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河流治理的思路与理念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城市河流景观治理的思路与理念——朱晨东2讲座提纲一,城市河流治理的误区;二,规划的重要性;三,健康河流的目标;四,城市河湖生态景观设计:1.关于顺直河道;2.关于硬化河床;3.关于加高堤防;4.关于建闸修坝;5.滩地的类型;6.关于景观小品;五,案例;3河流景观改造的原则•我们必须建立一种理念:各种自然过程都具有自我调节功能,设计的目的在于恢复或促进自然过程的自动稳定,而非随心所欲的人工控制;换句话说,我们需要推测和评估项目建设可能对生态系统产生的冲击和影响的能力。基于上述原因,在考虑生态和景观的关系时,应该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4生态改造的规划原则是〔1〕去掉或尽量减少人工硬质护岸、护底;〔2〕恢复生物多样性,回归自然;〔3〕试图修复本底河流的生物链;〔4〕截断污水入河(湖),还清河(湖)中的水质,扩大水面;〔5〕生态修复要有利于景观配置;5景观改造的规划原则是〔1〕景观设计要有助于生态修复;〔2〕与城市的基调相协调,主题突出,不用多种景观手段堆砌;〔3〕以人为本,降低河(湖)岸,让人们亲近水面,提供沟通与交流的平台;〔4〕简捷明快,有当地的文化特征和民俗风情;〔5〕有条件时注意色彩、透视、夜景、倒影、层次等非工程措施的效果;6清华大学陈吉宁副校长说:•坦率地讲,水的行业是一个非常不注重技术的一个行业,唯一比水行业差的可能是高速公路。•所以水的技术发展,在过去上百年的历史里,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从理念来看,对于水系统大规模的反思来自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进入新的世纪的时候,我们看成是变化的时候,想到了水的问题。7水利设施的建设•从20世纪开始,(我国进行了)大规模水利设施的建设。这些水利设施建设解决了什么问题呢?解决了局部水的有效利用的问题,以及一些防涝的问题。•这样,在一个局部上,在一个空间点上,很好地处理了水给人类带来的问题。•但是,最近我们又发现,在流域上,更大尺度上带来的是生态的破坏。8(一)城市河流治理的误区•一是按人的主观意志(为了修路、盖房、旅游)改变河流的走向、切断河流之间的联系,随意填埋、裁弯取直、填河造地,围湖造地,致使许多优美的明河变成了暗渠,原来流动互通的水系变成了支离破碎的水沟,原有河道的自然生态群落遭到毁灭,城市水系失去了自我净化的能力。这是典型的与河流争空间。9北京南护城河(1994)10二是防洪功能的一刀切•防洪堤从解放初的9万km,到20世纪80年代的16万km,目前的25万km,堤线越来越长,堤身越来越高,相应的洪水水位也越来越高•这是因为在我国一些城市,城市河道治理基本上执行一百年一遇、五十年一遇的一刀切设计标准•形成城市内部高大的防洪堤,严重地影响了原有的城市排水系统、道路交通和生态系统。这种单一的水系治理思路,使得河道成了单纯的防洪工程。11上海苏州河防洪堤挡住人们视线2005年12护岸的硬质化•三是河岸、湖岸和底的硬质化。这样一种“二面光”或“三面光”的水利工程建造模式,使得原有的自然河堤变成了钢筋混凝土或浆砌块石护岸,造成了水岸景观的千篇一律,水生态和历史文化景观的严重破坏。各类防渗工程所造成的生态破坏也比比皆是。这不仅破坏了原来河道的综合功能,而且还会因难以清除淤积造成引洪不畅,导致一场暴雨就到处积水的弊端。13北方某城市河流14河流成为垃圾场•四是几乎所有城市河流都成为下水道的排泄场,河流的水质越来越差;•有的城市有污水处理系统。但采取了“大截排”的污水集中处理的方式,把污水集中起来通过污水干管送到十几公里以外的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这样的污水处理系统非常不经济,也无法进行中水的就地利用。污水“搬家”的简单做法也无助于削减排向大自然的COD总量。15污水入河,硬化河岸16河流景观的园林化•五是按照人类的主观审美标准去塑造城市河流。河流的自然性、多样性不但有其美学价值,而且在水文学和生态学方面有其独特的功能。但是有些人总想以自己的审美情趣去刻意塑造河流。河流失去了天性,也失去了禀赋的功能。