境的成分(1)内环境的成分分析内环境中存在的物质内环境中不存在的物质营养物质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血红蛋白、H2O2酶、呼吸氧化酶、解旋酶、DNA连接酶、RNA聚合酶等代谢废物CO2、尿素等其他物质激素、抗体、组织胺、递质、纤维蛋白原等要点探究探究点一细胞名称所处内环境组织细胞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组织液血细胞血浆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血浆(2)几种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举例2.血浆、组织液与淋巴的异同点比较(1)相同点: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除蛋白质含量外基本化学组成相同。(2)不同点①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浆位于血管内,组织液分布于组织细胞之间,淋巴分布于淋巴管内。②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存在于组织液中的是体内各组织细胞,存在于血浆中的是各种血细胞,存在于淋巴中的是淋巴细胞等。③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差异,如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很少。3.外界环境、内环境及细胞内液间的关系(1)识图(2)析图①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要经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吸收→循环系统的运输→组织液(或血浆和淋巴)才能进入细胞;②空气中的O2要经过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运输→组织液(或血浆和淋巴)才能进入细胞,CO2的排出途径正好相反;③代谢废物要经过内环境及循环系统的运输,到达肾脏、皮肤等器官以尿液或汗液的形式排出。(1)人体内所有细胞直接获取营养物质的场所都是内环境,不能直接从外界获取。如皮肤表皮细胞不能从空气中直接吸收利用O2而必须从组织液中获取。(2)CO2、O2浓度最高部位分别是组织细胞、肺泡;最低部位则相反,沿运输途径方向浓度依次降低,如O2浓度,血浆组织液,CO2则相反,因为气体通过自由扩散顺浓度差运输。【例1】(2011龙岩质检)如图是正常人体肝组织结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④组成的B.体液②中含有胰岛素、血浆蛋白、CO2等物质C.图中③④构成了肝细胞生存的直接内环境D.肾上腺、甲状腺、唾液腺产生的分泌物均直接排放到②中思维导引:1.观察图示,判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什么?2.内环境的组成成分主要包括哪些?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有哪些?3.不同组织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什么?解析:由图知①②③④分别为淋巴、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A项中内环境由①②③组成;B项中胰岛素、血浆蛋白、二氧化碳均为血浆的成分;C项中肝细胞生存的直接内环境是组织液;D项中肾上腺、甲状腺为内分泌腺,产生的分泌物直接排放到血浆中,唾液腺是外分泌腺,产生的分泌物由导管进入口腔。答案:B。【迁移应用】(2012湖南祁阳模拟)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A)A.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B.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C.蛋白质经消化被分解成氨基酸D.胰岛B细胞合成胰岛素解析: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胰岛B细胞合成胰岛素都发生在细胞内,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蛋白质的消化发生在消化道内,也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稳态问题引领:(1)影响渗透压的因素是什么?(2)导致组织水肿的原因有几方面?(3)生物体如何维持pH稳定?1.渗透压(1)渗透压的决定因素:血浆渗透压主要由无机盐和蛋白质决定,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以上是由Na+和Cl-决定的。(2)影响血浆渗透压的因素比较①血浆中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所以营养不良对血浆渗透压的影响较大。②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较高,对血浆渗透压的影响较大;由于血浆渗透压升高,使大脑皮层中渴觉中枢兴奋,所以糖尿病患者常常感觉口渴。(3)渗透压异常导致组织水肿组织水肿是在特殊情况下,组织液渗透压升高或血浆、细胞内液渗透压降低,使血浆、细胞内液中的水渗透到组织液中,导致水肿现象。其主要原因如下:探究点二2.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1)正常人血浆pH接近中性,为7.35~7.45。(2)维持因素:存在缓冲对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3)乳酸在人体内的代谢人剧烈运动后会产生乳酸,但对人体pH的影响不大,原因是:【例2】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用盐酸滴定等量人体血浆与0.9%的NaCl溶液时,两者的pH变化相同B.内环境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的C.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经常处于变动之中的,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思维导引:解析:内环境稳态是一种相对的稳定,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但都在适宜的范围内变动,这种动态平衡主要依靠神经-体液-免疫的调节,所以B、C项错误,D项正确。0.9%的NaCl溶液是人体血浆的等渗溶液,但血浆中还存在一些缓冲物质,可以对酸碱度的变化起缓冲作用,当用盐酸滴定等量人体血浆与0.9%的NaCl溶液时,血浆的pH变化没有0.9%的NaCl溶液的pH变化明显。答案:D。1.(2011年江苏高考)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D)A.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B.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C.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D.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解析:抗原与抗体结合发生在组织液中;内环境成分包括二氧化碳、水、无机盐、氧气、葡萄糖、核苷酸、氨基酸、尿素及尿酸等,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后进入组织液;组织液90%左右进入血浆,10%左右进入淋巴;血浆成分稳定、理化性质保持稳定时,机体会达到稳态。2.(2010年安徽高考)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D)A.内环境的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B.内环境是一个主要由H2PO4-/HPO42-构成的缓冲体系C.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解析:内环境的渗透压上升时会刺激下丘脑,使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增加。内环境缓冲体系主要由H2CO3和NaHCO3构成。细胞代谢在细胞内进行,内环境是细胞外液。机体可在一定范围内通过各器官和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内环境的成分及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3.(2010年江苏高考)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B)A.寒冷时出现寒颤B.从平原到高原,有的人出现肺水肿症状C.接受抗原刺激后,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D.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解析:内环境稳态包括内环境的物理、化学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能力。寒冷时出现寒颤是通过骨骼肌不自主的收缩产生热量维持体温恒定;接受抗原刺激后,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产生抗体用以清除抗原;饮水不足,内环境渗透压上升,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以维持渗透压平衡。出现肺水肿说明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从而导致组织液含量增多,故说明内环境稳态被破坏。点击进入课时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