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卷4默写《岳阳楼记》、《劝学》、《离骚》、《锦瑟》、《虞美人》、《登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焚膏继晷:继日地勤奋学习、工作。粉墨登场:原指演员化妆上台演戏。比喻坏人打扮,登上政治舞台。风云际会:比喻有能力的人遇上好机会。逢人说项:遇人便赞扬项斯。比喻到处为某人某事吹嘘,说好话。身无长物、凤凰于飞:夫妻和好恩爱。常用以祝人婚姻美满。腹诽心谤、改头换面:改弦更张:感同身受:登堂入室;销声匿迹:炙手可热:众口铄金:街谈巷议:大街小巷里人们的议论。指民间的舆论。纲举目张:抓住事物的关键;就可以带动其他环节。也比喻条理分明。高山景行:高屋建瓴:方兴未艾:漠不关心、珠圆玉润、煮豆燃萁、沽名钓誉:游刃有余:芸芸众生:掌上明珠:振聋发聩:纸上谈兵:作文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在某景点,一对外国夫妇和一对中国夫妇在长椅上坐着休息,他们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在一边玩耍,一不小心两个小孩都摔倒哭了起来。外国父母仍然在一旁聊天,好像没有听到看到;中国父母忙上前把两个孩子都扶起来并轻言安慰。这对外国父母对中国父母很不满地说:“就应该让孩子自己爬起来。你们把他扶起来,只会造成孩子对周围人的依赖!”中国父母也非常生气,回答说:“你们这样的父母太冷漠,孩子心里会很受伤,他会怎么看这个世界!”他们的争执引来很多人围观,大家议论纷纷。这场育儿理念冲突的背后,却有着深层文化因素。对这种冲突,你会有怎样的理解或感悟?产生了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一)题目明确给出了任务指令:1、“这场育儿理念冲突的背后,却有着深层文化因素”。——内容方面的任务指令。这是作文的方向,必须围绕文化因素去谈,换言之从育儿理念冲突看文化差异。2、“对这种冲突,你会有怎样的理解或感悟?产生了怎样的联想与思考?”——思维方面任务指令。要求考生有独到的见解,可以由此深入思考,也可以由此横向联想。1、最佳层次(综合的大角度)(1)小切口:关注家庭教育的角度①家庭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中西文化交融的背景下),既要关怀,又要独立的锻炼。②在中西文化交流不断深入的背景下看家庭教育。(2)大切口:关注中西文化交流、融合③从育儿理念的冲突看中西文化差异与交融④如何在中西文化交流与碰撞中传承和发展我们的文化2、基本层次①不同的文化背景造就不同的家庭教育理念②中西文化交流和碰撞是社会发展的必然3、跑偏层次①在中外父母的育儿理念中否定一方肯定一方②拒绝外来文化,保持文化独立的品格。③家庭教育要因材施教:不同的孩子不同的教育1、无“智爱”不“挚爱”最近,一则新闻引起热议:孩子摔倒了,外国夫妇认为:应该自己爬起来,这样才不会让孩子形成对周围人的依赖;中国夫妇则认为:要及时扶起孩子,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世界的温暖。无问西东,皆源于“爱”。我认为,两者皆有可取之处,真正的爱,是建立在智慧的前提下。和而不同相融至美——尊重、传承和学习面对摔倒的孩童,中外父母的反应截然不同:外国父母置若罔闻,中国父母关心备至。进而于互相指责对方而冲突。究竟谁对谁错?众说纷纭。往深里说,这冲突背后实际上是两种不同文化的碰撞。面对不同文化的相遇,我们该作何选择?窃以为,应以“和而不同,相融至美”的态度去面对,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我们的文化。在中外父母对待孩子跌到问题上体现出来的差异甚至矛盾都是其正常教育方式的反应,因为这和彼此背后的文化背景直接相关:外国文化,主要基于工业文明,注重“以人为本”,强调个体主义,尤其强调个人的价值与尊严,对个性的尊重,重视个体利益,追求人权,崇尚自由。譬如就餐,奉行分餐制,人各一盘,各吃各的,各自随意添加调料,付账也往往采取AA制。这种文化背景之下的育儿理念,自然就是放手让孩子独自历练,以锻炼独立性。而中国文化,主要基于几千年来农业文明为主的文明,主导价值观是群体文化,讲究“有福共享,有难同当”,重血缘重家庭,讲究集体意识,往往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富于爱国和献身精神。譬如就餐,采取的是一种“共享”的方式,大家围坐一席,共享桌上的菜肴。聚餐的目的更多的不是吃一顿美味佳肴,而是增进情感,正所谓“饮食所以合欢也”,强调一个“合”字。这种文化背景之下的育儿理念,自然就是给予孩子关爱和帮助,让孩子明白集体的重要。