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社会学(第18周・答疑)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传媒社会学答疑课程介绍•课程目的:拓展学科视野,能够多角度、多领域的理解传媒及其内容,理解社会;提高对社会问题、媒体事件分析和理解的深度。•课程形式:实地体验(公司研究)+专业读书+课堂讨论•课程考核:平时成绩(50%)+期末论文(50%)•平时成绩的构成(百分制之计算):•(1)研究分享:30(3项起;公司第一名者+4分)•(2)读书报告分享:30(3本起;公司自行组织读书交流会,小组最多者+4分,总数最多公司+4分)•(3)讨论发言:20(每次2分,多于10次加2分)•(4)考勤:20(每次2分)绪论·一、几个基本问题的明确•1、什么是传媒?•2、传媒的种类?3、什么是社会?•4、传媒有哪些社会功能?•5、传媒:社会现实的界定者(拟态环境)•1、什么是传媒?(郭庆光)•两种含义:一,传播媒介,它指信息传递的载体、渠道、中介物、工具或技术手段;•二,指从事信息的采集、加工制作和传播的社会组织,即传媒机构。绪论·一、几个基本问题的明确•4、传媒的社会功能:•(1)记录承载,传播信息•(2)解释规定•(3)教育规范•(4)动员、协调、整合•(5)环境监视•(6)文化传承•(7)提供娱乐•(8)赋予人和事物知名度•(9)“麻醉功能”(沉溺于表层信息和娱乐,失去社会行动力)(10)喉舌功能(宣传方针、引导舆论)•(11)宣导抚慰(监视功能、喉舌功能的延伸)•(12)经济盈利绪论·一、几个基本问题的明确•拟态环境: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非“镜子式”再现,源于客观现实但不等于客观现实。客观现实拟态环境主观现实5、传媒:社会现实的界定者传媒社会学第一章传媒社会学的理论渊源传媒社会学的社会学理论渊源•针对电子媒介对社会带来的影响•乐观:芝加哥学派,库利、帕克等•赞叹大众传媒在提供信息和娱乐等方面的力量,在报道观点、促使意见流通和促进大众文化素质提高等方面的作用。•悲观:法兰克福学派,霍克海默、马尔库塞、哈贝马斯、阿多诺等•悲叹大众传媒大量制造提供娱乐产品,扼杀人类的原创造力、自由和独立决断的能力,消遣文化、消费文化,传媒受政治权威控制和操纵,通过宣传渗透大众的思想。法兰克福学派•在俄国十月革命和欧洲工人运动影响下,为了研究迫切的社会问题,总结工人运动经验,由具有进步倾向的费列克斯·威尔发起并出资,于1923年,在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内成立了一个作为马克思主义研究机构的社会研究所。•法兰克福学派多数成员是犹太人,亲身经受过希特勒反动政权的迫害,对法西斯主义极端憎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们侨居美国对法西斯主义进行了多方面的揭露和批判。其主要代表人物都是以理性主义、人本主义的立场出发,无情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病,全面否定资本主义制度。传媒社会学的传播学理论渊源•传播学的四位创始人、四大奠基人及其理论•哈罗德·拉斯韦尔(社会学家、心理学家)--5W模式•库尔特·勒温(卢因)(社会心理学家)--把关人理论•卡尔·霍夫兰(实验心理学家)--“传播与说服”理论•保罗·拉扎斯菲尔德(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意见领袖”、“两级传播”模式•哈罗德·拉斯韦尔•较早地将社会学、心理学以及精神分析法引入政治学研究,为政治心理学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贡献;是美国行为主义政治学的创始人之一。•主要进行宣传研究,大众传播的拉斯韦尔模式——5W模式。这个经典模式奠定了传播学研究的基本框架。美国著名政治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2/12/202010传播“5W”模式•Who——Sayswhat——•ThroughwhichChannel——Towhom•——Withwhateffect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取得什么效果传播者控制分析讯息内容分析媒介媒介分析受众受众分析效果效果分析•库尔特·勒温(卢因)利用传播能不能改变人们对食物的某些习惯?在这一研究中他提出了把关人概念,这是传播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之一。