比如为了开发旅游,刻意修建人工水景建筑,修建大理石或者花岗岩的河道,使河流失去了自然美、失去了多样性。这样的改造对河流来说无异于画蛇添足。17北方河道南方河道18河流整治成为政府的形象工程•为了满足越来越多的土地开发需求,人们常常把城市中的河流越束越窄,甚至被废弃、被填埋;•或者变成人工河道(渠化)。河道原有的过流能力、行洪能力大大降低,没有可以用来蓄滞洪水的滩地,其结果是洪水不断地淹没城市,人们在遭到自然力量加倍的惩罚。1920河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城镇水系作为人工和自然复合的生态系统,是由无数个相关的子系统有机构成的开放系统。实践证明,构建一个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城镇水环境,必须让各相关子系统和谐地一起工作。如果只独立地着眼于单个城镇水问题的解决,有时只能使城镇整体水环境陷入更严重的恶性循环之中。•实现健康的城镇水环境,主要思路是实现三个转变:21主要思路的三个转变•一是从开发到排放的单向利用向循环利用转变,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力求实现建筑本身的水循环、小区水循环、城市水循环、区域水循环这四个循环利用;•二是从单项治理向水生态的整体优化转变。要构建城镇和谐水系,即在城镇水系的保护和治理过程中,综合考虑水生态、水景观、给水、排水、污水处理、再生水用、排涝和文化遗产、旅游等各种功能的有机结合,还要与园林绿化紧密结合,形成城镇水系统的良性循环;•三是从简单地对洪水截排,向与洪水和谐相处转变,向管理洪水转变。现代的城镇由于实行了一些错误的建设方式,使排水、防洪性能越来越退化,城镇水系也变得越来越脆弱。如宽马路、大广场、停车场,城市不透水的硬化铺装所占的面积越来越大;•构建健康的城镇水环境,就必须纠正以上这些不当的建设行为。22城市河流涉及面•城市水系的多功能性与系统性,决定了城市河流涉及:•水源保护、水利、规划、市政、园林、环保、交通、航运、旅游、农林业、水产、房地产等多方面,•究竟应该如何“管水”呢?23(二)规划的重要性•强化规划体系中“红、绿、蓝”等管制线的运用,强制性地保护城市水系生态和防污治污设施用地。•一般称为控制性规划;水利部门最不会利用这类规划;•红线,是指城市规划区内道路路幅的边界线。•绿线,是指城市规划区内的绿地的控制线。•蓝线,是指城市规划区内依法需要保护的城市水域(包含河渠、水库、城市调蓄水体等)边界控制线。•紫线,是指城市规划区内的历史文化街区及经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保护的历史建(构)筑物的保护范围界线。24河道规划范围河底防冲滩地护坡小路生态护坡滨河路大堤绿化带洪水位常水位园林设计水利设计蓝线2526统一规划、统一治理•全流域治理,全流域参与,这在发达国家是一个通则,也是发达国家在多年“治水”过程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如在欧洲,由莱茵河流经的6个国家派出委员组成的莱茵河治理委员会共同做出决策,越是处于下游的国家对莱茵河的治理越有发言权。•小河流的治理也都必须有流经地政府参与,成立相关委员会进行综合协调共同治理。•我国有这样流域机构,然而这些机构对地方政府的权威性不够大,当地政府有利时听,不利时不听,区域之间因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因此对河流治理的迫切性、河流治理总体目标会有较大差异,但起码应做到统一规划;•基于各个城市的利益,让河流流经城市和地方政府都参与到河流的治理中来,共同决策、统筹治理,早日实现河流的全流域治理。27还城市河流优美宜人的原貌•规划要保持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途径:1,将维持和恢复河流生态系统作为规划目标;2,强调健康的水生态系统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作用;3,注重发挥流域内的湿地等生态系统,提供蓄洪、供水、净化水质、景观旅游等多重价值;4,强调维持人与自然协调发展;28给城市河流足够的空间•维护河流生态环境非常重要。城市河流需要在自然的生态环境下方能维持健康,需要不断的资源补给方能保持活力。