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中药鉴定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第一节中药鉴定学的定义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科学。中药鉴定学的研究方法和内容中药鉴定学的研究方法和内容是:在继承祖国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系统地整理和研究中药的历史、来源、品种形态、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建立规范化的质量标准以及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简而言之,就是一门对中药进行“保质、寻新、整理、提高”的学科。1、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发掘祖国药学遗产2、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3、研究和制定中药规范化质量标准4、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第二节中药鉴定学的任务一、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发掘祖国药学遗产中药的品种问题直接关系到中药的质量,品种正确是保证中药质量的前提。如何确定中药的正品,成为中药研究工作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由于历史等诸多原因,使中药材品种混乱和复杂现象严重,其主要原因是:1、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现象普遍存在。2、本草记载不详,造成后世品种混乱。如《本草经集注》载:“白头翁处处有之,近根处有白茸,状如白头老翁,故以为名。”所以从古到今就有多种根部有白毛茸的植物混作白头翁,这就造成了白头翁药材来源达20种以上,分属于毛茛科、蔷薇科、石竹科、菊科等不同科的植物。3、有的品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品种发生了变迁。如始载于《名医别录》的白附子历代本草均为毛莨科植物黄花乌头的块根,而近代全国绝大部分地区用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块根作白附子用,两者疗效不同,如何变迁的,尚待深入研究。4、一药多基原情况较为普遍。《中国药典》2000年版收载的常用中药不少来源于2个、3个、4个、5个甚至6个种(如石决明),有的中医药甚至来源于不同科(如小通草等)或同科不同属(如老鹳草、水蛭等)的数种动、植物,造成中药质量控制困难。中药品种的的考证与整理工作对澄清中药品种混乱,力求达到一物一名,一名一物,从源头上保证中药质量,达到品种正确,质量优良、稳定、可控,以及继承与发掘祖国医药学遗产,开发新药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用价值。二、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中药的真、伪、优、劣,即指中药品种的真假和质量的好坏。“真”,即正品。凡是国家药品标准所收载的中药均为正品;“伪”,即伪品,凡是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中药的品种以及以非药品冒充中药或以它种药品冒充正品的均为伪品。“优”,即质量优良,是指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质量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中药;“劣”,即劣药,是指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质量规定的中药。中药品种不真或质量低劣,会造成科研成果、药品生产和临床疗效的失败,轻则造成经济损失,重则误病害人,对此,李时珍早就有“一物有谬,便性命及之”的名言。(一)中药材及饮片的鉴定1、误种、误采、误收、误售、误用。2、一些名称相近或外形相似或基原相近的品种之间产生混乱。3、个别人有意作假,以假充真。影响中药质量的主要因素有:1、栽培条件栽培条件不当,黄芪木质化程度增高,栽培的防风分枝等。2、采收加工不同的采收期和不同的加工方法,使有效成分的种类或含量不同。如茵陈,过去只用幼苗,后来通过研究发现,茵陈的三个主要利胆有效成分以秋季的花前期和花果期含量为高,为此,药典规定茵陈有两个采收期,春季幼苗高6~10cm时或秋季花蕾长成时采收,前者称“绵茵陈”,后者称“茵陈蒿”。金银花采用阴干、晒干和蒸后晒干,绿原酸的含量不同,以蒸晒法加工者含量高。