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通史弥补时空断点历史阶段通史线索历史特征先秦时期(17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先秦政治制度经历了原始社会的禅让制到西周的王位世袭制、王族内部宗法制、地方分封制再到战国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萌芽的演变历程血缘关系同政治隶属关系相结合;“家国一体”;等级森严,带有浓厚的宗族色彩;中央尚未建立起对地方的绝对集权秦汉至明清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1840年)秦朝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正式确立,经历了两汉时期继承和发展、魏晋隋唐时期的完善巩固、宋元时期的加强、明清时期空前强化的演变历程封建专制主义为核心,皇权至上、凸显人治和专制色彩;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是中央集权的基本矛盾之一,斗争的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是中央政府内部一对基本矛盾,斗争的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第1课时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江苏省考试说明】1.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①西周政权的建立与灭亡;②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③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①秦朝的统一;②皇帝制度;③中央官僚机构与郡县制;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西周政权的建立与灭亡(1)建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2)灭亡:西周末年,王室衰微。西部少数民族来犯,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1)分封制背景武王伐纣灭商建周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对象周王将子弟和功臣分封于各地做诸侯权力诸侯在封国内享有统治权义务诸侯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影响积极:①周的文化形式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②有利于稳定当时的统治秩序消极:后期出现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世袭(2)宗法制内容①宗法制按照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②周天子以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为天下的大宗;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诸侯对于天子为小宗,在本国则为大宗核心继承制结果由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血缘宗族关系嫡长子嫡长子1.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形成(1)背景①秦朝的统一: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国相继攻灭东方六国,建立秦王朝。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②拓展疆域措施北方:北击匈奴,收回河套地区,修筑长城和“”岭南:平定岭南,置郡实施军事镇守和行政管理“西南夷”地区:开辟“”,并在部分地区任命官吏影响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直道五尺道(2)内容中央政治制度皇帝制度秦王嬴政采用“”称号,自称“始皇帝”,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中央官制设立三公,即丞相,负责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太尉,主管军事;,负责监察系统。三公之下设九卿地方政治制度郡县制内容:①“郡”直属于,设郡守、郡尉、监御使等职官。②“县”隶属于郡,县下设“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特点:形成中央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意义: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皇帝御史大夫中央垂直管理官僚政治(3)意义:“大一统”政体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奠定了基本格局。2.汉承秦制:西汉王朝大体沿袭了秦王朝的官僚制度。1.分封制可归纳为“一、二、三、四”一个目的:巩固统治。两点内容:土地和人民。三个对象:王族、功臣和商朝旧贵族。四大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2.宗法制可归纳为“一、一、二”一个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一个核心:嫡长子继承制。两对关系:内部,大宗与小宗的相对关系;外部,与分封制的表里关系。西周的“封建”与古代的“封建主义”制度西周的“封建”是指周王对王族、功臣及古代帝王的后代进行分封,即“封邦建国”、“封建亲戚”。古代“封建主义”制度是一种社会形态,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可归纳为“一、一、二、二”一个核心:皇权至高无上。一个首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两对矛盾: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两层官职:中央:“三公九卿”;地方:郡县长官。区别“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是一种决策方式:指君主独自掌握政权,主要特征是皇帝的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如“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中央集权是一种政权组织形式:强调全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权力集中于中央,地方受命于中央。如,宋代对地方“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一、近五年江苏高考命题角度1.2009年第1题考查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2008年第1题考查郡县制与分封制的不同二、江苏历史1.分封制与吴国:西周时,在今江苏苏州封国为吴。吴国国境位于今苏皖两省长江以南部分,后扩张到苏皖两省全境及赣东北。2.目前珍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宜侯夨(zè)簋。该青铜器铭文中的“宜”即在今(江苏)丹徒一带。重难点一分封制的概念及影响1.封建的概念史料封邦建国,授民授疆土。——《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史料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导读:史料中的封邦建国充分说明了“封建”的含义。