恢复城市河流水空间,还其优美、宜人、充满生机的原貌,是当今世界城市建设发展的一大趋势。•规划口号:“为河流让出空间”、“让河流自由地呼吸”、“建立河流绿色走廊”,“清澈而舒适的河流”“充满文化气氛和新风俗的河流”“绿色、水、文化协调的河流”;•这些理念正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流域和城市所接受,进而转变为实际的行动。29各地都在行动•成都市府南河治理体现了“让河流自由地呼吸”的生态治河新理念,•上海苏州河正在实施第三期综合整治工程,以期进一步恢复水系生态系统,将水质保持在五类景观水标准;•南京外秦淮河3年整治投入30亿元,实施水利、环保、景观、路网、安居五大工程,建立了河流绿色走廊;•沈阳浑河治理坚持“水系综合整治与扩大水面并举、恢复功能与增加景观并重”,恢复水环境功能,打造了全新城市水环境。•莱茵河流域投资170亿美元实施了“为河流让出空间”的行动。让沿岸恢复河清水澈的秀美风光;1987年沿岸国家制定了莱茵河行动计划该计划有四个要点:长期确保饮用水的安全、沉积物消毒、鱼类重建、保护北海。这四点有个重要的标志,即首次为莱茵河制定了生态目标30莱茵河发源于阿尔卑斯山,全长1320公里,流域面积252000平方公里,它流经:瑞士、奥地利、列支敦士登、德国、法国、荷兰。沿途有许多箸名城市、名胜古迹。31莱茵河景色32莱茵河的渠化•莱茵河是德国的第一大河,也是中欧和西欧的第二大河,莱茵河的治理开始于19世纪中期,为促进航运、加强防洪和土地利用,人们开始了对莱茵河的渠化治理。通过人工裁弯,把弯曲性河流改成微弯型,使航运距离大大缩短。目前从上游博登湖至北海河口已全部渠化,沿河修建了10座大坝,用块石硬化河岸,缩窄和规顺河道,使莱茵河变成了一条人工控制的渠化河道。33莱茵河经过治理后,依然是繁忙的航道34莱茵河的污染•二战结束后,德国开始了大规模的重建工作,蕴涵着德国煤矿资源78%的鲁尔区,成为德国重建的“动力工厂”。大批能源、化工、冶炼企业向莱茵河索取工业用水,同时又将大量废水再排入莱茵河。莱茵河承受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不仅河水水质急剧恶化,而且周边生态也遭到几乎是毁灭性的打击。在莱茵河污染最严重的20世纪70年代,其河水闻上去是“一股苯酚的味道”,有人戏说可以直接用河水来冲洗胶卷。1971年时,德国美茵河汇入口至科隆这段约200公里的河段中,鱼类完全消失,水中溶解氧几乎为零!•被人冠之以诸如“欧洲下水道”、“欧洲之厕所”等一堆恶名。35莱茵河的治理•根据1987协议,莱茵河保护委员会专门下设了若干工作组,分别负责:对水质进行监督评测、恢复重建莱茵河流域的生态系统以及监控污染源头等工作。在多国共同努力下,以前为航行、灌溉及防洪建造的各类不合理工程被拆除,硬质护坡被重新以草木替代;部分曾被改弯取直的河段也重新恢复了其自然弯曲状态。与此同时,全面控制工业、农业、交通、城市生活等产生的污染物排入莱茵河,坚持进行污水处理,并清淤等;•莱茵河终于慢慢开始从魔咒中苏醒过来。36莱茵河的治理•在众多项目中,一项名为“大马哈鱼2000”的计划被视为是整治莱茵河成果的试金石。希望在2000年时大马哈鱼能够回到莱茵河,以此检验河流生态整体恢复的情况。•大马哈鱼是莱茵河的标志性鱼类,在20世纪初,由于其数量众多,大马哈鱼一直是沿岸人们每天“佐食面包的佳品”。那时每年在莱茵河中捕捉到的大马哈鱼就达到数十万条之多。然而从20世纪40年代末期开始,这一数字就逐渐趋近于零。•伴随着治理工作的全面进行,1994年,相关部门在莱茵河里支流中发现了洄游而来的大马哈鱼产下幼卵,1997年在莱茵河上游的法国阿尔萨斯地区也证实了大马哈鱼的踪影。371994年大马哈鱼回到河中38莱茵河的生机•二战以前的统计表明,在莱茵河一共有63种鱼类,而70年代时,莱茵河部分河段鱼类几乎绝迹;到1995年的统计数据为45种,而最新的调查表明,莱茵河已经恢复到战前的生物多样性水平。•专家说,近年来莱茵河已经重新焕发了生机,“莱茵河已经不仅仅只是作为垃圾处理场和航运的河道了,它又已经成为一条真正的河流了!”39(三)健康河流的目标•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对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1 / 2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