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主题教学设计及其特色分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青海省互助县第一高级中学湛金花1主题教学设计及其特色分析《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把握诗歌基本内容,了解白居易和琵琶女两人身世的相似性;2、掌握诗歌的表达技巧,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3、欣赏诗中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4、背诵全文。教学重点:1、理解全诗大意,掌握重点字词;2、把握诗人的情感和诗歌的表达技巧;3、掌握诗人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教学难点:1、理解诗中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2、了解作者比喻的手法描写音乐的高超技法。教学思路:从诗前小序入手,小序中说“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本课教学围绕“斯人何言?因何而感?有何感?”这三个问题进行合作探究,进而串联全篇。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作者及创作背景、知人论世诵读诗歌、整体感知教学过程:一、导入: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唐宣宗二、新授(一)、作者简介、诗歌体裁(提前安排学生进行预习,由学生来完成)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中唐时期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白居易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反映劳动人民痛苦的诗篇,即被称为的“讽喻诗”。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青海省互助县第一高级中学湛金花2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琵琶行》(原作《琵琶引》)、《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行,又叫“歌行”,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名曲之一。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二)、写作背景白居易任左拾遗官职后,由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43岁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次年由于上书皇帝,言辞急切,被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先被贬为江州刺史,又被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写于第二年秋天。诗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遇共鸣自身天涯沦落的不幸。(三)诵读诗歌(听录音或教师范读、学生标注字音)(四)、讲析小序1、请学生朗读小序2、请学生概述小序的内容及作用。明确:诗前小序,共一百三十八字。扼要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概括了琵琶女的身世和作者的心情。小序的作用:说明了写这首长诗的原因和命名,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3、提出问题:斯人何言?(作业形式让学生课后深入文本解答)三、小结:这首叙事诗,主要记叙白居易贬谪江州时,在一个萧瑟的秋夜,送客浔阳江头,偶逢琵琶女,从其苦难的身世联想到自己政治上的坎坷失意,顿时触发了天涯沦落的痛苦心境,悲怆之意油然而生,他饱蘸满腹辛酸之泪,尽情倾述悲愤之情,写下了千古绝唱《琵琶行》。诗一问世,即广为传送,远扬塞外,直至今天,虽历时千载,仍传不衰。四、作业布置:熟读诗歌预习《新教材新学案》自主学习篇背诵第一段。五、教学反思:由于学生学习习惯较差,第一课时的学习主要以整体感知课文为主,学生预习情况不理想,今后的教学还是应当加强预习的检查,督促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整个课堂效率低下,怎样提高学生的预习效率,这个问题一定要思考。第二课时教学要点:青海省互助县第一高级中学湛金花3学生合作探究解答“斯人何言”这一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诗前小序已经较清楚地讲述了琵琶女和故事和自己的感受,为什么还要写成一首诗呢?写诗可以更好地抒情达意,给人以更深的感情共鸣,人物和故事更加形象感人。二、新授:1、“斯人何言?”斯人:琵琶女2、要回答这个问题,要从课文第几段找?第四段3、学生结合注释自己去翻译琵琶女自述经历:从受人追捧、嫉妒到独守空船三、课堂练习复述琵琶女的经历四、课堂小结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因为音乐,让他们演绎了一曲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在这个不朽的夜晚,浔阳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风,清冷的月光,飘飞的荻花,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诗人白居易也在这个不朽的夜晚,踏着湿漉漉的诗行,平平仄仄地走着,一路洒下两行滚烫的泪水,沾湿了历史的脸庞,永远都无法抹去。那琵琶曲究竟是怎样的人间仙乐呢?我们下节课继续。五、课后作业熟读课文,特别是要求背诵的段落。理清全文结构图,分析其诗人感情的变化第三课时教学要点:回答“作者感斯人言、因何而感?有何感?”这两个问题,结合创作背景梳理白居易、琵琶女二人的身世。把握作者情感。教学过程:一、复习:学生简要概括琵琶女的经历。二、新授(1).引导学生把握诗人与琵琶女的相似的命运(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己去概括,教师做必要的补充)1、《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叙了什么事?(引导学生回忆诗中内容大意)诗人谪居江州,月夜送客江边,巧遇琵琶女之事。青海省互助县第一高级中学湛金花42、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有何共同点?琵琶女和诗人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3、“沦落”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引导学生用原诗文回答,齐读相关诗句,感受“沦落”之情)(1)读序与第三节相关部分,了解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与心境。板书:当年:艳盖群芳,艺压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欢笑;而今:年老色衰,门前冷落,委身商人,独守空船。京倡→商妇失落、痛苦(2)读序、第一节与第四节相关部分,了解诗人的遭遇与心境。当年:诗酒流连,丝竹不绝,高朋满座,其乐融融;而今:谪居卧病,有酒无乐,送客惨别,其情凄凄。京官→谪官失落、痛苦4.“相逢何必曾相识”,是什么使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音乐(琵琶声)明确:同时天涯沦落人一个独守空船,借乐诉怨;一个送客江头,有酒无乐。一个善弹,一个善听,演绎出一出千古传诵的知音故事。(2)整体感知文中描写琵琶曲的语段1、学生齐读2、学生自读三、作业布置:1、背诵诗歌第二段2、完成《新教材新学案》P41训练落实篇1—7第四课时教学要点:赏析描写琵琶曲的语段,掌握其技巧;情景交融的画面美教学过程:一、导入:简单复习所学内容直接导入二、新授细读第二段鉴赏具体描写乐声的诗句1、诗人是用什么手法来描写乐声的?