3、产地同种药材,产地不同,质量不尽相同,如广藿香,广州石牌的广藿香气较香醇,含挥发油虽较少,但广藿香酮的含量却较高;而海南省产的广藿香,气较辛浊,挥发油含量虽高,但广藿香酮的含量却甚微。4、贮藏时间如荆芥的挥发油含量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减少;新鲜细辛的镇咳作用强,当贮存6个月后则无镇咳作用。贮藏不当会收起霉变、走油、风化等。5、运输运输中如受到有害物质污染,必然影响质量。6、非药用部位超标沉香掺入大量不含树脂的木材、山茱萸掺入大量果核等。7、人为掺假薏苡仁中掺入高粱米,红花中掺入细红沙或细锯末,海马腹中填入鱼粉,冬虫夏草中插入铁丝等。8、个别是药材经提取部分成分后再流入市场如人参、西洋参、三七、五味子、黄柏等。(二)中成药的鉴定《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收载中药成方制剂458种,但全国药厂生产的中药制剂已超过5000种。中成药的鉴定方法同中药材一样,主要包括性状、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目前《中国药典》对中成药鉴定常用的鉴别方法有显微镜鉴别,已成为控制中成药质量行之有效的常规方法和质量标准内容之一。用薄层色谱法进行定性鉴别,以色谱法和光谱法为主进行含量测定这部内容我们将在第二讲中细述。三、研究和制定中药规范化质量标准中药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民健康与生命安危,制定中药规范化的质量标准是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稳定、可控,促进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关键。凡正式批准生产的中药(包括药材、饮片及中成药)都要制定质量标准。中药标准是国家对中药质量及其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监督管理的技术依据,是中药生产、经营、使用、检验和临督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中药质量标准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的质量标准,要求中药的来源和处方要固定,采收加工炮制方法和生产工艺要固定,临床疗效要确定,对有害物质要限量检查,对有效成分或有效物质群有定性鉴别的含量测定等。中药质量控制标准有:GLP: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CP: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质量管理规范四、寻找和扩大新药源(一)中药的资源中药资源包括药用植物、动物和矿物资源。又分为天然中药资源和人工、栽培或饲养的药用植物、动物资源。据全国在药资源普查表明:我国现有中药资源达12807种,在这些种类中,传统中药约1200种,其中常用药约500余种,民族药1500~2000种,其余为民间草药。丰富的天然资源是中药材的主要来源之一。我国经营的商品中药材中,野生药材品种约占总数的80%以上,约占收购量的60%。许多药材在特定的生产区域,由于适宜的气候、土壤、水质和多年来优良的种植方法,使其优质而高产,疗效卓著,且产销历史悠久,称为道地药材。据初步统计,全国的道地药材约有200种。如四川的黄连、附子、川芎,云南的三七,甘肃的当归、大黄,宁夏的枸杞子,内蒙古的黄芪,吉林的鹿茸、人参,辽宁的细辛、五味子,山西的党参,河南的地黄、牛膝,山东的北沙参、金银花,江苏的薄荷,安徽的牡丹皮,浙江的玄参、浙贝母,福建的泽泻,广东的砂仁,广西蛤蚧都是历史悠久、全国著名的道地药材,有的在世界上也享有盛名。据统计,栽培与饲养的药材品种约占总数的20%占收购总量的40%。(二)中药资源的保护我国政府于1984年发布了第一批《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共收载植物354种;1987年发布了第二批《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共收载植物约400种;同年公布了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制定了第一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名录》;1989年又公布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现在全国各地建立的植物、动物自然保护区己达近千处。同时开展野生中药变家种、家养或进行野生抚育;建立中药种质资源库;并应用新技术、新方法对中药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建立中药材现代化产业基地,是实现中药材标准化、现代化,实现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三)寻找和扩大新药源在保护和合理开发中药资源的基础上,积极寻找和扩大新药源也是中药鉴定学的任务之一。