gatekeeper:能够决定信息或商品是否被允许进入渠道或继续在渠道里流动的人或组织。美籍德国实验心理学家,社会心理学家2/12/202012•卡尔·霍夫兰美国实验心理学家著名的实验心理学家,也是宣传与传播研究的杰出人物。开启了传播效果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说服性传播”。认为人的态度的改变主要取决于说服者的条件、信息本身的说服力及问题的排列技巧。2/12/202013保罗·拉扎斯菲尔德•美籍奥地利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1933年从事社会学研究,发现广播对社会的影响。创办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应用研究所,注重实证和测量。著有《人民的选择》(Thepeople’schoice),主要研究哪些因素会影响选民的选择。这本书是拉扎斯菲尔德等人于1940年在俄亥俄州伊里县开展的关于选民如何在总统大选时作决定的研究集结。提出“意见领袖”与“两级传播”.2/12/202014传媒社会学第二章影响媒介内容的社会要素帕梅拉·休梅克:“五环要素说”•媒介内容并不完全是对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而是在积极构建现实(包括歪曲现实),所以研究哪些因素参与这种建造是非常必要的。•(1)媒介工作者;•(2)媒介的制作惯例:工作程序、工作方法等;•(3)媒介组织内部因素:编辑方针、经营方针;•(4)媒介组织外部因素:政府、经济实体、社会团体等;•(5)社会意识形态:社会的主导意识形态。重要性排列:“五因素金字塔”媒介工作者媒介组织外部因素社会意识形态媒介组织的惯例媒介组织内部因素影响程度:低高12345又称为:休梅克的“把关五层次论”传媒社会学第三章传者与角色——传者的社会学研究社会角色理论•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某种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分为角色领悟、角色期待、角色实践和角色失调一、传者的角色领悟(共性)•共性:对传媒人权利、义务的共识;《联合国国际新闻道德信条草案》、《自由而负责任的传媒》:•(1)社会责任感:A、提供真实、准确、重要的信息;B、高尚的价值与社会目标;C、社会公器;D、献身于公共利益;E、新闻自由•(2)忠于事实:A、客观、理性而不受情绪影响;B、置身现场、走进事实、贴近真相海样的社会海量的心一、传者角色的个性领悟•范长江:“有了健全的、高尚的人格,才配做新闻记者。记者应当是社会所尊重的人物,如果在人格上有了根本的缺点,就不能算做新闻记者。”海样的社会海量的心指媒介工作者的个性特征和媒体实践中的个人体悟。•柴静:一个人如果想走得远,最需要锻造的是内心;一个记者所能呈现的真实取决于他对人和事的认识;要不断地去观察与思考。•从关注事件到关注人,事件是人心灵和欲望冲突的结果;人有诉求,才产生事件。海样的社会海量的心彼得•詹宁斯著名ABC新闻主播•要想成为一名好记者,首先意味着能准确判断和发掘新闻的价值,“如果你只是基于人们已告诉你他们想要知道的东西而努力做报道或发布新闻的话,那么你就完全误解了记者的角色。记者应该能分辨出重要的事情并加以报道。只有你这方面做好了,人们才会关注。”•“我是主播还是主编都不重要。一旦做过记者,就永远是一名记者。一旦做过记者,你就永远明白新闻时间的最佳途径是告诉人们你碰见的人的生活和态度。”•著名战地记者罗伯特·卡帕:“如果你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靠得不够近。”锻造最强大的内心、最深沉的爱•邵飘萍:“新闻的灵魂应冷静活跃于理智之世界,而耕耘于世人感情之田亩。”•战地记者:“如果你没法阻止战争,那你就把战争的真相告诉世界”,这是战地记者永远的格言。二、传者的角色期待•(一)技能期待(个人业务技能)•(二)职业期待(个人职业道德与操守)•(三)社会期待(社会公德)技能期待(个人业务技能)•1、黄远生“四能”通讯文体创始人黄远生: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跑,耳能听,手能写•2、全媒体记者•具备突破传统媒体界限的思维与能力,并适应融合媒体岗位的流通与互动,集采、写、摄、录、编、网络技能运用及现代设备操作等多种能力于一身的人才。能够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全面报道,传播渠道涵盖报刊、电视、广播、网络、手机等多种媒体。