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历史二轮提分突破课件:专题1_第1讲_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创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结束放映返回总目录第1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创新考点一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演变考点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考点三古代的选官制度防范一对历史概念理解不到位防范二对主干知识认识存在误区专题一、中国古代文明的演进与辉煌防范三对不同历史事件内在关系梳理不清I高考命题视角大考点小角度突破考点重点剖析易错混点补缺知识漏洞II考场失分防范命题角度一考查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内在联系命题角度二对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影响与评价命题角度一揭示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的内涵命题角度二古代中央官制的演变及趋势命题角度三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及趋势命题角度四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评价命题角度一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及趋势命题角度二对古代选官制度评价结束放映返回总目录I高考命题视角大考点小角度突破考点重点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演变考点一【典题1】(2013•浙江文综,14)以下是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①禅让制②分封制③世官制④宗法制【解析】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先秦时期政治制度的认识。由世系图可判断符合宗法制和分封制特征;在分封制和宗法制下官位是世袭的,③选项符合题意;①禅让制度是我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与题无关,故选D选项。解析审题角度释解命题角度一考查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内在联系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分封制与宗法制【角度释解】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也是分封制的原则;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体现。分封制和宗法制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核心,也是高考命题的高频点。命题多运用图文材料,从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内涵、特点及与后世社会遗存现象联系的角度进行综合考查。世官制结束放映返回总目录【对点突破】【突破1】(2013.北京顺义一模)《左传》:“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这段记载主要反映()A.宗法等级包括庶人和奴隶B.宗法制和分封制相互依存C.大宗和小宗之间无隶属关系D.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形成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奴隶社会的分封制与宗法制所建立等级秩序。关键信息是:“各有分亲,……下无觊觎”。A宗法等级不包括奴隶;C说法错误;D是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解析:由题干“亲属关系”“同心圆波”“愈远愈薄”,可知这是根据血缘嫡庶关系划分远近亲疏的制度。故选B。【突破2】(2013.长春一摸)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如同向水中丢石头形成的同心圆波——以“己”为中心,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这反应的是()A.“大同社会”的理想B.宗法观念C.“三纲五常”的原则D.分封制度☆高考命题视角——大考点小角度突破考点重点结束放映返回总目录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演变考点一【解析】“姓”在古代表示家族、血缘。我国奴隶社会,庶民无姓,有土有官爵者才有姓,所以只有贵族有姓,为百姓。春秋后半期,土地个人私有的地主阶级代替土地世袭的领主阶级兴起。宗法制逐渐破坏,百姓逐渐失去贵族的意义,社会地位与庶民相似。B项,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它的加强不会造成宗法制的衰落;C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和本题不符;井田制是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经济基础,它的推行只能加强宗法制,D项排除。命题角度二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影响与评价解析审题角度释解【典例2】(2013·广东文综,12)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的加强B.宗法制的衰落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D.井田制的推行审题干战国时期走向崩溃与题意无关战国时期瓦解【角度释解】宗法制巩固了分封制的等级秩序,有利于贵族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影响了古代社会结构以及人们日常生活和观念。分封制巩固和扩大了疆域,但诸侯较大的“独立性”,导致诸侯争霸。分封制和宗法制作为高考命题的高频点,其影响与评价是常考点,命题多运用图文材料,从分封制与后来郡县制、郡国并行制等对比及对后世社会遗存现象联系的角度进行综合考查。☆高考命题视角——大考点小角度突破考点重点结束放映返回总目录【对点突破】【突破3】(2013.陕西商洛期末)《尚书·大传》说:“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作礼乐,七年致政成王”。对材料中四年建侯卫、六年作礼乐解读正确的是()A.建侯卫就是实行郡国制,制作礼乐就是为了维护郡国制B.建侯卫就是实行分封制,制作礼乐是为了维护分封制形成的等级制度C.建侯卫就是推行宗法制,制作礼乐用来代替分封制D.建侯卫就是实行郡县制,制作礼乐是为了丰富周人的生活解析:郡国制是汉初,郡县制是秦朝,故首先排除A、D;“建侯卫”,侯即诸侯国,应是指分封制。礼乐是维护等级制度工具,故B正确解析:分析材料可知,宗法制可以“管摄天下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反映了宗法制具有维系社会安定的作用,本题选D项。【突破4】(2013.湖南师大附中月考)宋代程颢、程颐和张载都强调说,“管摄天下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须是明谱系、世族与立宗子法。”其主张都基于A.宗法观念有利于理学的传播B.宋朝的宗法观念淡薄C.宋朝有编订族谱的习惯D.宗法制具有维系社会安定的作用☆高考命题视角——大考点小角度突破考点重点结束放映返回总目录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演变考点一【考向感悟】分封制和宗法制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核心,也是高考命题的高频点。