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方法有:1、进行全国性药源普查,寻找新的中药资源。如通过多次全国性药源普查,发现了不少野生中药资源和某些进口药材的国产品种资源,如新疆的阿魏、紫草、贝母;西藏的胡黄连;云南的诃子、马钱子;广西的安息香;海南的大风子、降香等。2、根据生物的亲缘关系寻找新的药源。如根据商品调查,作金银花的忍冬属植物有十多种,有效成分绿原酸的含量种间差别校大,如灰毡毛忍冬和红腺忍冬的花蕾含量较高,前者达12%,后者达10%左右,比山东的正品金银花还高,现己将红腺忍冬载入《中国药典》2000版。4、以有效成分为线索,寻找和扩大新药源。麝香酮是麝香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麝鼠香中含有麝香酮,灵猫香中含有与天然麝香相似的化学成分,且具相似的药理作用,可能成为麝香的代用品。抗肝炎有效成分齐墩果酸在工业生产上的原料主要是五加科植物几种楤木的皮、叶和果实,其含量均在3.6%以下,但在曲莲和雪胆的块根中,齐墩果酸提取率高达7%~9.5%,是较好的新药源。5、以药理筛选结合临床疗效寻找和扩大新药源。如在抗肿瘤药的药理筛选中发现唐松草新碱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后从10种东北产唐草属植物里找到展枝唐松草,其中根中唐松草新碱的含量最高可达1.36%。6、从古本草中寻找或探索老药新用途。古本草中还有不少品种现今未使用,有些多来源的品种现今只用了一、二种或古今用药不同,若能进行认真考证,一定能发掘出有用的新资源种类。7、以新技术、新方法扩大新药源。如杜仲、黄柏、厚朴等皮类中药的环剥技术,麝的家养和活麝取香,黑熊家养和引流熊胆汁,人工牛黄的研制,人参、紫草、三七、延胡索等的组织培养等等。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如细胞工程、基因工程技术生产有效成分,近年来已取得不少新进展,如水蛭素基因工程、羚羊角蛋白质基因工程等,为减轻中药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和破坏,获得有效成分高含量的中药开辟了新途径。目前还有以临床疗效为依据,用高含量筛选技术寻找新药的方法。五、近代中药鉴定学的发展(一)中医学院的建立和中药鉴定学的诞生(二)国家为中药鉴定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五、近代中药鉴定学的发展3、中药鉴定研究方法和技术不断提高:(1)本草考证(2)基原鉴定(3)性状鉴定(4)显微鉴定(5)理化鉴定第三节中药的来源、产地采收与加工一、中药的来源与产地(一)中药的来源中药多源于天然的植物、动物和矿物三种物质。此外,部分品种要靠家种、驯养、加工炮制或进口而来。前者为天然或野生物质来源,后者为生产性来源。1、天然物质来源:a、多是源自野生植物的某些部位。如人参、西洋参、三七、巴戟天用根;白术、山药用根茎;川贝母、平贝母用鳞茎;桑白皮用根皮;天麻用块茎;肉桂、厚朴用树皮;钩藤、鸡血藤用茎枝;桑叶、布渣叶用叶;金银花、菊花、红花用花;山楂、八角茴香、砂仁、草豆蔻用果实;桃仁、决明子用种子等等。b、部分源自野生动物的各部分。如羚羊角、水牛角用角;猴用其骨;熊用其胆;剌猬用皮;穿山甲用鳞甲;蛤蚧用其身及尾;麝香用体内分泌物等等,还有源自动物的病理产物如牛黄即为牛胆的结石。c、少部分源于天然矿物。如朱砂、硫磺、磁石、自然铜、石膏等。2、生产性来源:a、家种或驯养的中药材。由于野生中药材供不应求,因此部分中药靠家种、驯养以弥补不足。家种的如当归、党参、金银花、白术、川芎、山药等;驯养的如鹿茸、珍珠等。b、加工炮制后形成的中药材。如淡豆豉用粮食黑豆经发酵而成;阿胶用驴皮炮制而成,此外如鹿角胶、冰片、珍珠层粉、八角茴香油等均是加工炮制生产而成的中药材。c、此外,部分中药由人工合成如人工牛黄以牛、羊、猪胆汁人工合成,亦有从矿物冶炼而成如红升丹、黄升丹、白降丹等。(二)中药的产地中药材的生长与分布和气候环境密切相关。我国幅员辽阔,气候环境千差万别,从而孕育成千上万品类不同的中药材,形成中药材有规律性的资源分布。现将分布于四川、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各省主要中药材分述如下:1、广东:广防已、广佛手、广陈皮、广藿香、砂仁、化橘红、巴戟天、山药、穿心莲、益智、金钱白花蛇、益母草、丁香、天花粉、鸡骨草、草豆蔻、石决明、海马、丁公藤、救必应、岗梅根、毛冬青、藕节、金樱子、高良姜、诃子、肉桂、龙利叶、剑花、珍珠、仙茅、金毛狗脊、芒果核、白花蛇舌草、檀香等。2、广西:肉桂、田七、山药、金银花、蛤蚧、罗汉果、八角茴香、山豆根、穿山甲、何首乌、琥珀、天花粉、郁金、沉香、龙胆、苦灯茶、白花蛇、

1 / 5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