本课描写无形的音乐所运用的方法,学生根据第二段的诗句自己分析明确:(1)、诗人根据琵琶女演奏时琴声的高低缓急,把演奏过程分为若干个阶段,分而有合,写得跌宕起伏、收放自如,并在最高潮处戛然而止,干净利落,动人心魄。(2)、运用通感的表现手法,赋形于声,把对客观事物的描述转移到听者主观的感觉之中,启发联想,余韵无穷。(3)、使用了一连串形象而巧妙的比喻来描写虚渺飘忽、过耳即逝的无形音乐,仿佛在闻其声时能见其形,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青海省互助县第一高级中学湛金花5(4)、运用了侧面渲染烘托的手法,通过音乐效果的描写来烘托琴声的优美动听、深切感人。琵琶女在琵琶声中流露出了低沉、抑郁的情调,不得志的哀怨、悲愤之情,暗示了她悲惨的身世。2、三闻琵琶,为何“凄凄不似向前声”,诗人“泪湿青衫”?白居易的泪为何而洒?讨论明确:琵琶女听到诗人倾诉后,既悲自己的漂流沦落,又悲诗人的被贬遭际,所以乐声更凄悲;诗人由琵琶女的倾诉,想到自己的被贬,既悲琵琶女的悲凉身世,又悲自己的谪居荒僻之地,所以泪湿青衫。两人感情更加相通,达到了相融。3、课堂练笔用自己的语言还原白居易笔下的琵琶声,体会其写作的高妙之处。(写作用时十分钟,课堂展示5分钟)三、小结全篇写音乐三个回合:一闻乐,闻声不见人,情相触;再闻乐,见人再闻声,情相通;三闻乐,知人重闻声,情相融。琵琶声中塑造出诗人自身横遭贬谪、抑郁寡欢的形象,琵琶女漂流沦落、凄苦哀怨的形象。四、作业布置1.背诵全诗2.写一写你读《琵琶行》的感想五、教学反思:在《琵琶行》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前三课时的内容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较高,主要原因是问题简单,只要结合注释梳理字句即可回答,但在这个过程中忽略了重点字词的积累,这个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引起注意。第四课时的教学中,没有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白居易描写音乐的高妙之处,最主要的原因是自己对于课文第二段的把握不足,另外,以练笔形式呈现文中的音乐描写,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仅仅停留在翻译原文的水平,这个问题在以后的练笔中要注意,注重提示学生练笔不同于翻译。教学设计特色分析:《琵琶行》是人教版高一必修三第二单元的一篇叙事长诗,由于我所带的班级均为普通班,而且西部地区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与感悟水平总体较低,所以整个教学设计从内容上来看是以让学生把握诗歌内容、理解诗人情感为出发点的。另外,本课的教学设计在文言基础知识积累方面有很大的欠缺,这是气不足之处,以下就其设计特色方面对其进行分析:一、由浅入深、注重基础青海省互助县第一高级中学湛金花6本课的教学是围绕诗前小序中“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这一句来展开的,通过提出“斯人何言?因何而感?有何感?”这三个问题梳理全篇的内容,这是三个有梯度的问题,而非一味的通过简单的问题来吸引学生,如果一味的提出学生难以解答的问题,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课堂问题由浅入深,是根据学生的学情在教学设计中所做的必然选择,回答第一个问题,只需要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即可;而第二、第三个问题,则需要学生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结合创作背景及自身的思考才能解答;通过这样的设计,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结构、情感,更重要的是,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思考,提高其参与课堂的意识。在本课的教学中,学生要准确回答教师提出的三个问题,首先就必须仔细认真的结合课文注释去疏通文句的意义,这是一个学生主动探究并积累知识的过程,相比于传统语文课堂中文章组要由教师翻译,而学生仅仅只是被动接受知识这一模式来说,更有利于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积累。这也是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所获取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更有意义。一、注重学生的合作探究本课的教学设计理念之一就是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合作探究学习,从第一课时的作者简介、创作背景,到二、三课时的结合注释梳理文章内容并逐步回答问题,再到第三课时的课堂练笔并进行课堂展示,每一个环节,处处都体现出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所倡导的让学生学会与老师、同学合作、学会思考探究并解决问题的理念。如何让学生在课上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能力,最基础的一步是教师的备课程度,教师对课文熟悉的程度,对课文研磨的深度,对学生了解的程度,以及教师对学生的正确的引导。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中所坚持的理念也一如既往的贯彻在其中,大部分学生基本能够配合我的要求,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与同学合作,是自己的知识水平、思想水平、合作能力等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二、尊重学生自己对于文章的理解整体上能够把“以生为本”作为教学设计的主导。让学生在情感上获得丰收,学生们能够积极参与。但在抓文本上,明显不够,尽管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解读,但缺乏老师的有效调控和引导,课堂上对课文关键的句子段落的处理也不太理想。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定教,是现代教学思想的重要体现。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只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学生有着巨大的发展潜能,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逐渐形成独立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地发表自己对于三个问题的看法,面对意见有分歧的,鼓励、引导学生积极表达、交流,通过讨论来解决,这样的民主课堂,不仅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也在此基础上学会了尊重、合作,提高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在教学设计的第四课时,安排了对于课文第二段中音乐描写的课堂练笔,相比于老师将自己的理解以翻译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课堂练笔的形式有利于学生对文章形成自己的理解,而通过课堂展示练笔内容,不仅可以检查学生的练笔情况,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学生增加自信心,而对于练笔中错误的纠正更是可以促进学生的共同成长,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青海省互助县第一高级中学湛金花7作为一名新教师在教学的路上,还有很多问题需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