因此,当我们与不同的文化相遇,我们不能妄自尊大而鄙薄对方,譬如在育儿上,“让孩子自己爬起来”的确是让孩子独立自主摆脱依赖的最好办法。于我们而言,在与外国文化时时相遇的今天,面对不同文化的相遇,我们该怎么办?窃以为,应以“和而不同,相融至美”的态度去对待。唯此,我们自己的文化才能得以真正的传承和发展。换言之,尊重文化差异,珍视文化传承,学习不同文化的优点。回到育儿话题上,我们尊重中外父母不同的育儿理念与做法;珍视并传承中国父母育儿理念中的恰当的关爱、帮助,譬如陪伴、助推,而不是代替、包办;学习外国父母育儿理念中的独立、自主,譬如放手、历练,而不是冷漠、远离。当一种文化基于其优秀基因,再嫁接上另一种文化的优秀基因的芽,这文化之树必将枝繁叶茂,生机勃勃。家庭教育也是如此。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3月2日,全国人大代表周洪宇教授带来一份关于“将元宵节纳入国家法定假日”的议案建议。周教授坦言,这不仅彰显了民族自信,更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回归。但网友对此意见不一:有人觉得春节假期己经够长,再设一个元宵节假期,实际意义不大。几乎所有节日都会被媒体和商家描述为“购物节”和“休闲节”。也有很多网友力挺这个建议,毕竟吃元宵、猜灯谜、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等传统民俗表演自古就被赋予了热闹、喜庆、团圆的内涵,值得传承。还有人认为重要的不是纳入法定假日,而是用历史眼光、科学精神和严肃态度来看待节假日,防止亚文化“带跑偏了”。这些见仁见智的意见引发你对议案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选好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1)命题背景①2018年3月2日恰好是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也是两会代表报到的日子。在今年的人大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他带来一份议案建议——“将元宵节纳入国家法定假日”。周洪宇坦言,不少年轻人认为元宵节只是吃个元宵而已。其实,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作为春节假期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主要活动有赏月、观灯、吃元宵、猜灯谜、耍花灯、耍狮子、踩高跷等传统民俗表演。2008年6月,元宵节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周洪宇认为,将元宵节纳入国家法定节假日,不仅彰显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更体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②高度重视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考的育人导向功能会在2018年高考中体现得更加充分,在保持稳定的大前提下,学科素养、传统文化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会更多的融入到考题的情境中。所以建议广大考生必须牢记并自觉践行核心价值观,时刻以这种价值观去反观和审视传统文化和自己的生活。(2)材料理解材料选取的是人大代表的工作议案,事情虽小,但关乎国计民生。材料可以较好地检测考生的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网友给出了三种态度,要么反对,要么赞成,要么中立。考生要对三种态度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好在思考、感悟中,做到破立结合,具有思辨色彩。(3)立意参考①顺向立意将元宵节同其它中国传统节日一样纳入法定假日彰显的是民族自信。将传统节日纳入国家法定节假日,体现的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回归。元宵入法定假日后,民众可以锻炼身体,愉悦身心。②反向立意两假日相隔太短,混淆特定假日的价值与内涵,设定假日意义不大。节日不一定硬要通过放假来体现,工作中过节更显精神。③辩证立意重要的不是纳入法定节日,而是用历史眼光、科学精神和严肃态度来看待节日。