命题多运用图文材料,从分封制与宗法制内涵、特点及与后世社会遗存现象联系的角度,或者联系秦汉郡县制、郡国并行制、推恩令等制度进行综合考查。☆高考命题视角——大考点小角度突破考点重点结束放映返回总目录I高考命题视角大考点小角度突破考点重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考点二【典题1】(2012·课标全国,22)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这反映出当时()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惟命是从【解析】材料本身没有反映内阁职权的变化及内阁官员事务是否繁忙,故排除A、C两项;D项不准确,材料没有反映官员服从皇帝命令的信息;“惟揣摹此样本为急”体现了在清代僵化的政治体制下,官员拘泥规制的情形,故选B项解析审题角度释解命题角度一揭示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的内涵【角度释解】高考命题常会设置迷惑项来考查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的概念内涵。复习备考时,抓住“演变”,归纳区分不同历史时期中央强化皇权措施与加强对地方管辖的中央集权措施;从演变分析其趋势,透过趋势揭示演变的本质,从皇权与相权斗争的必然性、中央与地方的矛盾等认识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内涵。理解关键信息结束放映返回总目录【对点突破】【突破2】(2013.山东省实验中学四模)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B.官员众多,政务繁杂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D.化国为家,君权至上解析:材料反映“九卿”中有官员专门负责皇帝及其家属的饮食起居,这就反映出“家国一体”的观念,选择D项。解析:材料“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都反映了皇权至上和专制独裁,这一制度指皇帝制度。【突破1】(2013.杭州师大附中月考)《史记》中“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形容的是什么制度的特点()A.三公九卿制B.皇帝制度C.分封制D.郡县制☆高考命题视角——大考点小角度突破考点重点结束放映返回总目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考点二【典题2】(2013·重庆文综,5)《明史》记载,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由此表明,明朝内阁A.在明太祖时期已正式设立B.在明成祖时期开始参与国是C.大学士在明仁宗后是丞相D.大学士可正式统率六部百司【解析】由材料中可知,明太祖时,废中书省,权归六部,尽管设置了殿阁大学士,但没有说明其职责,故A错;C只是说仁宗时内阁有了票拟权,并没有说内阁大臣变成宰相,故C错;材料中根本没有涉及内阁和六部的关系,D不符合材料;而明成祖时,“简翰林院官直文渊阁,参与机务。”故B项符合。解析审题角度释解命题角度二古代中央官制的演变及趋势【角度释解】古代中央官制经历了从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到唐代的“三省六部制”,从宋代“二府三司”到明代“废除宰相,设内阁,权分六部”,再到清朝设“军机处”。需要把握其内容特点及影响认识。演变过程中相权被削弱和分割,直至被废除,皇权不断加强。题干佐证选项信息☆高考命题视角——大考点小角度突破考点重点结束放映返回总目录【对点突破】【突破4】(2013山西晋中联考)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批判》一书的内容中说:“这是一个帝国制度不断成熟、完善的过程,它表现为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秦创郡县制,汉因之;隋创科举制,唐因之;宋创义官制(义臣将兵制),明因之;明创阁臣制,清因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②奏朝开创的郡县制奠定了中国古代管理地方的基础③隋朝开始形成的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④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标志着内阁的出现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①②③④解析:②错误因为,郡县制在春秋战国时已经出现;④错误因为内阁的形成是在明成祖时期。解析:秦朝时期建立了三公九卿制,西汉时期继承了这一制度,因此题干中说“是一个大变动”,唐朝时期建立了三省六部制,中央集权制成熟,也是一个大变动。【突破3】(2013江门调研)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材料中两次“大变动”分别指的是()A.九品中正制、科举制B.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C.郡县制、行省制D.三省六部制、内阁制☆高考命题视角——大考点小角度突破考点重点结束放映返回总目录【典题3】(2013·山东文综,11)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A.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B.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C.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D.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考点二【解析】题干的限定条件是“自秦汉至宋元”。该时期,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地方越来越缺乏自主性,A正确;自秦朝起国家最高权力就在皇帝手中,排除B;宋元时期宰相仍处于国家权力中心,并没有“退出权力中心”,C不符合史实;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在在秦朝时已被打破,D错误。解析审题角度释解命题角度三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及趋势【角度释解】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趋势:西周盛行分封制,秦朝为郡县制取代,西汉实行郡国并行制,元朝实行行省制。郡县制在否定分封制的基础上确立和发展,对后世影响深远;行省制有利于民族交流和国家统一,为我国明清以后的的地方行政区划初步奠定了基础。审题干信息符合演变特征不符合中央集权制特点表述错误无法体现总体趋势☆高考命题视角——大考点小角度突破考点重点结束放映返回总目录【对点突破】【突破6】(2013湖南雅礼中学月考)下表反应出的主要问题是解析:从秦到汉是两级到三级,而到隋又回到两级,再到唐又出现三级,说明中央集权有强也有弱,故D正确。解析:从材料“新型国家之职”、‘正在使人人直属于国’获得信息。‘正在使人人直属于国’说明中央加强对地方管理。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形成垂直管理体系,故D正确。A、C不是加强地方管理,可以排除,B项分封制造成地方权利过大,不能体现‘正在使人人直属于国’。【突破5】(2013.陕西三模)“(某制度)所代表的新型国家之职,‘正在使人人直属于国’。”这一制度指的是()A.宗法制B.分封制C.皇帝制D.郡县制☆高考命题视角——大考点小角度突破考点重点A.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B.古代王朝执

1 / 2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