•3、兴趣与思想的培养•对某一领域有着一定的了解和积淀三、角色实践:建立在角色领悟和角色期待基础之上•党性原则•1.对新闻媒体定位:所有新闻媒体都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所有媒体都必须在政治上和党中央保持一致,都必须无条件刊发发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国家法令法规和政府施政纲领•2.党管媒体•3.国有资本拥有对所有新闻媒体绝对的控股权•4.采用行政手段来扶植主流媒体,尤其是党委机关报•在思想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在组织上确保党的领导权,在实践中贯彻党的意志,特别是在面临重大挑战的关键时刻,更加需要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准确无误地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四、角色失调及其表现•角色失调:指由于某些原因,个体在角色扮演中不能恰当履行角色的职责,产生矛盾、障碍甚至失败。•主要表现:角色冲突、角色不清、角色中断、角色失败。•传者的角色失调表现:一,以传者的角色和功能自居,捏造事实或要挟他人,谋取个人利益;二,角色混淆造成不良影响;三,重视“注意力”价值,漠视人文关怀。海样的社会海样的心传媒社会学第四章传媒与道德、伦理一、区分伦理与道德•伦:本义“辈”,引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理:本义“条理”“理性”,引申“规律和规则”•伦理: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时应遵循的规律和规则(人伦关系)•道:本义“道路”,引申“规律和规则”•德:本义“得”,引申“品德”•道德:应该如何的行为规范(严格义务,积极义务)•做一个“人”与做一个“好人”一、区分伦理与道德•伦理:某些得到普遍承认和接受的规则和秩序•道德:建立在这些规则和秩序之上的规范和体系•伦理构成了道德的基础和前提;•道德则成为伦理的载体和形式•伦理:客观性、社会性、他律•道德:主观性、个人性、自律二、五种伦理学理论•1、亚里士多德:中庸之道•合乎伦理行事的判断依据就是中庸•亚里斯多德:美德是选择介于两个极端之间的中间部分,两个极端都是恶德——过量或不足•蛮勇勇敢怯懦•浪费节约吝啬•害羞谦虚无耻•自负诚实自贬•新闻中的中庸:如寻求追求真相与保护隐私之间的平衡二、五种伦理学理论•2、康德:绝对命令•为了体现善良、责任的强制性,并使之成为普遍法则,康德使用了“绝对命令”这个概念。•命令是支配行为的理性观念,应该做且必须做。只体现为善良意志,与任何爱好、利益无关,因而它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如:欺骗、偷盗、不诚实,无论什么时候都是错的;而仁慈、讲真话,则是永远的普遍的正确的。即使为了救人一命而说谎,说这个谎仍然是错误的。记者以欺骗手段得到真相、得到好故事,在康德看来都是不可原谅的。二、五种伦理学理论•3、英国哲学家边沁和密尔:功利主义•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作为判断道德是非的标准,甚至在必要情况下可以牺牲少部分人的利益。•功利主义很少考虑一个人行为的动机与手段,而只考虑行为的结果对最大快乐值的影响。•行为的结果是决定是否道德的重要因素。为了多数人的利益而伤害一个人可以被视为是道德的。二、五种伦理学理论•4、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意图伦理/责任伦理•意图伦理:只考虑行为意图的高尚、公道和周正,而不问此种行为本身是否正当以及在事实上将会导致何种后果。(善意的谎言:史上最毒后妈事件)•责任伦理:是一种对行为及其后果的评价与担当意识,它追问行为本身的善恶以及行为后果的好坏,它对人们主观意图之善恶抱有理性的怀疑,并否定一切以善的意图虚饰的恶的作为。(绝对命令与功利主义)二、五种伦理学理论•5、罗尔斯:无知之幕•《正义论》:“只有当你不知道自己可能是谁时,才能想清楚什么是正义。”•每个人被从具体的个人特点如种族、阶级、性别、团体利益、身份、地位以及其他现实条件中抽象出来,被当成整个社会的平等成员,然后充分考虑每个人的处境、权利和义务。•饥饿的小女孩的权利和处境理应得到优先重视和改善,所以,卡特在伦理冲突中没有做出正义的选择。三、媒体职业道德与伦理•法国女作家玛格

1 / 6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