西周分封制也称封建制,即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是由周天子以土地和义务为纽带,对王室成员、贵族和功臣分封,建立诸侯国。2.分封制的影响(1)积极作用:西周初期,周王有较高的权威,对诸侯国有较强号召力和向心力,诸侯国对周王室起到拱卫作用,巩固了西周的统治,使西周成为地域空前的奴隶制国家。(2)消极作用:受封诸侯在其领地又有很大的权力和独立性,造成了春秋战国时期分裂割据的局面。(3)对后世影响:影响了中国封建社会中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皇族分封。【史料印证】重难点二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1)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体现:周天子以嫡长子世袭,其余诸子被分封为诸侯。在诸侯领地内,诸侯仍由嫡长子继承,其余诸子接受分封,成为卿大夫。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2)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纽带: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从而维护了政治统治的稳定。重难点三皇帝制度与中央官僚机构1.皇帝制度史料一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史料二(皇帝)总揽威权,柄不借下。——《太平御览》导读:史料说明皇帝制度具有:皇位世袭、皇帝至尊、皇权至上的特点。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与影响(1)特点史料“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主独制而天下无所制也”——《史记·秦始皇本纪》导读:从史料关键词句“一尊”、“主独制而天下无所制也”可看出皇帝至尊、皇权至上、皇帝专制独裁的特点,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的创立。(2)影响①积极:随着中央集权的建立,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中国成为当时世界大国。促进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影响深远。②消极: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化使人民处境日趋恶劣,阶级矛盾激化,给社会发展造成了极大破坏。1.识图图1烽火戏诸侯思考1: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历史故事,与哪一政治制度有关?提示:分封制。图2秦朝政府组织思考2: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从中央到地方,皇帝是如何做到把全国的一切大权都集中到自己手中的?提示:(1)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2)皇帝通过控制各级官吏的人事任免权,使地方权力集中于中央,中央权力集中于皇帝。2.读表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类别分封制郡县制建立基础血缘关系按地域划分传承制度世袭官吏由皇帝任免调动,官位概不世袭官吏权利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官吏只有俸禄,无封地与中央关系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绝对服从中央官员职责范围封地内有行政权,拥有土地管理权辖区内只行使行政管理权,对土地无管理权历史作用巩固了统治,但易发展为割据势力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思考3: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演变反映了怎样的发展趋势?提示: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主要反映了官吏任用原则由世袭到行政任命的变化,是政治改革的一大进步,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1.宗法制的内涵(1)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依据血缘关系的亲疏及嫡庶之别划分大宗和小宗。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关系。(2)从血缘上看是兄弟关系,从政治上看是从属关系,形成“家”、“国”一体的国家政权结构。2.宗法制的影响(1)对西周:确立了土地、财产、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证了贵族的特权;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了贵族间权力的争夺,稳定了统治。(2)对后世:影响了中国传统社会结构、日常生活观念。如修族谱、认祖归宗、重视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甚至是过分强调家庭本位和重视人情关系等。热点材料:台海网2012年10月4日讯,台湾前民进党主席谢长廷祭祖典礼安排在当天下午4点左右,在谢氏家庙举行,全部沿用闽南传统习俗,摆出了“猪头五牲”的丰盛供品敬献祖先,并行上香、奠酒、跪拜之礼。宗亲们在“五常堂”匾额上装饰了大红布条,并悬挂“宗枝衍长追源谒祖”的大红横幅。宗祠右侧墙上,挂上了谢长廷题写的“宝树同根”。思考:谢长廷突破政治上的差异回乡祭祖的根源是什么?提示:宗法观念。高考考什么从概念内涵、特征、本质、属性角度命题高考考过什么◆2012浙江文综:对分封制概念内涵的理解◆2010课标全国:郡县制“公天下”的特征◆2009广东单科:古代“封建社会”概念的内涵◆2009天津文综:宗法制的继承原则及特征【体验高考1】(2012·浙江文综,13)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①晋国是姬姓封国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题思路示范C春秋时期理解分封制的内涵“同姓不婚”、“秦晋可通婚”、“鲁晋不可婚”根据“同姓不婚”原则,晋燕为姬姓封国,不能通婚,②错本题为组合式选择题,采用“定项排除法”,含②的选项均排除高考再考什么【预测题1】华东师大历史学教授王家范在论及中国历史上的“郡县”和“封建”时说:“集权和分权是必难避开的两极,相反而相成……若仅执其一端,必偏执僵硬而丧失生机活力。”据此,作者认为()。A.“郡县”优于“封建”B.“郡县”和“封建”都有其合理性C.“封建”优于“郡县”D.“郡县”和“封建”矛盾无法调和解析根据题干,“郡县”和“封建”及“若仅执其一端,必偏执僵硬而丧失生机活力”,说明两者之间相反而相承,具有合理性。答案B高考考什么从历史起因、条件、规律、趋势、影响、意义角度命题高考考过什么◆2011课标全国:西周政治对秦汉统一的影响◆2011四川文综:秦汉时期社会的变动趋势◆2010广东文综:宗法制对传统观念的影响◆2010课标全国:分封制的深远影响【体验高考2】(2011·课标全国,24)董仲舒认为孔子著《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解题思路示范找出和“大一统”含义最相近的选项西周与秦汉时期西周与秦汉统一的历史联系董仲舒宣扬《春秋》是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大一统”局面而服务的C高考再考什么【预测题2】下图是《中国古代社会家庭关系示意图》,形成和维护图中社会家庭关系特征的因素有()。①宗法观念②自然经济③皇权专制④理学思想⑤社会习俗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③④⑤解析社会家庭关系中“男主外,女主内”、“男耕女织”、“夫为妻纲”等特征体现了宗法观念、小农经济和理学思想的影响,与皇权专制无联系,排除含③的选项,应选C项。答案C高考考什么从知识比较、联系、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