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说课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琵琶行白居易高一语文说课主题:如何在课堂教学上引导学生从题海中解救出来一说教材1.本课的地位、作用及教材分析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行”这种古代诗歌体裁;掌握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理清全文思路,熟读成诵。能力目标概括主旨;赏析这首诗的音乐美、意境美;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德育目标感受诗中音乐艺术之美,学会发现感受生活中的美。创新目标启发创造性想象;鼓励学生发表富于个性的审美感受3.教学重、难点赏析诗中的音乐描写;引导学生抓主旨句,品味其内涵。《琵琶行》是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它最大的艺术特点是用极富音乐性的语言摹写音乐形象。现在的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其实在几千年前诗人已经有了这种用文字去解读其他艺术的意识和高超技巧。《琵琶行》就是一篇音乐与文字,与作者的感情水乳交融的好文章。二、说学生高一学生特点知识结构已形成了一定的知识体系学习心理主体意识、参与意识更为强烈。认知能力已初步具备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能力三说教法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启发提问法讨论点拨法四、说学法学法指导朗读感知法探究拓展法品读鉴赏法第一节课第二节课第三节课小结琵琶行孺子解吟长恨曲胡人能诵琵琶篇唐宪宗挽白居易联板书设计五、教学过程作业枫叶四弦秋怅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下面这副对联涉及的人物是谁?涉及到什么事情?(一)导入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跟拥兵割据的藩镇吴元济有勾结的朝中重臣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白居易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上书请求缉捕凶手,终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五年后,宪宗去世,穆宗即位,才被调回长安。(二)背景(三)诵读第二节课:赏析行——古诗的一种体裁。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一:“古诗或名曰乐府,谓诗之可歌也。故乐府中有歌有谣,有吟有引,有行有曲。”宋赵德操《北窗炙果》卷上:“凡歌始发声,谓之引……既引矣,其声稍放焉,故谓之行。行者,其声行也。”1、介绍“行”2、赏析内容独自弹琵琶欣赏琵琶演奏琵琶感叹世态自述身世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为君翻作琵琶曲却坐促弦弦转急满座重闻皆掩泣诗人琵琶女送客闻琵琶[问题一]找出体现琵琶女感情的诗句,分析琵琶女弹奏出怎样的情绪变化?[问题二]诗人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现音乐之美?3、赏析音乐描写未成曲调先有情。似诉平生不得意。说尽心中无限事。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以情演曲琵琶女诗人以情绘声找出体现琵琶女感情的诗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女情绪上的变化低沉抑郁愁思急切愉悦忧愁暗恨艺术手法侧面烘托正面描写比喻通感诗人琵琶女浔江送客闻琵琶孤寂月夜弹琵琶江心聆听琵琶曲月夜弹奏琵琶曲同病相怜感慨多江心自叙身世苦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重闻琵琶皆掩泣同情歌女遭遇感伤身世时局双线结构虚实相生对比衬托深化主题第三节课:回顾复习概括分析写作特点•(1)结构严谨。全诗以人物为线索,歌女的身世是明线,诗人的感受是暗线,明线从现象反映主题,暗线则从本质上揭示主题。一明一暗,一虚一实,明暗相寸虚实相生。情绪表现波澜起伏,过渡自然。•(2)情景交融。善于运用环境描写来烘托气氛。•(3)音乐描写出色。是我国古典诗歌中描写音乐的绝唱。1、学习本课,同学们要了解“行”这种古代诗歌体裁。2、本课写作最精彩的部分是第二段的音乐描写。作者通过奇特的想象,运用比喻、通感等艺术手法描写音乐的美妙。3、本文诗眼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1、课堂作业:当堂背诵课文第二段。2、课外作业:听一首自已喜爱的乐曲,然后用形象的语言加以描写,不少于200字。3、研究性学习:把《琵琶行》同《李凭箜篌引》、《明湖居听书》作比较,看它们在音乐描写上有什么不同。板书设计《琵琶行》白居易秋江夜送客月夜弹琵琶月夜听琵琶歌女凄凉话身世诗人自述迁谪意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明线暗线开篇置景营造氛围结篇点题抒发感情谢谢大家!

1 / 2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