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试题精解】“在中国绘画中更多地体现西画的艺术范式”的表述无中生有。【参考答案】D2.【试题精解】原文第四段表述是指晋唐画风是和西洋画风“可对应、契合”,而不是影响,故A项错。原文第三段表述“除了才气、学养、心态,是不是原生的深刻的直觉感受起了重要作用呢”证明B项中的“时代”因素是错误的。D项则是强加因果。【参考答案】C3.【试题精解】原文第二段表述“立足本民族之体,巧取东西洋为用”证明A项中“用”并非指“创新”;从原文第三段可知明清时期工笔人物画只是轻弃了精神意度而没有弃形式,故B项错;D项时态错误,是“晋唐时期”,不是“晋唐以后”。【参考答案】C高考考查的论述类文章,主要包括论文、杂文和评论。江苏卷也像其他省份的试题一样,论述类文章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但却是与实用类文本作为轮考内容在试卷中出现。谁也说不准明年的考试到底是论述类还是实用类,所以这两种文本的阅读方法,大家都要牢牢掌握。1.从选材上看,内容“新”而“广”,政治、经济、教育、语言、文艺、历史、法律、美学等学科的论文、杂文、评论都有可能涉及。选文既体现时代特色,又注重文本所具有的实用价值。2.从题型上看,题型相对灵活,主观题,形式多样。赋分基本会稳定在18分,三道简答题,均分6分。3.从考查内容上看,命题源自文章中,考查重点集中。即论述类文章一般以筛选与梳理信息为主要切入点,题目考查的重点也比较集中,一般不会分析表现手法,不过,这也不是绝对的。在平时的训练中,我们也应就论述类文本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进行分析,以防万一。一、从高考阅卷的心得谈如何提高主观题的答题效率高考阅卷,一个字:快。作文看得快,阅读题看得更快。如何让有血有肉的阅卷老师的那把快刀不误斩了你那根苗,就得好好琢磨一下了。根据本人近几年的阅卷经验,笔者认为考生答题时最主要的是把握好两个词:准确,明了。(一)准确。准确主要是指审题准确。审题出现错误,作答就是白费力气;审题出现偏差,回答就会出现偏差,从而影响得分。考生之所以会审题不准,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对题中的关键词理解不当。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考生对命题者的命题意图把握不准。这种现象在主观题的答题中也很普遍,尤其是在现代文阅读题的答题中。综述两种情况,考生要想过五关斩六将,取得胜利,就要过好审题关。审题准确,离成功就近了一半。这除了加强知识的积累外,也要提高应试技巧。不读书不行,死读书读死书也不行,思维能力的训练非常重要。具体而言,在平时的复习中,具体答案是什么并不重要,弄清楚这个答案是怎么来的,才是训练的中心。(二)明了。明了主要是指答案明了,分条分点表述。“主观题不作答肯定没分,作答了就有可能得分”,是笔者平时和学生们强调的一个重点内容,在这里,我依然要强调。主观题字写得越多,要点就答得越全,命中率也就越高。从逻辑上讲,这样做不算错。但从数学思维的角度出发,这样做又会适得其反,使答题要点趋于分散,命中率也会随之下降。具体而言,高考制定的记分标准的原则就是采分点的范围越小越好,字数越少越好。所以,在这个问题上,考生和高考的标准是对立不统一的。既然不能改变高考的评分标准,那就努力让自己的答案向高考标准靠拢。答案明了,分条分点表述就是让阅卷老师判给高分的一个重要理由。高考主观题参考答案看上去似乎灵活,可具体操作起来也很死。判分的时候,就是找关键词,即使你的意思出来了,但是没有关键词就有可能不给分或者判分很低。如果你稀里糊涂地写一堆话,关键的内容出不来或者被你的废话掩盖了,阅卷老师不是每时每刻都是火眼金睛,稍不留心,你的答案的得分点就被错过了。当然,还有一点也要提醒同学们:网上阅卷,对考生的书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电脑能把考生答卷上的字放大,横竖撇捺,纤毫毕现。所以,整洁的卷面,秀丽的笔迹,可令阅卷老师赏心悦目,赞叹不已;而潦草的卷面,丑陋的书写,肯定影响分数的判定。请记住:潦草的卷面和凌乱的卷面是很难打赢高考这场战争的。二、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如何形成正确答案(一)先读懂文本。一般情况下,做论述类阅读题应当对文章进行两个层次的阅读。1.通读原文,摘句扫读,把握主旨。所谓“摘句扫读”,是指对文本进行摘句划要的“扫描”式初读。扫读时,要快速浏览,边读边摘句划要,标出能显示段落乃至全文要点的关键词句。通过扫读,了解文章大致的内容、结构、思路,以及思想、情感和主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2.认真审题,定点对读,筛选组合。所谓对读,是指俯瞰全文之后,选准阅读区域,将题目与文本进行对照性的阅读。对读时,首先要明确题目重心所在,正确把握解题指向,然后结合扫读和对读所得,锁定相关的阅读区域,细心阅读,筛选组合,按题干要求进行表述。(二)形成正确答案。1.答题总原则。(1)忠实于题干。(2)忠实于原文。2.答案表述的技巧——摘、改、悟。(1)摘。摘原文的某一句话、某一个词,整合之后,按规定写进答题处就可以了。(2)改。舍弃语句含有不合题意的杂乱信息,对有用的信息进行重新组合、表述。(3)悟。在原文语句中找不到,我们要用自己的语言把答案意旨表达出来。做这类题目,要圈范围、找要点,用规范的语言来表达。