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材料一:微信、支付宝、滴滴打车等的出现,使电信业、银行业、出租车行业等面临挑战,许多曾经稳定的职业已经消失或者行将消失。材料二: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催生了许多新兴行业,出现了大量诸如数据分析师、色彩搭配师、公共营养师等新职业。材料三:《舌尖上的中国3》的热播,使“章丘铁锅”意外走红。铁锅锻造这一老行当迅速得到人们的追捧,传统工艺重新焕发生机。在新时代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个人应该有着怎样的思考和选择?作为高三毕业生,请你以“时代与职业生涯规划”为主题,在班会上发言,表达你的思考和看法。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三则材料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我们先对三则材料的大意作一个梳理:材料一主要叙述的是旧职业面临挑战,材料二主要叙述的是新职业兴起,材料三主要叙述的是老行当也能流行。综合三则材料,不难发现:材料围绕的核心话题是“职业”,背景是“时代的变化”,矛盾的焦点是“如何看待新职业与旧职业”。根据材料涵义,结合题目提供的发言稿主题,本文的立意的方向可大致确定为“在新时代飞速发展,社会日新月异的大背景下,作为一名高中生,该如何看待新旧职业,从而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误区提醒1、三则材料是一个整体,立意应该建立在综合三则材料涵义的基础上,关注他们的同一性和对立性。因此,割裂三则材料的内在联系,只抓住其中一则材料的立意是片面的,不完整的。比如,只根据材料一或者材料二以“旧职业的消亡是历史的必然”“规划职业生涯应紧跟时代潮流,选择新职业”等,都是有失偏颇。2、要注意题中以“时代与职业生涯规划”为主题这一要求,切忌脱离这一要求泛泛而谈创新或者守旧。3、材料中的“高三毕业生”“班会上发言”也是重要的信息,给文章的写作作出了身份和场合、读者对象的限定,考生需在这些指令下完成写作,而不能脱离情境。题意及立意参考题意:在快速发展的时代面前,许多新行业正在诞生,许多老行业正在消亡,也有很多传统老行业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作为高中生,我们该如何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选择自己的职业,规划自己的未来?立意1:拥抱新时代,面向未来规划职业,避免成为时代发展的炮灰。立意2:坚守老传统,价值永流传。老行业淡出人们的视线,并非真正意义的消亡,很多老行业只是从生活必需变成了文化审美。立意3:将对立的两面合二为一,用科技点亮传统老行业,老行业、老职业之所以老而经久不衰,尤其经历史沉淀永不褪色的精华,然而在口口相传和经验传递的农耕时代,常常由于天灾或人力因素而消逝,我们可以借助科技的力量,传播的力量,让老行业走到更多人面前,焕发出新的光彩。立意4:选择新行业,心怀老传统。无论时代怎么发展,无论科技怎么演变,我们都不应沦为工具的努力,人类最古老、最传统的行业,莫过于对人类心底真善美的需求。范文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儒家认为“格物”能使人达到“博学”。“格”有探究之义;“物”则包含三方面内容:一是自然物。“昊天之宽广无所不覆,大地之厚重无所不载,春夏秋冬,气化流行,海纳百川”,人们由此懂得了宽厚、顺势、灵活、柔顺。工蚁蚁后、工蜂蜂后各尽职责,为了群体的生存,团结协作,大公无私。二是事物,包括关心各种事物。人的道德不正是体现在各种具体事物中吗?三是书籍。读书能在短时间内获取先人漫长时间积累的智慧。读了上面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一两个角度立意,写一篇文章。要求: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本题是一则材料作文题,所给材料围绕儒家的“格物”展开,指出“格”是探究之意,“物”有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自然物,二是事物,三是书籍,要求考生以其中一两个角度立意写文章,这也就限定了立意的范围,降低了审题的难度。材料对“物”的三个方面解释虽然各有侧重,但其涉及的面还是比较宽泛的,所以此题的选材范围比较广,考生可以写对自然的探究,也可以写对宇宙间所有事物的探究,还可以写对书籍的探究,还可以将上述角度中两个角度结合进行综合思考。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